论莱布尼茨以及孟德斯鸠和卢梭的“中国观”

来源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esarsarahluckgir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七至十八世纪,欧洲曾经出现过一股“中国热”。在这股“中国热”当中,德国的哲学家、数学家、外交家兼历史学家莱布尼茨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人物。本文对莱布尼茨的“中国观”进行了研究,在阐述莱“中国观”出现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意义的同时,论及与莱布尼茨“中国观”对立的、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和卢梭的“中国观”,以及这两种对立的“中国观”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翻译调控肿瘤蛋白(translationally controlled tumor protein,TCTP)一种广泛表达于真核生物中的高度保守的蛋白,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均有分布。研究表明TCTP参与了许多生物过程,如
文章结合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实践,就如何进一步深化高校人事改革,从宣传发动、岗位设置、聘任条件、考核体系等方面进行思考.
伊丽莎白时期是英国戏剧史上群星荟萃的时代,莎士比亚无疑是其中最明亮的一颗星。他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作为演员,他了解时尚,了解观众的需求;作为创作者,他了解自己的同行,他影响
吸收军事密码学之方法论体系,促进乐曲考古学的发展。问题的提出源于1981年叶栋的《敦煌曲谱研究》。基础概念之比较:“破译”与“解读”为同义词。明文、理想译谱;密文、古谱;加
"陌生化"这一美学概念是由俄国形式主义文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结合戏剧理论,在文本层面和舞台层面,拓展了陌生化理论的深度和广度。"陌生化"理论的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