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应用型高校课程改革与实践结合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mac00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很多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在如火如荼地进行。针对高校音乐表演专业方向的教学特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通过比较笔者所在高校以及同类型本科院校相关专业的学生,以及学生在专业技术学习中的自主提高情况,分析原因,寻求在专业技术学习方面的一些新的探索。为提高学生自主发展的能力找到新的对策,研究实施课程改革计划,从而让學生在专业技术学习方面打下良好的教育实践基础。
  本文希望通过引导论证发挥老师引导的作用,在艺术教学工作进行的主体前提下,发掘新的教育教学方法,使教育教学向积极的方向变化。即依靠新的教学改革,有计划地将学生的成长与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联系到一起。因此,探讨当前环境下高校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以期能够更加完善学科教改的工作。
  应用型课程改革的目标是通过课程改革促进老师与学生之间更加良好的互动,为人才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艺术类教育教学方法因人而异,规律也有所不同,所以,要使学生在自身特定的条件下,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学习内容,完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认知,丰富学习成果,最终在学习生活以及实践中实现自我发展的能力,并且具备自立、自为,自律的学习和演奏能力。
  【关键词】高校课程;改革与实践;演奏专业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A
  一、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新课程和学科的发展离不开不断创新、不断成长的教科研发展与改革,而教学改革面对的新事物、新的问题也凸显出来,仅仅依靠老师们的授课,在新的教育教学环境下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加之,现阶段高校教师普遍年青化,这就迫切需要进行符合时代发展规律的、新的教学改革,需要相互借鉴,共同探讨,构建艺术类学科课程改革的新方案。近年来,课程改革逐渐成为热点,关于艺术表演类的课程改革在区域内乃至国内都十分必要,而且更需要特色类的改革,加之这门学科需要参考中西方音乐教育成果,所以需要进行系统的、科学的教育改革。而为了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改革与实践相结合便呼之欲出。
  二、教育改革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通过有效的课程改革研究,探索出适合于高校教育的一种新的教研模式,使得在教学相长的环节中起到百舸争流,资源与智慧相互分享、友善包容、经验积累的目标,从而加快课程改革专业化发展,逐渐塑造将在校教师的个人职业生涯成长与教育教学整体质量提升结合,使二者相互促进,相互依存。
  在新课程的要求下,改革的方向多强调课程的全面性,专修订新版业化的课程标准对当代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课程改革需要改变的就是老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法、高校管理者的管理方法,以及最重要的考核评价方法。所以,在新时期,每一位在校教师都面临着更多、更新、更复杂的挑战,甚至出现难以适应新课程改革教学任务的教师。
  综合各方面考虑,笔者试图通过探究演奏专业的改革与实践的结合,改变艺术学科教师之间的现状,合理利用教育教学资源,增加协同教学的办法,继续培养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实现教学相长,避免教师吃老本、固步自封、专业技能流失的问题。特别是在促进中青年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可持续发展,以及现阶段钢琴演奏专业在教学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探索钢琴演奏专业应用型课程改革研究方向
  (一)促进实践与交流活动的改革
  我们经常提到的应用型,就是实践的最集中体现。这种实践不一定表现在上台演出,而是包含有平时在内全部艺术实践的情况。根据笔者教学经验以及通过实践调查,学习演奏且成绩名列前茅的同学,他们总会主动积极地参与各级各类比赛、演出以及音乐会观摩,特别注重平时的课堂学习、训练与测评。所以,在课堂上经常加入展演相关的内容,是实践改革的一个核心内容。
  (二)促进教研过程的改革
  构建艺术类的课程改革教研,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备课模式系统性创立。我们既需要真理,也需要讲究效率。构建高效率的集体备课模式,在当前高校艺术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形式,它有利于教师专业技能的发挥,也可以集思广益。通过开展校本课程和特色活动,引领教师通过课程开发和课例研究等合作性、研究性实践,设计相关的实践活动,并对实践效果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有关专业教育的改革在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上的实效模式,丰富教研活动的内涵,并在活动中边实验边总结,使之上升至更改认识的高度。
  (三)促进学习方法的改革
  鼓励艺术教师间建立互补式教研伙伴关系, 对于不同教师群体的优势与劣势的分析,尝试着通过不同教学模式间的优势互补,也有利于后期对于改革后的实施过程丰富完善。
  1.通过举例分析,发现教育教学环节中的问题
  我们的教研活动以教学案例分析或叙事的方式,将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和理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呈现出来,在教学的时候互相表达、讨论,利用集思广益的方法进行互动研究。
  2.横向教研,提高学习
  应用型以及课后总结是教师需要重视的两个方面,这是使教学效率提高以及教师职业素养提高的重要环节:(1)同题异构,轮流的开展实践教学活动;(2)一课多讲,课后反思。
  3.重视理论学习与观摩研讨(音乐会、会演、汇报等)
  教学的质量是否提升,重点是要重视实践活动,主要形式有:(1)听与看相结合;(2)听与行相结合;(3)思与改相结合。
  四、应用型课程改革与实践的结合
  (一)实践改革引导人才培养方案的进步
  树立人才培养方案在高校教育活动中的中心地位,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促进高效团队的形成和教师的持续发展。在艺术类新的教学改革研究过程中,由于一直致力于合作教研模式的建设,通过集体的力量找到一条适合当代艺术教育的路,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出一套特色的教研载体及特色教学活动。主要包括:   (1)特色教研载体,如教案的使用及改进;
  (2)探索出一套符合高校自身的校本课程—钢琴基础与即兴伴奏,西方音乐史、乐理等,鼓励自编教材;
  (3)学科特色活动的开展,如举办音乐会、会演汇报、艺术展演等体现教改成果的作品。
  (二)注意因材施教与鼓励学生参与艺术实践
  这里主要强调的是涉及到学习情况较好的同学以及进度较慢的同学。在高校艺术学生中,每一个学生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高校艺术教师最头疼的就是区分有不同艺术鉴赏力、艺术表现力、艺术感悟能力的学生,然后根据每一位学生不同的情况制定教学任务、学习计划以及培养模式。因此,我们需要首先对学生做一定的区分,以确定不同的授课模式。
  1.个别课(一对一)教学激励机制
  这是一种传统的、有非常高效率的授课模式,不仅可以让成绩比较好、能力比较强的同学发掘激发他们的潜质,而且可以在专业学生之间形成传帮带的作用,大家可以互相激励。
  2.强调个别课、小组课、集体课的教学模式
  学生在课堂上活力和潜力能否被激发,主要在于教师如何提高学生们的活动能力。涉及到的要点有很多,如学生学习作业布置、上课的时间、相互的探讨观察与评价、合作能力等。如同做团建设一般,才能发挥集体课的优势。
  3.实施“角色转换”
  “角色转换”可以根据模仿老师的教育教法、理念、技术特点,在规定授课内容的前提下,在特定的一段过程和时间里让专业学生在自己的知识范围内做一定的实践活动,激发潜能。
  以山西工商学院为例,本科二、三年级时选拔一些成绩较为突出钢琴学生,尝试“角色转换”的模式,在老师的指导下,为低年级程度比较浅的学生进行实践实习。经过两届的尝试,一年级学生的业务能力与成绩都呈逐年提高的趋势。这是对学生教学实践技能进行针对性训练和培养,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脱颖而出。
  4.改革新型形式
  为课堂适当提供多媒体辅助教学,适当开展使用音像伴奏(协奏曲、四手联弹、器乐多重奏等)和合作教学模式的实践。可以加入当前比较流行的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鼓励相关精品课的制作。
  各种各样的授课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趣味性,也为个体发展提供了便利,主要的目的还是用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不仅意识到教学的工具除了琴房里的钢琴、节拍器、教材,还有演奏场地的区别、受众群体的区别,用以适应社会需要。
  (三)积极组织艺术实践在高校教育中的应用
  科学合理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规划,开展高校音乐艺术教育的实践活动,积极走出单一的课堂教学,明确各个阶段不同目标和任务,使学生在实践教学活动中通过多方位的形式表现自己的学习成果,这是检验教学质量最好的方法,也是应用型课改的本质要求。
  1.重视教学硬件的建设
  钢琴演奏是一门特殊的学科,教师的数量、质量至关重要,教学设施的完善,包括音乐厅、观摩教室、排练课堂、琴房数量、调琴频率、活动组织机构、设备与经费投入等,这些条件和因素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水平。所以,在这一方面一定要得到大力支持。
  2.开展不同层次的艺术活动
  制定一套完整的教学计划,让每一个年级的同学都可以参与到艺术实践的活动中来,内容和形式可以多种多样,覆盖面广,并且给予适当的指导,这样在无形中完成对学生的教育。
  3.模拟专业演奏舞台,锻炼学生临场发挥的能力
  定期举办观摩活动,是当前高校艺术类学科的通常做法,这可以激发起学生表演的欲望。每一个学生在舞台上的一举一动都会被放大,既锻炼了学生们的业务能力,还可以锻炼他们克服紧张心理,尽快熟悉不一样的环境。
  4.从管理的角度加大支持力度
  积极协调学校、学院的力量,重点发掘一些可行的项目。如纪念“五一”文艺演出,纪念“五四”文艺演出等。从制度上给予学生上台“量”上充分的保障。在项目的设置上大力投入。这对于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是大有裨益的。
  五、結语
  从应用性和实效性的角度出发,艺术类教学改革与实践结合十分必要。结合促进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从当前的教育环境出发,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演奏和学习的机会,我们应当着眼于为学生建立有效的艺术实践模式,这样也有助于教学相长。如此,通过不断的将应用型课程改革与实践相结合,将更有效地为高校钢琴演奏专业学生提供新颖的、先进的教育教学模式。
其他文献
媽妈的眼睛
期刊
【摘要】本文论述了古代丝绸之路开辟的过程,通过对西域借助古丝绸之路传来的乐器胡笳的历史、声音以及其他特点的介绍,论证了古丝绸之路对于丝绸之路周边各国的音乐的许多积极影响,并阐述了通过这些影响给我们现代音乐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胡笳 ;古丝绸之路; 影响 ;启示  【中图分类号】G257 【文献标识码】A  从初中的历史课本中我们便得知在遥远的西汉,张骞出西域,开辟了一条
期刊
【摘要】民歌是劳动人民群体智慧的结晶,它与地方方言紧密结合,表现出极强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貌。民歌渗透在劳动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运用一定的语言表现方式来表情达意,唱出内心情感。因此,民歌中存在较多的修辞手法来表现情感。文章通过对经典民歌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分析,以探究民歌音乐与语言之间的高度结合。  【关键词】民歌;修辞手法;运用  【中图分类号】J61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梅娘曲》是话剧《回春之曲》的插曲,创作于1935年,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歌词既保留了我国古典歌词创作的传统,又紧密联系时代的特定情境,同时注意到音乐旋律与个性化节奏的紧密结合,将主人公的自然感情流露于字里行间,①如泣如诉地抒发了无限哀伤。三段开头不断重复“哥哥,你别忘了我呀,我是你亲爱的梅娘!”声声泪下。前两段歌词主要诉说难忘的旧日时光;最后一段“但是,但是,你已经不认得我了,你的可怜
期刊
【摘要】肖邦和李斯特同属于浪漫乐派的音乐天才,在李斯特从事音乐活动的初期便与肖邦有着密切的往来,李斯特一直视肖邦为其音乐道路上的挚友,在肖邦去世后不久李斯特便写下这一著作。本文将全书分为“创作部分”和“生活部分”两个部分进行分析,并总结该书具有真实性强、叙述详细、文字细致等特点,旨在感受李斯特笔下浪漫时代的肖邦音乐风格特点,体会浪漫乐派两位天才灵魂的交融。  【关键词】李斯特;肖邦;钢琴作品  【
期刊
【摘要】生动的情感表达是艺术歌曲教学中的一大重点,也是声乐学习者需要毕生打磨的地方。仅仅依靠完美的嗓音而不去处理情绪情感的歌唱易改变作品的创作初衷,使作品失去其原有生命力,无法从灵魂深处打动听众。本文通过介绍艺术歌曲体裁阐述情感表达在艺术歌曲中的地位,以中国艺术歌曲《梅娘曲》为例,介绍并分析了作品《梅娘曲》,并从声乐演唱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的情感表达出发,指出了声乐教师培养学生情感表达能力的几个方向
期刊
【摘要】上海老年大学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绩。钢琴课作为传统课程,一直倍受老年人的喜爱。学校拥有完备的硬件设备,较为雄厚的师资力量和教学体系,为退休老年人提供专门的教学。虽然上海老年大学已经取得许多成绩,但学校钢琴教育还有许多可完善之处。笔者多次深入老年大学钢琴班课堂,了解上海老年大学的历史发展与钢琴班的实际情况,从中发现了一些问题。为此,笔者将从学员自身、学校、社会三个层面分析所存在的问题
期刊
【摘要】 羌族萨朗音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是对羌族萨朗资源的进一步挖掘和补充,是对羌族萨朗在弘扬与传承方面的又一创新举措。本文就开发与利用羌族萨朗音乐课程资源的意义和具体措施等进行研究,以倡导人们对羌族萨朗音乐在传承和发展的重视。  【关键词】羌族萨朗;音乐;课程资源 ; 开发与利用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羌族萨朗(Rrmea Salengw)
期刊
【摘要】曲式与作品分析(简称曲式分析)是高等音乐院校及师范院校本科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而副科曲式作为一门专为非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学生(即各表演专业或其他音乐类专业)开设的课程,在学科属性上具有很强的综合性、逻辑性、理论性、应用性等特征。本文针对当前副科曲式的教学现状,对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训练的问题展开论述,从语言表达在曲式分析中的基本要求、训练的目的与意义出发,结合教学实例进一步
期刊
【摘要】新课标在2003年实验版基础上做出修订,更符合新时代新形势教学客观实际。但由于地区的差异性,新课标在全国各地落地的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一些困难。笔者就山东省潍坊一中调研,探讨高中音乐新课标落地过程中的困难及对策。  【关键词】高中音乐;新课标;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出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