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中国教育部统计,2009年中国留学人数是22.9万,今年有望达到28万人。而这个数字在2003年只有12万,7年涨了一倍!
眼下又逢一年中留学的高潮时期——还没顾上从中考和高考战场松口气的家长们,又带着孩子一路风尘扎进中介大军的咨询里去了。而相当多比例的留学任务是肩负着未来举家移民的重任的。举家牵挂,举家筹措,一个人的前途就是一家人的命运。美国总领馆前任教育参赞艾芳林总结说,相对于过去的盲目跟风,现在的留学生更趋于理性的思考和判断。
的确,纪霄家的床头柜、茶几和写字台已经高高摞满了各国的留学资料了。在这个暑热的月份,他已经连续跑了北京几家最出名的中介机构,存了一堆中介顾问的电话邮箱、外国院校介绍资料和留学顾问给儿子作的策划设计案了。他冷静地再三权衡比较,终于为儿子确立了一条路径——去价格最优惠、难度最小且将来移民前景最好的加拿大。据加拿大《明报》报道,加拿大联邦移民部的最新数据显示,赴加拿大求学的中国留学生目前人数已是10年前的3.7倍。但他还需要反复印证和考察。为此,他已经从公司请了年假,专心致力于儿子一生的运筹帷幄了。
这个星期天,他又来到北京最权威的留学中介在长城饭店举办的有183所国际名校的展示说明会。这已经是这个月他跑的第三个大型世界名校咨询推介会了。正是下午最热的时候,他热汗淋漓走进二楼的会议大厅,立刻陷入了红色的海洋里——几百名顾问员工都穿着统一的大红衬衫,红色的校旗、红色的标板、红色的桌布……每一个展台前都围着一肚子问题的家长和学生。纪霄感受到膨胀的红色像深红的热血,蕴含着雄心勃勃的进取心,和一定要把握未来的必胜信念。
纪霄被加拿大一所大学吸引。校方代表、一位清秀的女孩介绍说:这所学校位于五大湖区,既是工业区又是旅游区,便于就业,学校在一个小镇上,幽静安宁,华人不足100名。纪霄儿子在中国的毕业成绩可以在加拿大折学分,无形中省了不少时间和钱——这符合纪霄的标准。但纪霄注意到这位校方代表和她的几位员工全都是海归。为什么她们放弃了各自的专业又回到国内来了呢?纪霄心里掠过一阵阴云,他担心自己的儿子将来也绕个大圈子,最终还是回来,毕竟身边不乏留学失败的例子。这也是他不安地来这里咨询的目的:让已经有了工作的儿子辞职,破釜沉舟花这么大代价,未来能有多少回报呢?
高价出国镀金到底值不值?
多年做英澳美加留学中介的韩女士给纪霄讲了这样一个例子。这个学生是个女孩,去年高考,高考之前几次重要的摸底考试成绩基本上都在600分左右,考取一个国内大学不是什么难题,所以当时就在“国内上大学”还是“出国留学”之间犹豫不决。这个女孩和她的亲戚朋友都觉得只有高考落榜,没办法才去国外上大学,而她能考到600分左右,完全能考上一个“一本”大学。
女孩家的邻居老宋的女儿五年前考上了“一本”,后来上学到中途决定放弃,转而选择了一个国际本科1+3项目,去英国留学。当时身边的朋友和同学都不理解,可是孩子坚持要去读,因为她在国内大学中度过了一阵子之后就发现未来似乎没有出路,大学也不是她想象的样子。家人最后选择了支持孩子的决定。现在老宋的女儿毕业后在英国就职于汇丰银行,第一年年薪大约3.2万英镑。
英国的本科教育体制是三年,硕士是一年,硕士毕业后在英国还有两年的工作签证,这也是一个较好的条件。这个女孩和家人商量了很久,最终觉得虽然将来未必一定能像老宋的闺女一样进入汇丰工作,但留学的前途似乎远比在国内读书要强,于是选择了出国留学。不过学费和将来的就业仍然是他们首要考虑的因素,经过比对,他们选择了工业大学双学位交流生项目,因为这个学校有“留学人员创业园”,留学的孩子即便不能在国外就业,也可以在校方支持下在北京进行自主创业和发展,校方在资金、政策和户籍上对回国创业的海归学生给予支持,学生因此少了很多顾虑。
女孩最终选定了英国的基尔大学。它是英国校园环境最优美的大学之一,2010泰晤士报综合排名42位。这个学校设有中国学生特殊奖学金,每年3000英镑。北京还有不少的大学也有英国留学项目,而且对留学的学生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扶助政策。
留学专家韩梅曾经特地走访了这个女孩最终选择的北京工业大学双学位交流生项目的工作人员,他们给算了一笔账,从中可以看得出来通过该项目到英国留学的总体费用并不少。前文提到的那个在英国汇丰工作的女孩的收入情况与其留学成本作了一下对比:第一年年薪3.2万英镑,如果未来2年不加薪,收入大约6.5万英镑,依照这种情况来看,毕业后的两年内即可收回留学四年的成本,而且略有盈余。
但这仍然只是一个个案,未必每个留学的孩子都能进入汇丰工作。不过,留学首先是一种教育行为,所以在付出了昂贵的学费之后,一定得考虑好未来的定位和要求。按照国内目前的大概收入情况,要收回上述留学成本,大概至少需要5年。目前在国内上大学四年的成本应该在6万元以上,按照应届毕业生的实际收入,收回上大学的教育成本大概需要3年左右。两者在实践上差异不是非常大,不过对未来的影响可能会是非常巨大的。
文章开头提到的给纪霄解答问题的那个清秀的校方代表,她的留学归宿可能是最具有大众化的版本——她在英国学了三年后顺利拿到了硕士文凭,又幸运地找到了一份全职工作,用这一年的工资偿还了过去两年的学费和部分生活费。但全球金融危机的情势让她难以在英国待下去了。回到北京,她频频参加招聘会,但用人单位更青睐国内研究生,因为他们接受的薪酬都是国内的一般标准。她一度感到几分失落。出国的经历好似并没有给她的现实生活带来什么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她也默默告诫自己,在独立处事谋生上,在眼界和思维方式上,她还是跟几年前的自己有很大提高。几经转换单位,她现在找到的工作是代表加拿大这所院校,向中国市场作营销。每个月她能拿到工资加奖金四五千,虽然不比她的大学同学收入高,但她的工作始终是在国际营销层面上,眼界和人脉还在拓展中。未来她还会跳到更好的公司去。她觉得不能拿留学的付出机械地对照收入,她相信更好的机会一定会有的,而且这种更好的机会一定是在中国。
但从她的经历中,纪霄也能咀嚼出些许的失落和无奈。毕竟,投入大于所得。没有这番折腾,一份正常的工作也能有四五千块的工资。
她的上司珍妮苏的情况就优越多了。16岁就被当公务员的父母从北京送到加拿大上高中,珍妮苏各方面锻炼得都非常成熟。今天珍妮苏是作为这所院校聘任的中国市场销售总监在回答家长们的疑问她的回答果断自信,深入浅出,见解丰富讲解轻快,让纪霄这种满腹疑问不知从何问起的家长们如释重负,对未来树立了信心和希望。珍妮苏除了在加拿大获得过不错的从业资历,能靠着优厚的工资住在温哥华富人区,随丈夫回到中国后也先后在汇丰银行和奔驰中国这两家著名企业工作过,年薪丰厚,所以,从她的例子中,纪霄得到的是留学获得丰硕成果的结论。
让纪霄患得患失的是身边不乏留学失败的例子,不能不让人忧虑。
异国压力让留学生倍增挫败感
20岁女孩周媛媛颇有一番“被留学”的滋味,三年前被父母送往澳大利亚,留学三年花费70余万元,但她并未考上澳洲的大学,转而回到国内后回炉再造,就读一所中职学校。
有的孩子性格不适合留学,只是不想违背父母的意愿而勉强出国,造成不尽如人意的结果比比皆是。可能应了那句“不是每一种植物都适合生长在水中”的话,种种事例证明,留学之路并非坦途。
刘亚也是一位“被留学”的典型代表,她原本高考成绩可以就读国内大学,家人却觉得留学是她最好的出路,于是高考志愿直接放弃。刘亚本人并不想留学,一年内她自己参加雅思考试的次数几乎数不清了,但成绩却没有任何起色。问及原因,她有些自暴自弃,“既然父母代我选好了路,我何必太认真?反正我的选择他们都不会支持。”
针对这种情况,出国留学咨询顾问丁倩分析指出,“留学的前提是要尊重留学主体的意愿,也就是留学者本人的意愿,这是最重要的。父母的意愿并不能代表孩子的意愿。如果孩子对出国留学并不向往,希望父母将留学计划暂缓,千万不要把好事变成遗憾。”
在庞大的留学队伍中,相当部分学生的心理正处于亚健康状态。
有10多年业内经验的临床心理学家施鸣鹭女士指出,留学生普遍面临几个问题:异地文化背景的差异和语言障碍,中西方教育模式导致的学业压力,以及社会网络的断层等,导致许多留学生举步维艰,倍感无助。她指出,英文不好的学生在与本地人交流时,可能不自觉滋生自卑和被歧视感,潜意识中会选择回避,自信心和自尊心会受到伤害,如此陷入沟通的恶性循环。对于家境好的学生,从优越到自卑的心理落差尤其大,容易导致心理抑郁和自闭。
学业方面,中国的被动受学和西方的自发求学差异性很大,令很多孩子无所适从,成绩不好也会令其产生挫败感。至于文化差异,中国传统文化讲求“以和为贵”,对比较内向的学生而言,不满和积怨长期压抑在心中,若不懂得疏导和调适,迟早会以较为激烈的方式爆发出来。这类学生性格变得敏感,容易被激怒,或许一句无心的话也会成为恶性事件的导火索,导致暴力行为或表现为自杀倾向。很多学生“宅”而不出,沉迷网络和影碟,是一种回避现实的行为,转而在网络上寻找被肯定和满足感。在心理学上,他们退守内心的“安全地带”,也就越发难适应现实生活。
另一位中国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徐萍女士则表示,异国他乡找不到自己的位置,甚至部分留学生连基本物质生活都保证不了,更不可能在西方文化中找到如鱼得水的感觉。她指出,任何由心理健康导致的事件都与个人性格、所处环境和成为导火索的事件有关。面对文化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压力,越是懂事且家境贫寒的孩子,其精神包袱可能越重。很多孩子留学,实际上是肩负着整个家庭发展方向的使命,而并非其自己初衷。特别是一些家境困难的家庭四下借贷送孩子出国,这给孩子造成更大的压力。学生可能产生负罪感,认为亏欠父母太多。一位攻读会计的留学生在父母的影响下,以获得永居签证为实际目标,但她自身却抵触与数字打交道。这样的心态导致科目成绩一再不及格,家庭成为这名学生的主要压力来源,“离不开但痛恨”。她辅导的另一位留学生,极要面子的父亲为了送孩子出国而去蹬三轮。这位孩子谈到父亲时,一度放声号啕大哭,这也是难得的宣泄方式之一。
专家们指出,避免心理亚健康,要从出国前起开始心理建设。全面而正确地看待海外生活,并以客观的心态面对出国。在规划海外求学目标时要有长远的打算,但同时给自己留足后路,作好输的心理准备。她不建议整个家庭破釜沉舟地送子女出国;出国前还需找好过渡资源,不至于初来乍到异国他乡,心理最脆弱时便遇到棘手的困难,从而影响情绪;充分利用社会支持系统。对外向的学生来说,多交朋友非常重要,内向的学生可以考虑寻找相对温和的群体交往,如去教会体验。她表示,撇去宗教信仰不谈,但教会的环境对疏导情绪和压力很有帮助。她最后建议留学生把握明晰的“自我界线”,有技巧性地表达不满和拒绝,赢得尊敬和足够的心理缓冲空间,这点尤其重要。
提到对孩子未来的规划,纪霄也以宽容的心态想过,“出国留学无非是增加一种经历,不一定成为‘海归’就一定要有所成就。太高的期望值会对孩子心理造成很大压力,背负这种压力学习,效果也不会太好。在孩子出国的这几年里,作为家长,我们更多的是去扮演一个‘参谋’的角色。孩子在国外有着自己的生活,要相信孩子,同时也要让孩子相信我们。”
工薪家庭的留学策略
留学越来越成为工薪家庭最中意的人才培养途径,但是美英加澳四大热门留学国家的大学留学费用动辄每年二三十万,对于普通的工薪家庭来说,这个数字无异于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在父母的肩上。但是留学结束之后的收益很可能又是不能简单地用十几二十万元来衡量的,所以很多家长和孩子都有些难以抉择。那么,有没有一种途径,既能去海外学习,又不会过于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呢?
结合韩女士多年以来从事留学工作的经验,她总结了几点建议,让留学变得更经济。
首先,不要一味关注美英加澳四国的留学动态。法国、意大利、荷兰等欧洲国家因为其免费的优质高等教育越来越受到学生们的青睐。法国的公立大学免学费,只收取注册费,而这些公立大学里的学士课程每年注册费用大概是100~300欧元,硕士每年大概是200~400欧元。留学生除去第一年的语言学习自费之外,第二年进入公立大学免学费,而且学生在留学期间还可以打工,享受和法国本土学生同样的待遇,比如住房补贴、社会保险、公共交通和大学餐饮等。对于工薪阶层的留学生而言,这些优惠政策能够提供不少的经济来源,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
但是需要提醒广大有意向去法国留学的学生们,要想在国内申请法国公立大学享受免费教育的话,学生需要参加法语水平测试,最好从高中开始就接触法语,把法语作为第二外语。
意大利为了密切和中国之间的交流,意大利大学校长联合会自2005年开始实施马可·波罗计划。这个计划的主要内容就是中国高中毕业生可以攻读意大利大学3年制本科课程,大学毕业生可攻读意大利大学2年制硕士课程,学费全免。但是每年的名额有限,本科申请人需要达到高考成绩380分以上,并且在国内完成了12年制的教育。意大利的公立大学也是免除学费的,但是想要前往意大利留学的学生,在国内就应该有相当好的意大利语基础,否则就算申请通过了去了意大利,也很难通过入学考试、进入主课程的学习。
除了法国和意大利推出了优惠政策,北欧四国也有相关的留学优惠。丹麦、挪威、瑞典和芬兰这北欧四国也是众多工薪家庭留学的绝好选择。说到专业强项,这四个国家各有所长,在人文学科方面,文学语言学等专业是丹麦和瑞典的强项,而理工科方面,数学、金融、生物、电子、计算机、环境、能源、工程等领域则是挪威和芬兰比较优势一点。
目前,丹麦和芬兰已经开始向非欧盟的国家的学生收取学费,但是费用相对而言还是比较低的。而挪威和瑞典的高等教育目前还是全部免除学费的,不过也有征收学费的趋势,试行征收学费后,收费标准是由各个高校自己决定的。同时,学校设立了奖学金,中国学生可以以英语成绩进行申请,一般雅思要求是5.6分,更高的要求是6.5分,签证资金要求也很低,无存期要求,也不用提供父母的收入证明,只要获得录取,一般签证都没有问题。
用英语申请留学的学生除了选择北欧四国,也可以选择荷兰。在荷兰,几乎95%的人会用英语交流,而且留学费用不是很高,一般大学本科大约是1.5万到4万人民币。
相对美英加澳而言,这些国家的留学费用比较低廉,适合众多的工薪家庭,能减轻工薪家庭的经济负担,而且对学生而言,同样也能起到开阔眼界锻炼自己的效果。留学对孩子好处很多,但是一定要仔细考虑,不能盲目。不能因为美英加澳是留学的热门国家,就一窝蜂地报考这些国家,那样很可能导致报名扎堆,审查更为严格,反而耽误了学生们的留学进度。
留学小国不一定不好,适合孩子的就是好的。
爱是勇敢前行的源泉
在留学的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有独特的经历和故事,以感恩的心铭刻这些记忆,领略我们人生中的另一种财富,也是一份非常大的收获。
小周在15岁的时候在新加坡有段留学时光。那时候生活很辛苦,因为是全英文授课,而且自己的数学一直是弱项,加之课堂讲解很难理解,让她几乎崩溃于学业中,所以也曾悄悄地躲在房间里痛哭过,后来有一个卖红豆冰的大叔帮助了她。
为了节省开支,她经常步行上下学,徒步回到公寓的她已经汗如雨下,身上没有多少钱,更得需要用英语交谈,所以小周每次矛盾地看着门口的红豆冰。那个红豆冰小贩热情地招呼小周,小周这才得知原来红豆冰只要1新币(当年的汇率是1新币=5元人民币),所以之后很久一段时间她都会经常光顾红豆冰摊,渐渐地自己的蹩脚英文也一点点变得顺溜了。
在一次与这个红豆冰先生的交谈中,他还交给小周一种学习的方法,用录音机将课堂讲解全都录下来,回到公寓后再慢慢揣摩。这种方法虽然麻烦却管用,尽管小周每天几乎只有4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但成绩提高得很快。说到这里,小周无限感慨着,因为那个红豆冰先生的帮助,自己的英语水平才得到提高,那个先生告诉小周,经常有留学生通过找他闲聊锻炼口语的,当然学费是要买他的红豆冰。
李橙高中毕业后就到了英国留学,对英语没自信,每到需要和别人交流的时候手心就不自觉地冒汗。入学后的第一场考试,他考得一塌糊涂,一时之间他觉得自己出国留学的决定是个可笑的错误,开始后悔并想要放弃。
正在他觉得孤立无援身心俱疲的时候,那天房东带着她五岁的女儿Lily突然敲开了他的门,房东笑着解释说,Lily有礼物要送给他。Lily从身后拿出一个丑丑的木头娃娃,毛茸茸的脑袋像她一样,底下是一个圆圆的身子,李橙接过来一看,发现是一个她自己做的不倒翁。房东解释说Lily看到李橙连着几天都闷闷不乐,所以想要送他一件礼物,希望他能早点开心起来。Lily害羞地藏在房东的身后,偷偷笑着看着他。
在最痛苦的时候有人送来关怀,这才是李橙最需要的。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份关心来自一个孩子,让他更觉得珍贵。在英国的日子,他接受过很多好心人的帮助,他们都像Lily一家人一样,待人和善,帮他解决了很多的麻烦,让在异乡漂泊的李橙感到了一种家的温暖,在遇到挫折的时候能勇敢地走下去。
其实,在留学生活中更重要的还是人与人的相处,更应明白交流的重要性。留学生不能封闭自己的世界,更多的是要融入到社会中,那样,不仅在学业上会提高,也会在生活上体会到更多的关爱。
编辑/王文娜 wangwenna@yeah.net
眼下又逢一年中留学的高潮时期——还没顾上从中考和高考战场松口气的家长们,又带着孩子一路风尘扎进中介大军的咨询里去了。而相当多比例的留学任务是肩负着未来举家移民的重任的。举家牵挂,举家筹措,一个人的前途就是一家人的命运。美国总领馆前任教育参赞艾芳林总结说,相对于过去的盲目跟风,现在的留学生更趋于理性的思考和判断。
的确,纪霄家的床头柜、茶几和写字台已经高高摞满了各国的留学资料了。在这个暑热的月份,他已经连续跑了北京几家最出名的中介机构,存了一堆中介顾问的电话邮箱、外国院校介绍资料和留学顾问给儿子作的策划设计案了。他冷静地再三权衡比较,终于为儿子确立了一条路径——去价格最优惠、难度最小且将来移民前景最好的加拿大。据加拿大《明报》报道,加拿大联邦移民部的最新数据显示,赴加拿大求学的中国留学生目前人数已是10年前的3.7倍。但他还需要反复印证和考察。为此,他已经从公司请了年假,专心致力于儿子一生的运筹帷幄了。
这个星期天,他又来到北京最权威的留学中介在长城饭店举办的有183所国际名校的展示说明会。这已经是这个月他跑的第三个大型世界名校咨询推介会了。正是下午最热的时候,他热汗淋漓走进二楼的会议大厅,立刻陷入了红色的海洋里——几百名顾问员工都穿着统一的大红衬衫,红色的校旗、红色的标板、红色的桌布……每一个展台前都围着一肚子问题的家长和学生。纪霄感受到膨胀的红色像深红的热血,蕴含着雄心勃勃的进取心,和一定要把握未来的必胜信念。
纪霄被加拿大一所大学吸引。校方代表、一位清秀的女孩介绍说:这所学校位于五大湖区,既是工业区又是旅游区,便于就业,学校在一个小镇上,幽静安宁,华人不足100名。纪霄儿子在中国的毕业成绩可以在加拿大折学分,无形中省了不少时间和钱——这符合纪霄的标准。但纪霄注意到这位校方代表和她的几位员工全都是海归。为什么她们放弃了各自的专业又回到国内来了呢?纪霄心里掠过一阵阴云,他担心自己的儿子将来也绕个大圈子,最终还是回来,毕竟身边不乏留学失败的例子。这也是他不安地来这里咨询的目的:让已经有了工作的儿子辞职,破釜沉舟花这么大代价,未来能有多少回报呢?
高价出国镀金到底值不值?
多年做英澳美加留学中介的韩女士给纪霄讲了这样一个例子。这个学生是个女孩,去年高考,高考之前几次重要的摸底考试成绩基本上都在600分左右,考取一个国内大学不是什么难题,所以当时就在“国内上大学”还是“出国留学”之间犹豫不决。这个女孩和她的亲戚朋友都觉得只有高考落榜,没办法才去国外上大学,而她能考到600分左右,完全能考上一个“一本”大学。
女孩家的邻居老宋的女儿五年前考上了“一本”,后来上学到中途决定放弃,转而选择了一个国际本科1+3项目,去英国留学。当时身边的朋友和同学都不理解,可是孩子坚持要去读,因为她在国内大学中度过了一阵子之后就发现未来似乎没有出路,大学也不是她想象的样子。家人最后选择了支持孩子的决定。现在老宋的女儿毕业后在英国就职于汇丰银行,第一年年薪大约3.2万英镑。
英国的本科教育体制是三年,硕士是一年,硕士毕业后在英国还有两年的工作签证,这也是一个较好的条件。这个女孩和家人商量了很久,最终觉得虽然将来未必一定能像老宋的闺女一样进入汇丰工作,但留学的前途似乎远比在国内读书要强,于是选择了出国留学。不过学费和将来的就业仍然是他们首要考虑的因素,经过比对,他们选择了工业大学双学位交流生项目,因为这个学校有“留学人员创业园”,留学的孩子即便不能在国外就业,也可以在校方支持下在北京进行自主创业和发展,校方在资金、政策和户籍上对回国创业的海归学生给予支持,学生因此少了很多顾虑。
女孩最终选定了英国的基尔大学。它是英国校园环境最优美的大学之一,2010泰晤士报综合排名42位。这个学校设有中国学生特殊奖学金,每年3000英镑。北京还有不少的大学也有英国留学项目,而且对留学的学生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扶助政策。
留学专家韩梅曾经特地走访了这个女孩最终选择的北京工业大学双学位交流生项目的工作人员,他们给算了一笔账,从中可以看得出来通过该项目到英国留学的总体费用并不少。前文提到的那个在英国汇丰工作的女孩的收入情况与其留学成本作了一下对比:第一年年薪3.2万英镑,如果未来2年不加薪,收入大约6.5万英镑,依照这种情况来看,毕业后的两年内即可收回留学四年的成本,而且略有盈余。
但这仍然只是一个个案,未必每个留学的孩子都能进入汇丰工作。不过,留学首先是一种教育行为,所以在付出了昂贵的学费之后,一定得考虑好未来的定位和要求。按照国内目前的大概收入情况,要收回上述留学成本,大概至少需要5年。目前在国内上大学四年的成本应该在6万元以上,按照应届毕业生的实际收入,收回上大学的教育成本大概需要3年左右。两者在实践上差异不是非常大,不过对未来的影响可能会是非常巨大的。
文章开头提到的给纪霄解答问题的那个清秀的校方代表,她的留学归宿可能是最具有大众化的版本——她在英国学了三年后顺利拿到了硕士文凭,又幸运地找到了一份全职工作,用这一年的工资偿还了过去两年的学费和部分生活费。但全球金融危机的情势让她难以在英国待下去了。回到北京,她频频参加招聘会,但用人单位更青睐国内研究生,因为他们接受的薪酬都是国内的一般标准。她一度感到几分失落。出国的经历好似并没有给她的现实生活带来什么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她也默默告诫自己,在独立处事谋生上,在眼界和思维方式上,她还是跟几年前的自己有很大提高。几经转换单位,她现在找到的工作是代表加拿大这所院校,向中国市场作营销。每个月她能拿到工资加奖金四五千,虽然不比她的大学同学收入高,但她的工作始终是在国际营销层面上,眼界和人脉还在拓展中。未来她还会跳到更好的公司去。她觉得不能拿留学的付出机械地对照收入,她相信更好的机会一定会有的,而且这种更好的机会一定是在中国。
但从她的经历中,纪霄也能咀嚼出些许的失落和无奈。毕竟,投入大于所得。没有这番折腾,一份正常的工作也能有四五千块的工资。
她的上司珍妮苏的情况就优越多了。16岁就被当公务员的父母从北京送到加拿大上高中,珍妮苏各方面锻炼得都非常成熟。今天珍妮苏是作为这所院校聘任的中国市场销售总监在回答家长们的疑问她的回答果断自信,深入浅出,见解丰富讲解轻快,让纪霄这种满腹疑问不知从何问起的家长们如释重负,对未来树立了信心和希望。珍妮苏除了在加拿大获得过不错的从业资历,能靠着优厚的工资住在温哥华富人区,随丈夫回到中国后也先后在汇丰银行和奔驰中国这两家著名企业工作过,年薪丰厚,所以,从她的例子中,纪霄得到的是留学获得丰硕成果的结论。
让纪霄患得患失的是身边不乏留学失败的例子,不能不让人忧虑。
异国压力让留学生倍增挫败感
20岁女孩周媛媛颇有一番“被留学”的滋味,三年前被父母送往澳大利亚,留学三年花费70余万元,但她并未考上澳洲的大学,转而回到国内后回炉再造,就读一所中职学校。
有的孩子性格不适合留学,只是不想违背父母的意愿而勉强出国,造成不尽如人意的结果比比皆是。可能应了那句“不是每一种植物都适合生长在水中”的话,种种事例证明,留学之路并非坦途。
刘亚也是一位“被留学”的典型代表,她原本高考成绩可以就读国内大学,家人却觉得留学是她最好的出路,于是高考志愿直接放弃。刘亚本人并不想留学,一年内她自己参加雅思考试的次数几乎数不清了,但成绩却没有任何起色。问及原因,她有些自暴自弃,“既然父母代我选好了路,我何必太认真?反正我的选择他们都不会支持。”
针对这种情况,出国留学咨询顾问丁倩分析指出,“留学的前提是要尊重留学主体的意愿,也就是留学者本人的意愿,这是最重要的。父母的意愿并不能代表孩子的意愿。如果孩子对出国留学并不向往,希望父母将留学计划暂缓,千万不要把好事变成遗憾。”
在庞大的留学队伍中,相当部分学生的心理正处于亚健康状态。
有10多年业内经验的临床心理学家施鸣鹭女士指出,留学生普遍面临几个问题:异地文化背景的差异和语言障碍,中西方教育模式导致的学业压力,以及社会网络的断层等,导致许多留学生举步维艰,倍感无助。她指出,英文不好的学生在与本地人交流时,可能不自觉滋生自卑和被歧视感,潜意识中会选择回避,自信心和自尊心会受到伤害,如此陷入沟通的恶性循环。对于家境好的学生,从优越到自卑的心理落差尤其大,容易导致心理抑郁和自闭。
学业方面,中国的被动受学和西方的自发求学差异性很大,令很多孩子无所适从,成绩不好也会令其产生挫败感。至于文化差异,中国传统文化讲求“以和为贵”,对比较内向的学生而言,不满和积怨长期压抑在心中,若不懂得疏导和调适,迟早会以较为激烈的方式爆发出来。这类学生性格变得敏感,容易被激怒,或许一句无心的话也会成为恶性事件的导火索,导致暴力行为或表现为自杀倾向。很多学生“宅”而不出,沉迷网络和影碟,是一种回避现实的行为,转而在网络上寻找被肯定和满足感。在心理学上,他们退守内心的“安全地带”,也就越发难适应现实生活。
另一位中国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徐萍女士则表示,异国他乡找不到自己的位置,甚至部分留学生连基本物质生活都保证不了,更不可能在西方文化中找到如鱼得水的感觉。她指出,任何由心理健康导致的事件都与个人性格、所处环境和成为导火索的事件有关。面对文化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压力,越是懂事且家境贫寒的孩子,其精神包袱可能越重。很多孩子留学,实际上是肩负着整个家庭发展方向的使命,而并非其自己初衷。特别是一些家境困难的家庭四下借贷送孩子出国,这给孩子造成更大的压力。学生可能产生负罪感,认为亏欠父母太多。一位攻读会计的留学生在父母的影响下,以获得永居签证为实际目标,但她自身却抵触与数字打交道。这样的心态导致科目成绩一再不及格,家庭成为这名学生的主要压力来源,“离不开但痛恨”。她辅导的另一位留学生,极要面子的父亲为了送孩子出国而去蹬三轮。这位孩子谈到父亲时,一度放声号啕大哭,这也是难得的宣泄方式之一。
专家们指出,避免心理亚健康,要从出国前起开始心理建设。全面而正确地看待海外生活,并以客观的心态面对出国。在规划海外求学目标时要有长远的打算,但同时给自己留足后路,作好输的心理准备。她不建议整个家庭破釜沉舟地送子女出国;出国前还需找好过渡资源,不至于初来乍到异国他乡,心理最脆弱时便遇到棘手的困难,从而影响情绪;充分利用社会支持系统。对外向的学生来说,多交朋友非常重要,内向的学生可以考虑寻找相对温和的群体交往,如去教会体验。她表示,撇去宗教信仰不谈,但教会的环境对疏导情绪和压力很有帮助。她最后建议留学生把握明晰的“自我界线”,有技巧性地表达不满和拒绝,赢得尊敬和足够的心理缓冲空间,这点尤其重要。
提到对孩子未来的规划,纪霄也以宽容的心态想过,“出国留学无非是增加一种经历,不一定成为‘海归’就一定要有所成就。太高的期望值会对孩子心理造成很大压力,背负这种压力学习,效果也不会太好。在孩子出国的这几年里,作为家长,我们更多的是去扮演一个‘参谋’的角色。孩子在国外有着自己的生活,要相信孩子,同时也要让孩子相信我们。”
工薪家庭的留学策略
留学越来越成为工薪家庭最中意的人才培养途径,但是美英加澳四大热门留学国家的大学留学费用动辄每年二三十万,对于普通的工薪家庭来说,这个数字无异于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在父母的肩上。但是留学结束之后的收益很可能又是不能简单地用十几二十万元来衡量的,所以很多家长和孩子都有些难以抉择。那么,有没有一种途径,既能去海外学习,又不会过于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呢?
结合韩女士多年以来从事留学工作的经验,她总结了几点建议,让留学变得更经济。
首先,不要一味关注美英加澳四国的留学动态。法国、意大利、荷兰等欧洲国家因为其免费的优质高等教育越来越受到学生们的青睐。法国的公立大学免学费,只收取注册费,而这些公立大学里的学士课程每年注册费用大概是100~300欧元,硕士每年大概是200~400欧元。留学生除去第一年的语言学习自费之外,第二年进入公立大学免学费,而且学生在留学期间还可以打工,享受和法国本土学生同样的待遇,比如住房补贴、社会保险、公共交通和大学餐饮等。对于工薪阶层的留学生而言,这些优惠政策能够提供不少的经济来源,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
但是需要提醒广大有意向去法国留学的学生们,要想在国内申请法国公立大学享受免费教育的话,学生需要参加法语水平测试,最好从高中开始就接触法语,把法语作为第二外语。
意大利为了密切和中国之间的交流,意大利大学校长联合会自2005年开始实施马可·波罗计划。这个计划的主要内容就是中国高中毕业生可以攻读意大利大学3年制本科课程,大学毕业生可攻读意大利大学2年制硕士课程,学费全免。但是每年的名额有限,本科申请人需要达到高考成绩380分以上,并且在国内完成了12年制的教育。意大利的公立大学也是免除学费的,但是想要前往意大利留学的学生,在国内就应该有相当好的意大利语基础,否则就算申请通过了去了意大利,也很难通过入学考试、进入主课程的学习。
除了法国和意大利推出了优惠政策,北欧四国也有相关的留学优惠。丹麦、挪威、瑞典和芬兰这北欧四国也是众多工薪家庭留学的绝好选择。说到专业强项,这四个国家各有所长,在人文学科方面,文学语言学等专业是丹麦和瑞典的强项,而理工科方面,数学、金融、生物、电子、计算机、环境、能源、工程等领域则是挪威和芬兰比较优势一点。
目前,丹麦和芬兰已经开始向非欧盟的国家的学生收取学费,但是费用相对而言还是比较低的。而挪威和瑞典的高等教育目前还是全部免除学费的,不过也有征收学费的趋势,试行征收学费后,收费标准是由各个高校自己决定的。同时,学校设立了奖学金,中国学生可以以英语成绩进行申请,一般雅思要求是5.6分,更高的要求是6.5分,签证资金要求也很低,无存期要求,也不用提供父母的收入证明,只要获得录取,一般签证都没有问题。
用英语申请留学的学生除了选择北欧四国,也可以选择荷兰。在荷兰,几乎95%的人会用英语交流,而且留学费用不是很高,一般大学本科大约是1.5万到4万人民币。
相对美英加澳而言,这些国家的留学费用比较低廉,适合众多的工薪家庭,能减轻工薪家庭的经济负担,而且对学生而言,同样也能起到开阔眼界锻炼自己的效果。留学对孩子好处很多,但是一定要仔细考虑,不能盲目。不能因为美英加澳是留学的热门国家,就一窝蜂地报考这些国家,那样很可能导致报名扎堆,审查更为严格,反而耽误了学生们的留学进度。
留学小国不一定不好,适合孩子的就是好的。
爱是勇敢前行的源泉
在留学的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有独特的经历和故事,以感恩的心铭刻这些记忆,领略我们人生中的另一种财富,也是一份非常大的收获。
小周在15岁的时候在新加坡有段留学时光。那时候生活很辛苦,因为是全英文授课,而且自己的数学一直是弱项,加之课堂讲解很难理解,让她几乎崩溃于学业中,所以也曾悄悄地躲在房间里痛哭过,后来有一个卖红豆冰的大叔帮助了她。
为了节省开支,她经常步行上下学,徒步回到公寓的她已经汗如雨下,身上没有多少钱,更得需要用英语交谈,所以小周每次矛盾地看着门口的红豆冰。那个红豆冰小贩热情地招呼小周,小周这才得知原来红豆冰只要1新币(当年的汇率是1新币=5元人民币),所以之后很久一段时间她都会经常光顾红豆冰摊,渐渐地自己的蹩脚英文也一点点变得顺溜了。
在一次与这个红豆冰先生的交谈中,他还交给小周一种学习的方法,用录音机将课堂讲解全都录下来,回到公寓后再慢慢揣摩。这种方法虽然麻烦却管用,尽管小周每天几乎只有4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但成绩提高得很快。说到这里,小周无限感慨着,因为那个红豆冰先生的帮助,自己的英语水平才得到提高,那个先生告诉小周,经常有留学生通过找他闲聊锻炼口语的,当然学费是要买他的红豆冰。
李橙高中毕业后就到了英国留学,对英语没自信,每到需要和别人交流的时候手心就不自觉地冒汗。入学后的第一场考试,他考得一塌糊涂,一时之间他觉得自己出国留学的决定是个可笑的错误,开始后悔并想要放弃。
正在他觉得孤立无援身心俱疲的时候,那天房东带着她五岁的女儿Lily突然敲开了他的门,房东笑着解释说,Lily有礼物要送给他。Lily从身后拿出一个丑丑的木头娃娃,毛茸茸的脑袋像她一样,底下是一个圆圆的身子,李橙接过来一看,发现是一个她自己做的不倒翁。房东解释说Lily看到李橙连着几天都闷闷不乐,所以想要送他一件礼物,希望他能早点开心起来。Lily害羞地藏在房东的身后,偷偷笑着看着他。
在最痛苦的时候有人送来关怀,这才是李橙最需要的。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份关心来自一个孩子,让他更觉得珍贵。在英国的日子,他接受过很多好心人的帮助,他们都像Lily一家人一样,待人和善,帮他解决了很多的麻烦,让在异乡漂泊的李橙感到了一种家的温暖,在遇到挫折的时候能勇敢地走下去。
其实,在留学生活中更重要的还是人与人的相处,更应明白交流的重要性。留学生不能封闭自己的世界,更多的是要融入到社会中,那样,不仅在学业上会提高,也会在生活上体会到更多的关爱。
编辑/王文娜 wangwenna@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