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习作教学有这样的阐述:“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但是,我们却经常发现习作教学过程中“交际功能”的缺位,导致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甚至害怕作文。那么,教师该如何发挥习作教学的“交际功能”,让学生喜欢作文、善于写作呢?笔者在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探索,尝试通过各种策略发挥作文本身的各种交际功能,引导学生在习作练习活动中学作文、用作文,从而使他们产生想写、想写好的内在动力,形成乐写、会写、善写的良性循环。
一、习作教学缺失“交际功能”的现象之析
(一)死搬教材,作前远离生活
课堂习作大多为命题作文,作文题目由教材和教师统一指定,“写什么”不能超越规定的范围,“怎样写”必须按照题目的要求,或根据教师指导的模式来写。有的教师甚至无视习作内容的地域差异和习作对象的差异,过分因循守旧,死搬教材,结果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大都内容相近、写法相似、结构相仿。
(二)机械指导,作中缺乏交流
许多教师在习作教学中都会套用固定的封闭式教学程式:审题—明确写作内容—提出写作要求—交代写作方法—范文分析引路—学生写作。这种机械灌输写作知识和范文解读式的指导,使学生在课堂中缺乏交流,处于“无语”的被动状态,使习作教学成了一种没有情趣、没有灵性的机械重复。学生没有把作文作为一种积极能动的交际活动,因此一到写作文时就紧张,甚至产生畏难情绪。
(三)越俎代庖,作后无视反思
学生写作,往往是花上半个小时乃至一个小时完成习作便大功告成,之后就再也不去修改。更有甚者,教师辛辛苦苦批改学生作文,学生一看分数便束之高阁,少有学生能研究教师修改的原因和评语的意图,更不用说按照教师的建议再作修改。教师修改作文只是越俎代庖,吃力不讨好。这种没有反思的习作缺乏学生的自我交流,泯灭了学生习作自我表达的欲望。
(四)读者缺失,成文后变隐私
对于学生而言,其作文最主要的读者就是教师。遗憾的是,由于时间和精力方面的原因,对于大多数习作,教师读后只给一个干巴巴的分数,或给一个毫无表情的“阅”字,抑或给一些无关痛痒的空洞的评语。学生的习作缺乏读者,习作就成了他们自己的私密。
二、习作教学强化“交际功能”的策略之探
作文是表情达意的交际工具,具有多种交际功能:与人交流感情、影响教育他人、自我表现等。因此,作文教学要还作文 “真面目”,发挥作文本身的各种交际功能,引导学生在习作练习中学作文、用作文,使学生乐于表达,善于表达。
(一)亲近生活,与生活交际——为有源头活水来
1.结合教材与生活零距离交际
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正确解读习作例文及要求,删去教材中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和超越学生认识水平的内容,结合教材习作要求,让学生参与自己感兴趣的自然万象、社会生活、偶发事件中来,与个中人、事、物交际。如笔者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习作“民风民俗”,没有局限于学生从网络上搜索到的“哈尼族”的火把节、傣族的泼水节等,而是让学生结合熟悉的春节开展系列活动,如调查春节由来、编写贺年短信、拜年、写春联、欣赏春节联欢晚会、猜灯谜、看灯会……最终学生写成了《新年展望》《春节大家谈》《红红火火的春节》《春晚——一道丰盛的年夜饭》……这种生活化作文,将学生写作引向“有为而作”的交往境界。
2.结合教材组织体验交际活动
教师应努力开展丰富多彩的体验交际活动,为学生创造交往机会,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并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进行观察:用眼看一看,用耳听一听,用鼻嗅一嗅,动口尝一尝,动手做一做……让学生成为体验的主人。学生学会了观察,学会了思考,胸中就会有诸多的语言想要表达。
(二)课堂交流,与伙伴、老师交际——心有灵犀一点通
1.鼓励参与,让每个学生都有交流表达的机会
学生不愿进行交际的原因往往是对自己的想法没有自信,害怕被同学嘲笑。作为教师,应当消除其思想上的障碍,让所有学生都能开口说话,尤其是对于所谓的“作文后进生”,更应给予他们鼓励和关注:对不敢当众说话的,到他们身边去倾听;多问几个“谁还没有说过”,多请没有举手发言的同学说一说;指名说,轮流说,小组说。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鼓励的话,持之以恒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会引发学生产生许多新鲜闪亮的想法,写出真心作文。
2.巧设情境,让学生多发表有个性的想法
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对话情境,把学生带入真实或虚拟的场景、氛围之中,以激起学生对话的兴趣,激发他们倾吐的欲望。要创设与习作相一致的物境、情境、意境,把活动引进课堂,把实物引进课堂,把生活引进课堂,营造表达气氛,使学生产生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和词语。如王崧舟老师教学习作“亲情测试”,设计了“忆,擦亮五个名字的圣洁之光;划,体验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写,倾听自己最隐秘的心灵之声;悟,点亮习焉不察的成长之思”环节,从而创设对话情境,把学生带入真实或虚拟的场景、氛围之中。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妙语连珠。
(三)二作内省,与自己交际——此时无声胜有声
对自己的文章负责必定要加强自改习作意识,就是在自改意识的推动下,把自己当作交际伙伴积极思维,重新经历写作。在习作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假想——假如我是读者,我会发现什么问题,以此达到内省的目的。首先,通过回忆,在自己脑中再现那些与写作内容有关的感性表象,和已经写进文章的那些表象进行对照、比较。接着,在回忆表象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看看原来确定的中心是否准确,是否明确。然后,在中心思想的统率下进一步分析,看看已经写进文章的内容是否都是需要的,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如何。最后,审查文章的条理是否清楚,段落是否分明,语句是否有毛病。 (四)影响他人,与读者交际——一言一行总关情
1.模拟情景,应用实践
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实践应用的模拟情境,进行书面和口语交际的双重训练。例如,寒暑假让学生给老师和同学发信,交流五彩的假期生活;将风景名胜的状物纪实作文制成漂亮的景点介绍卡,开展“我最想去的风景名胜”评选活动……同时,鼓励学生多写书信体作文,内容上可以叙事,可以说理,可以描写景物,可以介绍事物,但要用书信来承载,用学会的作文本领去干预班级、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如在习作“写一份建议书”的教学中,开阔学生视野,向校长写建议书提出教育教学的新建议、新设想;向环保部门和城建部门写建议书投诉环保、城建违纪违法事件;向市长写建议书建议加快学校拆建工程的进度;等等。
2.构建平台,多方赏识
(1)牵手博客,互动赏析。
许多教师热衷于在教室外墙开辟“习作专栏”,将学生的优秀习作复印、展贴,供全班师生欣赏。可事实上,学生对于高高在上的习作却无动于衷,他们只在乎“谁的作文上墙了”,而不关注习作本身。因此,笔者利用网络开放性和互动性的特点开辟了“玉海扬帆”博客,让学生习作与博客联姻。在使用过程中采用实名注册,指导学生自觉自愿地将自己的习作发到博客上,教师的习作点评回复和学生的评论跟帖也跟上去,用真挚的赞美和善意的批评伴随学生的习作一起成长。
(2)轮流日记,习作漂流。
笔者尝试在班级中开展“习作漂流本”的活动,将班级学生分成5人小组,优、中、差学生合理搭配,以“一周”为一轮,每人写一天日记,写什么内容、写什么题材都由学生自己决定,任何人不加干涉。日记后面创设家长留言板、老师留言板、同学留言板等,组内成员要对组员日记作点评。每周开一节日记评讲课,评出优秀日记、最佳文采奖、最佳评论奖、最大进步奖。评出的优秀日记,每天都抽空让作者在班级里朗读。
(3)习作专辑,珍藏童年。
发动家长用保存孩子作文本、把习作存入电脑等方式,珍藏孩子的习作,建立习作成长档案。同时定期组织学生复印自己的优秀习作,编写页码,原汁原味地装订成活页,整理并“出版”自己的习作专辑。一个孩子的专辑,或是一群孩子的合集,让学生轮流带回家中,与家长一同欣赏。若干年后,当学生还能找到自己童年时代的文字,看到自己童年生活的记录,该是多么激动和温暖!
习作交际是学生必然面对的交际行为,它是写作的出发点,有了这个出发点,才有写作的需要,然后才有写作活动的发生。因此,我们在课堂作文训练中,应该加以利用,充分发挥作文的交际功能,让作文教学焕发出生活的生机,迸发出生命的活力。
(浙江省瑞安市教师发展中心 325200)
一、习作教学缺失“交际功能”的现象之析
(一)死搬教材,作前远离生活
课堂习作大多为命题作文,作文题目由教材和教师统一指定,“写什么”不能超越规定的范围,“怎样写”必须按照题目的要求,或根据教师指导的模式来写。有的教师甚至无视习作内容的地域差异和习作对象的差异,过分因循守旧,死搬教材,结果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大都内容相近、写法相似、结构相仿。
(二)机械指导,作中缺乏交流
许多教师在习作教学中都会套用固定的封闭式教学程式:审题—明确写作内容—提出写作要求—交代写作方法—范文分析引路—学生写作。这种机械灌输写作知识和范文解读式的指导,使学生在课堂中缺乏交流,处于“无语”的被动状态,使习作教学成了一种没有情趣、没有灵性的机械重复。学生没有把作文作为一种积极能动的交际活动,因此一到写作文时就紧张,甚至产生畏难情绪。
(三)越俎代庖,作后无视反思
学生写作,往往是花上半个小时乃至一个小时完成习作便大功告成,之后就再也不去修改。更有甚者,教师辛辛苦苦批改学生作文,学生一看分数便束之高阁,少有学生能研究教师修改的原因和评语的意图,更不用说按照教师的建议再作修改。教师修改作文只是越俎代庖,吃力不讨好。这种没有反思的习作缺乏学生的自我交流,泯灭了学生习作自我表达的欲望。
(四)读者缺失,成文后变隐私
对于学生而言,其作文最主要的读者就是教师。遗憾的是,由于时间和精力方面的原因,对于大多数习作,教师读后只给一个干巴巴的分数,或给一个毫无表情的“阅”字,抑或给一些无关痛痒的空洞的评语。学生的习作缺乏读者,习作就成了他们自己的私密。
二、习作教学强化“交际功能”的策略之探
作文是表情达意的交际工具,具有多种交际功能:与人交流感情、影响教育他人、自我表现等。因此,作文教学要还作文 “真面目”,发挥作文本身的各种交际功能,引导学生在习作练习中学作文、用作文,使学生乐于表达,善于表达。
(一)亲近生活,与生活交际——为有源头活水来
1.结合教材与生活零距离交际
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正确解读习作例文及要求,删去教材中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和超越学生认识水平的内容,结合教材习作要求,让学生参与自己感兴趣的自然万象、社会生活、偶发事件中来,与个中人、事、物交际。如笔者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习作“民风民俗”,没有局限于学生从网络上搜索到的“哈尼族”的火把节、傣族的泼水节等,而是让学生结合熟悉的春节开展系列活动,如调查春节由来、编写贺年短信、拜年、写春联、欣赏春节联欢晚会、猜灯谜、看灯会……最终学生写成了《新年展望》《春节大家谈》《红红火火的春节》《春晚——一道丰盛的年夜饭》……这种生活化作文,将学生写作引向“有为而作”的交往境界。
2.结合教材组织体验交际活动
教师应努力开展丰富多彩的体验交际活动,为学生创造交往机会,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并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进行观察:用眼看一看,用耳听一听,用鼻嗅一嗅,动口尝一尝,动手做一做……让学生成为体验的主人。学生学会了观察,学会了思考,胸中就会有诸多的语言想要表达。
(二)课堂交流,与伙伴、老师交际——心有灵犀一点通
1.鼓励参与,让每个学生都有交流表达的机会
学生不愿进行交际的原因往往是对自己的想法没有自信,害怕被同学嘲笑。作为教师,应当消除其思想上的障碍,让所有学生都能开口说话,尤其是对于所谓的“作文后进生”,更应给予他们鼓励和关注:对不敢当众说话的,到他们身边去倾听;多问几个“谁还没有说过”,多请没有举手发言的同学说一说;指名说,轮流说,小组说。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鼓励的话,持之以恒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会引发学生产生许多新鲜闪亮的想法,写出真心作文。
2.巧设情境,让学生多发表有个性的想法
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对话情境,把学生带入真实或虚拟的场景、氛围之中,以激起学生对话的兴趣,激发他们倾吐的欲望。要创设与习作相一致的物境、情境、意境,把活动引进课堂,把实物引进课堂,把生活引进课堂,营造表达气氛,使学生产生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和词语。如王崧舟老师教学习作“亲情测试”,设计了“忆,擦亮五个名字的圣洁之光;划,体验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写,倾听自己最隐秘的心灵之声;悟,点亮习焉不察的成长之思”环节,从而创设对话情境,把学生带入真实或虚拟的场景、氛围之中。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妙语连珠。
(三)二作内省,与自己交际——此时无声胜有声
对自己的文章负责必定要加强自改习作意识,就是在自改意识的推动下,把自己当作交际伙伴积极思维,重新经历写作。在习作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假想——假如我是读者,我会发现什么问题,以此达到内省的目的。首先,通过回忆,在自己脑中再现那些与写作内容有关的感性表象,和已经写进文章的那些表象进行对照、比较。接着,在回忆表象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看看原来确定的中心是否准确,是否明确。然后,在中心思想的统率下进一步分析,看看已经写进文章的内容是否都是需要的,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如何。最后,审查文章的条理是否清楚,段落是否分明,语句是否有毛病。 (四)影响他人,与读者交际——一言一行总关情
1.模拟情景,应用实践
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实践应用的模拟情境,进行书面和口语交际的双重训练。例如,寒暑假让学生给老师和同学发信,交流五彩的假期生活;将风景名胜的状物纪实作文制成漂亮的景点介绍卡,开展“我最想去的风景名胜”评选活动……同时,鼓励学生多写书信体作文,内容上可以叙事,可以说理,可以描写景物,可以介绍事物,但要用书信来承载,用学会的作文本领去干预班级、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如在习作“写一份建议书”的教学中,开阔学生视野,向校长写建议书提出教育教学的新建议、新设想;向环保部门和城建部门写建议书投诉环保、城建违纪违法事件;向市长写建议书建议加快学校拆建工程的进度;等等。
2.构建平台,多方赏识
(1)牵手博客,互动赏析。
许多教师热衷于在教室外墙开辟“习作专栏”,将学生的优秀习作复印、展贴,供全班师生欣赏。可事实上,学生对于高高在上的习作却无动于衷,他们只在乎“谁的作文上墙了”,而不关注习作本身。因此,笔者利用网络开放性和互动性的特点开辟了“玉海扬帆”博客,让学生习作与博客联姻。在使用过程中采用实名注册,指导学生自觉自愿地将自己的习作发到博客上,教师的习作点评回复和学生的评论跟帖也跟上去,用真挚的赞美和善意的批评伴随学生的习作一起成长。
(2)轮流日记,习作漂流。
笔者尝试在班级中开展“习作漂流本”的活动,将班级学生分成5人小组,优、中、差学生合理搭配,以“一周”为一轮,每人写一天日记,写什么内容、写什么题材都由学生自己决定,任何人不加干涉。日记后面创设家长留言板、老师留言板、同学留言板等,组内成员要对组员日记作点评。每周开一节日记评讲课,评出优秀日记、最佳文采奖、最佳评论奖、最大进步奖。评出的优秀日记,每天都抽空让作者在班级里朗读。
(3)习作专辑,珍藏童年。
发动家长用保存孩子作文本、把习作存入电脑等方式,珍藏孩子的习作,建立习作成长档案。同时定期组织学生复印自己的优秀习作,编写页码,原汁原味地装订成活页,整理并“出版”自己的习作专辑。一个孩子的专辑,或是一群孩子的合集,让学生轮流带回家中,与家长一同欣赏。若干年后,当学生还能找到自己童年时代的文字,看到自己童年生活的记录,该是多么激动和温暖!
习作交际是学生必然面对的交际行为,它是写作的出发点,有了这个出发点,才有写作的需要,然后才有写作活动的发生。因此,我们在课堂作文训练中,应该加以利用,充分发挥作文的交际功能,让作文教学焕发出生活的生机,迸发出生命的活力。
(浙江省瑞安市教师发展中心 32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