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高职高专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关注学生的需求,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还要重视教师的各方面权益。社会思潮的多元化、社会各阶层的利益格局日益分化以及构建和谐校园的要求,使得高职高专院校认识到坚持以人为本统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迫切性。针对高职高专院校的特点,高职高专院校坚持以人为本统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需要重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建设,加强学生社会科学修养,完善学校短期和长期相结合的教育理念以及关注学生的物质利益。
【关键词】以人为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高职高专院校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6-0079-02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贯穿现代化建设各方面。”把包括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在内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重要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为指导,并贯彻落实到包括高校在内的全社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之中。
一、高职高专坚持以人为本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迫切性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3年12月5日至8日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深刻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坚持以人为本为指导,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刻不容缓。
1.当今社会思潮日益多元化,迫使包括高职高专在内的高校必须牢牢把握住以人为本。
伴随经济全球化进程,各种思潮不断涌现,不同文化相互激荡。文化安全、价值体系建设作为国家安全的深层次内容,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课题。因此,确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当代中国的主导价值观地位,巩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道德基础,牢牢确立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价值原则的统领地位非常关键。高校作为大学生走向社会的最后阵地和教职工进行育人的主要阵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念能否为每位大学生所认同,至关重要。坚持以人为本为指导思想,贯彻执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高校传播,就更容易得到学生和教职工的认同。
2.利益格局的多元化,促使高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来统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人们之间的差异性日益增强,利益诉求更加纷繁复杂。这些变化也必然通过社会——学校,由社会——家庭——学生——学校传导到包括高职高专在内的高校内部。为了平衡利益诉求,各高校应坚持以人为本,找出解决矛盾的关键钥匙,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共识,凝聚人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为最广大学生和教职工自觉遵守和认同。
3.高校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根本,是和谐校园的思想道德基础。
只有把握好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才能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校园文化建设和和谐校园建设的基础地位和关键作用,揭示出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本质特征和根本属性。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把以人为本融入到高职高专院校特征中
在高职高专院校以人为本统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就必须找准着力点。只有根据高职高专院校的特点,才能够更快更好地坚持以人为本为指导,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高职高专院校有不同于普通大学的特点
首先,从学校层面来讲,高职高专院校同普通本科院校有着十分显著的区分。普通本科院校大都是文理工科等学科门类较齐全的高等院校。而高职高专院校则大都是以工科为主,社会科学方面的二级学院或系部几乎没有,这就使得高职高专院校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方面就先天性不足。
其次,从学生层面来讲,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大都是第四批次的学生,分数相对较低,且绝大多数是文科拖累或是对政治、历史等文科科目几乎不感兴趣的学生。那么,在这些学生面前加强以人为本统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然会困难重重。
再次,从教师层面来讲,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师大都是毕业于普通高等院校,其生活方式、教学方式等方面都会带有其原来受教育院校的风格,那么,这种风格肯定会与高职高专院校的一些行事方式不一致。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就会表现出一定的不适应性,甚至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
最后,从教育层面看,高职高专院校的“就业导向”教育不可避免地带有功利性色彩,这就形成了学校和学生“重专业轻基础”的思想观念。这种教育理念很容易被理解为与就业无关或者关联不大的课程就无关紧要,那么,起着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就必然被学生放到了可学可不学的范围之内,这给坚持以人为本统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带来严重困难。
2.根据高职高专院校的这些特点,在高职高专院校坚持以人为本,应该包括三方面内容。
首先,从经济意义上讲,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关注学生的物质诉求。学生的物质诉求就是吃、穿、住、用,而与学校紧密相关的则是吃、住和用。高校要使学生吃得起、吃得好,住得起、住得好,用得起、用得好。
其次,从学生角度看,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就要保证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确保学生的经济等各方面的利益。一方面,学习是学生的中心任务,那么,就要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激发学生学习地积极性。一方面,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学校的管理和监督。
再次,从教师角度看,坚持以人为本,就要维护教师各方面的利益,以教师为本。教师作为和学生接触最多的一线人员,是学校生存、发展的根本,对学生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所以,学校只有让教师后顾无忧,教师能以良好的心态,把最好的面貌展现给学生,也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工作中。
三、高职高专院校要坚持推进以人为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1.高职高专院校领导层必须高度重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建设,改变固有的思想政治工作套路,加强推进学校社会科学学科方面的发展。
一方面,要高度重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第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政治导向,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发展。在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培训的同时,也要关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生活等方面的需求。第二,坚持科学发展,与时俱进,在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性、政治性的同时,也要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效性、趣味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本。第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必须坚持以学生为导向,当然,这种导向并不是一味的迎合学生的兴趣。而是在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用积极向上、健康活泼的理论和事例来教育学生,培养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点,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课堂。
另一方面,仅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远远不够,还需要全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第一,要坚持以人为本来统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它课程的教师的言传身教也具有重要影响。学校要告诫各学科教师,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引导学生思想健康成长的导师。德育是每一位教师的首要任务。第二,学校职能部门,尤其是与学生密切接触的部门对于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统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成效也具有重要作用。他们的言行态度尤其是对学生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成长,影响着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
2.针对高职高专院校社会科学教育薄弱的现象,学校要以战略的高度来推进学校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尤其是思想道德建设。
第一,要鼓励学校有能力的教师开设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相关的课程,增加学生的文化修养。第二,要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在内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努力影响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第三,推进政治文明建设,为高职高专院校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提供政治保证。要坚持以人为本统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离不开学生对党的领导的认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保证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保证党员干部不变质、不蜕化,对于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至关重要。
3.高职高专院校要不断完善其教育理念
“就业导向”理念是高职高专院校学习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但是,这种体现仅仅是以学生为本的一种结果体现,如果仅仅坚持这种导向,那么,就是对以人为本这种理念的有限解读。“就业导向”理念只是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短期效应,虽然具备了短期目标明确、成效快等优点,但是缺陷也十分明显,缺乏长期目标规划、忽视学生的精神层次的需求。
当前,高职高专院校就冒出了只重视“就业导向”理念的念头。他们确实尝到了这种理念带来的好的效果。但是,如果仅坚持这种教育是十分不负责任的表现。只重视“就业导向”理念,把其它诸如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教育放到次要位置,那么,坚持这种教育理念的院校培养的学生只是“半成品”,还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更满足不了党对高等教育的期望和需要。社会和党需要的是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合格的人才。所以,高职高专院校就必须牢牢把握培养“四有”新人的育人导向,注重教育的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相结合,才能使“就业导向”理念发挥其最优化作用,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
4.要高度关注学生的物质利益需求
牵一发而动全身。学生作为纯消费者,和学生的家庭息息相关。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收入也随之增加,但是,各个家庭的收入差距也显著拉大。那么,家庭收入多少就直接制约着学生的物质利益需求。这必然会牵制学生的精力,影响学生的学习。对于家庭收入较低、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学校要想方设法保证其有强壮的体魄、足够的营养和良好的身心来学习。另外,也要帮助他们克服由于经济劣势而导致的自卑感。对于家庭条件良好的学生,也不能放任自流,要引导他们不能只贪图享受,反而要教导他们树立自力更生、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同时也要引导他们具有乐于助人、不因经济优势而高高在上的观念。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光明日报,2006.11.19
2 胡锦涛.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3
【关键词】以人为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高职高专院校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6-0079-02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贯穿现代化建设各方面。”把包括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在内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重要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为指导,并贯彻落实到包括高校在内的全社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之中。
一、高职高专坚持以人为本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迫切性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3年12月5日至8日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深刻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坚持以人为本为指导,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刻不容缓。
1.当今社会思潮日益多元化,迫使包括高职高专在内的高校必须牢牢把握住以人为本。
伴随经济全球化进程,各种思潮不断涌现,不同文化相互激荡。文化安全、价值体系建设作为国家安全的深层次内容,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课题。因此,确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当代中国的主导价值观地位,巩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道德基础,牢牢确立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价值原则的统领地位非常关键。高校作为大学生走向社会的最后阵地和教职工进行育人的主要阵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念能否为每位大学生所认同,至关重要。坚持以人为本为指导思想,贯彻执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高校传播,就更容易得到学生和教职工的认同。
2.利益格局的多元化,促使高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来统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人们之间的差异性日益增强,利益诉求更加纷繁复杂。这些变化也必然通过社会——学校,由社会——家庭——学生——学校传导到包括高职高专在内的高校内部。为了平衡利益诉求,各高校应坚持以人为本,找出解决矛盾的关键钥匙,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共识,凝聚人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为最广大学生和教职工自觉遵守和认同。
3.高校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根本,是和谐校园的思想道德基础。
只有把握好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才能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校园文化建设和和谐校园建设的基础地位和关键作用,揭示出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本质特征和根本属性。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把以人为本融入到高职高专院校特征中
在高职高专院校以人为本统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就必须找准着力点。只有根据高职高专院校的特点,才能够更快更好地坚持以人为本为指导,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高职高专院校有不同于普通大学的特点
首先,从学校层面来讲,高职高专院校同普通本科院校有着十分显著的区分。普通本科院校大都是文理工科等学科门类较齐全的高等院校。而高职高专院校则大都是以工科为主,社会科学方面的二级学院或系部几乎没有,这就使得高职高专院校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方面就先天性不足。
其次,从学生层面来讲,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大都是第四批次的学生,分数相对较低,且绝大多数是文科拖累或是对政治、历史等文科科目几乎不感兴趣的学生。那么,在这些学生面前加强以人为本统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然会困难重重。
再次,从教师层面来讲,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师大都是毕业于普通高等院校,其生活方式、教学方式等方面都会带有其原来受教育院校的风格,那么,这种风格肯定会与高职高专院校的一些行事方式不一致。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就会表现出一定的不适应性,甚至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
最后,从教育层面看,高职高专院校的“就业导向”教育不可避免地带有功利性色彩,这就形成了学校和学生“重专业轻基础”的思想观念。这种教育理念很容易被理解为与就业无关或者关联不大的课程就无关紧要,那么,起着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就必然被学生放到了可学可不学的范围之内,这给坚持以人为本统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带来严重困难。
2.根据高职高专院校的这些特点,在高职高专院校坚持以人为本,应该包括三方面内容。
首先,从经济意义上讲,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关注学生的物质诉求。学生的物质诉求就是吃、穿、住、用,而与学校紧密相关的则是吃、住和用。高校要使学生吃得起、吃得好,住得起、住得好,用得起、用得好。
其次,从学生角度看,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就要保证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确保学生的经济等各方面的利益。一方面,学习是学生的中心任务,那么,就要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激发学生学习地积极性。一方面,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学校的管理和监督。
再次,从教师角度看,坚持以人为本,就要维护教师各方面的利益,以教师为本。教师作为和学生接触最多的一线人员,是学校生存、发展的根本,对学生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所以,学校只有让教师后顾无忧,教师能以良好的心态,把最好的面貌展现给学生,也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工作中。
三、高职高专院校要坚持推进以人为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1.高职高专院校领导层必须高度重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建设,改变固有的思想政治工作套路,加强推进学校社会科学学科方面的发展。
一方面,要高度重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第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政治导向,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发展。在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培训的同时,也要关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生活等方面的需求。第二,坚持科学发展,与时俱进,在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性、政治性的同时,也要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效性、趣味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本。第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必须坚持以学生为导向,当然,这种导向并不是一味的迎合学生的兴趣。而是在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用积极向上、健康活泼的理论和事例来教育学生,培养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点,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课堂。
另一方面,仅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远远不够,还需要全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第一,要坚持以人为本来统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它课程的教师的言传身教也具有重要影响。学校要告诫各学科教师,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引导学生思想健康成长的导师。德育是每一位教师的首要任务。第二,学校职能部门,尤其是与学生密切接触的部门对于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统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成效也具有重要作用。他们的言行态度尤其是对学生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成长,影响着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
2.针对高职高专院校社会科学教育薄弱的现象,学校要以战略的高度来推进学校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尤其是思想道德建设。
第一,要鼓励学校有能力的教师开设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相关的课程,增加学生的文化修养。第二,要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在内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努力影响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第三,推进政治文明建设,为高职高专院校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提供政治保证。要坚持以人为本统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离不开学生对党的领导的认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保证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保证党员干部不变质、不蜕化,对于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至关重要。
3.高职高专院校要不断完善其教育理念
“就业导向”理念是高职高专院校学习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但是,这种体现仅仅是以学生为本的一种结果体现,如果仅仅坚持这种导向,那么,就是对以人为本这种理念的有限解读。“就业导向”理念只是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短期效应,虽然具备了短期目标明确、成效快等优点,但是缺陷也十分明显,缺乏长期目标规划、忽视学生的精神层次的需求。
当前,高职高专院校就冒出了只重视“就业导向”理念的念头。他们确实尝到了这种理念带来的好的效果。但是,如果仅坚持这种教育是十分不负责任的表现。只重视“就业导向”理念,把其它诸如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教育放到次要位置,那么,坚持这种教育理念的院校培养的学生只是“半成品”,还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更满足不了党对高等教育的期望和需要。社会和党需要的是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合格的人才。所以,高职高专院校就必须牢牢把握培养“四有”新人的育人导向,注重教育的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相结合,才能使“就业导向”理念发挥其最优化作用,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
4.要高度关注学生的物质利益需求
牵一发而动全身。学生作为纯消费者,和学生的家庭息息相关。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收入也随之增加,但是,各个家庭的收入差距也显著拉大。那么,家庭收入多少就直接制约着学生的物质利益需求。这必然会牵制学生的精力,影响学生的学习。对于家庭收入较低、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学校要想方设法保证其有强壮的体魄、足够的营养和良好的身心来学习。另外,也要帮助他们克服由于经济劣势而导致的自卑感。对于家庭条件良好的学生,也不能放任自流,要引导他们不能只贪图享受,反而要教导他们树立自力更生、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同时也要引导他们具有乐于助人、不因经济优势而高高在上的观念。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光明日报,2006.11.19
2 胡锦涛.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