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对视网膜脱离模型大鼠早期感光细胞自噬的调控作用

来源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isonli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氧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对视网膜脱离(RD)模型大鼠早期视网膜自噬的调控及感光细胞的保护作用。

方法

取51只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进行RD造模,另取24只大鼠作为PBS注射组。造模组采用右眼视网膜下注射0.5%透明质酸钠的方法制作RD动物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RD模型组和依达拉奉治疗组。依达拉奉治疗组造模后连续给予3 mg/kg依达拉奉腹腔内注射,每天2次,PBS注射组和RD模型组腹腔注射等容量0.9%氯化钠溶液。分别于造模后1、3、7 d处死动物并取材。收集眼内液并检测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视网膜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2(SOD2)、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自噬相关基因4(Atg4)、微管相关蛋白质1轻链3(LC3)蛋白表达。全眼球石蜡切片TUNEL染色分析感光细胞凋亡情况。

结果

所有RD模型眼视网膜脱离范围均>60%。不同时间点各组眼内液中MDA含量和T-SOD活性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DA:F分组=385.513,P<0.01;F时间=13.021,P<0.01.T-SOD:F分组=48.865,P<0.01;F时间=7.700,P=0.003);与PBS注射组相比,造模后1、3、7 d RD模型组和依达拉奉治疗组眼内液MDA含量显著升高,T-SOD活性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RD模型组比较,造模后1、3、7 d依达拉奉治疗组MDA含量显著降低,T-SOD活性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PBS注射组相比,RD模型组和依达拉奉治疗组造模后1、3、7 d视网膜中SOD2和Nrf2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造模后1、3 d视网膜中Atg4、LC3B-Ⅱ/LC3B-Ⅰ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RD模型组比较,依达拉奉治疗组造模后1、3、7 d视网膜中SOD2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造模后1、3 d视网膜中Nrf2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造模后3 d视网膜中Atg4、LC3B-Ⅱ/LC3B-Ⅰ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BS注射组各时间点未见明显阳性染色细胞,RD模型组造模后1、3和7 d均可见感光细胞TUNEL阳性染色细胞,视网膜caspase-3水平较PBS注射组显著升高,依达拉奉治疗组造模后1、3、7 d感光细胞凋亡指数及视网膜caspase-3水平均较RD模型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采用依达拉奉每天2次腹腔内注射能明显提高RD大鼠视网膜的抗氧化能力,调控视网膜自噬,减轻RD早期感光细胞凋亡的发生。

其他文献
由国家教育部主办的,以“尚德精术培育卓越人才,中西并重共筑健康中国”为主题的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全国总决赛于2021年5月16日在天津圆满闭幕。该大赛旨在深入推进医学教育综合改革,创新医学实践教学体系,打造高水平临床教师队伍,全面提升医学生综合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本次研究把大赛培训模拟试题与本校非参赛医学生的临床实践教学(下文简称“传统实践教学”)考核的试题相比较,发现后者的命题内容、深度、广度等还有很大提升的空间,也暴露了传统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促使深入反思,并探索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