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归一,包融为王

来源 :意林·作文素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d_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近年高考作文题,部分省市显示出思辨性的倾向,如2016年全国卷Ι的“奖惩之后”、浙江高考题的“虚拟与现实”和江苏高考题的“话长话短”。这类材料的审题思维,较为接近于哲学上的一种思维模式——“二元对立思维”。这种具有浓厚思辨色彩的写作,在很大程度上考验着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那么,怎样写好这类作文呢?下面我将讲一下我的经验之谈。
  1.二元归一,把对立双方纳入同一规则
  思辨性材料作文,就像是辩论赛,正反双方总是相持不下,难分胜负。此时,如果是执着于一方,则总有难以自圆其说之处。对此,有什么办法可以摆脱这一困境?这或许可以从著名的“高尔丁死结”传说得到启示。
  神话传说中一辆皇帝的战车上有一个用套辕杆的皮带奇形怪状地纠缠起来的结子。据说能解开这个奇异的“高尔丁死结”之人就注定会成为亚细亚之王,但所有试图解开这个结子的人都无一例外地以失败而告终。亚历山大决心一试,在苦思冥想仍一筹莫展之后,他手起刀落,一下把结子割为两段并大声宣布:“这就是我自己的解结规则!”
  王者的特权在于:若此路不通,我可自立规则!传说中的亚历山大之所以如此霸道,仰仗的是他的权力;而写作中我们要有这种特权,那就需要我们的思维具有高度。比如对于浙江高考题“虚拟与现实”,这二者孰优孰劣,自然是众说纷纭,可若是跳出对此二者的优劣评判的思维,把二者统一到“服务于现实生活”中,那自然就解决了这个矛盾。不管“虚拟”也好,“现实”也罢,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生活:二者其实是统一的!类似的,江苏的“话长话短”可以归结到“更好地传情达意”这一大的主旨上,全国卷Ι的“奖惩之后”也可聚焦于“促进个体更好地发展”的思考上。
  为更好地说明这一问题,我们试举一写作实例。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公元前十二世纪,狄人大兵压境。亶公献上粮食、皮帛和珠玉请和,可狄人要的是整个国家的土地。面对“国破家亡”的困境,国人个个请战。亶公说:土地是用来养民的,不可因地而亡民;宗庙是私利,不能因私而害民。最终,亶公把封地全部交给狄人,宗庙也陷于敌国,只身“杖策而去之”。但百姓却愿意随他一同迁徙。亶公的放弃与迁徙成就了一个全新的国家——它就是后来历史上有名的“周”。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想法。
  【注意】①题目自拟,观点自定。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要准确把握这一材料主旨,需要对“亶公的选择”内涵——“进取与舍弃”——这样一对矛盾关系有一个准确的辨析与理解。


  首先这是中国古代一次著名的部落迁徙,先秦甚至汉以后几乎所有重要的典籍都有这件事的记载。如《孟子》中把亶父作为实行仁政的榜样来劝导滕文公,《庄子》又把他作为“能尊生”的典范劝人“不以利累形”,《吕氏春秋》更把他当作“合目的”的代表教世人不要舍本逐末,汉人伏胜的《尚书大传·略说》里更是精要地记载了当时部族内部围绕战与和的激辩,《史记》基本完整地交代了这次迁徙的原因和过程。这次迁徙的核心价值是:在部族领导人在亡国灭种的生死关头表现出的取舍勇气与智慧。在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面临外族的威胁,亶公,这位部族领导人为了“民”的生命而甘愿放弃土地与宗庙,哪怕在今天也是惊世骇俗的。不夸张地说,因亶公的主动退让而引发的这场集体移民,不仅是一次简单的逃亡或战略转移,更是一场由野蛮到文明,由暴力到理性,由黑暗到光明的精神远征。对照地球另一端的《出埃及记》,亶公无疑就是摩西。但是,面对外族的入侵,忍让、妥协甚至放弃,这是一种正确的举动吗?肯定会有人认为:这样的行为更像是一种投降,是逃避责任。联系到我们国家的历史,那上世纪的全民抗日战争,价值与意义何在?对此,我们要准确理解亶公的“土地是用来养民的,不可因地而亡民;宗庙是私利,不能因私而害民”这一思想。“人吃黄土常常在,黄土吃人一嘴影无踪”,这古语说得非常精当。如果一切均从人的生命、人的尊严以及人的需求出发考虑问题,那将会有另一个全新的境界。这就是这类题型所蕴含的核心价值。
  2.多维思考,聚焦思维品质
  通常情况下,二元对立话题的评判最终只可用“见仁见智”作结,这自然就在竞争激烈的考试中让自己处于劣势。对此,审题立意时要把握一个原则:捕抓材料考查的深意,体现材料隐藏着的对思维品质的深层要求。在此,《列子》中的一个小故事很能说明问题:
  燕王使使者向异士求教长生不死的方法。但使者还未到,异士却死了。燕王大怒,欲杀使者。有臣子劝说:“那人说会长生不死之术却死去,又怎么能让您不死呢?”燕王才醒悟。
  齐子听说了这事,却悔恨莫及,大叫自己失去了学习的机会。富子就嘲笑他:“会长生的人自己却死了,你还在这痴痴地悔恨,真不知你懂不懂什么叫求知。”胡子却说:“富子你说错了。有些人是会方法却没有能力实行,有些人有能力却缺少正确的方法。齐子是难得的智者呀。”
  对燕王来说,他自己缺少判断,听风就是雨,谁说得动听就听谁的;而齐子跟燕王不一样,他有自己的判断。对于他的判断,富子的角度跟燕王臣下的意见一致,“自己都会死的人,怎么可能拥有长生不老的法术”,而胡子却看到了更深远处,另有一番见地,“方法需要与能力相适配”。毫无疑问,这些人中,胡子是最高明的,他看到了众人无法体察之处,实在令人叹服!以下列作文题为例。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当今世界,远在天边也可以便捷交流,可谓“天涯若比鄰”;而另一面,近在眼前却常常无话可说,可谓“比邻若天涯”。
  對这种“远和近”,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注意】①明确观点,自拟题目。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本题的关键词是“远与近”。当自然力量远大于人类时,距离的远成了人们永远的伤痛,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离别”主题的作品占有绝对优秀的比例就是一个明证,而当唐人喊出“天涯若比邻”时,令人感悟到的不仅是豪情,还有更深层的无奈,毕竟天涯仍然太遥远!当科技日新月异,我们真正实现了“天涯若比邻”时,生活并没有我们料想的那样美好,有时甚至是更差了。“近在眼前却常常无话可说”,科技让我们跨越了距离,却拉远了我们心灵上的距离,“比邻若天涯”了。把握住这些,我们在写作时,就会有一个明晰的判断,“远与近”实则具有双重意义:一层是现实的距离,另一层是心灵间的交流。这二者是会相互转移与融汇的,其中的决定力量是心与心之间的融通。
  3.用事实说话,层层叠加,以多胜少
  论证一个观点,事实是最能说明问题的。若是确定了自己的立场,在行文中最大限度地调动自己的阅读体验,展示具体而生动的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论证链,旗帜鲜明地亮出自己的思考与结论。在围绕“重复与创新”的关系讨论中,有画家说,“画出新的想法、新的感受,重复自己是可耻的”,可也有人说,“画家达·芬奇不就是通过一次次地画蛋,在重复中走向成功的吗?”对此,则可以用大量事实论证,以排山倒海的气势有理有据,也可自成一说。
  一滴水珠何以穿石,一根铁杵又怎样成针,这诉说的其实是一个神话——重复的神话。
  达·芬奇画了多少个鸡蛋成为大师?反正比普通人多,多数人不愿做枯燥的重复,因而耐得住性子重复的人都在走向成功。乔布斯说:“一个人一生能做的事很少,所以我要把每件事都做得精妙绝伦。”创始人这般难怪苹果公司如此出众。重复就会熟悉,熟悉就会熟练,熟练让你比一般竞争者更加完美。科比·布萊恩特每天见到的都是凌晨四点钟的纽约,无论刮风下雨,每天重复将手中的篮球抛出完美的弧度进筐,每天重复跳起,再落下,旋转,再突破。可以说,他篮球生涯里的每一记中球都精妙绝伦,总有如潮水般的掌声,因为那是几百次,几百万次重复后的完美出击。
  因此,我至今崇敬乔布斯,凭他将人生中每件事做到完美的态度,我崇敬他;我至今崇敬科比·布莱恩特,凭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刻苦,我崇敬他;我至今崇敬达·芬奇,凭他在枯燥的重复中达到令人无法企及的高度,我崇敬他。重复是一种力量,一种厚积薄发,磅礴而令人震撼的力量。
  (《重复,至精妙绝伦为止》)
  紧扣“重复”,列举三个生活中的典型人物,在叙述过程中,仍然紧抓住“重复”这一关键词,层层铺垫,环环相扣,造成排浪气势,动人心魄,特别是在小结时,反复使用“我崇敬他”,达成了咏叹之势,渲染出了极强的氛围,令人身陷其中,欲罢不能。
  在此,特别要强调的是:思辨性材料所展示的本就是一个事物中矛盾的两面,也就是说,两面都有其合理性。这种情况下,若是心中没个底,两个观点都大体上说一说,两边都不偏离。从表面上看,这样处理看似很是公允,不偏不倚,可少了主心骨,没有了鲜明的态度与立场。就像上述故事中的燕王,捕风捉影,没有判断,最终失去了大好机会。
  4.否定之否定,不落窠臼,翻出新意
  思辨性材料写作离不开理性思维,思维的形式包括感性与理性,如果缺少感性思维,自然少了文采,而理性思维的缺席则就没有了灵魂。在写作过程中,们往往只知其一,而忽略了其二。
  材料1:
  秦始皇出游,途中,万人景仰。但有两人却发出了惊人之语。
  刘邦:大丈夫当如此也!
  项羽:彼可取而代也!
  刘邦和项羽,一个是无业者,一个是失势流亡者,但在面对最强盛的帝王时,却发出了如此的豪语,最终也成就了自己的事业,令人可敬可佩!从中,我们似乎必然地得出一个结论:立大志者,成大业!但是——
  材料2:
  晋文公:有妻有马,不肯去齐;
  光武帝:贫时,与李通讼逋租于严尤,以得严君一盼为荣;
  韩蕲王:为小卒时,相士言其日后封王。韩大怒,以为侮己,奋拳殴之。
  晋文公,春秋五霸之首,可在失势流亡时贪恋安稳生活;刘秀,光复大汉王朝的武帝,不遇时也十足的小市民心态;抗金英雄韩世忠,根本不敢奢望自己能封王。这不是明摆着告诉我们,成大业者,无须立大志吗?类似的例子还有:
  古时,宋国有一位善踩高跷的艺人,用自己高超的技艺去宋君那献艺,以期获得宋君的赏识。他的表演非常成功,獲得了宋君大量的金帛赏赐。另一位会燕戏的艺人听了这件事,也想到宋君那献艺。可没想到宋君却说:“之前有耍杂技的来我这献艺,正好我高兴,所以给了他赏赐,没想到有人听到这件事,还想走这条捷径,真是不可原谅!”下令捕捉了这位艺人,还准备杀了他。后来过了一个多月,才放了他。
  踩高跷,获金帛;燕戏者,差点被杀。同样玩特技的人,面对同一个君主,有人获利丰厚,有人颗粒无收,差点送了命。
  以上三例告诉我们,面对一件事时,轻率地下结论是危险的,只有在不断的思考与分析中,从否定之否定占据思维高峰:抓住事物内在的逻辑联结点,在归纳中思考,在观点对比中颠覆,逻辑上层层递进,最终达到让思维在不断否定中走向立体。
  正确地评价“思辨性材料”并存着的矛盾双方,其实是衡量一个时代文明的标志,这需要我们思考如何合理地看待并解决这一问题。这时,需要我们有生活的大智慧,坚持“二元归一,包融为王”的思想——把世事看得通透,深入懂得常情与人理,直入事物的内核本质。若此,则作文自然语调清新,格调高人一筹。
其他文献
那些想进屋的雨趴在玻璃上。它们像小鸟一样飞过来,以为玻璃是透明的空间。雨水像沙子那样从玻璃上滑下来。透过雨水的玻璃向外看,景物是模糊的,像一幅油画还没画完,用笔粗犷。  雨中的房子如同一艘密封的船,屋顶得到比地面更多的雨水击打出来的白花。白花旋开旋灭,每滴水都想踩在前一滴雨的脚印上。  从模糊的布满雨的足迹的玻璃往外看,窗前的花朵像在奔跑——它们一晃而过,留下动态的映象。这些两尺多高的秫秸花开着茶
期刊
福建高考成绩揭晓后,毕业于厦门外国语学校的曾楚元一举夺魁,获得了2012年的全省理科状元。值得一提的是,曾楚元的爸爸曾经是1990年福建省高考的文科状元。这不禁让人感叹:难道状元也会“遗传”?  曾楚元得知自己获得2012年福建省高考理科状元后,第一时间想到了自己的爸爸:“我崇拜我爸,他很能拼,也勇于向上攀登,对我的影响很大。”但与其说是曾楚元遗传了爸爸的“状元基因”,不如说是他受父母共同的影响。
期刊
春天的时候,一只雀兒蹲在雨瓦上,羽毛被雨水淋湿,它就埋下脑袋,啄一下,再啄一下……  瓦是用来挡雨的。雨在瓦上生烟,雨水顺着瓦,顺着槽沟,跌落而下,就汇在了一口雕龙粗陶大水缸里。缸里有金鱼,蝶尾、虎头、水泡,抖动一下尾巴,就沉到缸底去了。  瓦呈一个弧面,小时候我用掌去击打,瓦就碎了。碎了的瓦,是碎瓦,也就成了一个瓦片。瓦片到了孩子手中,可以投掷,贴着水面“啪啪”在飞。  雨在瓦上生,先落下的雨,
期刊
姓名往往代表了角色的性格、身份,或者暗示了他的命运。比如李寻欢,看名字就知道这是一个潇洒不羁的人,人物性格立马跃然纸上。  金庸非常重视女性角色的塑造,美女连名字都要美,而且美得有典故,看似简单的任盈盈,实际和令狐冲的名字合起来都来自《道德经》“大盈若冲”的典故;木婉清——名字来自《诗经·郑风》“有美一人,婉如清扬”;《碧血剑》中的何红药,典出《扬州慢》的“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如果说金
期刊
一、热点聚焦  每年的“3·15”晚会总会引发人们的大讨论,尤其是被曝光的“黑榜”,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2017年的“3·15”晚会,互动百科成最大虚假广告“垃圾站”、“三无体检队”将魔爪伸进学校、另一种“瘦肉精”、无印良品等向国内销售日本核污染食品、耐克再现“气垫门”、谋财害命的“健康讲座”等榜上有名。黑榜的发布,既引发了讨论,将人们的目光再次聚焦到“打假”“诚信”上来,同时,一部分网友也质疑:
期刊
时事引读  2018年1月17日,据《光明日报》报道,中国又一项科技发明取得重大突破:2017年中国科学家潘锦功成功研发“发电玻璃”,中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日前,中国第一块、世界单体面积最大的碲化镉“发电玻璃”在成都成功下线。“发电玻璃”又叫碲化镉薄膜太阳能电池,被誉为“挂在墙上的油田”!众所周知,寻找清洁能源代替传统的煤、石油等化石能源,一直是全世界科学家倾力奋斗的重要目标。因为绿色能源不仅
期刊
蓉小编我是“多米诺强迫症”患者,看到任何排列整齐的东西,都忍不住要在开头推一把……  风和日丽的一天,走在上班的路上的蓉编心情美美哒~蓉编不走寻常路,跳上了马路牙子(毕竟也是怀有偶像剧梦的少女),结果脚一崴,踉踉跄跄驼着背冲向一大排“小黄车”——请自由联想这幅场景……  但毕竟机智如我,就在要摔倒的那一瞬間转身,幸好没有脸着地,但是!躺在第一辆车轮下、仿佛一个人形“大”字的我清晰地听到,长长的自行
期刊
时事引读  2018年1月13日,日本虹色社出版社为目前已发现的最大素数做了一本书,4天时间就卖出了1500本。截至2018年1月25日,这本书在亚马逊还处于缺货状态。这本书的名字叫作《最大的素数》,就是把代号为“M77232917”的素数从头到尾给印出来了。“M77232917”是在2017年12月26日被发现的,发现人是美国田纳西州的一位电气工程师,他在自己的电脑上利用“互联网梅森素数搜索”发
期刊
人物时事速递  2018年1月21日,中国航天员宣传片震撼发布。航天员大队成立20年来,成功执行6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先后有11名航天员被授予“航天英雄”“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集体被授予“英雄航天员大队”,记一等功。然而,在他们荣耀的光环背后也有着一长串与梦想擦肩而过、入选备份梯队的名字。其中,一级航天员的邓清明,自1998年加入航天员队伍以来,曾入选神九、神十、神十一任务乘组备份,却一次次与飞
期刊
今天只想聊一聊,為什么帮老师做杂务这件事,就能让一个名校博士生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反观我们对孩子的教育,除了学习,到底还有什么是不可或缺的?当导师的言行都已经对杨宝德的生活和学习造成如此巨大的困扰时,他真的别无选择,只能求死吗?  首先,他可以申请换导师。按照西安交大的研究生学籍学历管理规定,研究生学满一年后,有权根据自身学习科研状况或创业需求,申请转导师、转专业一次,转导师申请无须原导师签字。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