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课程考核评价既是对已有教学成果的全面检测,又是对后续教学行为及其成果进行持续改进的基础,是教育教学改革中重要的一环。本文在分析现有考核方式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地方高校的发展定位,以运筹学课程为例,探讨从结果和过程双重层面构建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 地方高校;多元化;过程性;课程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11-0052-02
课程评价是课程建设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领域,伴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和实践探索的丰富,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已不能适应地方应用型高校的培养需求,建构多元化课程评价机制成为提高课程质量的必要条件。目前关于多元化课程评价的研究主要包括多元化课程评价必要性探讨、多元化课程评价的内容和原则、多元化课程评价的标准与机制等。汪天飞在指出传统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课程的考核方式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淡化理论,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考核方式[1]。李琳指出,地方高校必须构建一个包括多元化评价目的、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标准和多元化评价方式在内的多元化的课程评价机制[2]。李夏隆和白振飞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考核现状及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课程评价方式应多元化,要着力研究课程考核对象、考核标准、考核内容、考核环节等[3]。陶利民提出了使用多元联系数方法来综合评估计算机课程实验成绩的考核方式[4]。张蕤、徐鹏和方明峰建立了基于过程性评价的、多元的地方综合性高校课程考核方式和体系[5]。毕建涛、于秀丽和闫会娟在分析传统考核方式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课程考核应遵循过程性、能力本位、多元化的原则,并据此构建了全过程、多元化基于实践能力与工程素质的课程考核体系[6]。
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本文基于地方高校发展定位和學生创新发展的需要,结合多年从事运筹学课程的教学经历,构建了面向过程和结果的多元化课程评价指标体系。
一 地方高校多元化课程考核评价的必要性
地方高校指主要由地方管理、以地方财政拨款或集资作为办学资金主要来源、生源多来自本省的大学,以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目标,着力培养地方所需的高素质人才[7]。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不平衡日益明显,必然要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而课程考核评价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
1 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已经呈现出一个多元化趋势,并且这种趋势还将进一步深化,这种多元化的社会经济表现在很多方面,而对多元人才的需求则是其中至关重要的方面。地方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必须以课程为支撑,通过课程实施来促进多元化人才的培养,这就在客观上需要对课程的设计进行评价,分析其是否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助于多元化人才的培养,这是构成课程评价目的的一个重要方面。
2 发挥学生个体优势的需要
加德纳[8]早在上个世纪就指出:“学校教育的宗旨应该是开发多种智能并帮助学生发现适合其智能特点的职业和业余爱好。”这就必然要求在进行课程建设和课程评价时要关注个体的差异性,根据其差异性来进行课程评价。
3 促进课程建设的需要
课程自身建设是课程领域中至关重要的活动之一,如何完善课程自身的建设,是课程评价和课程建设的重要目的之一。在课程自身建设的过程中,既涉及到对原有课程的评价,也涉及到对新课程的评价。课程评价在课程建设中的作用主要是诊断新课程,修正旧课程,比较各种课程的相对价值以及确定课程目标将要达到的程度。课程自身建设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每一个方面都需要评价,也都在进行着评价。
二 地方高校运筹学课程考核评价存在的问题
1 重结果,轻过程
传统课程考核方式中,期末理论成绩占到了70%,对课程总成绩起着决定性作用,这就对学生形成一种错误导向:学习过程并不重要,期末考试成绩才决定一切。由此造成很多学生平时上课不认真,考前突击复习,虽然可能期末成绩不错,但是其实际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很差,未达成培养计划的既定目标。
2 重理论,轻实践
运筹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中,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一般全是理论性的东西,即使涉及一些实际应用问题,也由于仅有两个小时的考试时间限制,而只能从理论上探讨和思索,无法体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虽然课程还有上机考核,但由于学生对整个课程的认识偏差,使得仅有的一点上机实践机会和考核方式也流于形式。单一的考核方式,没能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制约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 考核内容和题型死板
传统考核方式中,基于考试的可操作性,理论考核主要涉及已有优化模型的建立与求解及其简单应用等。这些知识有较明显的模式可套,或多或少比较程式化,相对于现实问题动态性、时效性的特点,考试内容显得陈旧死板,较严重地脱离实际,不能满足解决实际问题的需求。
4 平时成绩评定随意
在传统课程考核方式中,平时成绩占到了 30%,既有作业成绩,也有出勤或上机成绩,但由于平时成绩考核随意性大,所以这些成绩的评定主要是凭任课教师的感觉和印象,缺乏足够的客观依据,或者是千篇一律,没有差异性,或者是“按需分配”,作为考试量化时调控学生成绩的筹码。而且无论是平时作业或是上机考试,往往是随堂考核,缺乏足够的考试监管力度,相互抄袭作业和实验报告的现象很严重,仅仅依据这些东西很难对学生形成一个比较全面的客观评价,妨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 地方高校多元化课程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 基本原则
加强过程性的考核。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能力逐渐形成的过程,应该在课程考核中占足够的分量。过程性考核的重心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表现以及课程任务的完成情况上,考核应该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过程性考核需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学习成效,而考核时间与考核空间的过程化,更有助于学生在课程学习的全过程中始终保持既平稳紧张又能阶段兴奋的波浪形学习状态,始终拥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有利于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牢固掌握和灵活运用。让学生拥有健康的考试心理,面对考试时,既不惧怕,也不过分担忧和紧张。
突出实践能力培养。运筹学课程的教学,尤其应以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终极目标。课程考核应在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侧重考查学生使用所学知识来分析问题、建立运筹学模型,最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应考查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继续再学习能力、人际协调能力等。通过课程考核,巩固已学知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强调多元化的考核。由于职业岗位对能力的要求是多元的,所以对学生的考核方式也应该是多元的,不能用“一刀切”的考核模式或标准去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需要构建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采用不同的考核手段和方式去衡量学生的能力。同时还需要学生参与考核,通过同学互评了解同学对自己的评价,通过学生自评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使得整个评价过程更公平、合理。
2 指标体系设计
针对运筹学课程的特点,所设计的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包括2个一级指标: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过程性考核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始终如一;结果考核主要是对能力的考核,强调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完成相应的任务,以检验学生的能力水平。考核方式淡化理论,注重实践能力,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
总之,该课程考核体系在我校近三年的运筹学教学实践中进行实施,基本达到了以考促教、考学互促的目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参与性明显提高,有更多的学生关注科研实践、参与学科竞赛,实践动手能力得到加强。但在考核体系的实施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做好过程性评价的“指引人”与“裁判者”,充分发挥过程性评价的激励作用,另外,该考核体系对老师的综合水平及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实验室配置、教材建设等相关教学条件的要求也提高了。因此,在运筹学课程的教学中全面实施过程性多元评价还不能一蹴而就,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更深入灵活的评价。
参考文献
[1]汪天飞.“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探索及成效分析[J].樂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11):112-114.
[2]李琳.地方高校多元化课程评价机制的构建[J].临沂大学学报,2011(4):75-78.
[3]李夏隆,白振飞.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考核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以榆林学院为例[J].新课程研究,2014(8):18—19.
[4]陶利民.基于多元联系数的高校计算机课程实验成绩综合评价[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5):470-473.
[5]张蕤,徐鹏,方明峰.基于过程性评价的、多元的地方综合性高校课程考核方式[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2014(4):130-133.
[6]毕建涛,于秀丽,闫会娟.全过程、多元化基于能力的课程考核体系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4):129-131.
[7]吕洁.综合类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0.
[8]Howard Gardner.智力的重构:21 世纪的智能[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关键词] 地方高校;多元化;过程性;课程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11-0052-02
课程评价是课程建设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领域,伴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和实践探索的丰富,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已不能适应地方应用型高校的培养需求,建构多元化课程评价机制成为提高课程质量的必要条件。目前关于多元化课程评价的研究主要包括多元化课程评价必要性探讨、多元化课程评价的内容和原则、多元化课程评价的标准与机制等。汪天飞在指出传统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课程的考核方式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淡化理论,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考核方式[1]。李琳指出,地方高校必须构建一个包括多元化评价目的、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标准和多元化评价方式在内的多元化的课程评价机制[2]。李夏隆和白振飞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考核现状及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课程评价方式应多元化,要着力研究课程考核对象、考核标准、考核内容、考核环节等[3]。陶利民提出了使用多元联系数方法来综合评估计算机课程实验成绩的考核方式[4]。张蕤、徐鹏和方明峰建立了基于过程性评价的、多元的地方综合性高校课程考核方式和体系[5]。毕建涛、于秀丽和闫会娟在分析传统考核方式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课程考核应遵循过程性、能力本位、多元化的原则,并据此构建了全过程、多元化基于实践能力与工程素质的课程考核体系[6]。
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本文基于地方高校发展定位和學生创新发展的需要,结合多年从事运筹学课程的教学经历,构建了面向过程和结果的多元化课程评价指标体系。
一 地方高校多元化课程考核评价的必要性
地方高校指主要由地方管理、以地方财政拨款或集资作为办学资金主要来源、生源多来自本省的大学,以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目标,着力培养地方所需的高素质人才[7]。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不平衡日益明显,必然要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而课程考核评价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
1 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已经呈现出一个多元化趋势,并且这种趋势还将进一步深化,这种多元化的社会经济表现在很多方面,而对多元人才的需求则是其中至关重要的方面。地方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必须以课程为支撑,通过课程实施来促进多元化人才的培养,这就在客观上需要对课程的设计进行评价,分析其是否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助于多元化人才的培养,这是构成课程评价目的的一个重要方面。
2 发挥学生个体优势的需要
加德纳[8]早在上个世纪就指出:“学校教育的宗旨应该是开发多种智能并帮助学生发现适合其智能特点的职业和业余爱好。”这就必然要求在进行课程建设和课程评价时要关注个体的差异性,根据其差异性来进行课程评价。
3 促进课程建设的需要
课程自身建设是课程领域中至关重要的活动之一,如何完善课程自身的建设,是课程评价和课程建设的重要目的之一。在课程自身建设的过程中,既涉及到对原有课程的评价,也涉及到对新课程的评价。课程评价在课程建设中的作用主要是诊断新课程,修正旧课程,比较各种课程的相对价值以及确定课程目标将要达到的程度。课程自身建设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每一个方面都需要评价,也都在进行着评价。
二 地方高校运筹学课程考核评价存在的问题
1 重结果,轻过程
传统课程考核方式中,期末理论成绩占到了70%,对课程总成绩起着决定性作用,这就对学生形成一种错误导向:学习过程并不重要,期末考试成绩才决定一切。由此造成很多学生平时上课不认真,考前突击复习,虽然可能期末成绩不错,但是其实际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很差,未达成培养计划的既定目标。
2 重理论,轻实践
运筹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中,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一般全是理论性的东西,即使涉及一些实际应用问题,也由于仅有两个小时的考试时间限制,而只能从理论上探讨和思索,无法体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虽然课程还有上机考核,但由于学生对整个课程的认识偏差,使得仅有的一点上机实践机会和考核方式也流于形式。单一的考核方式,没能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制约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 考核内容和题型死板
传统考核方式中,基于考试的可操作性,理论考核主要涉及已有优化模型的建立与求解及其简单应用等。这些知识有较明显的模式可套,或多或少比较程式化,相对于现实问题动态性、时效性的特点,考试内容显得陈旧死板,较严重地脱离实际,不能满足解决实际问题的需求。
4 平时成绩评定随意
在传统课程考核方式中,平时成绩占到了 30%,既有作业成绩,也有出勤或上机成绩,但由于平时成绩考核随意性大,所以这些成绩的评定主要是凭任课教师的感觉和印象,缺乏足够的客观依据,或者是千篇一律,没有差异性,或者是“按需分配”,作为考试量化时调控学生成绩的筹码。而且无论是平时作业或是上机考试,往往是随堂考核,缺乏足够的考试监管力度,相互抄袭作业和实验报告的现象很严重,仅仅依据这些东西很难对学生形成一个比较全面的客观评价,妨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 地方高校多元化课程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 基本原则
加强过程性的考核。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能力逐渐形成的过程,应该在课程考核中占足够的分量。过程性考核的重心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表现以及课程任务的完成情况上,考核应该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过程性考核需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学习成效,而考核时间与考核空间的过程化,更有助于学生在课程学习的全过程中始终保持既平稳紧张又能阶段兴奋的波浪形学习状态,始终拥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有利于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牢固掌握和灵活运用。让学生拥有健康的考试心理,面对考试时,既不惧怕,也不过分担忧和紧张。
突出实践能力培养。运筹学课程的教学,尤其应以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终极目标。课程考核应在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侧重考查学生使用所学知识来分析问题、建立运筹学模型,最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应考查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继续再学习能力、人际协调能力等。通过课程考核,巩固已学知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强调多元化的考核。由于职业岗位对能力的要求是多元的,所以对学生的考核方式也应该是多元的,不能用“一刀切”的考核模式或标准去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需要构建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采用不同的考核手段和方式去衡量学生的能力。同时还需要学生参与考核,通过同学互评了解同学对自己的评价,通过学生自评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使得整个评价过程更公平、合理。
2 指标体系设计
针对运筹学课程的特点,所设计的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包括2个一级指标: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过程性考核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始终如一;结果考核主要是对能力的考核,强调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完成相应的任务,以检验学生的能力水平。考核方式淡化理论,注重实践能力,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
总之,该课程考核体系在我校近三年的运筹学教学实践中进行实施,基本达到了以考促教、考学互促的目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参与性明显提高,有更多的学生关注科研实践、参与学科竞赛,实践动手能力得到加强。但在考核体系的实施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做好过程性评价的“指引人”与“裁判者”,充分发挥过程性评价的激励作用,另外,该考核体系对老师的综合水平及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实验室配置、教材建设等相关教学条件的要求也提高了。因此,在运筹学课程的教学中全面实施过程性多元评价还不能一蹴而就,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更深入灵活的评价。
参考文献
[1]汪天飞.“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探索及成效分析[J].樂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11):112-114.
[2]李琳.地方高校多元化课程评价机制的构建[J].临沂大学学报,2011(4):75-78.
[3]李夏隆,白振飞.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考核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以榆林学院为例[J].新课程研究,2014(8):18—19.
[4]陶利民.基于多元联系数的高校计算机课程实验成绩综合评价[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5):470-473.
[5]张蕤,徐鹏,方明峰.基于过程性评价的、多元的地方综合性高校课程考核方式[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2014(4):130-133.
[6]毕建涛,于秀丽,闫会娟.全过程、多元化基于能力的课程考核体系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4):129-131.
[7]吕洁.综合类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0.
[8]Howard Gardner.智力的重构:21 世纪的智能[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