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全球对于能源的利用与开发无一不遵循着从低效利用向高效利用、从高碳排放向低碳排放的进化法则。18世纪蒸汽机的出现推动了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而随后内燃机与电机的出现,形成了以石油、天然气以及电力为基础的现代能源结构。随着电力在全球能源终端消费占比中的快速提升,以风能、太阳能为代表的清洁发电技术在更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的运用。
而如今以氢为主要燃料的燃料电池技术的出现与成熟,同时兼顾了能源高效利用与低碳排放的优势,有望成为引领下一次全球能源利用与开发变革的中坚力量。
1)燃料电池具备能源高效利用、清洁化利用双特性。以氢为主要燃料的燃料电池技术的出现与成熟,同时兼顾了能源高效利用与低碳排放的优势,符合长期以来全球能源体系进化的特性,有望成为引领下一次全球能源利用与开发变革的中坚力量。氢气具备无毒无害、高压氢气燃烧时不向周围扩散、燃烧点高等特性,与汽油和天然气相比氢气最易燃烧比例为29%,而汽油与天然气最易燃烧比例只需2%和9%。
2)质子交换膜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为产业研发与应用重点。考虑到不同燃料电池技术的特点与性能,目前,质子交换膜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已经成为行业内应用推广的主要技术。其中,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以其低温运行、启动快、比功率高、体积小等优势已经成为全球燃料电池汽车领域的首选技术。而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以其较高的发电效率、运行温度高、使用非铂系金属等特点成为固定式发电领域的首选技术手段之一。
3)美、日、欧配套政策完备,中国政府以市场换技术。现阶段,美国、日本以及欧洲地区已经完成了对于燃料电池应用、成本、补贴以及发展目标的制定。其中,日本政府对于家庭用燃料电池系统、燃料电池车、加氢站建设分别给予购置、投资成本40-50%的补贴;美国加州地区对于燃料电池汽车与加氢站建设也给与了优厚的税收减免;欧盟地区则计划建设加氢站以联通各国主要通道。而中国由于技术研发相对滞后,正在通过优厚的补贴政策以吸引海外优秀燃料电池企业携技术进入中国市场。其中2020年以前燃料电池汽车补贴不退坡等政策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加拿大燃料电池龙头之一Ballard公司已经与国内企业形成战略合作关系。
4)燃料电池量产后电堆、催化剂成本占比高。以乘用车80kw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为例:在乘用车用燃料电池系统年销量达到50万系统/年时,燃料电池系统制造成本可进一步降低至53-55美元/kw,届时有望对应乘用车燃料电池系统市场空间不低于120亿元。其中,电堆、功率调节器、空压机、燃料处理器成本占比分别为67%、3%、6%和24%。而占比最大的电堆成本中催化剂、双极板、隔膜、电堆平衡、膜电极骨架和气体扩散层预计成本占比分别为49%、22%、11%、7%、6%和5%。
目前,A股上市公司中从事燃料电池部件及材料生产企业包括安泰科技、贵研铂业;从事交通运输设备燃料电池系统开发企业则包括上汽集团、福田汽车、金龙汽车、大洋电机等;从事燃料电池系统BOP产品生产企业包括雪人股份、中材科技、富瑞特装等。同时,通过收购和设立公司参与到燃料电池行业内企业还包括怡球能源、德威新材等。
而如今以氢为主要燃料的燃料电池技术的出现与成熟,同时兼顾了能源高效利用与低碳排放的优势,有望成为引领下一次全球能源利用与开发变革的中坚力量。
1)燃料电池具备能源高效利用、清洁化利用双特性。以氢为主要燃料的燃料电池技术的出现与成熟,同时兼顾了能源高效利用与低碳排放的优势,符合长期以来全球能源体系进化的特性,有望成为引领下一次全球能源利用与开发变革的中坚力量。氢气具备无毒无害、高压氢气燃烧时不向周围扩散、燃烧点高等特性,与汽油和天然气相比氢气最易燃烧比例为29%,而汽油与天然气最易燃烧比例只需2%和9%。
2)质子交换膜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为产业研发与应用重点。考虑到不同燃料电池技术的特点与性能,目前,质子交换膜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已经成为行业内应用推广的主要技术。其中,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以其低温运行、启动快、比功率高、体积小等优势已经成为全球燃料电池汽车领域的首选技术。而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以其较高的发电效率、运行温度高、使用非铂系金属等特点成为固定式发电领域的首选技术手段之一。
3)美、日、欧配套政策完备,中国政府以市场换技术。现阶段,美国、日本以及欧洲地区已经完成了对于燃料电池应用、成本、补贴以及发展目标的制定。其中,日本政府对于家庭用燃料电池系统、燃料电池车、加氢站建设分别给予购置、投资成本40-50%的补贴;美国加州地区对于燃料电池汽车与加氢站建设也给与了优厚的税收减免;欧盟地区则计划建设加氢站以联通各国主要通道。而中国由于技术研发相对滞后,正在通过优厚的补贴政策以吸引海外优秀燃料电池企业携技术进入中国市场。其中2020年以前燃料电池汽车补贴不退坡等政策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加拿大燃料电池龙头之一Ballard公司已经与国内企业形成战略合作关系。
4)燃料电池量产后电堆、催化剂成本占比高。以乘用车80kw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为例:在乘用车用燃料电池系统年销量达到50万系统/年时,燃料电池系统制造成本可进一步降低至53-55美元/kw,届时有望对应乘用车燃料电池系统市场空间不低于120亿元。其中,电堆、功率调节器、空压机、燃料处理器成本占比分别为67%、3%、6%和24%。而占比最大的电堆成本中催化剂、双极板、隔膜、电堆平衡、膜电极骨架和气体扩散层预计成本占比分别为49%、22%、11%、7%、6%和5%。
目前,A股上市公司中从事燃料电池部件及材料生产企业包括安泰科技、贵研铂业;从事交通运输设备燃料电池系统开发企业则包括上汽集团、福田汽车、金龙汽车、大洋电机等;从事燃料电池系统BOP产品生产企业包括雪人股份、中材科技、富瑞特装等。同时,通过收购和设立公司参与到燃料电池行业内企业还包括怡球能源、德威新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