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是一种综合性的智力活动,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却是摆在许多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然而,如何有效地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呢?笔者就多年来作文教学中运用的几种方法介绍如下:
一、更新教学理念
当前的作文教学是任务型教学。教师布置作文要求,学生带着任务去写作。每一学期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布置若干篇作文或让学生写一些日记、读后感之类,任务完成万事大吉。很少有教师去从作文的角度,设计作文教学计划,帮助和引导学生怎样读书、怎样积累、怎样体验生活、怎样写出对生活的感悟。虽然老师也深知作文——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但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却对写作技巧、写作方法的讲授不知从何讲起,对学生的作文能力提高甚微,自己又不能代替学生去认识生活、感悟社会。所以作文教学中,他们只能做旁观者或者只能做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而没有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美国有很多人都有良好的写作能力。他们的写作教学的特色就在于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遵循一定的作文教学训练体系。注重社会和生活的联系,注重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个性发展,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求异和敢于批判的精神以及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因此我们的教师首先要切切实实的转变理念,发挥自己在教学中的“首席”作用,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帮助学生认识生活、体验生活,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强烈的表达欲望。
二、培养写作兴趣
从心理学上看,写作动机源于人们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前提是生活中如海的素材,或者倒过来说,是生活打动了我们的心,使我们有一种忍不住要表达的冲动。
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学生为考试而作文,为取悦他人而作文,尽说些言不由衷的空话,这样的作文尽管可能满足考试的需要,但作文动机来自学生外部的客观世界,而非出自内部的心灵世界,是被动的写作,而不是学生心灵和生活的需要。
在现实生活中,要记笔记,要把情意告诉别人,要写信给家庭或朋友,要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换,诸如此类,都需要写作,由此可见,学习写作并非只为了考试,而是学生心灵和生活的需要。作文教学首先要端正学生的写作态度,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教师通过作文教学,引导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进而引导他们享受生活、学会做人、巧于创造,善于交往,真正让学生感受到,是“我要写”而不是“要我写”、“逼我写”,写作是自己的需要。
三、培养生活悟性
有一些同学害怕写作文,说是无话可说,究其原因大都是对生活缺乏观察,缺乏思考。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写作的源泉一定会长流不息。
生活是人生最好的老师,但是生活这位老师给人的教育从来都不是滔滔不绝的说教,而是一种暗示。所谓“对生活的悟性”,就是体会并接受生活暗示的能力。我们的写作教学应该让学生通过生活体验,利用生活中的资源,把生活化为自己的感受,在生活中吸收与运用语文知识,从而达到课标中提出的“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的目的。
四、改变评价方式
在以往的作文评价中,教师对学生的作文往往是简单化的批改,几句公式化的总批,一般都是中心突出不突出,语句通顺不通顺,层次清楚不清楚等等;或者在评价时,一味地找问题,一味地提出批评。多年来,我们评价学生的作文往往是以自己的标准和成人的眼光为尺度,很少有教师能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珍视学生的情感和生活体验。这其实是对学生创造个性的扼杀。这样的评价方式一方面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毫无益处,因为学生对这些套话根本不看,看也看不出所以然来;另一方面也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我们的作文教学评价必须学会欣赏学生的体验和心情,尊重学生的言说方式,关注学生的“童年体验”。
五、拓展课外阅读
介绍好书给学生阅读,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愿望,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认知水平,首先我们在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选择的内容应较广泛,可涉及生活、历史、科学常识等;体裁应多样,可以是诗歌、散文,也可以是小说、童话、寓言,不拘一格,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有教育性,对儿童的思想、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影响的文学作品,都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这样学生才能博览群书。其次课外阅读要养成读书记笔记的习惯。读书笔记的形式多样,有摘录好词好句,有概括主要内容,有写读后感,还有直接在书中圈点勾画批注等多种形式。总之,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靠一方面的途径就能获得的,要多方面的引导学生。首先要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在兴趣的指引下,再教他们一些写作技巧,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写作水平。
一、更新教学理念
当前的作文教学是任务型教学。教师布置作文要求,学生带着任务去写作。每一学期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布置若干篇作文或让学生写一些日记、读后感之类,任务完成万事大吉。很少有教师去从作文的角度,设计作文教学计划,帮助和引导学生怎样读书、怎样积累、怎样体验生活、怎样写出对生活的感悟。虽然老师也深知作文——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但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却对写作技巧、写作方法的讲授不知从何讲起,对学生的作文能力提高甚微,自己又不能代替学生去认识生活、感悟社会。所以作文教学中,他们只能做旁观者或者只能做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而没有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美国有很多人都有良好的写作能力。他们的写作教学的特色就在于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遵循一定的作文教学训练体系。注重社会和生活的联系,注重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个性发展,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求异和敢于批判的精神以及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因此我们的教师首先要切切实实的转变理念,发挥自己在教学中的“首席”作用,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帮助学生认识生活、体验生活,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强烈的表达欲望。
二、培养写作兴趣
从心理学上看,写作动机源于人们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前提是生活中如海的素材,或者倒过来说,是生活打动了我们的心,使我们有一种忍不住要表达的冲动。
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学生为考试而作文,为取悦他人而作文,尽说些言不由衷的空话,这样的作文尽管可能满足考试的需要,但作文动机来自学生外部的客观世界,而非出自内部的心灵世界,是被动的写作,而不是学生心灵和生活的需要。
在现实生活中,要记笔记,要把情意告诉别人,要写信给家庭或朋友,要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换,诸如此类,都需要写作,由此可见,学习写作并非只为了考试,而是学生心灵和生活的需要。作文教学首先要端正学生的写作态度,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教师通过作文教学,引导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进而引导他们享受生活、学会做人、巧于创造,善于交往,真正让学生感受到,是“我要写”而不是“要我写”、“逼我写”,写作是自己的需要。
三、培养生活悟性
有一些同学害怕写作文,说是无话可说,究其原因大都是对生活缺乏观察,缺乏思考。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写作的源泉一定会长流不息。
生活是人生最好的老师,但是生活这位老师给人的教育从来都不是滔滔不绝的说教,而是一种暗示。所谓“对生活的悟性”,就是体会并接受生活暗示的能力。我们的写作教学应该让学生通过生活体验,利用生活中的资源,把生活化为自己的感受,在生活中吸收与运用语文知识,从而达到课标中提出的“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的目的。
四、改变评价方式
在以往的作文评价中,教师对学生的作文往往是简单化的批改,几句公式化的总批,一般都是中心突出不突出,语句通顺不通顺,层次清楚不清楚等等;或者在评价时,一味地找问题,一味地提出批评。多年来,我们评价学生的作文往往是以自己的标准和成人的眼光为尺度,很少有教师能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珍视学生的情感和生活体验。这其实是对学生创造个性的扼杀。这样的评价方式一方面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毫无益处,因为学生对这些套话根本不看,看也看不出所以然来;另一方面也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我们的作文教学评价必须学会欣赏学生的体验和心情,尊重学生的言说方式,关注学生的“童年体验”。
五、拓展课外阅读
介绍好书给学生阅读,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愿望,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认知水平,首先我们在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选择的内容应较广泛,可涉及生活、历史、科学常识等;体裁应多样,可以是诗歌、散文,也可以是小说、童话、寓言,不拘一格,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有教育性,对儿童的思想、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影响的文学作品,都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这样学生才能博览群书。其次课外阅读要养成读书记笔记的习惯。读书笔记的形式多样,有摘录好词好句,有概括主要内容,有写读后感,还有直接在书中圈点勾画批注等多种形式。总之,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靠一方面的途径就能获得的,要多方面的引导学生。首先要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在兴趣的指引下,再教他们一些写作技巧,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