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通过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新时期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四点对策: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对大学生的终极关怀、加强通过网络进行教育。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自我教育 以人为本 终极关怀 网络教育
[作者简介]肖绍俊(1966- ),男,河南邓州人,许昌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传统文化、德育研究。(河南许昌461000)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05-0078-0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心理结构、价值观念等各方面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这必然会辐射到大学校园,直接影响到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以及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总体来说,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值得肯定的,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评价标准的双重性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大学生在入学前都以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为自己的奋斗目标,社会、学校、家庭等大学生所处的生活范围都充斥着这样一种观点:学习成绩好、考试排名高的学生才是好学生。这无形中默认了学生成才标准的单一性,即唯有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才是人才,这种观念直接导致大学生功利色彩极为浓厚。在这种环境与社会氛围的影响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相应增加。
在大学,优秀学生的评价标准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当学生走出校门、步入社会后,社会的评价发生了变化,社会更多的是一个世俗利益交换的场所,它对一个人的评价标准主要不是智力水平如何,而是各方面素质能否符合社会需求。学生必然会走出校门,步入社会,而要想在社会立足,就必须符合社会的认可标准。这种衡量人才标准的双重性极大地削弱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2.教育的各阶段缺乏有机整合,加大了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难度。一个人从对社会,对人生的认知、理解,到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主要集中在中小学阶段。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是进一步强化、固化的过程。目前,中小学德育,尤其是中学德育往往迫于升学压力而被轻视,同时,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加,家庭中往往是溺爱胜于教育,正面的、积极的东西和优良的传统美德没有在学生的思想意识中站稳脚跟,而腐朽的、消极的意识形态则乘虚而入,造成部分学生虽然进了大学,却连基本的文明礼貌和起码的道德行为规范都不具备,意志薄弱,在大是大非上认识模糊。这就造成了大学阶段补中、小学德育课和文化素质课的情况呈现愈演愈烈的趋势。因此,整合中学教育资源、理顺学生成长、成才的德育体系已经刻不容缓。
3.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使大学生难以受原校园生活区文化氛围的熏陶。高校实行后勤社会化,对于引进社会力量共同促进办学,改变学校学生生活设施不完善的状况,有其积极意义。但是高校实行后勤社会化后,学生居住的地点不在原来的学生生活区,这就使学生无法受到原校园生活区优良校风学风的熏陶,无法领略到校园文化多年积淀下来的良好氛围。而校风学风、校园文化对一名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除日常学习生活外,其余大多数时间均在寝室中度过,若我们不了解这段时间内学生的思想状况,学生的日常思想教育工作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所以,我们积极强调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进公寓。
4.高校扩招带来生源质量变化,使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难度增大。高校扩招,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在使更多人可以接受高等教育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这样一种现状:学生总体数量提升,整体素质也发生了变化。随之而来的是师资短缺、教学设施不足、学生生活设施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使得当前一部分学生不能适应大众化教育形势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甚至个别学生对自身的发展目标还存在模糊认识。一旦学生的自身发展目标不清晰,就会带来种种意想不到的问题。事实也证明,一些后来出现问题的学生就是在入学短期内没有适应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最终丧失了前进的动力。
二、以人为本,努力做好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既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党团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能力是指大学生自我认识、自我管理、自我控制和自我调适的能力。大学生尚处于“三观”定型期,身心尚未完全定型,加上整个社会大气候的纷繁复杂,决定了他们自我教育能力的获得,一要靠在学习、生活中逐渐锻炼提高,二要靠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积极地启发、引导和培养。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不教育。”这个“不教育”,其实就是指没有外在的客观的教育,没有彼此分离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把工作的重点放到引导和启发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上来,放到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上来。这是更高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有不断努力,才能最终实现“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不教育”。当然,自我教育并非放任自流,也不是降低思想政治教育的标准,教育者应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大学生明确自我教育的要求。既要提高受教育者的理论认识水平,又要让受教育者有意识地参加实践活动。
2.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尊重每一个学生生存和发展的权利,关注学生作为人的共同性和个性的差异性,将每一个学生视为教育和培养的目标。应该认识到,在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是新时期高校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高校发展、稳定、提高的前提和基础。在学生压力普遍增大、生活问题逐渐增多的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只给学生以理性的教育,只灌输给他们“应该做什么”的理念,而应该贴近学生,给每一位学生以具体的生活、学习指导,当前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帮助学生纠正个人中心主义和功利主义的人生价值观。强化对大学生人生观的指导,帮助大学生探索人生意义,使他們明晰自我与他人、家庭和社会的关系,拥有生命信仰、责任意识和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成长为社会合格的人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功能。
3.加强对大学生的终极关怀。终极关怀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它需要让教师更多一点人情味,使学生更容易从心理上接受教育者,学生只有接受一个人,才能理解他的语言。而作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们在教育的同时,应将学生作为一个与自己一样的人来看待,放弃过去对自己理性教育过于乐观的观念,给学生一个宽松的环境。
作为教育者,我们只有从教育观念上进行一次反思,才能做到对学生的“终极”关怀。这种终极关怀要求我们把学生当成一个活生生的人来看待,如同关心自己的子女、朋友一样,这样才能使教育取得一个较好的效果。首先,教育者应从思想上改变以往只强调责任教育的观念,要多在学生思想教育中渗透权利意识教育,不仅要告诉学生什么是他们应该做的,还要告诉他们“你可以选择这样做,也可以选择那样做”。其次,在进行规范教育时,不仅要进行基本规范(具有普遍性)教育,还要培养学生的一种相对性规范教育,从而使一些规范能帮助学生解决具体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使学生形成一种批判性思维。指导学生实践的道德规范是有层次的,这需要学生具有批判性思维。笔者认为,规范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具有普遍意义的规范,如热爱祖国;另一种则是具有相对性的规范,如做人要诚实,但在特殊情况下,善意的谎言比诚实更有效。前一种规范,我们对学生从小就进行了教育,形成了我们的直觉;而后一种规范则需要我们教给大学生对于规范思维的批判性,对于这种规范的判断,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会经常遇到,以前,我们往往注重一种直觉思维的教育,而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这种思维模式并不能帮助大学生解决问题。再次,在采取理性思维方式解决学生思想问题时,还应考虑到他们认知的两面性(非理性因素与理性因素),在进行理性说教的同时,多一些耐心。最后,教师应该提高自己对学生个性的认识,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个性。只有这样,才能将终极关怀落到实处,只有这样,终极关怀才能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入一个更高的境界。
4.加强网络教育。据有关调查,目前,“网民”中18~35岁的青年占88%,95%以上的在校大学生上过网。在如今的大学校园里,网络正改变着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模式,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因此,我们必须充分估计网络技术的发展、普及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切实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网络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网络并不难,难的是如何提高教育实效。成才与发展是大学生最关心的话题,最能引起他们的兴趣。网络上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只进行枯燥的说教,而要与学生的成才发展紧密联合,将主流价值和意识形态贯穿在学生的成才与发展中去。网络的虚拟性和迅即性(瞬时性)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学生思想的真实性,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比较,准确地把握学生的真实思想,从而有助于工作的针对性。同时,网络具有覆盖面大的特点,可以扩大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面。如可开展“网上党校”,利用网络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培养和教育,将网站变成“红色网站”。还可以开辟一些理论学习园地,开设时事政治、综合新闻、热点评论等栏目,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去占领网上阵地,让大量具有良好德育功能的信息围绕在学生周围,从而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卢斌,李玉华.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及其能力培养途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11).
[2]孙明,朱洵.探索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径[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5(1).
[3]赵伟华.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J].潍坊学院学报,2005(5).
[4]鄢祎.终极关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5(35).
[5]孙翠霞,马杰.网络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J].中国高教研究,2005(35).
[6]张安强.网络环境下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刍议[J].中国高教研究,2003(12).
[7]安国启.青年思想教育學[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0.
[8]郭民良,等.青年思想教育通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9]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1999.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自我教育 以人为本 终极关怀 网络教育
[作者简介]肖绍俊(1966- ),男,河南邓州人,许昌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传统文化、德育研究。(河南许昌461000)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05-0078-0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心理结构、价值观念等各方面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这必然会辐射到大学校园,直接影响到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以及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总体来说,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值得肯定的,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评价标准的双重性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大学生在入学前都以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为自己的奋斗目标,社会、学校、家庭等大学生所处的生活范围都充斥着这样一种观点:学习成绩好、考试排名高的学生才是好学生。这无形中默认了学生成才标准的单一性,即唯有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才是人才,这种观念直接导致大学生功利色彩极为浓厚。在这种环境与社会氛围的影响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相应增加。
在大学,优秀学生的评价标准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当学生走出校门、步入社会后,社会的评价发生了变化,社会更多的是一个世俗利益交换的场所,它对一个人的评价标准主要不是智力水平如何,而是各方面素质能否符合社会需求。学生必然会走出校门,步入社会,而要想在社会立足,就必须符合社会的认可标准。这种衡量人才标准的双重性极大地削弱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2.教育的各阶段缺乏有机整合,加大了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难度。一个人从对社会,对人生的认知、理解,到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主要集中在中小学阶段。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是进一步强化、固化的过程。目前,中小学德育,尤其是中学德育往往迫于升学压力而被轻视,同时,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加,家庭中往往是溺爱胜于教育,正面的、积极的东西和优良的传统美德没有在学生的思想意识中站稳脚跟,而腐朽的、消极的意识形态则乘虚而入,造成部分学生虽然进了大学,却连基本的文明礼貌和起码的道德行为规范都不具备,意志薄弱,在大是大非上认识模糊。这就造成了大学阶段补中、小学德育课和文化素质课的情况呈现愈演愈烈的趋势。因此,整合中学教育资源、理顺学生成长、成才的德育体系已经刻不容缓。
3.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使大学生难以受原校园生活区文化氛围的熏陶。高校实行后勤社会化,对于引进社会力量共同促进办学,改变学校学生生活设施不完善的状况,有其积极意义。但是高校实行后勤社会化后,学生居住的地点不在原来的学生生活区,这就使学生无法受到原校园生活区优良校风学风的熏陶,无法领略到校园文化多年积淀下来的良好氛围。而校风学风、校园文化对一名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除日常学习生活外,其余大多数时间均在寝室中度过,若我们不了解这段时间内学生的思想状况,学生的日常思想教育工作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所以,我们积极强调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进公寓。
4.高校扩招带来生源质量变化,使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难度增大。高校扩招,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在使更多人可以接受高等教育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这样一种现状:学生总体数量提升,整体素质也发生了变化。随之而来的是师资短缺、教学设施不足、学生生活设施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使得当前一部分学生不能适应大众化教育形势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甚至个别学生对自身的发展目标还存在模糊认识。一旦学生的自身发展目标不清晰,就会带来种种意想不到的问题。事实也证明,一些后来出现问题的学生就是在入学短期内没有适应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最终丧失了前进的动力。
二、以人为本,努力做好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既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党团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能力是指大学生自我认识、自我管理、自我控制和自我调适的能力。大学生尚处于“三观”定型期,身心尚未完全定型,加上整个社会大气候的纷繁复杂,决定了他们自我教育能力的获得,一要靠在学习、生活中逐渐锻炼提高,二要靠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积极地启发、引导和培养。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不教育。”这个“不教育”,其实就是指没有外在的客观的教育,没有彼此分离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把工作的重点放到引导和启发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上来,放到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上来。这是更高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有不断努力,才能最终实现“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不教育”。当然,自我教育并非放任自流,也不是降低思想政治教育的标准,教育者应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大学生明确自我教育的要求。既要提高受教育者的理论认识水平,又要让受教育者有意识地参加实践活动。
2.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尊重每一个学生生存和发展的权利,关注学生作为人的共同性和个性的差异性,将每一个学生视为教育和培养的目标。应该认识到,在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是新时期高校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高校发展、稳定、提高的前提和基础。在学生压力普遍增大、生活问题逐渐增多的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只给学生以理性的教育,只灌输给他们“应该做什么”的理念,而应该贴近学生,给每一位学生以具体的生活、学习指导,当前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帮助学生纠正个人中心主义和功利主义的人生价值观。强化对大学生人生观的指导,帮助大学生探索人生意义,使他們明晰自我与他人、家庭和社会的关系,拥有生命信仰、责任意识和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成长为社会合格的人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功能。
3.加强对大学生的终极关怀。终极关怀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它需要让教师更多一点人情味,使学生更容易从心理上接受教育者,学生只有接受一个人,才能理解他的语言。而作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们在教育的同时,应将学生作为一个与自己一样的人来看待,放弃过去对自己理性教育过于乐观的观念,给学生一个宽松的环境。
作为教育者,我们只有从教育观念上进行一次反思,才能做到对学生的“终极”关怀。这种终极关怀要求我们把学生当成一个活生生的人来看待,如同关心自己的子女、朋友一样,这样才能使教育取得一个较好的效果。首先,教育者应从思想上改变以往只强调责任教育的观念,要多在学生思想教育中渗透权利意识教育,不仅要告诉学生什么是他们应该做的,还要告诉他们“你可以选择这样做,也可以选择那样做”。其次,在进行规范教育时,不仅要进行基本规范(具有普遍性)教育,还要培养学生的一种相对性规范教育,从而使一些规范能帮助学生解决具体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使学生形成一种批判性思维。指导学生实践的道德规范是有层次的,这需要学生具有批判性思维。笔者认为,规范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具有普遍意义的规范,如热爱祖国;另一种则是具有相对性的规范,如做人要诚实,但在特殊情况下,善意的谎言比诚实更有效。前一种规范,我们对学生从小就进行了教育,形成了我们的直觉;而后一种规范则需要我们教给大学生对于规范思维的批判性,对于这种规范的判断,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会经常遇到,以前,我们往往注重一种直觉思维的教育,而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这种思维模式并不能帮助大学生解决问题。再次,在采取理性思维方式解决学生思想问题时,还应考虑到他们认知的两面性(非理性因素与理性因素),在进行理性说教的同时,多一些耐心。最后,教师应该提高自己对学生个性的认识,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个性。只有这样,才能将终极关怀落到实处,只有这样,终极关怀才能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入一个更高的境界。
4.加强网络教育。据有关调查,目前,“网民”中18~35岁的青年占88%,95%以上的在校大学生上过网。在如今的大学校园里,网络正改变着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模式,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因此,我们必须充分估计网络技术的发展、普及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切实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网络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网络并不难,难的是如何提高教育实效。成才与发展是大学生最关心的话题,最能引起他们的兴趣。网络上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只进行枯燥的说教,而要与学生的成才发展紧密联合,将主流价值和意识形态贯穿在学生的成才与发展中去。网络的虚拟性和迅即性(瞬时性)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学生思想的真实性,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比较,准确地把握学生的真实思想,从而有助于工作的针对性。同时,网络具有覆盖面大的特点,可以扩大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面。如可开展“网上党校”,利用网络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培养和教育,将网站变成“红色网站”。还可以开辟一些理论学习园地,开设时事政治、综合新闻、热点评论等栏目,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去占领网上阵地,让大量具有良好德育功能的信息围绕在学生周围,从而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卢斌,李玉华.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及其能力培养途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11).
[2]孙明,朱洵.探索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径[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5(1).
[3]赵伟华.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J].潍坊学院学报,2005(5).
[4]鄢祎.终极关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5(35).
[5]孙翠霞,马杰.网络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J].中国高教研究,2005(35).
[6]张安强.网络环境下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刍议[J].中国高教研究,2003(12).
[7]安国启.青年思想教育學[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0.
[8]郭民良,等.青年思想教育通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9]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