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点无多泪点多”

来源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_zhijie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八大山人,本命为朱耷,明末清初画家,是明朝宗室,清兵入侵明朝被灭后落发为僧,法号传庆,后其作画时常用八大山人落款。八大山人一生作品无数,其中以水墨写意为世人所熟知,与石涛、髡残、弘仁并称为清初四僧。其画风十分具有个人色彩,画中所反映出的孤傲落寞正是画家人生经历的写照。
  关键词:八大山人;写意花鸟;构图;用色;落款
  一、八大山人写意花鸟创作背景
  (一)八大山人所处时代背景
  明朝崇祯十七年,吴三桂带领清兵入侵攻打明朝,明朝因此被灭。明朝宗室子弟失去皇室庇护,无法避免地成为无家可归的“遗民”,八大山人正是这群孤苦无依的“遗民”之一。在艰难困苦的生活中,他选择用笔墨来表达自己的心性、气概、刚毅、果敢的情感心境。
  (二)八大山人人物生平
  八大山人,本名为朱耷,是清初画坛“四僧”之一。八大山人出生在一个皇室家族,从小在艺术浓郁的氛围中成长,加之其对绘画的热爱,不可避免地成为了一位杰出的画家。
  崇祯十七年,明朝灭亡,彼时朱耷年方十九,国破家亡的仇恨使其内心极度忧郁、悲愤,他便假装聋哑,隐姓埋名遁迹空门,潜居山野,以保护自己。
  从年轻时离开南昌的家园,朱耷为了躲避清政府对明朝宗室的迫害,在外漂泊半生。1750年的秋天,在南昌一座名为“寤歌草堂”的茅屋里,八十岁的八大山人在贫病中凄凉离世。他一生所有的传奇也都融进了那渐行渐远的历史洪流中,但其书画作品却跨越了时空,释放出巨大的艺术能量。
  (三)时代变迁对八大山人艺术影响
  明朝的灭亡,清兵的屠杀,亲人在战乱中去世,国破家亡的巨大伤痛令八大山人感到死亡的冷酷。如今,当佛号再次响起,那个前朝的王孙贵族不见了,世上多了位法号传庆的僧人。
  每当夜深人静时,国破家亡之恨依然会爬上心头,孤灯之下,朱耷铺开宣纸,把满腔的愤懑化作笔端的墨汁,勾画和描摹着一个孤独的灵魂。
  由于其特殊身份和当时动荡不安的年代,使他的作品不能像其他画家那样简单明了,而是通过他那夸张的手法来表达其复杂而难以言喻的心情,其中以花鸟画最甚,也最富个人色彩。其画大多缘物抒情,用象征手法表达寓意,将主体人物化,将自己的感情寄托在他的画面中。
  就这样一边潜心修行,一边描绘丹青,在佛法禅宗的领悟中,八大山人的画作开始彰显出一番独特的意境。
  二、走进八大山人的写意花鸟
  (一)隐喻与象征的绘画语言
  在八大山人数以百计的作品中,以大写意水墨花鸟画流传最广。在花鸟方面,他继承陈淳、徐渭等写意花鸟画的画风,在花鸟画中,擅长将花卉虫鱼等动物的形态特点进行夸张化,并用怪诞而简单的造型来表现出所画物体的特征,赋予其生命,栩栩如生。有的甚至将鸟、鱼的眼睛画成“白眼视人”,用画中形象来表达画家自己不为权势所低头的傲气和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并创作出一系列富有其情感的优秀作品。
  众所周知,荷花拥有着清白、廉洁、正直等美好品质,加之其生长环境特殊,自古以来就被众多文人墨客所喜爱,更以其为媒介,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和对美好品质的向往。周敦颐在其作品《爱莲说》中用“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赞扬荷花的清白、廉洁、正直且不与污泥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
  八大山人也极其喜爱将荷花作为自己的绘画题材,绘有许多作品。八大山人用夸张的手法和简易的造型,将荷花的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他笔下所绘的荷花的荷杆异常修长,且与底下的荷塘相距甚远,仿佛不愿沾染上一丝污泥。荷杆底部周围经常绘有败荷短茎,高高低低地散落在荷叶旁边,暗示着新旧交替的过程,仿佛也表达了作者自己对于国破家亡的痛苦和改朝换代的无助。
  不仅如此,他还描绘了许多植物,他想将内心的痛苦和凄凉表达出来,但又碍于当朝的统治,不可明目张胆地将这些情感公之于众,只能通过手中的笔墨来抒发内心无法言喻的复杂情感。
  除了植物,八大山人也经常将动物作为绘画题材,甚至将鸟、鱼的眼睛画成“白眼视人”,用画中形象来展示自己倔强孤傲、愤世嫉俗的性格。回顾八大山人笔下的鱼,大多只画有一条鱼和一块石头。石头大都立于鱼儿的斜上方,仿佛把鱼的去路给堵上,鱼对此非常无奈,却又无力改变什么,只能以“翻白眼”来抒发内心的郁结,就如同画家在面对自己国家的灭亡的痛苦和改朝换代的无奈。这种苦闷的心情只能借绘画抒发出来。
  (二)炉火纯青的笔墨丹青
  在中国画几千年的岁月中,画家们都在研究用笔与用墨。南朝谢赫提出的六法论中“气韵生动”“骨法用笔”二法诠释了笔墨的重要性,并对画家应该如何用笔,如何用墨提出了基本要求。笔墨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中国画中气韵、画家精神的一种载体,许多画家更是将笔墨的运用视作一生的追求。
  如果说“骨法用笔”是中国画的筋骨,那么“气韵生动”则是中国画的血肉,二者缺一不可。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将中国画中“笔尽笔法”“墨求墨气”作为其一生所追求的艺术理念。
  在花鸟画方面,八大山人继承徐渭,但风格有所不同,二人虽然都有满腔愤懑,但徐渭所画大都直言不讳,泼辣奔放;而八大山人则欲言又隐,用笔墨将自己心中无处发泄的情感描绘出来。
  八大山人十分熟悉宣纸的特性,对于笔尖水墨的运用非常自如,且下笔自信笃定。画家用笔老辣,线条内方外圆,将墨与水结合,让观者一眼看去就产生苍劲、浑厚、丰富的感觉。他不仅仅为中国水墨画開辟了一个新视野,而且也为人们创造了一个写意花鸟的新观念,功不可没。
  三、八大山人写意花鸟的艺术特征
  (一)与众不同的构图
  八大山人写意花鸟的艺术特征大致来说,从他的构图、用笔、用墨中都可以体现,他的形式和技法是他的真情实感的最好表现。下笔肯定,用墨肆意,苍劲有力,趣味横生,他笔下的一草一木、一石一鸟不是着眼于一点,而是灌输着整幅画的灵魂,如果在绘画过程中发现有不足之处,就会用落款来让画更为完整。   在八大山人的作品里,许多都是只描绘一个主体,一枝花,一条鱼,一个鹌鹑,一只小鸟,皆只寥寥数笔,却能将其神态特点表现出来,造成一种极简却又强烈的黑白对比。
  (二)极简的用色
  色彩,纵观古今,不管是从艺术的角度出发还是语言的角度出发,似乎都具备一些相沿成习的特有的象征性的语言符号功能,都能将各地不同民族文化反映出来。黑色与白色,两种在现实生活中最普通、最平常的色彩,通过引申、象征或者把二者进行拆分、重组,将会构成一种全新的、不可思议的奇妙景象。黑白两色共同出现在同一画面中会产生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一点从中国画作品中的用墨中可以很容易看出。
  追述历史,翻阅古籍,中国画凭借着对于水墨的运用,结合宣纸的特点,将黑白二色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折射出中国绘画艺术所特有的绚丽色彩。
  八大山人更是将黑白、水墨的特点运用到极致。纵观八大山人数以百计的作品中,几乎没有一点色彩,大都是黑与白、水与墨的碰撞。他将色彩进行提炼,最终化为黑白两色,再将笔墨与宣纸本身所特有的特点结合起来,将黑白的融合发挥到了极致。八大山人把自己写意花鸟画的墨色变幻构成了艺术绝妙的一种境界,展现在世人眼前。
  换一种说法,我们常说,从一个人的作品中便能感受到作者作画时的心情。八大山人的画,没有繁杂绚丽的物体,没有丰富多彩的颜色,再加之其一生悲惨的遭遇,人们便不难看出其在作画时凄苦、郁结的心情,无处发泄的痛苦,唯有借以笔墨来抒发。
  (三)别具一格的落款
  从元代起,诗、书、画、印是中国画的组成部分,缺少了其中哪一个都不能成为一幅完整的作品。
  在隐姓埋名而遁迹空门、潜居山野期间,八大山人对于花鸟画逐渐了然于胸,形诸笔墨便放异彩。八大山人的作品大多用生宣淡墨浸润出一派萧瑟落寞的风光。落款也十分具有八大山人的个人色彩,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细细品味,只觉得其中的字句又有着潜在的立意和深刻的韵致。
  而最为世人所熟知的落款莫过于“八大山人”,几百年来,人们对此落款的理解也是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八大山人”的意思就是“八大山人中”,因为佛教理想世界的最高处乃是须弥山,而须弥山周围有八座大山,朱耷通过这个名号想要传达的意思是,他对佛的信念永远没有改变;也有人认为,所谓八大者,指四方四隅,皆我为大,而无大于我也。他在自己的画上落“八大山人”的款时,总是竖笔连写,看起来有时像“哭之”,有时像“笑之”,仿佛也昭示了他对这个世界、对他自己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更是他对于自己多舛人生的真实写照。
  四、结语
  八大山人传奇的一生等待着我们每一个人来发掘、研究。随着八大山人的凄凉离世,他一生所有的传奇也都融进了那渐行渐远的历史深处,但其绘画作品却跨越了时空,在今天仍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之后“扬州八怪”的郑燮在评论八大山人的艺术时更是发出了“横涂竖抹千千幅,墨点无多泪点多”的无限感慨。
  参考文献:
  [1]蒲松年.中国美术史[M].陕西: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2]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3]李泽厚.美的历程[M].北京:三联书店,2009.
  [4]齐渊.八大山人编年图目(上)[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
  [5]崔自默.中国艺术大师——八大山人[M].石家莊:河北美术出版社,2009.
  [6]石泠.八大山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7]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新工笔”现象是近十余年来,当代工笔画现代转型的一次探索,发展至今画坛内风格形式百花齐放,且仍在呈现新的演进与变化,尚未形成一套成熟完善的理论梳理和美学体系。文章对新工笔语义表达进行探究,试图归纳出其中相较于传统工笔的革新之处,为其体格转型及多元化发展提供可能的展望。  关键词:新工笔;观念先行;语义表达  一、新工笔的观念先行  新工笔以“观念先行”为核心思想,强调观念的主体性,作品成为
期刊
摘 要:爱德华·维亚尔(Edouard Vuillard,1868-1940),法国画家和图形艺术家,也是纳比派代表人物之一,强调对写生对象的主观综合,不完全受传统写实原则的束缚,主张追求感受、形式的绘画体验,画面具有鲜明的装饰感。文章以维亚尔的生平背景、艺术风格、构图特点为切入点对他的绘画作品进行分析,结合他的绘画作品中对空间的处理方法,探寻维亚尔绘画作品中的形式美感。  关键词:分割;重构;爱
期刊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美术教育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将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达到“以美育德”的教育效果。文章以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美术教学实践为例,从丰富课程设置、拓展教育形式、立足教育服务、加强主体建设这四个方面探索美术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以期实现二者育人的合力。  关
期刊
在我的印象中,谢安钧先生身形高大,宽额剑眉,为人低调沉稳,言语不多,酒量过人。我与他接触不多,可是我知道,他魏碑、隶书、大篆、楚简、小楷等各种书体皆能。然而我觉得,谢先生最擅长的应该还是章草,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他均是以章草为自己的创作主线的。  “章草”命名历来说法不一。旧说或曰为章帝所爱,或曰用于当时奏章,或曰元帝时史游用于书写急就章,均不确切。这种字体最初只称为“草书”,后“今草”出现
期刊
摘 要:新表现主义这个艺术概念最早出自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联邦德国,之后迅速在美国和西欧的艺术界盛行。新表现主义艺术家基于之前传统的艺术表现,将追求自由精神的奔放理念和个人情感的率性表达充分融合进油画艺术创作,使油画作品的艺术表现得到了革命性的创新,新表现主义的诞生为传统美术赋予了全新的面貌,可以说开启了具有叛逆精神的现代艺术的活泼新时代。新表现主义的独特风格流入我国之后极大地影响了我国的油画艺术
期刊
摘 要:根据弗洛伊德提出的“冰山理论”,人的行为主要受到潜意识的支配。画家创作绘画作品的原动力也是一种情绪宣泄,表现主义的代表爱德华·蒙克一生的作品风格大都围绕死亡等主题,这与他幼年的经历有着密切关系。  关键词:潜意识;本能;表现主义  1895年,弗洛伊德与布洛伊尔合著《歇斯底里症研究》,这本被称为划时代的著作奠定了弗洛伊德的理论基础。书中,他提出了“冰山理论”,将人的心灵即意识比作一座冰山,
期刊
摘 要:隋唐以来,印面内容多为九叠文,过强的装饰性已然没有了秦汉印的古朴,篆刻艺术逐渐走向下坡。在此情况之下,文彭最先倡导学习古法。文彭發现治印新材料——灯光冻石一事,打破了文人只篆不刻的局面,篆刻不再只是工匠们的专属。  关键词:文人篆刻;文彭;新材料;个人风格  一、引言  隋唐以来,印面内容多为九叠文,过强的装饰性已然没有了秦汉印的古朴,篆刻艺术逐渐走向下坡。宋元时期,有一部分文人开始参与治
期刊
摘 要:每件艺术作品都凝聚着艺术家的思想情感,甚至艺术家不同人生阶段的作品也会呈现不同的风格,对艺术家作品的研究,从情感表现出发,更能抓住艺术家的创作思维。文章以梵高绘画作品所传达出的情感为例,对他的作品从色彩、线条、整体画面效果三个角度进行分析,体会绘画中梵高的思想情感。  关键词:梵高;绘画;情感;鉴赏;艺术风格  梵高是后印象主义流派的绘画大家,后印象主义是相对印象主义而言的绘画流派,它不仅
期刊
摘 要:“‘有意味的形式’就是一切艺术的共同本质,‘意味’是指那种不同于对自然物的美的感情,而是一种特殊的、神秘的、不可名状的审美情感,‘形式’是艺术的核心,是艺术品内的各个部分和质素构成的一种纯粹的关系。”白描是源自古代的“白画”,是指单用线条勾勒自然物象而又不施颜色的一种画法,有时会用淡墨渲染。白描中的“线”都具有独立的审美特性,白描中的每一根“线”都富有极强的概括能力,白描中的“线”是从描绘
期刊
摘 要:中国“泼墨大写意画派”创始人徐渭,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方式,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是明代极具影响力的艺术家。《墨葡萄图》是其经典的代表作品之一,当时的中国美术正处在一个特殊阶段,习古与创新两种意识相互碰撞。徐渭能汲取前人精粹,不断更新技法,凭借自己特有的才华,大胆变革,别开生面自成一家,开创了一代画风,被誉为“明朝一代才人”。在徐渭的影响下,后世画坛涌现出许多风格疏放的文人畫家。文章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