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改善农村地区信用生态环境,中国人民银行三亚市中心支行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采取“政府主导、人行推动、多方参与、共同受益”的思路,打造推出地方农村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三亚市农户征信管理系统。在历经2年多的建设中,中国人民银行三亚市中心支行通过创新农户信用信息采集方式与途径,提升农户信用信息的权威性和准确性,建立科学合理的农户信用信息评价体系,促进金融机构持续扩大农户信贷覆盖面,有力推动了地方农村信用生态环境优化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关键词:农村信用体系;农户信用信息;农户征信系统
中图分类号:F83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5)07-0086-03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5.07.19
一、引言
长期以来,由于农户和金融机构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以及农村信用体系的不完善,金融机构对农户惜贷慎贷,农村融资特别是农村基层融资问题仍较为突出。据统计,2013年8月12日海南省三亚市农户征信管理系统(以下简称农户征信系统)上线前,海南省三亚市农户贷款余额为3.48亿元,仅占全市贷款余额的0.59%①。为推动海南省三亚市金融机构持续加大农户信贷投入,解决农村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难题,海南省三亚市委市政府通过《三亚市农村金融服务综合改革工作方案》(三府办[2011]294号文),在海南全省率先提出了“设立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专项资金,建立当地农户信用信息系统”的改革举措。
二、农户征信系统的特点
(一)搭建了满足多方需求的系统建设框架
1.构架前台和后台两部分。前台为农户信用信息检索平台,主要提供信息查询或者为其他机构提供增值服务。系统用户可以通过该检索平台,经农户授权查询农户的基础信息、经济信息(含银行信用信息)、非银行信用信息与农户信用报告(包括信用评分)。后台为农户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用于农户信用信息的采集和加工,参照人民银行总行关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基本数据项指引》,结合三亚市农村的实际情况,建立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家庭总收入、家庭总支出、存量资产、经济作物、对外债务信息等10大项50多项小项的统一农户信用信息采集指标。
2.实现信息的批量导入和展示功能。该系统以农户为单位,把户主下的成员信息归拢在户主名下汇总,形成“一户一档”,实现大数据的汇总和整理,采集到的农户信息录入实现了批量导入。农户信息的展示分别展示单户、一个村农户或一个乡镇农户的信息,也可以具体展示到每个指标项的信息。以上信息的批量导入和展示方式满足涉农金融机构等信息使用人多方面的需求。
(二)指标设计体现信息的实用性和引导性
1.指标的实用性。在广泛征求了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意见后,该系统结合海南省三亚市的实际情况,精心挑选了一些核心指标,比如房屋价值、耕地、林地信息,赋予40%的权重,真实地反映农户的财产和经济状况。
2.指标的引导性。通过农户信息的展示,金融机构按照业务需要创新信贷业务产品。比如三亚市农商行推出的一卡通金融产品,该产品的设计是依托农户征信系统中记载的农户财政惠民收入放大6-10倍发放农户贷款。
(三)探索以非现场为主、现场为辅的联动推进的信息采集模式
非现场信息采集由掌握农户信用信息的部门整理提供,现场信息采集则由金融机构、乡镇和村委会干部进村入户对农户进行采集。以上两种方式采集到的信息交由中国人民银行三亚市中心支行批量导入。截至2015年3月末,已完成全部非现场农户信息共40万条的采集和入库;已完成全部农户52%即30660户农户现场信息的采集。
1.非现场信息采集。中国人民银行三亚市中心支行制定非现场信息采集的表样,提供给财政局、国土局、农业局等11个单位和部门以及两区六镇的转移性收入、宅基地信息、耕地信息和荣誉信息,各职能部门根据所掌握的农户信息整理提供给中国人民银行三亚市中心支行,中国人民银行三亚市中心支行对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后批量导入农户征信系统,实现分布在各级政府和业务主管部门农户信用信息数据的共享,较为全面、准确、快捷掌握农户非现场信用信息。
2.现场信息采集。农户现场信息的采集采取村镇联动机制,实现负责片区信息分工采集。各涉农金融机构分别负责责任片区乡镇的采集工作,各乡镇给予协助配合,共同做好乡镇干部、村干部的培训,并由各涉农金融机构信贷人员在村干部的配合采集各村集体的农户信用信息。最后由涉农金融机构信贷员对收集到农户信息进行整理后交由中国人民银行三亚市中心支行批量导入,确保农户信用信息导入准确性和效率。
3.信息的核对。由于非现场采集的信息在现场采集信息采集之后已批量导入农户征信系统,因此通过现场采集的农户信用信息要由金融机构信贷员与农户征信系统记载的农户信用信息进行核对,按照以农户征信系统记载的信息为主的原则,完成农户信用信息的初次核对。由中国人民银行三亚市中心支行、三亚市金融办和三亚市财政局组成的人员,对初次核对的农户信用信息按照10%的抽查面进行抽查,完成再次信息的核对,确保农户信息真实可靠。
4.保障机制。一是制定相关制度。中国人民银行三亚市中心支行制定出台《三亚市农户信用信息采集工作方案》、《三亚农户现场信息采集的工作指引》、《三亚农户现场信息采集经费补助流程》配套制度,为农户信用信息采集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了制度的保证。二是安排信息采集经费。按照《三亚市农户信用信息采集工作方案》,非现场农户信息采集由部门免费提供,现场信息采集安排一个区镇5万元和每户农户30元经费做财政预算。截至2015年3月末,中国人民银行三亚市中心支行积极向政府申请农户现场信息采集经费136万元,其中两区六镇经费40万元,现场农户信息采集经费96万元。
三、农户征信系统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一)取得的成效
1.实现了农户信息向信用、信贷的有效转化。随着农户征信系统不断健全和应用,三亚市农商行、农行、邮储银行等涉农金融机构积极通过系统了解农户的信用状况,为农户发放信用贷款,实现了农户信用信息向信贷的转化。据统计,截至2015年3月末,各涉农金融机构共利用农户征信系统为2530户农户发放7243.4万元的小额贷款①。
2.挖掘信息资源,创新金融产品。三亚模式通过地方财政局的财政惠民收入纳入农户信用信息采集项,支持涉农金融机构发展一卡通贷款。截至2015年3月末,三亚共发放农户一卡通贷款111户,累计发放金额为449万元②。
3.建立了全覆盖乡镇网点的农户征信系统。截至201
4年10月末,已通过户籍部门采集到农户的基础信息,按照“一户一档”为全市全部农户5.9万户建立起基础信息电子档案,并已全部加载到农户征信系统。三亚市农户征信系统上线以来,已为全市6个乡镇金融机构网点开通了25个查询用户,实现了全部乡镇金融机构网点接入农户征信系统。
4.优化农村信用生态环境。海南三亚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推进过程中注重突出信用示范效应,依托农户征信系统将农户信用状况“渗透”到信贷业务全过程,引导农民自觉管理、改善信用,较好地提升了农民信用意识,优化了信用环境。截至2015年3月末,海南三亚市农户不良贷款同比减少25.7万元,不良贷款率同比下降了3.7个百分点,不良贷款和不良贷款率同比实现双降①。
5.完成了全部农户信用等级的自评。通过农户征信系统的自动评分功能对农户的信用进行等级评价,对三亚市所有的农户进行等级评定,并把评定70分以上的信用农户共2477户推荐给涉农金融机构。
(二)存在的问题
1.农户信息采集困难。受农户自身观念的影响,农户思想上对信息采集工作认识不到位,总觉得地方开展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与己不关,因此对政府开展的信息采集工作的配合意识不够,造成信息采集的质量不高和信息不全等问题。
2.农户信息的“价值性”未能充分体现。目前,三亚市辖区农行、邮储银行和三亚农商行已通过农户征信系统查询了解农户的信用信息,发放农户贷款,但仅限于金融机构发放贷款使用,农户征信系统惠农服务平台尚未向政府部门延伸,如市农业局发放给农户的粮食直补、农机购置补助,金融办负责的农户小额贷款贴息,亦未实现农业政策制定与信用等级相结合,无法体现农户信用信息使用的“价值性”。
四、政策建议
(一)健全各项制度,构建系统建设的长效机制
制订《三亚市2015年农户信用信息采集工作方案》、《三亚市农户征信系统管理暂行办法》和《三亚市农户信用评级管理工作指引》等配套制度,建立农户信用信息采集、更新工作的长效机制,规范农户征信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管理,引导金融机构对系统评级结果的应用。
(二)培育和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增加对涉农贷款的投放
由中国人民银行三亚市中心支行和三亚市金融办牵头,三亚市银监局、各涉农金融机构成立三亚市农村评级小组,依托农户征信系统的自动评分结果,制定“信用户”、“信用村”的评定标准,积极推动地方“信用户”、“信用村”的建设,培育农户的信用意识,优化农村信用环境,促进金融机构对涉农的信贷投放。
(三)拓展农户征信系统的服务功能
推动多部门共享信用数据成果,并把政府部门农业政策制定与信用等级相结合。比如,已评定为“信用户”和“信用村”,政府各有关部门应在支农惠农政策上向“信用户”和“信用村”倾斜,通过对守信者的激励和失信者的惩戒维护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法律威慑力,加快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确保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健康有序进行[2],并最大限度提升农户征信系统的社会效应。
(四)选择在两个县市试点,并逐步向全省推广
通过不断完善农户征信系统的评价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户征信系统,三亚模式试点成熟后选择两个县市做试点,并逐步向全省推广使用,发挥农户征信系统的效用。
(责任编辑:李兴发)
参考文献:
[1]杨小玲.基于声誉理论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问题研究(上)[J].征信,2014(6):27-29.
[2]黄筱喆.对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思考[J].经济金融,2012(8)下:46-50.
关键词:农村信用体系;农户信用信息;农户征信系统
中图分类号:F83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5)07-0086-03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5.07.19
一、引言
长期以来,由于农户和金融机构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以及农村信用体系的不完善,金融机构对农户惜贷慎贷,农村融资特别是农村基层融资问题仍较为突出。据统计,2013年8月12日海南省三亚市农户征信管理系统(以下简称农户征信系统)上线前,海南省三亚市农户贷款余额为3.48亿元,仅占全市贷款余额的0.59%①。为推动海南省三亚市金融机构持续加大农户信贷投入,解决农村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难题,海南省三亚市委市政府通过《三亚市农村金融服务综合改革工作方案》(三府办[2011]294号文),在海南全省率先提出了“设立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专项资金,建立当地农户信用信息系统”的改革举措。
二、农户征信系统的特点
(一)搭建了满足多方需求的系统建设框架
1.构架前台和后台两部分。前台为农户信用信息检索平台,主要提供信息查询或者为其他机构提供增值服务。系统用户可以通过该检索平台,经农户授权查询农户的基础信息、经济信息(含银行信用信息)、非银行信用信息与农户信用报告(包括信用评分)。后台为农户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用于农户信用信息的采集和加工,参照人民银行总行关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基本数据项指引》,结合三亚市农村的实际情况,建立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家庭总收入、家庭总支出、存量资产、经济作物、对外债务信息等10大项50多项小项的统一农户信用信息采集指标。
2.实现信息的批量导入和展示功能。该系统以农户为单位,把户主下的成员信息归拢在户主名下汇总,形成“一户一档”,实现大数据的汇总和整理,采集到的农户信息录入实现了批量导入。农户信息的展示分别展示单户、一个村农户或一个乡镇农户的信息,也可以具体展示到每个指标项的信息。以上信息的批量导入和展示方式满足涉农金融机构等信息使用人多方面的需求。
(二)指标设计体现信息的实用性和引导性
1.指标的实用性。在广泛征求了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意见后,该系统结合海南省三亚市的实际情况,精心挑选了一些核心指标,比如房屋价值、耕地、林地信息,赋予40%的权重,真实地反映农户的财产和经济状况。
2.指标的引导性。通过农户信息的展示,金融机构按照业务需要创新信贷业务产品。比如三亚市农商行推出的一卡通金融产品,该产品的设计是依托农户征信系统中记载的农户财政惠民收入放大6-10倍发放农户贷款。
(三)探索以非现场为主、现场为辅的联动推进的信息采集模式
非现场信息采集由掌握农户信用信息的部门整理提供,现场信息采集则由金融机构、乡镇和村委会干部进村入户对农户进行采集。以上两种方式采集到的信息交由中国人民银行三亚市中心支行批量导入。截至2015年3月末,已完成全部非现场农户信息共40万条的采集和入库;已完成全部农户52%即30660户农户现场信息的采集。
1.非现场信息采集。中国人民银行三亚市中心支行制定非现场信息采集的表样,提供给财政局、国土局、农业局等11个单位和部门以及两区六镇的转移性收入、宅基地信息、耕地信息和荣誉信息,各职能部门根据所掌握的农户信息整理提供给中国人民银行三亚市中心支行,中国人民银行三亚市中心支行对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后批量导入农户征信系统,实现分布在各级政府和业务主管部门农户信用信息数据的共享,较为全面、准确、快捷掌握农户非现场信用信息。
2.现场信息采集。农户现场信息的采集采取村镇联动机制,实现负责片区信息分工采集。各涉农金融机构分别负责责任片区乡镇的采集工作,各乡镇给予协助配合,共同做好乡镇干部、村干部的培训,并由各涉农金融机构信贷人员在村干部的配合采集各村集体的农户信用信息。最后由涉农金融机构信贷员对收集到农户信息进行整理后交由中国人民银行三亚市中心支行批量导入,确保农户信用信息导入准确性和效率。
3.信息的核对。由于非现场采集的信息在现场采集信息采集之后已批量导入农户征信系统,因此通过现场采集的农户信用信息要由金融机构信贷员与农户征信系统记载的农户信用信息进行核对,按照以农户征信系统记载的信息为主的原则,完成农户信用信息的初次核对。由中国人民银行三亚市中心支行、三亚市金融办和三亚市财政局组成的人员,对初次核对的农户信用信息按照10%的抽查面进行抽查,完成再次信息的核对,确保农户信息真实可靠。
4.保障机制。一是制定相关制度。中国人民银行三亚市中心支行制定出台《三亚市农户信用信息采集工作方案》、《三亚农户现场信息采集的工作指引》、《三亚农户现场信息采集经费补助流程》配套制度,为农户信用信息采集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了制度的保证。二是安排信息采集经费。按照《三亚市农户信用信息采集工作方案》,非现场农户信息采集由部门免费提供,现场信息采集安排一个区镇5万元和每户农户30元经费做财政预算。截至2015年3月末,中国人民银行三亚市中心支行积极向政府申请农户现场信息采集经费136万元,其中两区六镇经费40万元,现场农户信息采集经费96万元。
三、农户征信系统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一)取得的成效
1.实现了农户信息向信用、信贷的有效转化。随着农户征信系统不断健全和应用,三亚市农商行、农行、邮储银行等涉农金融机构积极通过系统了解农户的信用状况,为农户发放信用贷款,实现了农户信用信息向信贷的转化。据统计,截至2015年3月末,各涉农金融机构共利用农户征信系统为2530户农户发放7243.4万元的小额贷款①。
2.挖掘信息资源,创新金融产品。三亚模式通过地方财政局的财政惠民收入纳入农户信用信息采集项,支持涉农金融机构发展一卡通贷款。截至2015年3月末,三亚共发放农户一卡通贷款111户,累计发放金额为449万元②。
3.建立了全覆盖乡镇网点的农户征信系统。截至201
4年10月末,已通过户籍部门采集到农户的基础信息,按照“一户一档”为全市全部农户5.9万户建立起基础信息电子档案,并已全部加载到农户征信系统。三亚市农户征信系统上线以来,已为全市6个乡镇金融机构网点开通了25个查询用户,实现了全部乡镇金融机构网点接入农户征信系统。
4.优化农村信用生态环境。海南三亚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推进过程中注重突出信用示范效应,依托农户征信系统将农户信用状况“渗透”到信贷业务全过程,引导农民自觉管理、改善信用,较好地提升了农民信用意识,优化了信用环境。截至2015年3月末,海南三亚市农户不良贷款同比减少25.7万元,不良贷款率同比下降了3.7个百分点,不良贷款和不良贷款率同比实现双降①。
5.完成了全部农户信用等级的自评。通过农户征信系统的自动评分功能对农户的信用进行等级评价,对三亚市所有的农户进行等级评定,并把评定70分以上的信用农户共2477户推荐给涉农金融机构。
(二)存在的问题
1.农户信息采集困难。受农户自身观念的影响,农户思想上对信息采集工作认识不到位,总觉得地方开展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与己不关,因此对政府开展的信息采集工作的配合意识不够,造成信息采集的质量不高和信息不全等问题。
2.农户信息的“价值性”未能充分体现。目前,三亚市辖区农行、邮储银行和三亚农商行已通过农户征信系统查询了解农户的信用信息,发放农户贷款,但仅限于金融机构发放贷款使用,农户征信系统惠农服务平台尚未向政府部门延伸,如市农业局发放给农户的粮食直补、农机购置补助,金融办负责的农户小额贷款贴息,亦未实现农业政策制定与信用等级相结合,无法体现农户信用信息使用的“价值性”。
四、政策建议
(一)健全各项制度,构建系统建设的长效机制
制订《三亚市2015年农户信用信息采集工作方案》、《三亚市农户征信系统管理暂行办法》和《三亚市农户信用评级管理工作指引》等配套制度,建立农户信用信息采集、更新工作的长效机制,规范农户征信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管理,引导金融机构对系统评级结果的应用。
(二)培育和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增加对涉农贷款的投放
由中国人民银行三亚市中心支行和三亚市金融办牵头,三亚市银监局、各涉农金融机构成立三亚市农村评级小组,依托农户征信系统的自动评分结果,制定“信用户”、“信用村”的评定标准,积极推动地方“信用户”、“信用村”的建设,培育农户的信用意识,优化农村信用环境,促进金融机构对涉农的信贷投放。
(三)拓展农户征信系统的服务功能
推动多部门共享信用数据成果,并把政府部门农业政策制定与信用等级相结合。比如,已评定为“信用户”和“信用村”,政府各有关部门应在支农惠农政策上向“信用户”和“信用村”倾斜,通过对守信者的激励和失信者的惩戒维护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法律威慑力,加快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确保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健康有序进行[2],并最大限度提升农户征信系统的社会效应。
(四)选择在两个县市试点,并逐步向全省推广
通过不断完善农户征信系统的评价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户征信系统,三亚模式试点成熟后选择两个县市做试点,并逐步向全省推广使用,发挥农户征信系统的效用。
(责任编辑:李兴发)
参考文献:
[1]杨小玲.基于声誉理论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问题研究(上)[J].征信,2014(6):27-29.
[2]黄筱喆.对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思考[J].经济金融,2012(8)下:4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