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立大时代里的“小校长”

来源 :中华儿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zd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巴西总统若泽·阿伦卡尔在访问中国期间偶然参观了北京史家小学,回国后他提到对史家小学的观感时激动不已,在一次有数百名巴西各市市长参加的会议上潸然落泪,感慨地说:“如果巴西能有如此好的教育,怎能不富强?”
  听到这个故事的人,几乎都会有着同样的疑惑:史家小学到底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它的背后又是怎样的一位校长?
  面对记者对的求证,史家小学校长卓立微笑着向我们证实了这个传说,并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细节。而他,也正是这许多故事的主角之一。
  
  从组装有线广播到“发明”一所现代化小学
  
  卓立出生于1944年,拥有一副儒雅的外表,如果你不问年龄,无论如何也难以看出他已经是一个65岁的老人了。在简朴的校长办公室里,他稍显拘谨地坐在沙发上,然而随着谈话的继续进行,他的手势动作也越来越丰富,眼睛如同孩子般一闪一闪。这是一个敦厚而睿智的老人。
  可是,这个看似普通的老人却有着更多的故事与传奇。他是首届全国十大明星校长、北京市特级教师、北京市政协委员,还被特聘为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兼职教授。一位教育专家如此评价这位校长“在他所创立的事业里几乎从未模仿过什么,而那些属于他的一个个创举则不断被别人所模仿。”
  回顾自己以往的经历,这位年已65岁的校长仍然记忆犹新。
  1961年,彼时的中国正处于“三年经济困难时期”,饥饿与物质匮乏成为了当时人们最深刻的记忆。此时的史家小学与其说是小学,毋宁更像一所破庙。那时的卓立刚刚进入这个小学,他记得来上班的第一天,自己还特意换了一身崭新的中山装。然而,他看到的却是一间间陈旧瓦房拼接而成的小学。
  对于他的到来,当时的史家小学校长赵香蘅特意举行了一个小小的欢迎仪式。她用纸板卷了个筒当作喇叭,在教室前的一大片空地上向全校师生介绍这位新教师,下面的小孩们还没听到说的什么就拼命鼓掌。
  站在旁边脸一阵红一阵白的卓立,觉得一所小学怎能連最基本的扩音器都没有呢?他决定改变这种情况。买来了三合板,再买来变压器,一番加工之后就变成了一个个山寨版喇叭。接着扯上电线装到一个一个的教室里,就这样,这个破庙似的小学拥有了一个小小的广播站。“当时的小孩们没见过这个,都说新来的这个老师神了。”卓立笑着说。
  真正拥有更多创新机会还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当时,中国的改革开放刚刚起步,虽然物质还依然匮乏,然而人们已然开始在思维上突破计划体制的桎梏,教育领域也不例外。
  史家小学的一些年轻老师开始认真思考教育的变革应该变在什么地方。国外的新技术与新科技在彼时的中国已经开始传播,那些闻所未闻的知识技术刺激了年轻的卓立。那时的他格外兴奋,既觉得自己的手脚被改革开放的政策所放开,更因为这个时代从此拉开了崭新的一页。但是,做点什么呢?
  他决定在史家小学成立一所电视台,一所由史家小学生们自己管理、自己制作节目、自己剪辑播出的电视台,名字他也想好了,就叫“红领巾电视台”,在那时,这绝对是一个疯狂的想法。“当一个老领导听到我要干这个时,凝视了我老半天,他觉得这个太不可思议了。”卓立回忆说。毕竟,在一个刚刚吃饱肚子的年代里,搞出个如此费钱费力的东西不能不说太过于超前。
  “那时候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经济还很困难,别说彩电了,连黑白电视机都很没有。很多人说,别说建个电视台了,就是盖个猪圈都没有条件。”卓立如此回忆他决定背后的艰辛背景。
  在一个如此寒酸的校舍里建起一个像模像样的电视台来,难度可想而知。可是,在一片质疑声中卓立有模有样地干起来了。他开始常常光顾学校附近的电视设备厂,以每台70元钱淘来了一大堆没有人要的监视器。缺少资金,他就去废料堆里捡那些废电板,拿回来自己维修,还自学设计了小发射机,为了这小小的电视台的开张,卓立拿出了所有的力气。
  几个月之后,这个“红领巾电视台”正式开张了。开播的那一天,卓立像个孩子一样跑到附近居民家里去看,“真是高兴地不得了。现在想想,在那时候能搞成这个确实是太不可思议了”,卓立感叹地说。 接下来的卓立似乎一路带跑地开始引领中国教育界的一个又一个奇迹与第一。
  建立完“红领巾电视台”之后,卓立又将视野转向了计算机教育,他模模糊糊地感觉到新技术造就的网络世界正在塑造一个“无形的新大陆”,今天与未来的人们早晚要在这个新平台上展开竞争,中国的孩子如果不接触岂不输在了起跑线上?
  “那时候还不叫计算机,我看到一些港商拿出微处理机来用,感觉这个很不错,就买了一些零件,找了几个懂这方面东西的人帮忙组装,没有计算机桌子,我就拿冰箱门来焊。”就这样,史家小学成为中国的第一家全部换装为计算机教室的学校。
  如果我们细细算起,卓立还创造了更多的中国第一。1980年代,他规划了第一个立体小学运动场,其后又率先在校园使用第一块塑胶操场;1990年代,他在第一批建立小学计算机校园网之后,又向众人呈现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方位的多媒体校园……
  为什么会是卓立?当记者带着这个问题求问他时,这个和蔼的老人拍拍自己的脑袋,微笑地说这也许应该归之于锲而不舍地创新与思考。“我每天在办公室里都要给自己一个思考的时间,怎样更好的促进教育创新?孩子们真正需要些什么?这些都是我每天都思考的东西。”
  
  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明天
  
  “你知道史家小学的孩子平时都是怎样和我打招呼吗?”,卓立微笑地自问自答,“平时我在办公室里,他们来找我都是喊着卓校长好!对于一个小学校长,还有什么比看到孩子们毫无拘束的阳光面孔更开心地事情呢?”
  这也许应该和卓立所倡导的和谐教育理念有着很大关系。
  史家小学在1991年就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和谐教育的理念。“史家小学之所以能够成功,之所以能够被大家认为是非常好的学校,也许就在于我们和谐教育的优势,我们学校提出的口号就是要用史家小学的和谐教育托起明天的太阳,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明天。”那么,和谐教育理念又有着怎样的内涵呢?他说,和谐教育是一个很大的范畴,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还包括人与知识的和谐,人与自身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我们要求就是史家小学的学生,男孩子要做小绅士,女孩子要做小淑女,这样就可以感觉出来不一样。
  从史家小学出来的孩子又是怎样的不一样?他还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一次会 议上,我们史小的六个孩子作为儿童代表要在领导面前发言,给他们准备好的发言稿都是经过中央审阅的,可孩子却当着领导的面改起稿子来,说‘这些不是儿童的语言,不是我们想说的话’。领导禁不住赞叹,‘史小的孩子太了不得了’。”
  “小学教育是一项为了未来的事业,是为了培养十几年、二十年以后的建设者,所以,教育必须追求与社会需求相和谐。我们深知,今天你如果不生活在未來,那么明天你必定生活在别人的过去。为了明天培养人才,就必须要有超前意识。这也要求着我们不断创新,不断思考”卓立说。
  
  建世界最好的小学
  
  “我在欧洲访问一所小学的时候,那个校长一直在炫耀着他们学校是多么的现代化,每介绍完一处都会问中国有没有。我一路都没有说话,那个校长不断地问我,最后只好告诉他,你们现在用的那些我们几年前就淘汰了。”卓立校长似乎有着讲不完的精彩故事。
  现在,史家小学不仅在教学理念上成为素质教育的样本,现代化的教学环境也让人印象深刻。
  史家老校舍地处王府井繁华地区,面对这么一块巴掌大的小地方,且处于随时可能拆迁的情况下,想改造校舍,伸手向国家要钱,没有可能。卓立没有怨天尤人。1987年,他千方百计筹措资金翻建了校舍。当时“史家”翻建的校合属于临时建筑,不许超过两层,但不限制地下建设,学校在“上天无路”的情况下,就向地下拓展。地下室建好了,本可以办旅馆搞创收,但他们却毅然把地下室都建成“专用教室”,使“史家”的艺术教育有了独特的施展空间。
  “史家”的音乐课很特别,分为声乐课和器乐课。孩子们坐在演唱台式的声乐教室里,坐着可以学唱,站起来就可以演出,还可以在教室中间的空地里随着歌曲翩翩起舞。教室里安装的环绕立体声音响设备以及用魔棍指着抄在黑板上的歌谱便可自动演奏的电子音乐示教黑板,还有计算机、液晶投影仪等全套多媒体设备,这些都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学习声乐的兴趣。 、
  而立体化体育场地的设计,更是史家的独创。他们在新建的综合楼楼顶,修建了楼顶操场。在地面操场的下面修建了1200平米的地下体育馆,体育馆内设球场、舞蹈厅、乒乓球厅、游泳池、健身房、台球厅等。他们的体育课程,低年级开设了游泳课,中年级开设了乒乓球课,高年级开设了轮滑课,六年级开设了手球课。
  熟悉卓立的人都说,只有他可以把潜力挖掘到极致,把条件利用到极致。这一点,从七十年代他能够把几元钱处理掉的冰箱门焊接成电脑桌成立全国第一个计算机教室时,人们就深深地感到了。旅行在教育创新的道路上 “无论是教育理念,还是经营方式,您如何能想到那么多创新?”面对这个问题,史家小学的这位掌门人还讲到了这样一点,他说:“这个世界,除了南极和北极我没有去过,其他各个国家的小学我几乎都去过了。去了,就是去发现、探索我们的教育还有着什么样的不足,还需要什么样的改革。”
  这位小学校长将自己的步伐跨越了五大洲的土地,成为了探索教育未来方向的坚韧旅行者。正是这种对于未来锲而不舍的追索精神,他才能有着如此多的对于教育改革的思考,提出了如此多的创新举措,最终将一所行将坍圮的小学建设成中国乃至世界最为现代化的学校。
  事实上,在过去30多年间,中国的教育领域正在经历着一个史无前例的发展与变革。素质教育代替应试教育,现代化设施代替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史家小学无疑是这个发展中最优秀的代表。卓立校长也让我们见到了一位中国小学校长敏锐、果断与坚毅的形象。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消化内科门诊候诊患者应用护理干预对护理满意度与不良就医心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6月于我院消化内科门诊候诊患者189例,设置为对照组,未应用护理干
目的:探究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9年6月期间病理诊断确诊的急性阑尾炎66例的临床资料、超声诊断方法 、诊断结果 .结果:66例患者经超声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