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作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着其自身独特且无可替代的功能和价值,是中小学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强健体魄,磨炼意志,而且培养德行,完善人格,调节身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如何在新时期发挥武术在学校体育的重要作用,是摆在当下体育和武术教育工作者面前一个重要的时代命题和历史使命。笔者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心意六合拳进校园为例,通过多年的武术教育教学实践,总结一二,希望同体育教育工作者和各位武术同仁一道,为学校体育和武术事业的发展尽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
一、心意六合拳渊源及特点
心意六合拳,又称心意拳、六合拳。明末清初时,山西永济一代宗师姬际可先生所创,距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心意六合拳是以模仿世间万物的形态,有形看意,有意练形,演变而成的拳法,举手投足要求意念集中,劲力裹含,蓄后而发,束身而起,长身而落,手随意发,力随声落,起势快如卷地风,发力刚、猛、狠、毒、快,似火烧身的灵劲和爆发力,其动作古朴雄浑、沉实稳健、动静分明、刚柔相济,素以凶猛快速、凶狠绝伦,顷刻之间,一招制敌而著称,被武林界誉为“神拳”。2008年6月,该拳被国务院正式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主要拳法有五行连环拳、十大形、四把捶、单把、双把和锏、锤、刀、枪等徒手、器械及对练套路,是一套集搏击、健身、防身、养生于一体的优秀拳种。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崇文尚武,习武氛围浓厚,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心意六合拳重要传承地之一。
二、心意六合拳在周口市川汇区中小学教学现状
近年来,周口市川汇区教育体育局高度重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心意六合拳教育和传承工作,其所辖的川汇区李庄小学、牛营小学和第七初级中学都先后聘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心意六合拳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武术七段买西山先生任学校武术顾问兼总教练,开设心意六合拳课程,开展一系列教育传承活动,组队参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和传统武术比赛,成绩斐然,受到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2008年和2010年,李庄小学、牛营小学两所学校先后获得被河南省文化厅命名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传承基地”的殊荣。
心意六合拳在中小学教学中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心意六合拳没有统一的教材,体育教师在教学中难免会出现偏差;没有制定心意六合拳竞赛规则,不能更好地显示该拳术所独有的特色和风格特点;举办心意六合拳比赛少,不利于调动和激发师生们的积极性;校园武术文化氛围不够浓厚,师生们不能充分了解心意六合拳的技击内涵和文化精髓,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心意六合拳在校园的传承与普及。
三、心意六合拳进校园的推进策略
(1)加强学习,明确思路
学校应组织教师学习领会国家、省、市关于体育课程改革和武术进校园的相关文件,以弘扬和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认识到传承和保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体育与竞技项目心意六合拳,在培育和振奋民族精神,弘扬中华传统武术文化,加强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人文和道德素养等方面的重要意义,确立“传承民族文化,提升民族素养”的教育理念,成立以校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统一思想认识,为开展工作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2)专家指导,培养师资
学校聘请心意六合拳代表性传承人和知名拳师为武术顾问或资深教练,对心意六合拳教学和比赛进行专门指导,开办专题讲座和培训班。同时,学校也可以选派身体素质好、有一定武术基础的体育教师到体育学校和武术协会培训基地进行系统学习,了解和掌握心意六合拳的历史溯源、拳法套路、技击特点等,培训合格后,体育教师在遵循中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基础上,按照由浅入深、寓教于乐、循序渐进的原则和方法,向学生们系统教学和训练。
(3)融入校园,丰富文化
学校将心意六合拳纳入教育教学计划,开设心意六合拳课程,组建心意六合拳兴趣小组,以班级为单位举办心意六合拳比赛;组建心意六合拳表演队参加各级传统武术比赛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武术展演等。创编心意六合拳武术健身操和简化心意六合拳套路,列入体育大课间活动,孩子们在铿锵有力的音乐声中,习武健身,磨炼意志,展示拳姿,张扬个性,在丰富大课问活动内容的同时,促进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确保孩子们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开辟武术专题、专栏等,介绍心意六合拳的拳理拳法和健身价值,营造习武的良好氛围。
(4)注重武德,提升素养
拳谚曰:“太极奸,八卦滑,最毒不过心意把。”心意六合拳内功精微,妙法神力,素以技击称雄于武林。“习武先修德。”教师在教授学生掌握心意六合拳独特技艺的同时,要将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教育学生习武是为了强健体魄,不逞强欺弱,以大欺小,危害他人和社会。懂得“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要学会谦虚,多向他人学习请教,不唯我独尊,固步自封。尤其是学习武林前辈爱国明理、为人正直、讲信明义的高尚武德。
(5)健全制度,完善奖惩
学校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包括教学管理制度、教师评价制度、教学奖励制度等。每学期开展一次优质课比赛和示范课评比;鼓励体育教师敢于打破常规,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形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每年对成绩突出的体育教师和武术教练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尤其在评先晋级和教师聘任等方面给予优先照顾,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做好教育传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一支业务过硬、敬业爱岗且具有奉献精神的教师队伍。
(6)科研引领,重视交流
为提高教学质量,学校成立传统武术教学科研小组,选拔具有一定科研能力、业务过硬的体育教师担任组长,在搞好常规教学的同时,组织教师对心意六合拳的历史溯源、拳法特点、课堂教学、业余训练等进行研究;针对教育教学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立研究课题,开展教研活动,鼓励教师撰写教学论文和教育随笔,组织心意六合拳传承人和骨干教师编写体育与健康心意六合拳校本教材,制作心意六合拳vcD教学光盘和挂图;制定心意六合拳竞赛规则;建立教师教学博客和QQ群,搭建教师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提高教师研究能力和教学技能水平。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刘良华教授在《人民教育》上撰写《恢复“文武双全”的中国教育传统》一文中指出:知识教育是重要的,但它并不是教育的全部。与知识同样重要的,是体力的训练和精神的锤炼,尤其是意志力的磨炼。在当前国家深化教育改革,重视身体教育和大力弘扬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中华武术,加强校园武术工作的新形势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心意六合拳进校园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利用我市心意六合拳的丰厚资源和独特优势,充分发挥心意六合拳在增强学生体质、传承民族文化以及弘扬民族精神等方面重要作用,营造良好的校园武术文化氛围,让心意六合拳真正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的运动项目,一定能够开创校园武术工作的崭新局面。
一、心意六合拳渊源及特点
心意六合拳,又称心意拳、六合拳。明末清初时,山西永济一代宗师姬际可先生所创,距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心意六合拳是以模仿世间万物的形态,有形看意,有意练形,演变而成的拳法,举手投足要求意念集中,劲力裹含,蓄后而发,束身而起,长身而落,手随意发,力随声落,起势快如卷地风,发力刚、猛、狠、毒、快,似火烧身的灵劲和爆发力,其动作古朴雄浑、沉实稳健、动静分明、刚柔相济,素以凶猛快速、凶狠绝伦,顷刻之间,一招制敌而著称,被武林界誉为“神拳”。2008年6月,该拳被国务院正式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主要拳法有五行连环拳、十大形、四把捶、单把、双把和锏、锤、刀、枪等徒手、器械及对练套路,是一套集搏击、健身、防身、养生于一体的优秀拳种。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崇文尚武,习武氛围浓厚,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心意六合拳重要传承地之一。
二、心意六合拳在周口市川汇区中小学教学现状
近年来,周口市川汇区教育体育局高度重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心意六合拳教育和传承工作,其所辖的川汇区李庄小学、牛营小学和第七初级中学都先后聘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心意六合拳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武术七段买西山先生任学校武术顾问兼总教练,开设心意六合拳课程,开展一系列教育传承活动,组队参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和传统武术比赛,成绩斐然,受到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2008年和2010年,李庄小学、牛营小学两所学校先后获得被河南省文化厅命名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传承基地”的殊荣。
心意六合拳在中小学教学中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心意六合拳没有统一的教材,体育教师在教学中难免会出现偏差;没有制定心意六合拳竞赛规则,不能更好地显示该拳术所独有的特色和风格特点;举办心意六合拳比赛少,不利于调动和激发师生们的积极性;校园武术文化氛围不够浓厚,师生们不能充分了解心意六合拳的技击内涵和文化精髓,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心意六合拳在校园的传承与普及。
三、心意六合拳进校园的推进策略
(1)加强学习,明确思路
学校应组织教师学习领会国家、省、市关于体育课程改革和武术进校园的相关文件,以弘扬和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认识到传承和保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体育与竞技项目心意六合拳,在培育和振奋民族精神,弘扬中华传统武术文化,加强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人文和道德素养等方面的重要意义,确立“传承民族文化,提升民族素养”的教育理念,成立以校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统一思想认识,为开展工作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2)专家指导,培养师资
学校聘请心意六合拳代表性传承人和知名拳师为武术顾问或资深教练,对心意六合拳教学和比赛进行专门指导,开办专题讲座和培训班。同时,学校也可以选派身体素质好、有一定武术基础的体育教师到体育学校和武术协会培训基地进行系统学习,了解和掌握心意六合拳的历史溯源、拳法套路、技击特点等,培训合格后,体育教师在遵循中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基础上,按照由浅入深、寓教于乐、循序渐进的原则和方法,向学生们系统教学和训练。
(3)融入校园,丰富文化
学校将心意六合拳纳入教育教学计划,开设心意六合拳课程,组建心意六合拳兴趣小组,以班级为单位举办心意六合拳比赛;组建心意六合拳表演队参加各级传统武术比赛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武术展演等。创编心意六合拳武术健身操和简化心意六合拳套路,列入体育大课间活动,孩子们在铿锵有力的音乐声中,习武健身,磨炼意志,展示拳姿,张扬个性,在丰富大课问活动内容的同时,促进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确保孩子们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开辟武术专题、专栏等,介绍心意六合拳的拳理拳法和健身价值,营造习武的良好氛围。
(4)注重武德,提升素养
拳谚曰:“太极奸,八卦滑,最毒不过心意把。”心意六合拳内功精微,妙法神力,素以技击称雄于武林。“习武先修德。”教师在教授学生掌握心意六合拳独特技艺的同时,要将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教育学生习武是为了强健体魄,不逞强欺弱,以大欺小,危害他人和社会。懂得“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要学会谦虚,多向他人学习请教,不唯我独尊,固步自封。尤其是学习武林前辈爱国明理、为人正直、讲信明义的高尚武德。
(5)健全制度,完善奖惩
学校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包括教学管理制度、教师评价制度、教学奖励制度等。每学期开展一次优质课比赛和示范课评比;鼓励体育教师敢于打破常规,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形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每年对成绩突出的体育教师和武术教练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尤其在评先晋级和教师聘任等方面给予优先照顾,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做好教育传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一支业务过硬、敬业爱岗且具有奉献精神的教师队伍。
(6)科研引领,重视交流
为提高教学质量,学校成立传统武术教学科研小组,选拔具有一定科研能力、业务过硬的体育教师担任组长,在搞好常规教学的同时,组织教师对心意六合拳的历史溯源、拳法特点、课堂教学、业余训练等进行研究;针对教育教学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立研究课题,开展教研活动,鼓励教师撰写教学论文和教育随笔,组织心意六合拳传承人和骨干教师编写体育与健康心意六合拳校本教材,制作心意六合拳vcD教学光盘和挂图;制定心意六合拳竞赛规则;建立教师教学博客和QQ群,搭建教师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提高教师研究能力和教学技能水平。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刘良华教授在《人民教育》上撰写《恢复“文武双全”的中国教育传统》一文中指出:知识教育是重要的,但它并不是教育的全部。与知识同样重要的,是体力的训练和精神的锤炼,尤其是意志力的磨炼。在当前国家深化教育改革,重视身体教育和大力弘扬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中华武术,加强校园武术工作的新形势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心意六合拳进校园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利用我市心意六合拳的丰厚资源和独特优势,充分发挥心意六合拳在增强学生体质、传承民族文化以及弘扬民族精神等方面重要作用,营造良好的校园武术文化氛围,让心意六合拳真正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的运动项目,一定能够开创校园武术工作的崭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