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生动且直观的实验演示能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在初中的物理课本中有很多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大部分实验都是严密且效果明显的,但是有些实验却缺乏实操性,成功率不高。本文通过对两个实验的具体分析,发现实验中存在的不足,将实验进行改进,使之更容易操作,实验现象更加清晰明了。
【关键词】电磁波的产生;压缩空气;内能增大;物理实验的改进
一、“电磁波的产生”的实验
在人教版九年级的物理课本第150页:“打开收音机开关,旋至没有电台的位置,将音量开大。取一节干电池和一根导线,拿到收音机附近。先将导线的一端与电池的负极相连,再将导线的另一端与正极摩擦,使它们时断时续地接触,这时收音机发出‘嚓嚓’声,从而得到电磁波的产生条件。”
(一)该实验的不妥之处
1.老师要求学生在连接电路时不能发生短路,以免损坏电源,而此次实验老师却直接将电源短路了,这将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
2.当我们用导线的另一端与正极摩擦,使它们时断时续的接触时,收音机很难有“嚓嚓”声。
3.电流的变化情况,只能通过教师介绍,学生看不见。
(二)改进实验的方法
通过实践,我把这个实验进行了改进,使电路不短路,而且学生看得见,听得见,提高了实验的可见度和科学性。现把该实验介绍如下:
1.实验器材
一个小灯泡、一个开关、三节干电池、若干导线、收音机。如下图所示:
2.實验过程
(1)按照电路图连接成实物图,打开收音机开关。
(2)断开电路开关,电路中没有电流通过,灯泡不发光,收音机没有发出“嚓嚓”声,说明电路中没有电流通过时,没有电磁波产生。
(3)闭合电路开关,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灯泡发光,收音机还是没有发出“嚓嚓”声,说明电路中有电流通过时,也没有电磁波产生。
(4)让导线的一端在开关的铁片上摩擦,看到灯泡时亮时灭,收音机发出“嚓嚓”声。
(三)分析原因
当我们让导线的一端在开关的铁片上摩擦时,灯泡时亮时灭,此时电流也是时有时无,是迅速变化的。可见电磁波产生的条件是迅速变化的电流。
二、“空气被压缩时内能增大”实验的改进
在人教版九年级的物理课本第9页,有一个空气被压缩时内能增大的演示实验:“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团硝化棉,把活塞迅速压下去,观察发生的现象。”原来实验的器材如下图所示:
(一)该实验的不足之处
在课堂上做这个实验的时候,很费劲,而且不一定成功。记得有一次上课,我本来信心满满地想演示这个实验,以前做过没问题。但是那节课压了几次,硝化棉还是没有点燃(我是一名女老师,力量较小,再加上当时是冬天,温度低,硝化棉很难点燃)。想想在课堂上,出现这种结果,是很尴尬的,只能跟学生解释原因。那时我就在想如何才能提高实验的成功率呢?
(二)实验改进的方法
通过实践,我把这个实验进行了改进,使实验容易成功,现象明显。现把该实验介绍如下:
1.实验器材
火柴头、火柴盒侧面的黑纸、压缩仪。如下图所示:
2.实验过程
(1)将火柴头与火柴盒侧面的黑纸轻轻摩擦,让红磷与氯酸钾混合。
(2)取一小块这样的黑纸放入压缩筒内,黑纸面朝上,把火柴头粉末撒在黑纸上面。
(3)用力向下压缩活塞,就可以看到长长的火焰了,现象明显。
(三)分析实验的优点
此实验的原理是:活塞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燃点,使棉花燃烧。要燃烧需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达到燃点,二是有氧气。
1.因为火柴头主要由氧化剂(KClO3)、易燃物(如硫等)和粘合剂等组成。火柴盒侧面主要由红磷、三硫二锑、粘合剂组成。红磷与氯酸钾的混合物比白磷还容易点燃。而且KClO3分解時产生大量的O2,使棉花更容易点燃。
2.实验具有普遍性,便于学生做分组实验。火柴盒非常常见而且便宜,可以把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一起做这个实验。由于实验容易成功,现象明显,这样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做实验的快乐,提高做实验的兴趣。
总之,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好的实验,它应该是效果明显,可见度大,成功率高的。通过实验的改进,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真理,并且能够收获知识和快乐。
【关键词】电磁波的产生;压缩空气;内能增大;物理实验的改进
一、“电磁波的产生”的实验
在人教版九年级的物理课本第150页:“打开收音机开关,旋至没有电台的位置,将音量开大。取一节干电池和一根导线,拿到收音机附近。先将导线的一端与电池的负极相连,再将导线的另一端与正极摩擦,使它们时断时续地接触,这时收音机发出‘嚓嚓’声,从而得到电磁波的产生条件。”
(一)该实验的不妥之处
1.老师要求学生在连接电路时不能发生短路,以免损坏电源,而此次实验老师却直接将电源短路了,这将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
2.当我们用导线的另一端与正极摩擦,使它们时断时续的接触时,收音机很难有“嚓嚓”声。
3.电流的变化情况,只能通过教师介绍,学生看不见。
(二)改进实验的方法
通过实践,我把这个实验进行了改进,使电路不短路,而且学生看得见,听得见,提高了实验的可见度和科学性。现把该实验介绍如下:
1.实验器材
一个小灯泡、一个开关、三节干电池、若干导线、收音机。如下图所示:
2.實验过程
(1)按照电路图连接成实物图,打开收音机开关。
(2)断开电路开关,电路中没有电流通过,灯泡不发光,收音机没有发出“嚓嚓”声,说明电路中没有电流通过时,没有电磁波产生。
(3)闭合电路开关,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灯泡发光,收音机还是没有发出“嚓嚓”声,说明电路中有电流通过时,也没有电磁波产生。
(4)让导线的一端在开关的铁片上摩擦,看到灯泡时亮时灭,收音机发出“嚓嚓”声。
(三)分析原因
当我们让导线的一端在开关的铁片上摩擦时,灯泡时亮时灭,此时电流也是时有时无,是迅速变化的。可见电磁波产生的条件是迅速变化的电流。
二、“空气被压缩时内能增大”实验的改进
在人教版九年级的物理课本第9页,有一个空气被压缩时内能增大的演示实验:“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团硝化棉,把活塞迅速压下去,观察发生的现象。”原来实验的器材如下图所示:
(一)该实验的不足之处
在课堂上做这个实验的时候,很费劲,而且不一定成功。记得有一次上课,我本来信心满满地想演示这个实验,以前做过没问题。但是那节课压了几次,硝化棉还是没有点燃(我是一名女老师,力量较小,再加上当时是冬天,温度低,硝化棉很难点燃)。想想在课堂上,出现这种结果,是很尴尬的,只能跟学生解释原因。那时我就在想如何才能提高实验的成功率呢?
(二)实验改进的方法
通过实践,我把这个实验进行了改进,使实验容易成功,现象明显。现把该实验介绍如下:
1.实验器材
火柴头、火柴盒侧面的黑纸、压缩仪。如下图所示:
2.实验过程
(1)将火柴头与火柴盒侧面的黑纸轻轻摩擦,让红磷与氯酸钾混合。
(2)取一小块这样的黑纸放入压缩筒内,黑纸面朝上,把火柴头粉末撒在黑纸上面。
(3)用力向下压缩活塞,就可以看到长长的火焰了,现象明显。
(三)分析实验的优点
此实验的原理是:活塞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燃点,使棉花燃烧。要燃烧需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达到燃点,二是有氧气。
1.因为火柴头主要由氧化剂(KClO3)、易燃物(如硫等)和粘合剂等组成。火柴盒侧面主要由红磷、三硫二锑、粘合剂组成。红磷与氯酸钾的混合物比白磷还容易点燃。而且KClO3分解時产生大量的O2,使棉花更容易点燃。
2.实验具有普遍性,便于学生做分组实验。火柴盒非常常见而且便宜,可以把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一起做这个实验。由于实验容易成功,现象明显,这样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做实验的快乐,提高做实验的兴趣。
总之,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好的实验,它应该是效果明显,可见度大,成功率高的。通过实验的改进,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真理,并且能够收获知识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