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活动经验”视角下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jiankim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在注重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基本思想”,积累“基本活动经验”。本文结合我听课的课例《克和千克》的教学实践来探讨这一问题。《克和千克》是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内容。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两个概念很抽象。本节课,授课老师能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以及生活经验,设计了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多种实际操作活动,通过肌肉感觉感知,让学生在自身的体验与感悟中,从不同角度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概念,让学生对两个质量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并了解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通过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和趣味横生的练习,使教学活动层层深入,高潮迭起。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揭示课题——激活经验
  1. 交流自己带来的物品的轻重。
  2. 情境引入,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的情境、物品导入新课,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在无形中初步建立质量的感知,为下一步的学习作了良好的铺垫。
  第二环节:探究新知,活动体验——经验的生成与数学化
  (一)认识感知1克和1千克。
  1. 借助生活物品认识克及其作用。出示一包口香糖、一包菊花茶、一袋瓜子的图片。认真观察图片,了解关于它们轻重的信息,然后把物品放在手上掂一掂,让学生谈感受,是轻还是重?
  小结: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克”也可以用字母“g”表示。
  2. 掂一掂,感知1克。1克有多重?一枚2分硬币约重1克,用手掂一掂,感觉怎么样?再闭上眼睛静静地感受它的轻重,并把这种感觉记在心里。
  3. 找一找,巩固1克的质量观念。首先在小盘中找一找,掂一掂,看看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然后验证找到的物品。最后交流汇报,提炼方法:用一枚2分硬币作为1克的标准,对比着来掂一掂就找到了,为后面的估量作铺垫。
  4. 认识天平(略)
  5. 知识运用,拓展延伸:(1)101页“做一做”。(2)从盘子中找出大约10克、100克的物品,掂一掂,估一估,并称一称。
  (二)认识感知1千克。(方法同上,略)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己亲手掂一掂,可以借助某个物体,用对比的方法形容自己感受到的物体轻重,并在不断地猜测验证过程中调整估量的策略,从而提高估量物体轻重的能力。学生在汇报交流对1千克的感知情况时,教师及时增加学习内容,以学生自己看到和体验到的有关“克和千克”的知识为起点进行教学,顺应了学生的认知需求。
  第三环节:估测物体,方法升华——经验的提升
  分小组估一估大家带来的物品有多重,再选合适的秤称一称,并填表。(表略)
  设计意图: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亲身经历掂一掂、比一比、想一想、找一找等有思维价值的学习活动,自主建立起“克”和“千克”的关系,明确在称比较重的物品时用“千克”作单位,在称比较轻的物品时用“克”作单位,了解“克”和“千克”的使用价值。
  对本课的反思
  1. 授课教师从学生熟悉的和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设计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从已有的生活经验(交流物品的轻重)出发揭示课题,使学生感到很亲切,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 授课教师注重设计各种有效的活动,让学生具体感知1克、1千克的物品实际有多重,逐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教师设计了掂一掂、称一称、找一找、估一估等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形成了克和千克的表象认识。在质量观念的建构过程中,教师很注重让学生反复掂量,使手上的感觉定型,与包装标示相呼应,与称出来的质量相呼应,这才是真正地建立质量感觉。教师也非常注重让学生闭眼静静地感受1克或1千克的肌肉感觉。有了这样的肌肉感觉后,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鲜明的“表象”,进而为后面进行合理估测建立好标准。
  3. 授课教师准备了多种素材,拓宽了学生体验的自由空间。教师准备了口香糖、一小包菊花茶、一大瓶洗衣液、一桶食用油等,同时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根羽毛、一包纸巾、一个鸡蛋、一包饼干、一个正方体、两袋500克的盐等学具,又让学生课前带来一些物品,让学生找1克、10克、100克、1千克的物品。接着又分小组称了称自带的物品质量。在找超过1千克的物品时,同学们都纷纷拿起自己的书包到教师课前准备好的台秤上称。在小组活动中,同学们分工合作,有的同学换物品,有的同学看指针,“购物画面”得到了再现。更可喜的是,在交流知识的过程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同学们体会到同样重的物品,有的体积大,有的体积小,从而拓宽了体验的空间。
  4. 授课教师建立了多个标准,让学生估测有据可依。教师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有意识地建立了1克、10克、几十克、100克、几百克、1千克、几千克等多个标准,让学生的估测有据可依。
  5. 授课教师注重对学生估量方法的指导,切实使估测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教完例1后,教师通过“做一做”让学生体会将1克作为估量标准进行估量。我觉得当时教师最好可以让学生模仿天平,把标准量和未知量分别放在左右手掂一掂,直观感知轻重。接着还可以设计不给估计标准的形式,使学生通过对比深刻体会标准的作用。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适当用“重一些”“重得多”来评价物品的质量。在完成103页“做一做”第2题后,可以让估得准的学生说说自己的估量方法,同时通过对记录下来的估测与实际测量所得结果的比较,让学生对自己的估量能力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找到估得不准的原因,让学生经历在估量中不断地调整策略的过程,逐步形成估测的策略,培养估量能力。
  6.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享受学习的乐趣。数学活动经验是学生个人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数学、提高数学素养的重要基础之一。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必须在有效的数学目标指引下,通过学生自主或在教师引导下的数学活动中,使学生亲身实践、经历和思考,在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过程中完成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作为一线数学教师,我们更应该站在为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努力与学生一同实践,在教学中开展一切有现实意义的数学活动,促进学生提升数学活动经验,为学生的数学素养从“双基”向多元发展作出不懈努力。
  责任编辑魏文琦
其他文献
本文对景泰县盐碱地分布和形成原因进行简要分析,提出了具体的改造技术与措施,旨在为增强耕地综合生产能力、防止耕地荒漠化、改善景泰县农业生产条件提供帮助。
1997~2001 年调查了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竹类害虫,共采集标本约1000余个,经鉴定计有204种,隶属于6日44科,其中69种竹类害虫属甘肃省新纪录。
本文从文化的建设主体、建设目标、建设途径以及社会定位四个方面,对高校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相异性展开讨论,通过对校企文化的相异特点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比较,从中获得有益的启
非智力因素包括毅力、恒心、意志、坚强等等,不少学生成绩不好,不是智力因素,而是非智力因素的影响。经过三年的实践和研究,无线电测向活动能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充分自由地发展健康的个性,满足学生身心健康,知识与技能的合理而平衡的发展,促进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  一、在测向活动中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途径、方法和成效  课题研究小组根据科技活动在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作用的表现决定把三、四年级和五、六
对小陇山林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与开发利用研究.结果表明:小陇山林区奇花异卉种类繁多,观赏植物资源丰富.经调查和采集驯化,筛选出具有开发利用前景的优良品种约93
对生命价值的关注是巴金小说创作的一个永久性的母题.他确定了两种生命价值:一种是个体生命的存在价值,一种是超越个体生命存在的精神价值.要使人的生命存在有意义,最主要的
导入,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师引导学生进入课题的切入口和教学内容的联结点。中学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既要求学生准确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又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正确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法去观察事物、了解社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政治课堂教学中优化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现象,把所要讲述的理论和生活中所见所闻的事例结合起来,并对这些案例进行分析,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生活
历史上祁连山林区马麝资源十分丰富.自1958年开始,马麝种群数量经过快速下降、濒临枯竭、面临灭绝3个阶段.造成的主要原因是:过度放牧和乱捕滥猎 .应采取的保护措施是:(1)建
退耕还林是西部生态工程的重要内容,4年来的退耕还林实践表明,已经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成效.但是,各地出现了各种影响实现退耕还林目的的问题.其表现为:经济林比重太大;造林种草
作者针对敦煌市棉花效益下滑开展了棉花不同栽培模式进行探索,探索出棉花膜下滴灌机采棉宽窄行“66+10”栽培技术模式,作为敦煌市棉花产业提质增效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