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的《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调查报告》认为,2010年被誉为“艺术金融的创世纪元年”。流入艺术品市场的资金明显受到流动性过剩及房地产和股票市场资金挤出效应的影响。即便如此,573亿元的总成交额仅是金融投资市场溢出资金的“冰山一角”。
类似的报告不止一份。市场传统参与者最大的隐忧在于,那些在别的领域取得巨额财富的人用买股票、买房产的方式买艺术品,他们资金实力雄厚、出手狠辣,像闯入者一样迅速制定了新的游戏规则。
艺术品金融化将是继房地产金融化后,被资本“盯”上的又一市场。事实上,资本能使一个市场迅速规范化、大众化和标准化,缺陷是,它将重建参与规则。
一家艺术顾问公司坦言,成熟的艺术市场,75%的参与者来自金融和能源业,而形式则以机构为主:艺术品基金、博物馆和家族收藏家。
如今,普通投资者有机会利用金融参与这个市场,分享原本属于亿万资产级别的玩家游戏。机会正在成长。
当艺术品遇上金融“势力”
宋思言
是什么阻碍了艺术投资基金的前行?一位具有多年艺术品投资经验的画廊CEO一语中的:“这个行业缺的不是钱,是人。”
观复博物馆馆长马未都将艺术品投资形容成门槛最高的一种投资:动辄上亿元的拍卖价格、赝品充斥的供应市场、有限的变现途径⋯⋯将普通投资者挡在门外。艺术投资基金的诞生正是基于对资产增值的渴望和投资能力缺失的矛盾。
投资收益,从12%到125%
泰瑞艺术基金曾对现有投资人的背景做过一项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超过90%的投资人不了解艺术品,60%的投资人之前从未接触过艺术品,约有一半的投资人以纯投资为目的,另外一半的投资人希望通过艺术基金投资的渠道进入艺术品投资领域。
从投资收益的角度说,在所有投资品类中,长期收益率最高的是股票,而唯一能与股票媲美的就是艺术品资产。从国内第一家艺术品投资基金民生银行的“非凡理财·艺术品投资计划”(成立于2007年)12.75%的年收益率到泰瑞艺术基金红珊瑚一期(成立于2009年)25%的年化回报率,再到上海华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投资的经典艺术藏品投资运作3年至今125%的累计税后收益,彰显了这个行业起步初期不俗的业绩表现。
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金融学教授梅建平和摩西共同创建了反映西方绘画作品市场走势的梅/摩西艺术品指数(Mei/Moses Fine Art Index),用以反映艺术品的合理回报。从这个指数的走势来看,艺术品投资长期来看可以跑赢标普500。创始人梅建平举过一个例子证明艺术品买卖不全是“个人经验主义”:几年前,莫奈的作品《睡莲》再次上拍,估价为1000万—1500万美元,结果流拍。这幅作品在1979年以71.5万美元买入,梅建平根据 “梅/摩西艺术品指数”的回报率计算其价格应该在540万美元左右。“当时拍卖行为了争取到这件拍品,底价定得偏高”。
“艺术的第三种美”
与股票等固定收益类投资相比,艺术品投资有一种特殊的性质,即其价值升值与收藏时间有密切关联,梅摩指数的联合出版人摩西(Moses)称其为“艺术的第三种美”。艺术品基金通常以封闭式基金的方式设立,由于历史上每一轮新艺术潮流的更替变换需要10-20年的时间,国外封闭式艺术投资基金经历了7-10年才逐步走向成熟,目前国内该行业年平均投资收益率15%,尚停留在预期收益率的阶段。泰瑞艺术基金表示私募发行的投资期限少于5年的艺术品投资计划,在投资决策时应当谨慎考虑,而不足3年期的,投资者将面临较大的流动性风险。
中国私募艺术品投资基金在收益分配上采用了国际惯例的一套规则,每年向投资者收取1.5%-5%之间的管理费用,以及一定数额的申购费用(通常为0.25%或约定数额),此外,有的机构还会收取一定的艺术品保管费,以共享艺术藏品随时间推移价值增值的成果。如果当年投资回报率超过6%,基金还可从超额利润中抽取20%的分红。
尽管艺术品需要考验投资人的耐心,但其的确有助于起到资产有效配置的作用,这是因为艺术品基金与大多数投资品市场整体相关性低,如下图所示:
长期观察的结果表明,艺术品指数基金和其他投资资产呈现负相关,能较好的发挥分散风险的优势。2008年金融风暴后,雷曼兄弟轰然倒下,股票、基金等资产几乎一夜之间化为泡沫,只有艺术品资产经受住了危机的考验,一位著名拍卖行的行长甚至将艺术品基金比作是规避投资组合风险的“最后一道防线”。
可以借助的肩膀
对于那些渴望进入艺术领域的投资者来说,艺术投资基金渠道是一个智慧的选择。初涉艺术收藏市场的人往往要碰过一、两次壁才能深刻的体会到这个行业“水有多深”。一旦资金出手,发现动辄拍卖价格上千万、上亿元的艺术品不过是仿真程度极高的仿品或赝品,打算向拍卖行追讨损失时,竟被告知其对艺术品真伪的检测只负有道德责任,并不承担法律责任,这将是怎样的悲哀。
专业的艺术投资基金之所以能较大程度的避免这类风险,是因为其集合的不仅仅是来自各方投资者的资金,还汇聚了一批选购和管理艺术投资标的的专业人士,国外比较成熟的艺术基金投资模式也给国内的私募基金管理者以启迪。其投资手法大致可分为两种:一是以艺术品本身为投资目标,英国的美术基金公司(Fine Art Fund)执行总裁霍夫曼管理的美术基金,将投资范围锁定在古典艺术、现代艺术、当代艺术和印象派艺术这四个领域,投资比重分别占到了30%-35%、15%-20%、35%-50%和15%-20%。当前中国国内的艺术基金多以这种方式运作,例如泰瑞艺术基金即将发行“红珊瑚”三期,投资艺术品种类集中在当代艺术、20世纪中国油画和中国书画,占比分别为0-45%,0-40%及0-15%。
另一种是以艺术家为投资重点,其运作方式是直接从艺术家那里采购艺术品,如美国的艺术经纪人基金(Art Dealers Fund)。它们通常与多位有一定知名度的艺术家签订优先购买权协议,而这些艺术家则专门为其创作作品。近年来新兴艺术家成为了资本关注的焦点,国内著名画家陈逸飞的画作就多次创造了“天价”艺术拍卖品的辉煌。当前国内外基金投资普遍趋向综合化,部分收益来自签约艺术家的作品拍卖,余下的部分则从一般的艺术品买卖中获取,选择范围极为宽泛。
证大艺术馆旗下的一家私募艺术基金公司的创始人沈其斌说,好的艺术品不一定有好的价格,如何选出真正有投资价值的艺术家和作品,对于当前专业艺术品基金经理匮乏的投资基金来说,是最大的风险所在。尽管专家打理能够规避掉很大一部分风险,由于艺术品本身的稀有性、难以估算价值,以及艺术品投资市场缺乏透明度、交易成本过高以及涨跌过快等因素,投资者在选择投资公司及特定产品时,首先应当对相关知识和市场规则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参与国内大型春、秋两拍会、画廊展,向有一定收藏经验的玩家询问交流,都能帮助投资者增进艺术品投资经验。
在金融危机后,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成交金额出现了“爆发性”的增长,如中国嘉德在2010年的秋拍中以41.33亿元的成交额刷新了中国艺术品拍卖的新纪录,比春拍的21.28亿元增长了95.78%。然而,这些令人惊叹的数字的背后,有多少是艺术投资基金的“行为”,规模有多大,尚无数据,基于推想之上的所谓“艺术基金将个人购买行为边缘化”的言论为时尚早。
从《钱经》的视角看,基金的出现在推高拍卖市场成交的同时,更带来了让非专业投资者和新藏家更快分享市场的渠道。
圈里圈外,众说“藏”与“偿”
艺术品收藏和交易的参与者并不广泛,而且买卖方身份时常对调。一般来说,博物馆、私人收藏家是纯粹的买方,古董商、画廊是卖方,玩家、拍卖公司和顾问服务机构介于二者之间。而以赚取收益为目的参与者常常不受“圈里人”重视,因为他们对艺术价值、藏品真伪、历史流传懂得太少。
偏偏,现在的“圈外人”来势汹汹,他们或者在别的领域取得了惊人的财富、或者抱团集合巨量资金,以勇猛形式参与到任何一个被看好的市场中。以前他们被叫做浙商、煤老板,现在叫基金。金钱逐利,有所偿才会吸引注意力。
漫长的岁月告诉我们,没有固定不变的身份,也没有亘古不变的规则。藏家、卖家和基金,看他们是如何解读今天“金融与艺术的较量”。
葛师科:潜心收藏大家风范
陈雅婷
上海博物馆汪庆正副馆长曾如此评价天民楼:“就数量来讲,这是世界范围内私人收藏元青花最多的单位,即使连同公有收藏单位计算,天民楼仅次于‘Topkapi’和‘Ardebil’(编注:指位于伊斯坦布尔的托普卡陂皇宫和阿德比尔清真寺的两个青花瓷博物馆),属全球第三位。”
1996年上海博物馆新馆开幕时第二次举办了“天民楼青花瓷特展”,展出元代青花24件,明代青花57件,清代青花46件,藏品的所有者正是葛师科。天民楼创办者葛士翘先生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收藏青花,历经两代人半个多世纪才有今日豪华的瓷器阵容。葛士翘、葛师科父子也因在收藏界的地位分别出任香港收藏家团体“敏求精舍”的主席。
M:上世纪60年代,您的父亲以160多万港币拍下永乐青化十六子大碗,创造了当时中国明代瓷器的天价,这似乎是天民楼收藏之路的起源?
G:60年代开始收藏,最集中的收藏是在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这段时间。1987年我们在香港大会堂举办过一次天民楼藏瓷展览,展览涵盖元代至清代康雍乾时期的瓷器精品。这次展览以后我们的主要收藏就定型了。
M:天民楼有什么样的收藏品位?
G:青花瓷最精彩的部分应该是在明代早期,我个人认为明代是青花瓷发展的最高峰。元代当然也有很重要的意义,主要是结合了伊斯兰地区和中东地区的影响,当时一些重器,比如大盘,纹饰非常精美,大部分还是出口的,国内元青花大部分都是民间用的。我们现在特别欣赏的就是元代到明代早期的这部分青花。
M:最近的拍卖市场上清雍乾时期的瓷器行情火热,您如何看待其价值?
G:现在从市场、拍卖来看,兴趣集中在乾隆的彩瓷上。乾隆时期一些做得非常精致、如运用镂雕等技术制造的官窑瓷器,在拍卖市场上动辄创下几千万,甚至上亿的价格,我觉得这很不正常。我觉得像乾隆这些东西,充其量不过是工匠做得细一点,费了很大功夫,但是感觉还是不够雅。真正讲艺术性,它们远远不能跟明早期青花相比。当年我们在收藏的时候乾隆时期的青花都是很低的档次,当时的永宣青花瓷比乾隆粉彩高很多。但是现在对一些后期的瓷器热捧,我觉得有人为炒作的成分。而且有些人自己文化底蕴也不够,只是看到市场上这部分升值最快,然后就把这作为投资。
M:收藏和投资的差别是根本性的吗?
G:我觉得有两种不同的态度。有一部分把它作为投资工具一样,觉得什么升值最快就买什么,管它有什么艺术价值。就像买股票,有的人看这个企业有一定价值有一定潜力,作为长线投资,有一些不管它是不是好东西,看大家炒就都去炒吧。这种态度大多是新进入收藏界的人,因为他们有大量资金在手上,希望把瓷器作为一种投资工具,因此把这部分炒得特别热特别高。我不太认同这种看法。我们觉得应该从器物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它在整个发展当中的地位来考虑,是否珍贵,是否重要,而不是看哪个今天升得快。
收藏不可能急于求成,当然要有一定的资金,但是还要看有没有机会。不是说了有了钱就有好东西流出来给你买,不是像其他市场。我们当年恰好碰上有几个很重要的收藏家把自己的收藏品出手了,像仇炎之、胡惠春、赵从衍、叶义等人,我们才有机会有今天这样规模的收藏。如果只是靠有很多钱拼命去买的话,往往有好的有差的。
M:您经历过这样的事吗,纯粹的买卖?
G:有一年,欧洲一个很小的拍卖会上预备拍卖一个洪武釉里红梅瓶,很多人都知道。原来的拍卖安排在下午,但是因为前面的东西拍得很快,上午就轮到拍卖它了。当时在场的只有5个中国人。于是这5个人商量大家不要争,合起来花很少钱就买了。然后转手拿给苏富比再去拍,拍了一千多万,每个人差不多都赚两百万。这完全当生意做了,不是收藏。但很遗憾,现在很多人都这样做。
M:现在市场上的买家都是看什么涨就买什么。
G:我们奉劝有志收藏的人不要去跟风。一定要认定自己的目标、要有自己的品位、要有耐心、要有历史和鉴定知识、要慢慢积累。不可能一下子就成了大收藏,来得快去的也快,我就见了很多这样的。从现在看我们早期的收藏品,有些东西实际上不是很好,也有交学费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也积累了相当的经验,对于东西的好坏,什么该收藏什么不该收藏就有了自己的看法。虽然现在我们藏品数量增长很慢,但是我们对每一件东西为什么买都有充分的考虑。
M:把瓷器藏在家里还是公之于众,您怎么选择?
G:我们的东西不是锁在保险柜里,而是陈列在家里。国内外的专家学者都来过我们这里进行交流,我们对真有兴趣的人绝不保守,把自己的心得体会也无偿的告诉大家,因此我们这里也培养出一批收藏家。有一些人刚开始不知道该怎样收藏,看了我们的东西就知道该买什么样的。我觉得像我们的作用不亚于博物馆,而且可以上手看,可以座谈交流心得,很多人说自己到了香港最大的收获就是看到了这批东西。
收藏是要交流的。我被故宫聘请为合作研究员的,故宫开会每次都去,国内一些学术性的会议也都参加,一些古陶瓷学会、参加考察窑址也都会去参加。我还是现代艺术馆陶瓷方面的顾问,他们要买什么东西都要我们签字同意。
M:您对新入门的收藏者有什么建议?
G:收藏不能按照书本,不能听人家讲故事,一定要看真的东西,很认真地去看去体会。鉴别真假并没有什么秘诀,是实践经验的积累。就等于认识人一样,跟别人接触多了,人家怎样装扮都一看就知道是假的。如果没有见到过这个人,光听别人介绍,随便谁都可以骗你。看瓷器正是如此,如果对明代早期瓷器见得很多,并且很认真地体会,那么一看就知道味道对不对,这是很自然的,不可能列出来几条规律。
最重要的是你要对当时的艺术品位和艺术特点熟悉,看多了自然会对真假有感觉,不要迷信书本和谁讲的几条几条,很容易上当。现在造假手段越来越高明,特别书上讲的你看到他也看到了,造假的人跑得比你还快。
我们1982年、1983年的时候买东西基本不考虑真假,只考虑有没有缺陷之类,现在到处都是假的。
M:听闻对于藏品的管理搬运全部都是亲力亲为,从不假手于人,这样势必非常辛苦。您为何不请人帮忙呢?
G:这些东西的保管不舍得假手于人,有的收藏者把这些都交给别人做,其实在辛苦过程中就有收获。如果全都是别人动手,自己就没有体会,放了十多年而是多年的还是不断会有新的发现,你去服侍它,它也会回报你,你不去理它其实是一个损失。有一位收藏家自己东西出来后都不认识,这样就没意思了。所以我觉得虽然有辛苦,但苦中有乐,是很值得的。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此语出自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取“葛天氏之民欤”一句,隐去“葛”字,以“天民楼藏瓷”暗指“葛氏藏瓷”。葛氏五十余载的经历,乃是对“藏”最好的诠释。
董国强:艺术品过亿会变成常态
王婷
董国强是北京匡时拍卖的创建者,2010年匡时的拍卖总额超过25亿元,是前四年的总和。他认为,艺术品市场的火热,源于金融危机。当欧美藏家在困境中不得不把多年珍藏的艺术精品拿到市场上时,中国买家已经做好了心理和经济上的双重准备。比如尤伦斯家族卖出的齐白石《可惜无声》册和宋徽宗《写生珍禽图》,又如台湾藏家拿出的黄庭坚《砥柱铭》,如果没有金融危机,也许这些艺术品还会长期沉睡在那些藏家的美术馆或者仓库里。
对未来的艺术市场,董国强笑谈“奉劝我们的富人,不要指望艺术品市场的价格将来是会跌下来,没有可能的,只能会越来越贵,我相信3到5年,艺术品过亿会变成常态。”
M:新近艺术品市场,如何收藏与投资?
D:有个企业家半年之内三次来找我,每次抱一大堆画,都是私下买的要送拍,每一次都以为是捡了大漏。一次我忍不住说:我劝你别再做这美梦了,这个市场上有多少从业二十多年的人!他们既比你勤快,又比你信息多,更重要的是他们有眼力。凭什么让你捡到漏?和行家比你唯一的优势是资本。所以,到公开的平台去购买正常市场价格的作品,用时间来换取价格的空间才是你的正路。
M:拍卖行扮演什么角色?
D:中国艺术品自古以来就真赝混杂,拍卖这种公开的交易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风险,拍卖前有预展,不懂的人可以请懂的人来做参谋,帮你决定。从性质来说拍卖行就像证券交易所,可以反映市场行情。从工作内容来说还像婚姻介绍所,素不相识的人来此实现交易。如果拍卖行遵循行业规范,并且具有专业水准,可以引导艺术品收藏趋势,并且对行情会起到推动作用。
M:拍品和买家何来?
D:过去十几年,征集渠道大致有三:一是祖辈留有藏品的人家,二是行家或画廊、古董店,简而言之就是以买卖艺术品为生的人,三是藏家。如今,第一种人几乎没有了,第二种人在资讯发达的今天也很难有更好的进货渠道,靠信息不对等到各地去捡漏的机会微乎其微,伦敦小镇的天价瓶子就是个例子。
买家大致可以分为:以投资为目的和以收藏为目的。前一种人在经过一段时间后或许会向后一种转化,因为艺术品对人的感染力不容忽视。我们常说买艺术品如同吸毒,粘上就很难戒掉。
M:哪种品类的艺术品最该买?投资周期为多长?
D:艺术品投资价值的大小和社会对艺术品的认识有关,今天,社会上普遍认为艺术品是奢侈品,但终有一天大多数有钱人会把艺术品当做必需品,老百姓也不会再说出“花几千万买一张纸”这样浅薄无知的话。我相信随着经济条件的不断提高,人们“文化饥饿感”也会随之而来。
把艺术品作为投资周期至少要在三到五年以上,周期越长投资的回报也会更加明显。同时,如果是投资就要选择那些大家都知道的大师的作品,比如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因为美术史不会改写了。新进场的买家大多都会把目标锁定在他所熟悉的名头上,所以这类作品的价格会随着新人的不断进入而水涨船高。
M:今天的艺术品有泡沫吗?
D:任何投资市场都有泡沫,很多不了解艺术品市场的人看到亿元的出现吓破了胆,媒体也开始大惊小怪起来。其实,真实的市场状况是:艺术品市场只是金字塔尖上的那部分价格发生巨大变化,而80%的作品价格与十年前相比变化并不大,这与社会的经济结构、财富分配成正比。
我认为,同经济发展相比,我们的文化发展是滞后的,如果认可我这个论断,就会对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未来充满信心,而不会去夸大泡沫和危险性。
M:有种说法说现在金融资本主导了拍卖行情,传统的“收藏家”将被边缘化?
D:匡时目前的主要买家来自房地产、证券与资源行业,他们在购买时的强烈意愿和阔绰出手使价格急剧变化,确实让很多传统的收藏爱好者感到失落。我没有听到林百里、刘銮雄等一些传统收藏家抱怨“买不起了”,不仅如此,他们遇到他们钟爱的艺术品同样毫不手软,几件过亿的拍品就是被他们纳入囊中。
你们所说的所谓“传统收藏家”大概指过去很多年靠捡漏囤积了一批古董的人,有些在媒体的帮助下被包装成收藏家。我以为,文革后的中国第一代收藏家队伍还处在一个萌芽阶段。未来十年,是他们成长的重要阶段。在任何年代,想成为一名真正的收藏家首先要靠实力说话。
M:我们会像80年代日本买家一样名噪全球吗?
D:日本买家和中国买家的区别是前者关注西方大师作品,后者则只购买具有本土文化认同的作品,即中国本土艺术家作品和中国古董。这给国际市场带来的影响是:国外的中国艺术品爱好者和交易商现在很难买到高端的中国艺术品,因为几乎每一个国外的拍卖场里都坐了很多中国行家。但中国艺术品的价格飙升也促使了全球艺术品市场在金融危机后的回暖。
需要强调的是,我们谁都不能否认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文化发展的滞后,对中国文化有信心的人,都会对中国艺术品市场有信心。
泰瑞艺术基金:人要比物重要
宋思言
国内公开渠道募集的第一只艺术基金始于2007年民生银行的“非凡理财人民币——艺术品投资计划1号”,受托方邦文当代艺术投资当时以40%的自有资金作保,才“第一个吃到螃蟹”。
2010年,艺术基金纷纷成立,如泰瑞艺术基金、杏石、中博雅,纽约摩帝富艺术基金成立北京分公司;占有先机的邦文开始尝试艺术品PE和定制服务,中国艺术基金市场有了些许角逐的意味。
M:目前艺术品市场上哪些类型的艺术品行情较好?
T:从2010年国内拍卖市场来看,中国传统艺术品,包括书画、瓷器、玉器、古玩杂项等都比较好,特别是近现代大师级的作品如徐悲鸿、李可染、张大千等,来源于宫廷的包括家具、瓷器、杂项等和流传有序的古代书画作品都特别受到追捧。
当代艺术与20世纪中国近现代油画整体没有那么火,仍处于逐步复苏之中,这两个板块在未来的市场中存在比较大的机会。
M:怎样看待艺术品投资市场?
T:宏观上,中国社会已经进入到了进行艺术品投资的起始阶段:经济发展、财富积累。微观上,艺术品投资还是新兴事物,大多数投资人还在观望,他们能接受名表、珠宝、玉石等,对书画、雕塑等纯艺术的东西还不太接受。
艺术品投资市场需要引导和培育。国外成熟的艺术基金投资期限一般在8-10年,长的有20年,而国内投资者的投资心态偏重于短期投机套利,投资期限一般最多2-3年,这并不符合艺术品投资规律。我们的观点认为5年是相对合适的。
同时,艺术品投资过程同时也是价值回归的过程。
M:你们的投资范围包括哪些类型的艺术品?
T:我们以艺术品为主要投资和研究目标,提供投资、咨询、顾问服务。在已成立的两期基金中,主要投的是中国近现代油画、当代艺术和中国书画。
M:通常什么样的投资者会选择投资与艺术品相关的投资产品?你们收益情况如何?
T:有一定投资经验和投资知识、有资产配置的理念、概念和需求,需要配置5年以上资产,追求稳健、合理回报的投资人。我们要强调“资产配置”,由于艺术品特有的资产相关性低的特点,所以可以充分达到资产配置的效果。
关于收益,以我们管理的基金为例:红珊瑚一期艺术品基金第一年取得年化25%的收益率,这个数字是经过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
M:艺术品投资的风险在哪?
泰:艺术品是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品种。风险主要是两点:一是买入赝品的风险,二是流动性风险。
现代高科技手段运用于艺术品作伪,没有专业的鉴定眼光和丰富的经验,风险很高。而艺术品不像股票有成熟的交易平台,艺术品的流动主要通过画廊、私下交易和一年几次的拍卖会,变现能力差。
M:投资者的参与门槛有多高?
T:以红珊瑚(三期)为例,5年投资封闭期,100万元一份。
M:投资者如何选择专业的艺术品投资机构?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T:我们觉得应该注意这几个方面:
首先是管理团队。任何事情最终都是要通过“人”来实现的。专业的艺术品投资管理团队需要的不仅要兼顾金融和艺术,更要懂管理。另外“诚信”也是基金管理团队最重要的品性和素质。
其次是过往业绩,真实的投资记录和优秀的业绩可以表明基金管理团队的专业性和实战经验。
再次是规范化的管理。严谨的财务制度、规范的流程、及时完整的信息披露制度、严格的第三方审计可以保障基金顺利运营。
M:艺术品金融产品进入艺术品市场后,对实业投资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市场反应如何?
T:不会对实业投资产生影响,今年全国艺术品拍卖总金额也才400亿左右,证券市场一天的成交率都在千亿以上。但艺术品投资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关注艺术品,关注艺术,对提高全民的艺术修养,是大有裨益的。艺术品金融可以推动艺术相关行业的发展,如保管、运输、估价、保险等。
类似的报告不止一份。市场传统参与者最大的隐忧在于,那些在别的领域取得巨额财富的人用买股票、买房产的方式买艺术品,他们资金实力雄厚、出手狠辣,像闯入者一样迅速制定了新的游戏规则。
艺术品金融化将是继房地产金融化后,被资本“盯”上的又一市场。事实上,资本能使一个市场迅速规范化、大众化和标准化,缺陷是,它将重建参与规则。
一家艺术顾问公司坦言,成熟的艺术市场,75%的参与者来自金融和能源业,而形式则以机构为主:艺术品基金、博物馆和家族收藏家。
如今,普通投资者有机会利用金融参与这个市场,分享原本属于亿万资产级别的玩家游戏。机会正在成长。
当艺术品遇上金融“势力”
宋思言
是什么阻碍了艺术投资基金的前行?一位具有多年艺术品投资经验的画廊CEO一语中的:“这个行业缺的不是钱,是人。”
观复博物馆馆长马未都将艺术品投资形容成门槛最高的一种投资:动辄上亿元的拍卖价格、赝品充斥的供应市场、有限的变现途径⋯⋯将普通投资者挡在门外。艺术投资基金的诞生正是基于对资产增值的渴望和投资能力缺失的矛盾。
投资收益,从12%到125%
泰瑞艺术基金曾对现有投资人的背景做过一项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超过90%的投资人不了解艺术品,60%的投资人之前从未接触过艺术品,约有一半的投资人以纯投资为目的,另外一半的投资人希望通过艺术基金投资的渠道进入艺术品投资领域。
从投资收益的角度说,在所有投资品类中,长期收益率最高的是股票,而唯一能与股票媲美的就是艺术品资产。从国内第一家艺术品投资基金民生银行的“非凡理财·艺术品投资计划”(成立于2007年)12.75%的年收益率到泰瑞艺术基金红珊瑚一期(成立于2009年)25%的年化回报率,再到上海华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投资的经典艺术藏品投资运作3年至今125%的累计税后收益,彰显了这个行业起步初期不俗的业绩表现。
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金融学教授梅建平和摩西共同创建了反映西方绘画作品市场走势的梅/摩西艺术品指数(Mei/Moses Fine Art Index),用以反映艺术品的合理回报。从这个指数的走势来看,艺术品投资长期来看可以跑赢标普500。创始人梅建平举过一个例子证明艺术品买卖不全是“个人经验主义”:几年前,莫奈的作品《睡莲》再次上拍,估价为1000万—1500万美元,结果流拍。这幅作品在1979年以71.5万美元买入,梅建平根据 “梅/摩西艺术品指数”的回报率计算其价格应该在540万美元左右。“当时拍卖行为了争取到这件拍品,底价定得偏高”。
“艺术的第三种美”
与股票等固定收益类投资相比,艺术品投资有一种特殊的性质,即其价值升值与收藏时间有密切关联,梅摩指数的联合出版人摩西(Moses)称其为“艺术的第三种美”。艺术品基金通常以封闭式基金的方式设立,由于历史上每一轮新艺术潮流的更替变换需要10-20年的时间,国外封闭式艺术投资基金经历了7-10年才逐步走向成熟,目前国内该行业年平均投资收益率15%,尚停留在预期收益率的阶段。泰瑞艺术基金表示私募发行的投资期限少于5年的艺术品投资计划,在投资决策时应当谨慎考虑,而不足3年期的,投资者将面临较大的流动性风险。
中国私募艺术品投资基金在收益分配上采用了国际惯例的一套规则,每年向投资者收取1.5%-5%之间的管理费用,以及一定数额的申购费用(通常为0.25%或约定数额),此外,有的机构还会收取一定的艺术品保管费,以共享艺术藏品随时间推移价值增值的成果。如果当年投资回报率超过6%,基金还可从超额利润中抽取20%的分红。
尽管艺术品需要考验投资人的耐心,但其的确有助于起到资产有效配置的作用,这是因为艺术品基金与大多数投资品市场整体相关性低,如下图所示:
长期观察的结果表明,艺术品指数基金和其他投资资产呈现负相关,能较好的发挥分散风险的优势。2008年金融风暴后,雷曼兄弟轰然倒下,股票、基金等资产几乎一夜之间化为泡沫,只有艺术品资产经受住了危机的考验,一位著名拍卖行的行长甚至将艺术品基金比作是规避投资组合风险的“最后一道防线”。
可以借助的肩膀
对于那些渴望进入艺术领域的投资者来说,艺术投资基金渠道是一个智慧的选择。初涉艺术收藏市场的人往往要碰过一、两次壁才能深刻的体会到这个行业“水有多深”。一旦资金出手,发现动辄拍卖价格上千万、上亿元的艺术品不过是仿真程度极高的仿品或赝品,打算向拍卖行追讨损失时,竟被告知其对艺术品真伪的检测只负有道德责任,并不承担法律责任,这将是怎样的悲哀。
专业的艺术投资基金之所以能较大程度的避免这类风险,是因为其集合的不仅仅是来自各方投资者的资金,还汇聚了一批选购和管理艺术投资标的的专业人士,国外比较成熟的艺术基金投资模式也给国内的私募基金管理者以启迪。其投资手法大致可分为两种:一是以艺术品本身为投资目标,英国的美术基金公司(Fine Art Fund)执行总裁霍夫曼管理的美术基金,将投资范围锁定在古典艺术、现代艺术、当代艺术和印象派艺术这四个领域,投资比重分别占到了30%-35%、15%-20%、35%-50%和15%-20%。当前中国国内的艺术基金多以这种方式运作,例如泰瑞艺术基金即将发行“红珊瑚”三期,投资艺术品种类集中在当代艺术、20世纪中国油画和中国书画,占比分别为0-45%,0-40%及0-15%。
另一种是以艺术家为投资重点,其运作方式是直接从艺术家那里采购艺术品,如美国的艺术经纪人基金(Art Dealers Fund)。它们通常与多位有一定知名度的艺术家签订优先购买权协议,而这些艺术家则专门为其创作作品。近年来新兴艺术家成为了资本关注的焦点,国内著名画家陈逸飞的画作就多次创造了“天价”艺术拍卖品的辉煌。当前国内外基金投资普遍趋向综合化,部分收益来自签约艺术家的作品拍卖,余下的部分则从一般的艺术品买卖中获取,选择范围极为宽泛。
证大艺术馆旗下的一家私募艺术基金公司的创始人沈其斌说,好的艺术品不一定有好的价格,如何选出真正有投资价值的艺术家和作品,对于当前专业艺术品基金经理匮乏的投资基金来说,是最大的风险所在。尽管专家打理能够规避掉很大一部分风险,由于艺术品本身的稀有性、难以估算价值,以及艺术品投资市场缺乏透明度、交易成本过高以及涨跌过快等因素,投资者在选择投资公司及特定产品时,首先应当对相关知识和市场规则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参与国内大型春、秋两拍会、画廊展,向有一定收藏经验的玩家询问交流,都能帮助投资者增进艺术品投资经验。
在金融危机后,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成交金额出现了“爆发性”的增长,如中国嘉德在2010年的秋拍中以41.33亿元的成交额刷新了中国艺术品拍卖的新纪录,比春拍的21.28亿元增长了95.78%。然而,这些令人惊叹的数字的背后,有多少是艺术投资基金的“行为”,规模有多大,尚无数据,基于推想之上的所谓“艺术基金将个人购买行为边缘化”的言论为时尚早。
从《钱经》的视角看,基金的出现在推高拍卖市场成交的同时,更带来了让非专业投资者和新藏家更快分享市场的渠道。
圈里圈外,众说“藏”与“偿”
艺术品收藏和交易的参与者并不广泛,而且买卖方身份时常对调。一般来说,博物馆、私人收藏家是纯粹的买方,古董商、画廊是卖方,玩家、拍卖公司和顾问服务机构介于二者之间。而以赚取收益为目的参与者常常不受“圈里人”重视,因为他们对艺术价值、藏品真伪、历史流传懂得太少。
偏偏,现在的“圈外人”来势汹汹,他们或者在别的领域取得了惊人的财富、或者抱团集合巨量资金,以勇猛形式参与到任何一个被看好的市场中。以前他们被叫做浙商、煤老板,现在叫基金。金钱逐利,有所偿才会吸引注意力。
漫长的岁月告诉我们,没有固定不变的身份,也没有亘古不变的规则。藏家、卖家和基金,看他们是如何解读今天“金融与艺术的较量”。
葛师科:潜心收藏大家风范
陈雅婷
上海博物馆汪庆正副馆长曾如此评价天民楼:“就数量来讲,这是世界范围内私人收藏元青花最多的单位,即使连同公有收藏单位计算,天民楼仅次于‘Topkapi’和‘Ardebil’(编注:指位于伊斯坦布尔的托普卡陂皇宫和阿德比尔清真寺的两个青花瓷博物馆),属全球第三位。”
1996年上海博物馆新馆开幕时第二次举办了“天民楼青花瓷特展”,展出元代青花24件,明代青花57件,清代青花46件,藏品的所有者正是葛师科。天民楼创办者葛士翘先生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收藏青花,历经两代人半个多世纪才有今日豪华的瓷器阵容。葛士翘、葛师科父子也因在收藏界的地位分别出任香港收藏家团体“敏求精舍”的主席。
M:上世纪60年代,您的父亲以160多万港币拍下永乐青化十六子大碗,创造了当时中国明代瓷器的天价,这似乎是天民楼收藏之路的起源?
G:60年代开始收藏,最集中的收藏是在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这段时间。1987年我们在香港大会堂举办过一次天民楼藏瓷展览,展览涵盖元代至清代康雍乾时期的瓷器精品。这次展览以后我们的主要收藏就定型了。
M:天民楼有什么样的收藏品位?
G:青花瓷最精彩的部分应该是在明代早期,我个人认为明代是青花瓷发展的最高峰。元代当然也有很重要的意义,主要是结合了伊斯兰地区和中东地区的影响,当时一些重器,比如大盘,纹饰非常精美,大部分还是出口的,国内元青花大部分都是民间用的。我们现在特别欣赏的就是元代到明代早期的这部分青花。
M:最近的拍卖市场上清雍乾时期的瓷器行情火热,您如何看待其价值?
G:现在从市场、拍卖来看,兴趣集中在乾隆的彩瓷上。乾隆时期一些做得非常精致、如运用镂雕等技术制造的官窑瓷器,在拍卖市场上动辄创下几千万,甚至上亿的价格,我觉得这很不正常。我觉得像乾隆这些东西,充其量不过是工匠做得细一点,费了很大功夫,但是感觉还是不够雅。真正讲艺术性,它们远远不能跟明早期青花相比。当年我们在收藏的时候乾隆时期的青花都是很低的档次,当时的永宣青花瓷比乾隆粉彩高很多。但是现在对一些后期的瓷器热捧,我觉得有人为炒作的成分。而且有些人自己文化底蕴也不够,只是看到市场上这部分升值最快,然后就把这作为投资。
M:收藏和投资的差别是根本性的吗?
G:我觉得有两种不同的态度。有一部分把它作为投资工具一样,觉得什么升值最快就买什么,管它有什么艺术价值。就像买股票,有的人看这个企业有一定价值有一定潜力,作为长线投资,有一些不管它是不是好东西,看大家炒就都去炒吧。这种态度大多是新进入收藏界的人,因为他们有大量资金在手上,希望把瓷器作为一种投资工具,因此把这部分炒得特别热特别高。我不太认同这种看法。我们觉得应该从器物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它在整个发展当中的地位来考虑,是否珍贵,是否重要,而不是看哪个今天升得快。
收藏不可能急于求成,当然要有一定的资金,但是还要看有没有机会。不是说了有了钱就有好东西流出来给你买,不是像其他市场。我们当年恰好碰上有几个很重要的收藏家把自己的收藏品出手了,像仇炎之、胡惠春、赵从衍、叶义等人,我们才有机会有今天这样规模的收藏。如果只是靠有很多钱拼命去买的话,往往有好的有差的。
M:您经历过这样的事吗,纯粹的买卖?
G:有一年,欧洲一个很小的拍卖会上预备拍卖一个洪武釉里红梅瓶,很多人都知道。原来的拍卖安排在下午,但是因为前面的东西拍得很快,上午就轮到拍卖它了。当时在场的只有5个中国人。于是这5个人商量大家不要争,合起来花很少钱就买了。然后转手拿给苏富比再去拍,拍了一千多万,每个人差不多都赚两百万。这完全当生意做了,不是收藏。但很遗憾,现在很多人都这样做。
M:现在市场上的买家都是看什么涨就买什么。
G:我们奉劝有志收藏的人不要去跟风。一定要认定自己的目标、要有自己的品位、要有耐心、要有历史和鉴定知识、要慢慢积累。不可能一下子就成了大收藏,来得快去的也快,我就见了很多这样的。从现在看我们早期的收藏品,有些东西实际上不是很好,也有交学费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也积累了相当的经验,对于东西的好坏,什么该收藏什么不该收藏就有了自己的看法。虽然现在我们藏品数量增长很慢,但是我们对每一件东西为什么买都有充分的考虑。
M:把瓷器藏在家里还是公之于众,您怎么选择?
G:我们的东西不是锁在保险柜里,而是陈列在家里。国内外的专家学者都来过我们这里进行交流,我们对真有兴趣的人绝不保守,把自己的心得体会也无偿的告诉大家,因此我们这里也培养出一批收藏家。有一些人刚开始不知道该怎样收藏,看了我们的东西就知道该买什么样的。我觉得像我们的作用不亚于博物馆,而且可以上手看,可以座谈交流心得,很多人说自己到了香港最大的收获就是看到了这批东西。
收藏是要交流的。我被故宫聘请为合作研究员的,故宫开会每次都去,国内一些学术性的会议也都参加,一些古陶瓷学会、参加考察窑址也都会去参加。我还是现代艺术馆陶瓷方面的顾问,他们要买什么东西都要我们签字同意。
M:您对新入门的收藏者有什么建议?
G:收藏不能按照书本,不能听人家讲故事,一定要看真的东西,很认真地去看去体会。鉴别真假并没有什么秘诀,是实践经验的积累。就等于认识人一样,跟别人接触多了,人家怎样装扮都一看就知道是假的。如果没有见到过这个人,光听别人介绍,随便谁都可以骗你。看瓷器正是如此,如果对明代早期瓷器见得很多,并且很认真地体会,那么一看就知道味道对不对,这是很自然的,不可能列出来几条规律。
最重要的是你要对当时的艺术品位和艺术特点熟悉,看多了自然会对真假有感觉,不要迷信书本和谁讲的几条几条,很容易上当。现在造假手段越来越高明,特别书上讲的你看到他也看到了,造假的人跑得比你还快。
我们1982年、1983年的时候买东西基本不考虑真假,只考虑有没有缺陷之类,现在到处都是假的。
M:听闻对于藏品的管理搬运全部都是亲力亲为,从不假手于人,这样势必非常辛苦。您为何不请人帮忙呢?
G:这些东西的保管不舍得假手于人,有的收藏者把这些都交给别人做,其实在辛苦过程中就有收获。如果全都是别人动手,自己就没有体会,放了十多年而是多年的还是不断会有新的发现,你去服侍它,它也会回报你,你不去理它其实是一个损失。有一位收藏家自己东西出来后都不认识,这样就没意思了。所以我觉得虽然有辛苦,但苦中有乐,是很值得的。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此语出自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取“葛天氏之民欤”一句,隐去“葛”字,以“天民楼藏瓷”暗指“葛氏藏瓷”。葛氏五十余载的经历,乃是对“藏”最好的诠释。
董国强:艺术品过亿会变成常态
王婷
董国强是北京匡时拍卖的创建者,2010年匡时的拍卖总额超过25亿元,是前四年的总和。他认为,艺术品市场的火热,源于金融危机。当欧美藏家在困境中不得不把多年珍藏的艺术精品拿到市场上时,中国买家已经做好了心理和经济上的双重准备。比如尤伦斯家族卖出的齐白石《可惜无声》册和宋徽宗《写生珍禽图》,又如台湾藏家拿出的黄庭坚《砥柱铭》,如果没有金融危机,也许这些艺术品还会长期沉睡在那些藏家的美术馆或者仓库里。
对未来的艺术市场,董国强笑谈“奉劝我们的富人,不要指望艺术品市场的价格将来是会跌下来,没有可能的,只能会越来越贵,我相信3到5年,艺术品过亿会变成常态。”
M:新近艺术品市场,如何收藏与投资?
D:有个企业家半年之内三次来找我,每次抱一大堆画,都是私下买的要送拍,每一次都以为是捡了大漏。一次我忍不住说:我劝你别再做这美梦了,这个市场上有多少从业二十多年的人!他们既比你勤快,又比你信息多,更重要的是他们有眼力。凭什么让你捡到漏?和行家比你唯一的优势是资本。所以,到公开的平台去购买正常市场价格的作品,用时间来换取价格的空间才是你的正路。
M:拍卖行扮演什么角色?
D:中国艺术品自古以来就真赝混杂,拍卖这种公开的交易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风险,拍卖前有预展,不懂的人可以请懂的人来做参谋,帮你决定。从性质来说拍卖行就像证券交易所,可以反映市场行情。从工作内容来说还像婚姻介绍所,素不相识的人来此实现交易。如果拍卖行遵循行业规范,并且具有专业水准,可以引导艺术品收藏趋势,并且对行情会起到推动作用。
M:拍品和买家何来?
D:过去十几年,征集渠道大致有三:一是祖辈留有藏品的人家,二是行家或画廊、古董店,简而言之就是以买卖艺术品为生的人,三是藏家。如今,第一种人几乎没有了,第二种人在资讯发达的今天也很难有更好的进货渠道,靠信息不对等到各地去捡漏的机会微乎其微,伦敦小镇的天价瓶子就是个例子。
买家大致可以分为:以投资为目的和以收藏为目的。前一种人在经过一段时间后或许会向后一种转化,因为艺术品对人的感染力不容忽视。我们常说买艺术品如同吸毒,粘上就很难戒掉。
M:哪种品类的艺术品最该买?投资周期为多长?
D:艺术品投资价值的大小和社会对艺术品的认识有关,今天,社会上普遍认为艺术品是奢侈品,但终有一天大多数有钱人会把艺术品当做必需品,老百姓也不会再说出“花几千万买一张纸”这样浅薄无知的话。我相信随着经济条件的不断提高,人们“文化饥饿感”也会随之而来。
把艺术品作为投资周期至少要在三到五年以上,周期越长投资的回报也会更加明显。同时,如果是投资就要选择那些大家都知道的大师的作品,比如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因为美术史不会改写了。新进场的买家大多都会把目标锁定在他所熟悉的名头上,所以这类作品的价格会随着新人的不断进入而水涨船高。
M:今天的艺术品有泡沫吗?
D:任何投资市场都有泡沫,很多不了解艺术品市场的人看到亿元的出现吓破了胆,媒体也开始大惊小怪起来。其实,真实的市场状况是:艺术品市场只是金字塔尖上的那部分价格发生巨大变化,而80%的作品价格与十年前相比变化并不大,这与社会的经济结构、财富分配成正比。
我认为,同经济发展相比,我们的文化发展是滞后的,如果认可我这个论断,就会对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未来充满信心,而不会去夸大泡沫和危险性。
M:有种说法说现在金融资本主导了拍卖行情,传统的“收藏家”将被边缘化?
D:匡时目前的主要买家来自房地产、证券与资源行业,他们在购买时的强烈意愿和阔绰出手使价格急剧变化,确实让很多传统的收藏爱好者感到失落。我没有听到林百里、刘銮雄等一些传统收藏家抱怨“买不起了”,不仅如此,他们遇到他们钟爱的艺术品同样毫不手软,几件过亿的拍品就是被他们纳入囊中。
你们所说的所谓“传统收藏家”大概指过去很多年靠捡漏囤积了一批古董的人,有些在媒体的帮助下被包装成收藏家。我以为,文革后的中国第一代收藏家队伍还处在一个萌芽阶段。未来十年,是他们成长的重要阶段。在任何年代,想成为一名真正的收藏家首先要靠实力说话。
M:我们会像80年代日本买家一样名噪全球吗?
D:日本买家和中国买家的区别是前者关注西方大师作品,后者则只购买具有本土文化认同的作品,即中国本土艺术家作品和中国古董。这给国际市场带来的影响是:国外的中国艺术品爱好者和交易商现在很难买到高端的中国艺术品,因为几乎每一个国外的拍卖场里都坐了很多中国行家。但中国艺术品的价格飙升也促使了全球艺术品市场在金融危机后的回暖。
需要强调的是,我们谁都不能否认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文化发展的滞后,对中国文化有信心的人,都会对中国艺术品市场有信心。
泰瑞艺术基金:人要比物重要
宋思言
国内公开渠道募集的第一只艺术基金始于2007年民生银行的“非凡理财人民币——艺术品投资计划1号”,受托方邦文当代艺术投资当时以40%的自有资金作保,才“第一个吃到螃蟹”。
2010年,艺术基金纷纷成立,如泰瑞艺术基金、杏石、中博雅,纽约摩帝富艺术基金成立北京分公司;占有先机的邦文开始尝试艺术品PE和定制服务,中国艺术基金市场有了些许角逐的意味。
M:目前艺术品市场上哪些类型的艺术品行情较好?
T:从2010年国内拍卖市场来看,中国传统艺术品,包括书画、瓷器、玉器、古玩杂项等都比较好,特别是近现代大师级的作品如徐悲鸿、李可染、张大千等,来源于宫廷的包括家具、瓷器、杂项等和流传有序的古代书画作品都特别受到追捧。
当代艺术与20世纪中国近现代油画整体没有那么火,仍处于逐步复苏之中,这两个板块在未来的市场中存在比较大的机会。
M:怎样看待艺术品投资市场?
T:宏观上,中国社会已经进入到了进行艺术品投资的起始阶段:经济发展、财富积累。微观上,艺术品投资还是新兴事物,大多数投资人还在观望,他们能接受名表、珠宝、玉石等,对书画、雕塑等纯艺术的东西还不太接受。
艺术品投资市场需要引导和培育。国外成熟的艺术基金投资期限一般在8-10年,长的有20年,而国内投资者的投资心态偏重于短期投机套利,投资期限一般最多2-3年,这并不符合艺术品投资规律。我们的观点认为5年是相对合适的。
同时,艺术品投资过程同时也是价值回归的过程。
M:你们的投资范围包括哪些类型的艺术品?
T:我们以艺术品为主要投资和研究目标,提供投资、咨询、顾问服务。在已成立的两期基金中,主要投的是中国近现代油画、当代艺术和中国书画。
M:通常什么样的投资者会选择投资与艺术品相关的投资产品?你们收益情况如何?
T:有一定投资经验和投资知识、有资产配置的理念、概念和需求,需要配置5年以上资产,追求稳健、合理回报的投资人。我们要强调“资产配置”,由于艺术品特有的资产相关性低的特点,所以可以充分达到资产配置的效果。
关于收益,以我们管理的基金为例:红珊瑚一期艺术品基金第一年取得年化25%的收益率,这个数字是经过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
M:艺术品投资的风险在哪?
泰:艺术品是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品种。风险主要是两点:一是买入赝品的风险,二是流动性风险。
现代高科技手段运用于艺术品作伪,没有专业的鉴定眼光和丰富的经验,风险很高。而艺术品不像股票有成熟的交易平台,艺术品的流动主要通过画廊、私下交易和一年几次的拍卖会,变现能力差。
M:投资者的参与门槛有多高?
T:以红珊瑚(三期)为例,5年投资封闭期,100万元一份。
M:投资者如何选择专业的艺术品投资机构?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T:我们觉得应该注意这几个方面:
首先是管理团队。任何事情最终都是要通过“人”来实现的。专业的艺术品投资管理团队需要的不仅要兼顾金融和艺术,更要懂管理。另外“诚信”也是基金管理团队最重要的品性和素质。
其次是过往业绩,真实的投资记录和优秀的业绩可以表明基金管理团队的专业性和实战经验。
再次是规范化的管理。严谨的财务制度、规范的流程、及时完整的信息披露制度、严格的第三方审计可以保障基金顺利运营。
M:艺术品金融产品进入艺术品市场后,对实业投资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市场反应如何?
T:不会对实业投资产生影响,今年全国艺术品拍卖总金额也才400亿左右,证券市场一天的成交率都在千亿以上。但艺术品投资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关注艺术品,关注艺术,对提高全民的艺术修养,是大有裨益的。艺术品金融可以推动艺术相关行业的发展,如保管、运输、估价、保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