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 年 4 月 8 日教育部公布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四号文件中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出发,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历史学科素养需要通过教师学科素养的日常教化,以及学生的自我积累综合作用来达成。本文以空间观念为例来探究教师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牢固树立时空观念
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時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历史事物有准确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思维和方式受制于教学观念,进而影响学生认识、分析事物的思维。因此,在历史时空观念的视野下进行教学,教师自身要牢固树立时空观念,完整梳理教材中的时空概念,加强自身储备,形成完整的时空体系,方能积极的、主动的、有效的应对教学改革,真正将核心素养落到实处。
二、研读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水平的四层次
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关于“时空观念”素养水平进行四个层次的划分。水平一:认识时空观念包含的基本内容、基本要求、能力要求是最低的。水平二:以时空观念为基础,认识历史事物的途径、因果关系。水平三:要求对相关历史事物的时间、空间进行纵向、横向对比,找出差异与联系。水平四:要求在前三个水平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时空尺度对历史事物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得出规律、特征、启示,是最高的能力要求。这四个层次是教师进行时空观教学设计的依据,需要认真研究分析指导教学。
三、研读教材中的时空概念
以现行高中人教版教材为例,其中涉及的时空观念表达方式有很多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对学生构建正确的时空观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教师需要梳理不同的表达方式。有关时间的表达方式可以概括为:(1)一般表达式:时、日、月、纪年(王公、干支、公元、年号、民国)、年代、世纪等。在一般表达方式下,要会相互换算,以指导学生按时序梳理内容。(2)分期表达:古代、近代、现代、先秦时期、秦汉时期……明清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旧民主主义时期、新民主主义时期等。在分期表达方式下,不仅要用准确的时序术语表述历史分期,同时要分析划分的依据及其时代特征。(3)特定历史现象(或概念)所表达的时间术语:地理大发现时期、文艺复兴时期、启蒙运动时期、大危机(大萧条)时代、一战、二战等。在第三类表达方式下,不仅要准确表述时序术语,而且能准确叙述相关历史事物的来龙去脉、特征、影响等。有关空间的表达方式:(1)常见的地理名称:黄河流域、长江流域。(2)按照方位和国土形状划分: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北、西南。(3)带有一些特定意义的方位词:东方、西方、北方、南方。在这三种表达方式中,特别是第三种,尽管是空间方位词,其地理概念弱化,但是政治、经济、文化色彩比较浓厚。
四、整合教材,把握整体
在研读教材时空概念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整合,把握历史事实的整体性。以人教版为例,教材中一般性的历史事实,可以通过时序和空间的转换,采用左图右史的方式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但是,时空跨度大且内容散见于各个专题的历史事实,则需要教师找准主线,将关联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之系统化、体系化。将具体历史事物置于整体框架内,便于对其进行分析,找出共通点,探究其本质,总结出规律,合理进行评价与解释。
五、对比中外史,构建三维立体时空体系图
中外史对比的方法往往采用列表法,这种方法有一定的优势,但呈现历史事物的时空感不足。如果构建一个三维立体时空轴,将更有利于梳理、分析中外历史事件及其之间的关系。例如,要分析对比20世纪以来的中国、美国、苏联发生的历史事件及其之间的联系,可以将[x]轴代表中国的事件时间轴,y轴代表美国的时间轴,z轴代表苏联的时间轴。通过三维立体时空轴,可以观察到相关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及影响。在立体时空结构图中,可以选取不同的时空尺度对历史事件进行纵向或横向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作出合理的论述。
作者单位 陕西省渭南高级中学
一、牢固树立时空观念
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時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历史事物有准确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思维和方式受制于教学观念,进而影响学生认识、分析事物的思维。因此,在历史时空观念的视野下进行教学,教师自身要牢固树立时空观念,完整梳理教材中的时空概念,加强自身储备,形成完整的时空体系,方能积极的、主动的、有效的应对教学改革,真正将核心素养落到实处。
二、研读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水平的四层次
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关于“时空观念”素养水平进行四个层次的划分。水平一:认识时空观念包含的基本内容、基本要求、能力要求是最低的。水平二:以时空观念为基础,认识历史事物的途径、因果关系。水平三:要求对相关历史事物的时间、空间进行纵向、横向对比,找出差异与联系。水平四:要求在前三个水平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时空尺度对历史事物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得出规律、特征、启示,是最高的能力要求。这四个层次是教师进行时空观教学设计的依据,需要认真研究分析指导教学。
三、研读教材中的时空概念
以现行高中人教版教材为例,其中涉及的时空观念表达方式有很多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对学生构建正确的时空观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教师需要梳理不同的表达方式。有关时间的表达方式可以概括为:(1)一般表达式:时、日、月、纪年(王公、干支、公元、年号、民国)、年代、世纪等。在一般表达方式下,要会相互换算,以指导学生按时序梳理内容。(2)分期表达:古代、近代、现代、先秦时期、秦汉时期……明清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旧民主主义时期、新民主主义时期等。在分期表达方式下,不仅要用准确的时序术语表述历史分期,同时要分析划分的依据及其时代特征。(3)特定历史现象(或概念)所表达的时间术语:地理大发现时期、文艺复兴时期、启蒙运动时期、大危机(大萧条)时代、一战、二战等。在第三类表达方式下,不仅要准确表述时序术语,而且能准确叙述相关历史事物的来龙去脉、特征、影响等。有关空间的表达方式:(1)常见的地理名称:黄河流域、长江流域。(2)按照方位和国土形状划分: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北、西南。(3)带有一些特定意义的方位词:东方、西方、北方、南方。在这三种表达方式中,特别是第三种,尽管是空间方位词,其地理概念弱化,但是政治、经济、文化色彩比较浓厚。
四、整合教材,把握整体
在研读教材时空概念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整合,把握历史事实的整体性。以人教版为例,教材中一般性的历史事实,可以通过时序和空间的转换,采用左图右史的方式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但是,时空跨度大且内容散见于各个专题的历史事实,则需要教师找准主线,将关联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之系统化、体系化。将具体历史事物置于整体框架内,便于对其进行分析,找出共通点,探究其本质,总结出规律,合理进行评价与解释。
五、对比中外史,构建三维立体时空体系图
中外史对比的方法往往采用列表法,这种方法有一定的优势,但呈现历史事物的时空感不足。如果构建一个三维立体时空轴,将更有利于梳理、分析中外历史事件及其之间的关系。例如,要分析对比20世纪以来的中国、美国、苏联发生的历史事件及其之间的联系,可以将[x]轴代表中国的事件时间轴,y轴代表美国的时间轴,z轴代表苏联的时间轴。通过三维立体时空轴,可以观察到相关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及影响。在立体时空结构图中,可以选取不同的时空尺度对历史事件进行纵向或横向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作出合理的论述。
作者单位 陕西省渭南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