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子宫肌瘤是妇女常见的子宫良性激素依赖性肿瘤,不仅与雌激素水平有关,而且也与孕激素水平有关。研究发现,子宫肌瘤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的含量明显高于其周围的子宫肌肉组织。米非司酮是孕激素受体(PR)的拮抗剂,在拮抗体内孕激素作用的同时,可使子宫肌瘤中的PR及ER含量减少,明显降低子宫肌瘤组织中的E、P激素效应,导致子宫肌瘤体积缩小。
关键词:子宫肌瘤;米非司酮;观察疗效
[abstract] uterine fibroids are women common benign uterine hormone-dependent tumor, is not only related to estrogen levels, but also related to the progesterone level. The study found that female uterine fibroids in the organization, the content of progesterone receptor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surrounding uterine muscle tissue. Is mifepristone progestogen receptor (PR) antagonist, progesterone role in blocking antibody at the same time, can make the uterine fibroids of PR and ER content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lower E and P hormonal effect in uterine flesh tumour tissue, cause uterine flesh tumour shrinkage.
[key words] uterine fibroids; Mifepristone; Observe curative effect of
【中图分类号】R73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273-02
一般肿瘤的治疗方法都是手术切除,子宫肌瘤的发生和雌激素有关,因而用雄激素丙酸睾丸酮治疗,予以对抗;或用雌激素受体阻滞剂三苯氧胺来减少雌激素对子宫肌瘤的作用,但这些药物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国外有报道称“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子宫肌瘤是通过一系列药理连锁作用,造成性腺功能低下,及子宫和肌瘤血流量减少,最后使肌瘤缩小。此药缩小子宫肌瘤作用明显,是以往药物难以比拟的”。近些年来,随着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认为子宫肌瘤的发生和孕激素也有关[1]。国内药名米非司酮用于治疗子宫肌瘤,以阻断孕激素对子宫肌瘤的作用,取得了满意效果。其副反应轻且发生率低,停药后子宫肌瘤复发率也较后者低价格也低廉,这些优点使此药易于为病员接受,易于推广。现就我院使用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有症状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整理2011年2月-2014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病例114例,其中35例采用口服小量米非司酮治疗,年龄39-54岁,入选的病例均无心、肝、肾及内分泌病史,近3个月未服用激素类药物;用药前肝肾功能、出凝血时间检查均正常;子宫肌瘤由超生检测确诊。
1.2治疗方法:从月经周期的第1-3天开始,每日晚饭后1小时口服米非司酮12.5mg。服药后1小时禁食,连续服用3个月为1个疗程。在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程方面,一般以连续用药3个月为标准,但用药的剂量却相差甚远,从每天5-50mg不等,再加上判断肌瘤体积缩小的方法各异(经阴道超声检查或经腹部超声检查),因而治疗的效果也各不相同。使用小剂量米非司酮(12.5mg/日)连服3个月为1个疗程的治疗方案,有效率高 。较适合于近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的保守治疗,随着绝经和肌瘤的缩小,临床症状消失,达到治疗目的。对于子宫肌瘤导致贫血的患者,可起到止血、减少月经量、纠正贫血的作用。故对那些有症状、近绝经期的子宫肌瘤、排除恶性变的小肌瘤伴功能性子宫出血者尤为适用。
2.结果:
服药3个月后,检测超声,90%子宫肌瘤缩小,子宫肌瘤体积平均缩小55%;服药后6个月时B超检查,100%的病例子宫肌瘤缩小,入选的35例病例,29例子宫肌瘤消失。
服药期间不影响工作和生活,治疗期间肝、肾功能检查均正常。
3.讨论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由平滑肌及结缔组织组成。常见于30-50岁的妇女,据统计,30岁以上的女性20%患有子宫肌瘤,20岁以下少见。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与肌瘤的类型和有无变形相关,最常见的症状是月经改变,出现月经量多、月经期延长甚至痛经等症状,有些患者还会出现白带增多、下腹包块和压迫感等症状,但多数患者无症状表现或症状轻微,一般较难自行发现。超声检查是子宫肌瘤诊断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方法。子宫肌瘤无症状者一般不需要治疗,症状轻、近绝经年龄者可采用药物治疗,有症状或疑有肉瘤变者,应进行手术治疗。
子宫肌瘤大多无明显症状,难以发现,如果治疗不及时,容易造成多种危害。如果肌瘤组织出现在子宫角部,可压迫输卵管的入口,导致精子不能上行至输卵管与卵子结合,继而影响受孕;导致子宫变形,妨碍受精卵着床而阻碍受孕。即使受精卵已着床,较大肌瘤合并妊娠时由于机械性阻碍胚胎发育及宫腔感染,也容易引起流产;子宫肌瘤会引起盆腔充血及感染,其中肌瘤引发的感染多是蒂扭转造成的。感染之后,少数患者的肌瘤组织中可形成脓肿,出现化脓的情况。同时,肌瘤感染后的致病菌可侵犯其他临近器官,引发附件炎、盆腔炎等妇科疾病;子宫肌瘤会导致患者月经出血过多,长此以往,患者会出现继发性贫血,表现为全身乏力、面色苍白、心慌气短等症状;少数女性可见子宫肌瘤恶性病变为肉瘤,导致患者阴道出血、下腹疼痛,晚期可通过血行散播、直接蔓延和淋巴转移到身体多个部位。
子宫肌瘤是妇女常见的子宫良性激素依赖性肿瘤,不仅与雌激素水平有关,而且也与孕激素水平有关。研究发现,子宫肌瘤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的含量明显高于其周围的子宫肌肉组织。米非司酮是孕激素受体(PR)的拮抗剂,在拮抗体内孕激素作用的同时,可使子宫肌瘤中的PR及ER含量减少,明显降低子宫肌瘤组织中的E、P激素效应,导致子宫肌瘤体积缩小。本组病例子宫肌瘤体积均缩小44.8%,全部闭经,血红蛋白上升,停药后6个月内有95%的患者恢复月经。其中绝大多数病例月经量减少,服药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肝肾功能正常。但有1例复经后经量明显增多,经期延长,提示临床医师应重视月经复潮的临床表现。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295.
关键词:子宫肌瘤;米非司酮;观察疗效
[abstract] uterine fibroids are women common benign uterine hormone-dependent tumor, is not only related to estrogen levels, but also related to the progesterone level. The study found that female uterine fibroids in the organization, the content of progesterone receptor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surrounding uterine muscle tissue. Is mifepristone progestogen receptor (PR) antagonist, progesterone role in blocking antibody at the same time, can make the uterine fibroids of PR and ER content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lower E and P hormonal effect in uterine flesh tumour tissue, cause uterine flesh tumour shrinkage.
[key words] uterine fibroids; Mifepristone; Observe curative effect of
【中图分类号】R73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273-02
一般肿瘤的治疗方法都是手术切除,子宫肌瘤的发生和雌激素有关,因而用雄激素丙酸睾丸酮治疗,予以对抗;或用雌激素受体阻滞剂三苯氧胺来减少雌激素对子宫肌瘤的作用,但这些药物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国外有报道称“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子宫肌瘤是通过一系列药理连锁作用,造成性腺功能低下,及子宫和肌瘤血流量减少,最后使肌瘤缩小。此药缩小子宫肌瘤作用明显,是以往药物难以比拟的”。近些年来,随着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认为子宫肌瘤的发生和孕激素也有关[1]。国内药名米非司酮用于治疗子宫肌瘤,以阻断孕激素对子宫肌瘤的作用,取得了满意效果。其副反应轻且发生率低,停药后子宫肌瘤复发率也较后者低价格也低廉,这些优点使此药易于为病员接受,易于推广。现就我院使用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有症状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整理2011年2月-2014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病例114例,其中35例采用口服小量米非司酮治疗,年龄39-54岁,入选的病例均无心、肝、肾及内分泌病史,近3个月未服用激素类药物;用药前肝肾功能、出凝血时间检查均正常;子宫肌瘤由超生检测确诊。
1.2治疗方法:从月经周期的第1-3天开始,每日晚饭后1小时口服米非司酮12.5mg。服药后1小时禁食,连续服用3个月为1个疗程。在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程方面,一般以连续用药3个月为标准,但用药的剂量却相差甚远,从每天5-50mg不等,再加上判断肌瘤体积缩小的方法各异(经阴道超声检查或经腹部超声检查),因而治疗的效果也各不相同。使用小剂量米非司酮(12.5mg/日)连服3个月为1个疗程的治疗方案,有效率高 。较适合于近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的保守治疗,随着绝经和肌瘤的缩小,临床症状消失,达到治疗目的。对于子宫肌瘤导致贫血的患者,可起到止血、减少月经量、纠正贫血的作用。故对那些有症状、近绝经期的子宫肌瘤、排除恶性变的小肌瘤伴功能性子宫出血者尤为适用。
2.结果:
服药3个月后,检测超声,90%子宫肌瘤缩小,子宫肌瘤体积平均缩小55%;服药后6个月时B超检查,100%的病例子宫肌瘤缩小,入选的35例病例,29例子宫肌瘤消失。
服药期间不影响工作和生活,治疗期间肝、肾功能检查均正常。
3.讨论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由平滑肌及结缔组织组成。常见于30-50岁的妇女,据统计,30岁以上的女性20%患有子宫肌瘤,20岁以下少见。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与肌瘤的类型和有无变形相关,最常见的症状是月经改变,出现月经量多、月经期延长甚至痛经等症状,有些患者还会出现白带增多、下腹包块和压迫感等症状,但多数患者无症状表现或症状轻微,一般较难自行发现。超声检查是子宫肌瘤诊断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方法。子宫肌瘤无症状者一般不需要治疗,症状轻、近绝经年龄者可采用药物治疗,有症状或疑有肉瘤变者,应进行手术治疗。
子宫肌瘤大多无明显症状,难以发现,如果治疗不及时,容易造成多种危害。如果肌瘤组织出现在子宫角部,可压迫输卵管的入口,导致精子不能上行至输卵管与卵子结合,继而影响受孕;导致子宫变形,妨碍受精卵着床而阻碍受孕。即使受精卵已着床,较大肌瘤合并妊娠时由于机械性阻碍胚胎发育及宫腔感染,也容易引起流产;子宫肌瘤会引起盆腔充血及感染,其中肌瘤引发的感染多是蒂扭转造成的。感染之后,少数患者的肌瘤组织中可形成脓肿,出现化脓的情况。同时,肌瘤感染后的致病菌可侵犯其他临近器官,引发附件炎、盆腔炎等妇科疾病;子宫肌瘤会导致患者月经出血过多,长此以往,患者会出现继发性贫血,表现为全身乏力、面色苍白、心慌气短等症状;少数女性可见子宫肌瘤恶性病变为肉瘤,导致患者阴道出血、下腹疼痛,晚期可通过血行散播、直接蔓延和淋巴转移到身体多个部位。
子宫肌瘤是妇女常见的子宫良性激素依赖性肿瘤,不仅与雌激素水平有关,而且也与孕激素水平有关。研究发现,子宫肌瘤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的含量明显高于其周围的子宫肌肉组织。米非司酮是孕激素受体(PR)的拮抗剂,在拮抗体内孕激素作用的同时,可使子宫肌瘤中的PR及ER含量减少,明显降低子宫肌瘤组织中的E、P激素效应,导致子宫肌瘤体积缩小。本组病例子宫肌瘤体积均缩小44.8%,全部闭经,血红蛋白上升,停药后6个月内有95%的患者恢复月经。其中绝大多数病例月经量减少,服药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肝肾功能正常。但有1例复经后经量明显增多,经期延长,提示临床医师应重视月经复潮的临床表现。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