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太干净”易生病

来源 :百科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halista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在家里有了新生儿以后,很多妈妈每天必做的功课就是将孩子的餐具、玩具、衣服彻底洗刷消毒干净。有些家长还忙着追在孩子的后面,监督孩子有没有吃手,有没有把玩具放进嘴里,有没有爬到脏的地方……但是,这样一个无菌或少菌的环境,真是孩子需要的吗?

免疫系统是如何形成的


  免疫系统是人体自身的防御机制,是抵抗病原体入侵最有效的武器。孩子的免疫系统在胎儿期就开始发育,6个月以内的宝宝因为有母源抗体,免疫能力较强。但由于其自身的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在出生6个月左右,孩子的免疫力便开始下降。一般来说,在3岁以前,孩子的免疫力最差,3岁以后,随着免疫系统的逐步发育,其功能在与各种外界因素的相互影响作用下逐步完善,孩子的免疫力渐渐增强,6岁以后,免疫力渐渐接近成人,并趋于完善。
  在此特别说明,母乳对于小儿免疫系统的发育和功能有着重大的影响,必须大力提倡母乳喂养。孩子的免疫系统更是在成长过程中一次次被“侵犯”后才逐渐完善的,因此锻炼孩子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及时接种疫苗,对促进并提高免疫力都有重要的作用。

为何要与细菌、病毒共存


  周围环境的细菌、病毒存在,对人体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为什么要学会与细菌、病毒共存?
  医学上一直提倡“卫生假说”,即人是伴随细菌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长大的,病原微生物会让人生病,但它同时也有助于人体自然防御系统的健康发展,增强机体的抗病力。
  研究发现,人体的免疫系统是在接触细菌等病原微生物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抗体和免疫记忆的。如果孩子一直处于过于洁净的环境中,免疫系统会受到抑制。相反,如果孩子接触了大量外界物质,其免疫系统就会及早地把这些外界物质当作“老熟人”,不加排斥,从而提高机体的适应能力。
  当然,让孩子在“脏环境”中生活,也并非没有底线。周围环境中大量存在细菌、病毒,对人体健康还是弊大于利的,我们应该做的是趋利避害,在日常生活中学会与细菌、病毒适度共存。首先,不滥用抗生素,慎用消毒剂。比如,对于孩子的餐具、玩具、衣服等,不要频繁使用消毒液。如果消毒用品沾满家里各个角落,不仅会打破肠道内的菌群平衡,消毒剂的残留物也容易对身体造成伤害。

过度清洁易导致过敏和哮喘


  人体有两套免疫系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体液免疫系统是先天性的,与免疫性疾病有关。细胞免疫系统主要靠出生后接触外界细菌后慢慢形成。假如孩子居住的环境一尘不染,孩子没有接触到本该在正常生长发育过程中接触的细菌、灰尘、微生物等过敏源,免疫系统未能形成有效的刺激,以后再接触这类物质就会发生过敏。
  近年来,由于卫生条件的改善,人类居住环境过于清洁,儿童接触病原微生物的机会明显减少,导致哮喘和过敏症发病率逐渐增高。新的研究证实,过敏性鼻炎、哮喘与人体免疫Th细胞亚群比例失调有关。人出生后,接触细菌才能够产生具备抗感染功能的Th1免疫系统,人体自身则具有调控变态反应的Th2系统。正常情况下,Th1与Th2系统之间处于一种平衡状态,如果感染了细菌和病毒就会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Th1反应;如果此类感染减少,会导致机体Th1反应减弱,同时Th2反应相对增强,机体就容易发生过敏和变态反应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哮喘等。

餐具、玩具、地板不应过度消毒


  研究发现,68%的疾病与室内污染有关。这些污染物既包括进入室内的大气污染物,如沙尘、灰尘、臭氧等和建材装饰材料如甲醛、苯等,也包括日常生活用品,如化妆品、杀虫剂、消毒剂、清洁剂等。一些有幼儿的家庭,经常用消毒剂对餐具、玩具、地板進行强化消毒,那样不仅会污染家居环境,而且会在无形中损害孩子的免疫功能。
  世界卫生组织曾警告,抗菌消毒用品会使微生物抗药性问题更严重。美国医学会也呼吁大众避免使用含抗菌成分的清洁消毒用品,因为这些产品可能是抗药性微生物的来源,其实,只要使用一般的肥皂和水就可达到清洁的效果。

清洁与愈合能力


  过度清洁会损伤孩子皮肤的愈合能力,为什么呢?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人类皮肤上的某些普通细菌可以预防人体皮肤在受到伤害时出现感染。这些细菌可以抑制人体过于活跃的免疫反应,不至于使受伤后的伤口发生肿胀。目前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皮肤与细菌接触并非完全是坏事,不同环境中的正常菌群都能增加免疫力,因此,过度清洁有可能损伤孩子皮肤的愈合能力。

如何保护免疫力


  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护孩子的免疫力?要使其少生病,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1.母乳喂养—人生的第一次免疫
  母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物质,能增加婴儿机体免疫力及抗病能力,可防止婴儿受病毒的侵入而生病。可以说,母乳是人生的第一次免疫,因此不要错过给宝宝母乳喂养的机会。
  2.免疫预防接种—积极主动应对
  为宝宝预防接种是人类抵御传染性疾病而采取的积极措施,如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预防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接种乙肝疫苗预防乙肝等。父母们一定要按时按医生指示为宝宝接种疫苗。
  3.均衡饮食—提升防御功能
  孩子偏食、营养不均衡会造成抵抗力下降。肉、蛋、新鲜蔬菜水果品种尽可能多样,少吃各种油炸、熏烤、过甜的食品。
  4.多喝白开水—保持黏膜湿润
  多喝水可以保持黏膜湿润,成为抵挡细菌的重要防线。上幼儿园或外出时让孩子背着水瓶,渴了随时喝。注意,要喝白开水,而不是各种含糖饮料。
  5.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病从口入
  虽然过分抗菌、干净无益健康,但仍要培养孩子基本的卫生习惯,以防止病从口入。比如,每次宝宝户外玩耍回来,还是要注意给孩子洗洗手;要定期剪短指甲,不要让泥巴、污物在里面定居;在饭前和便后要把手洗干净。
  6.规律的生活习惯—让生物钟有节奏地转动
  父母要有足够耐心对待孩子,帮他们找到自己的生活规律。成长中的孩子必须保持充足的睡眠;平时多带宝宝到空气清新的公园玩一玩,对身体大有益处。
  7.不必过于干净—形成免疫记忆
  免疫系统能够对传染病原形成免疫记忆,万一再次遇上,可以很快将其消灭。如果你家太干净,孩子没有机会通过感染产生抗体,抵抗力反而减弱,并可能导致过敏和自体免疫失调。
  8.不要随意使用抗生素—让免疫系统得到锻炼
  当感染不是很严重时,尽量不要用抗生素,而是靠自身的抵抗力,使免疫系统得到锻炼。这样当下次再遇到同样的“敌人”时,已经训练过的免疫细胞便会产生出有针对性的免疫力,从而保护机体健康。
  9.良好家庭氛围—激发免疫活力
  良好的情绪可激发免疫系统的活力,从而起到充分地保护机体的作用。父母为孩子创建一个和睦的家庭氛围,可以帮助孩子免疫力保持良好状态。
  10.回归自然—尽情玩乐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在地上滚、爬、乱摸是自然的成长阶段,家长应该改变过度清洁保护和娇养孩子的方式,让他们回归自然、亲近自然,适当增加户外活动,这样有利于孩子们身心的健康成长。
  总之,根据孩子各年龄段的生理心理发育情况和兴趣爱好,适度呵护,满足需求,加强锻炼,不要让其生活在真空中。让孩子有个快乐的童年,才能保证其身心健康成长,为成年后的健康奠定良好的基础。
其他文献
土壤盐渍化和次生盐渍化是世界范围内日益严重的问题,可引起多种作物的减产,是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盐渍化土壤中主要含有较高浓度的氯化钠,其水解电离产生的Na~+对作物的生长有强烈的抑制作用。研究Na~+相关的转运蛋白对植物抗盐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小麦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提高小麦的耐盐性,培育耐盐小麦新品种对保证我国的粮食生产,可持续稳产、高产有着深远的意义。Sch
本论文选取分布于中国各地有争议的三个分类群的“罗布麻”植物样本作为实验材料,采用改进Qiagen法从干燥和标本叶片中提取到完整的基因组DNA,运用ITS、tmL内含子与trnL-F间隔
自然界中,很多植物都会受到病毒侵染而引起病毒病,几乎每种农作物和经济作物都受到几种甚至十几种病毒的危害,近几年黄瓜花叶病毒、烟草花叶病毒及芜菁花叶病毒造成许多蔬菜
松材线虫病是一种重要的林业病害,向来有“松树的癌症”的称号,对松树的危害十分严重,它的病原是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它是包括日、韩、美、加拿大、墨西哥
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日益增多,紫外线辐射会导致皮肤细胞的活性氧自由基增多,促进皮肤光老化、癌变、白内障、免疫抑制等一系列疾病的发生,因此寻找高效的抗氧化剂是预防和治疗紫外损伤的重要手段。本研究以NIH3T3细胞为实验材料,建立了紫外辐射对NIH3T3细胞的损伤模型,采用MTT方法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研究不同浓度的姜黄素、槲皮素、石杉碱甲对NIH3T3细胞的紫外损伤保护
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和水资源亏缺以及耕地面积的日益减少,开发利用干旱地和盐碱地越来越重要。已报道的提高植物对非生物逆境抗性的基因工程大多数是将单个目的基因转入植物获得工程植株,但转基因植物抗逆性增加水平仍有待提高。一般认为植物的抗逆性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所以多基因组装与转化技术便应运而生。将多个目的基因导入到植物基因组中并在植物中进行表达的策略之一为转基因聚合法,即先用不同基因转化两亲本,获得转基因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