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极必反——浅谈科学探究

来源 :新校园·理论(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qs_To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科学探究”是50年代在美国掀起的“教育现代化运动”中,由美国著名科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J.J.Schwab)倡导提出的。他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与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科学探究”强调科学概念、科学方法、科学态度三者的综合和实践以及对科学研究过程的理解。“科学探究”所具有的这些特点,使其成为美国教育改革中较有影响的教学方法。在美国的科学教育改革中,以科学探究为核心是《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课程理念的支柱。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对科学探究作了明确定义:“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们用于研究自然并基于此种研究获得的证据、提出解释的多种不同途径;也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种种活动。”这说明对探究有两方面理解:一是把“科学探究”描述为科学家所做的工作,即科学家提出关于自然界的问题,寻求答案,深化理解的过程:二是把“科学探究”看作教和学的过程,即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从这里不难看出,科学探究式教学实质上是将科学领域的探究引入课堂,使学生通过类似科学家的探究过程理解科学概念,掌握科学探究方法,并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一种特殊的教学方法。
   我国新编制的《科学新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提出:科学课程通过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科学的核心是探究,教育的重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
   科学探究强调参与和过程:要求所有学生都参与学习过程,让他们通过一系列的科学探索活动去发现科学结论,而不是将现成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
   科学探究强调平等与合作:科学探究中,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取得成功,学习成果是合作的结果,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由主导者改為引导者,在课堂上成为学生的朋友、伙伴。因此,科学探究是一个合作的过程,而不是对立的过程。
   科学探究鼓励创新:由学生负责决定做什么,怎么做,教师鼓励学生提出各种假设和预见,充分尊重他们的各种观点。
  二
   笔者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不少教师过于崇尚科学探究教学,在设计教案时一味的考虑采用科学探究模式,反而忽略基础知识,忽略了其他技能的培养,可以说是”物极必反”。长此以往,对学生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1.重视形式,忽略本质
   科学探究活动的课题大多数和日常生活有关,这对于整天学习课本知识的学生来说,科学探究活动能给他们一种轻松感和新鲜感。学生喜欢从事这项活动,但对于活动的目标,应该让自己学到什么,学会什么,却感到茫然、无助。几天后只记得做过某次实验,却对实验相关的知识、解释、结论知道不多,更谈不上如何应用。要跨过这个误区,教师应做到恰如其分引导他们去思考,引导他们去验证,而不是盲目追求形式,忽略科学探究的本质。
   2.采用”黑板探究”,忽略操作
   科学探究内容的教学和学习目标的实现,必须让学生亲身经历丰富的探究活动。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探究活动可以有多种形式和不同的水平层次,活动中包含的探究要素可多可少,教师指导的程度可强可弱;活动的场所可以在课堂内,也可以在课堂外;探究活动问题可来自书本,也可源于实际生活。
   有些教师喜欢将”做实验”改为”讲实验”,探究活动的开设也是粉笔式的,在黑板上讲实验方案、描述现象、得出结论,这完全违背科学探究的原则和目的,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必定只会纸上谈兵。在实际教学中应尽可能创造条件,多开展课堂外的、体现学生自主性的探究活动。
   3.孤立科学探究,忽略联合
   科学探究学习是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展开的。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等步骤去掌握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参与这一系列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获得探究活动所指向的知识,而且能学习和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具体方法。值得提出的是,探究学习的每一个步骤都包含许多具体的活动形式。在这些生动、多样、有趣的活动中,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发展自己的个性。他们会视学习为乐趣,主动而轻松,并富有创新精神。探究学习事实上是一种双重的学习过程。科学探究既作为学习的方式,又作为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必须落实在各主题的学习中,不宜孤立地进行探究方法的训练。科学探究学习目标的实现是建立在原有科学课程学习的基础之上的,应在探究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引导和鼓励学生触类旁通,提高他们对各学科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能用相关学科的原理、方法来解决化学上的问题,或通过探究活动得出一些相关学科的知识结论。
   4.重视过程,忽略评价
   对学生的探究活动的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价,是正确引导学生科学探究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参加探究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的有效方法。
   对学生的探究活动应及时检查完成情况,对得到的结论、经历、方法加以总结,使学生明白在此次活动中获得了哪些正确的知识和结论,从而激发他们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这也是对他们从事科学研究的情感态度培养。
其他文献
所谓节奏,是一种有规律的、连续进行的完整运动形式。从广义上说,节奏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产生于事物的运动过程中,也反映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及重复性。而体育课堂节奏主要指在一节完整的体育课堂教学进程中,教师对课堂时间的把握、对学生情绪的调控、教学方法的运用、重难点的剖析、课堂密度和练习密度的控制等诸方面的度与量的适时掌控程度。在体育课堂节奏中,有的节奏是隐性的东西,是无形的、不可预见的;而有的体育
选用十字形凉感长丝,经高机号圆纬机制备由集圈与单面编织组合而成的罗纹型复合组织,给出了凉感尼龙长丝纯织和凉感尼龙长丝/长绒棉交织的纬编织物的编织和染整工艺,并测试与
据塔吉克斯坦农业部消息,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2018年度塔吉克斯坩预计扩种1.35万hm2的棉花种植面积至18.75万hm2。
将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问题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医学物理学的教学活动中,探讨网络环境下问题式教学模式的优势与不足。理论考试成绩和调查问卷结果表明: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问题式教学
摘 要:本文从课程结构的角度,探讨了信息技术选修课教学中教师应如何把握教学的各个环节,从开课准备、课堂授课、课后总结、课程反思等四个方面展开讨论,做了初步研究,对于当前的选修课开设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选修课;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选修课的开设很值得反思,信息技术选修课教学的出发点和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怎么样的课堂教学才算是成功的信息技术选修课教学?  通过选修课的学习,要将理论知识
摘 要:随着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行,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开始向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观念转变,地理教学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分组学习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和教师的喜爱。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喜欢采用分组讨论的教学方式。然而这种教学方式却遭到部分老教师的质疑,他们认为学生分组学习时课堂较难管理,只有自己讲得多,学生才能学得多。本文就高中地理分组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推进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初中英语教学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小学没有专职英语教师,初中新生英语基础非常薄弱;另一方面,学生缺乏学习英语的内外环境。笔者在英语教学中进行了有效教学策略的探索。  关键词:中学英语;教学策略;有效教学  一、多措并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转变四个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  (1)教与学的关系。“教”与“学”,重在“学”
成人教育教学内容的适应性是成人教育的难点。套用相关层次全日制教育课程制定的"普教化"教学体系,造成了成人教育与全日制教育的重叠和浪费。建立符合医学成人教育的实验教学
据报道,浙江大学化学与生物学院工程学院柏浩教授及其团队模仿北极熊的毛发结构,研制出一种有序多孔的隔热保温织物.这种织物不仅非常保暖,还具有“隐身”的特殊.
基于对海派服装品牌的市场调研,以中文品牌名语素为试验素材,采用眼动仪结合配套问卷的形式,研究消费者偏好对海派女装品牌产品线延伸的影响。分别探讨了女装延伸至男装和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