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为新时代成渝地区高质量发展擘画了美好蓝图、提供了根本遵循。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全面吹响了建好“示范区”、唱好“双城记”的号角。双流作为成都高质量发展的先行示范区,将抢抓机遇,借势用好国家战略牵引力、政策推动力和发展支撑力,充分发挥国际枢纽机场、科教资源富足等资源优势,把高质量建设体现新发展理念的中国航空经济之都作为贯彻全会精神的生动实践,紧扣“四个聚焦”奋进作为,为成都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和动力源贡献双流力量。
聚焦航空枢纽筑基,助力打造成渝地区世界级机场群
市委提出要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打造面向全球的航空门户枢纽、洲际航空中转枢纽和航空货运转运中心。双流作为国际机场所在地,将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助力成渝全面提升区域辐射力和全球影响力。
一是做强枢纽功能“筑基”。在成都“两场一体”运营模式下,主动对标上海等“双枢纽”城市,打造多式联运综合交通枢纽,联动天府国际机场共同完善国际航空通道网络布局和航线干支衔接水平,助力成都构建泛欧泛亚国际大通道和覆盖世界经济中心城市的国际供应链体系。二是坚持客货并举“筑基”。发挥城市机场优势,以北上广深等中心城市为重点拓展精品航线,提升空港商务门户地位;重点围绕外向型企业需求、主要产品流向,在全球供应链节点城市抢先开通国际货运航线,与长龙航空、四川航空等深化战略合作,争取布局全货机航空公司,打造区域性航空物流集散中心。三是用好平台资源“筑基”。充分发挥空港7大进境指定监管场地、自贸试验区、综保区等平台优势,持续优化通关流程,大力发展冷链物流、跨境物流等价值链高端环节,扩大服务辐射半径,增强双流对全球高端资源要素的吸聚能力。
聚焦航空经济赋能,助力成都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
市委提出成渝共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开放型现代化产业体系,以产能规模、庞大市场和创新能力为支撑形成比较竞争优势。双流作为成都產业发展主阵地和科教资源富集区,将加快推进适航产业体系转型提质,增强创新策源能力,打造与中国航空经济之都城市能级相匹配的现代产业体系和动能体系。
一是努力在产业生态圈建设中发挥“双流作用”。聚焦发展航空产业,加快建设川航APU保税维修、顺丰四川分拨中心等项目,拓展ARJ21飞机租赁等航空金融业务,巩固拓展航空运营服务、航空制造维修、航空物流等产业,依托四川省低空空域协同管理中心打造通用航空总部基地。聚焦“屏芯网云”细分领域,依托中国电子、中国电科、紫光、浪潮、同方等企业,与高新区协同打造世界级“屏—芯”电子信息产业链。聚焦构建全生命周期生物产业生态圈,打造医药冷链物流和进出口交易平台,推动华西GLP等项目加快建设、国药蓉生等项目建成投运,与高新区合力将天府国际生物城建成世界一流生物产业园区。二是坚定在高品质科创空间建设中提供“双流示范”。力促年内建成成都芯谷、天府国际生物城100万平方米高品质科创空间;依托成都芯谷研创城,紧盯集成电路、网络安全、“云物大智移”细分领域建强产业链,打造以工业互联网为特色的中国编程中心空港基地;与专业机构合作市场化运营科创空间,高品质营造生产生活生态场景,打造全国重要的集成电路创新策源地。三是全力在协同构建创新生态链中体现“双流担当”。组建校院企地协同创新联盟,高效运营国家知识产权审查协作四川中心,借力辖区内四川大学、中物院等34所高校院所资源,打造校院企地利益共同体;借势高新区“新经济活力区”,将西航港片区打造为“空港知识城”,助力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建设。
聚焦空港流量聚势,助力成都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市委提出要提升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影响力,打造双流国际空港商圈。双流将以国际空港商务区为载体,大力营造新消费场景,加快构筑在中西部消费结构和层次的比较优势。
一是把国际空港商务区建设作为“头号工程”。加速推进城市候机厅、国际会议中心等功能性项目,积极实施西航港大道与成双大道、机场高速互通工程,美化连接锦城公园—空港中央公园的城市景观轴,依托凌云湾核心区打造未来“企业公馆”,高品质丰富国际空港商圈发展载体。二是把新消费场景构建作为流量转化的“重要抓手”。实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示范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发展跨境消费等新业态,引进进出口商品展示展销中心等项目,营造空港商圈潮购等8大场景,推出成都电商直播产业园等12大项目,年内打造夜间经济示范点4个以上、引育知名消费品牌20个、品牌首店10家以上。三是把非核心功能疏解作为空间优化的“主攻方向”。坚持分类施策,有序疏解转移非核心功能和低端服务业态,计划在“中优”区域用3年时间对专业市场、农贸市场、仓储物流企业(非航空类)进行转型提升、腾笼换鸟,为营造新消费场景腾挪空间。
聚焦门户城市提质,助力成都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市委提出努力把成都建设成为新发展理念的坚定践行地和公园城市先行示范地,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成都样板。双流将立足空港门户城市特质,以全生命周期理念强化营城优城,加快构筑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宜居生活环境和核心竞争优势。
一是提升“空港门户”生态品质。推动生态价值转化,依托空港花田等项目,高品质推进航线区域大地景观再造提升,推动锦江绿道加快建设、锦城公园一级绿道全线贯通,年内建成空港中央公园1100亩、小游园和微绿地10个、空港绿道30公里;坚决扛起生态保护政治责任,确保黄龙溪出境断面水质优良。二是提升“空港门户”功能品质。实施城市有机更新三年行动,完成机场周边7条道路美化提升;在东升、九江、西航港老城区实施街区U型空间一体化改造,营造功能丰富的社群空间。加快推进威斯敏斯特学校、嘉祥国际学校等一批高品质公服配套建设,确保公办幼儿园学位占比提高到50%。三是提升“空港门户”文化品质。以大运会筹备为契机,高标准完成双流体育中心等6个体育馆改造,承接中国足球甲级联赛等赛事活动。精致塑造一批城市文化场景,让美学体验和城市文化充分融入市民生活,推动黄龙溪古镇与欢乐田园共创5A级景区,建设农商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形成与中国航空经济之都城市能级相匹配的都市形态和极核功能,为成都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作出双流贡献。
作者
中共成都市双流区委书记、区人民政府区长
责任编辑
聚焦航空枢纽筑基,助力打造成渝地区世界级机场群
市委提出要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打造面向全球的航空门户枢纽、洲际航空中转枢纽和航空货运转运中心。双流作为国际机场所在地,将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助力成渝全面提升区域辐射力和全球影响力。
一是做强枢纽功能“筑基”。在成都“两场一体”运营模式下,主动对标上海等“双枢纽”城市,打造多式联运综合交通枢纽,联动天府国际机场共同完善国际航空通道网络布局和航线干支衔接水平,助力成都构建泛欧泛亚国际大通道和覆盖世界经济中心城市的国际供应链体系。二是坚持客货并举“筑基”。发挥城市机场优势,以北上广深等中心城市为重点拓展精品航线,提升空港商务门户地位;重点围绕外向型企业需求、主要产品流向,在全球供应链节点城市抢先开通国际货运航线,与长龙航空、四川航空等深化战略合作,争取布局全货机航空公司,打造区域性航空物流集散中心。三是用好平台资源“筑基”。充分发挥空港7大进境指定监管场地、自贸试验区、综保区等平台优势,持续优化通关流程,大力发展冷链物流、跨境物流等价值链高端环节,扩大服务辐射半径,增强双流对全球高端资源要素的吸聚能力。
聚焦航空经济赋能,助力成都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
市委提出成渝共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开放型现代化产业体系,以产能规模、庞大市场和创新能力为支撑形成比较竞争优势。双流作为成都產业发展主阵地和科教资源富集区,将加快推进适航产业体系转型提质,增强创新策源能力,打造与中国航空经济之都城市能级相匹配的现代产业体系和动能体系。
一是努力在产业生态圈建设中发挥“双流作用”。聚焦发展航空产业,加快建设川航APU保税维修、顺丰四川分拨中心等项目,拓展ARJ21飞机租赁等航空金融业务,巩固拓展航空运营服务、航空制造维修、航空物流等产业,依托四川省低空空域协同管理中心打造通用航空总部基地。聚焦“屏芯网云”细分领域,依托中国电子、中国电科、紫光、浪潮、同方等企业,与高新区协同打造世界级“屏—芯”电子信息产业链。聚焦构建全生命周期生物产业生态圈,打造医药冷链物流和进出口交易平台,推动华西GLP等项目加快建设、国药蓉生等项目建成投运,与高新区合力将天府国际生物城建成世界一流生物产业园区。二是坚定在高品质科创空间建设中提供“双流示范”。力促年内建成成都芯谷、天府国际生物城100万平方米高品质科创空间;依托成都芯谷研创城,紧盯集成电路、网络安全、“云物大智移”细分领域建强产业链,打造以工业互联网为特色的中国编程中心空港基地;与专业机构合作市场化运营科创空间,高品质营造生产生活生态场景,打造全国重要的集成电路创新策源地。三是全力在协同构建创新生态链中体现“双流担当”。组建校院企地协同创新联盟,高效运营国家知识产权审查协作四川中心,借力辖区内四川大学、中物院等34所高校院所资源,打造校院企地利益共同体;借势高新区“新经济活力区”,将西航港片区打造为“空港知识城”,助力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建设。
聚焦空港流量聚势,助力成都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市委提出要提升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影响力,打造双流国际空港商圈。双流将以国际空港商务区为载体,大力营造新消费场景,加快构筑在中西部消费结构和层次的比较优势。
一是把国际空港商务区建设作为“头号工程”。加速推进城市候机厅、国际会议中心等功能性项目,积极实施西航港大道与成双大道、机场高速互通工程,美化连接锦城公园—空港中央公园的城市景观轴,依托凌云湾核心区打造未来“企业公馆”,高品质丰富国际空港商圈发展载体。二是把新消费场景构建作为流量转化的“重要抓手”。实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示范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发展跨境消费等新业态,引进进出口商品展示展销中心等项目,营造空港商圈潮购等8大场景,推出成都电商直播产业园等12大项目,年内打造夜间经济示范点4个以上、引育知名消费品牌20个、品牌首店10家以上。三是把非核心功能疏解作为空间优化的“主攻方向”。坚持分类施策,有序疏解转移非核心功能和低端服务业态,计划在“中优”区域用3年时间对专业市场、农贸市场、仓储物流企业(非航空类)进行转型提升、腾笼换鸟,为营造新消费场景腾挪空间。
聚焦门户城市提质,助力成都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市委提出努力把成都建设成为新发展理念的坚定践行地和公园城市先行示范地,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成都样板。双流将立足空港门户城市特质,以全生命周期理念强化营城优城,加快构筑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宜居生活环境和核心竞争优势。
一是提升“空港门户”生态品质。推动生态价值转化,依托空港花田等项目,高品质推进航线区域大地景观再造提升,推动锦江绿道加快建设、锦城公园一级绿道全线贯通,年内建成空港中央公园1100亩、小游园和微绿地10个、空港绿道30公里;坚决扛起生态保护政治责任,确保黄龙溪出境断面水质优良。二是提升“空港门户”功能品质。实施城市有机更新三年行动,完成机场周边7条道路美化提升;在东升、九江、西航港老城区实施街区U型空间一体化改造,营造功能丰富的社群空间。加快推进威斯敏斯特学校、嘉祥国际学校等一批高品质公服配套建设,确保公办幼儿园学位占比提高到50%。三是提升“空港门户”文化品质。以大运会筹备为契机,高标准完成双流体育中心等6个体育馆改造,承接中国足球甲级联赛等赛事活动。精致塑造一批城市文化场景,让美学体验和城市文化充分融入市民生活,推动黄龙溪古镇与欢乐田园共创5A级景区,建设农商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形成与中国航空经济之都城市能级相匹配的都市形态和极核功能,为成都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作出双流贡献。
作者
中共成都市双流区委书记、区人民政府区长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