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战略离不开企业的自我认知

来源 :管理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cfir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通往企业成功的路上,我们要先回答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是谁?”几乎所有企业都会面临这样一系列的问题:于何处增长?怎样收购?业务组合应该如何构成?有很多企业迷失方向就是因为他们对这些问题的回答脱离了对自身的认知,即他们为顾客和股东创造价值的方式,以及他们具有优势的差异化能力。只有这两个重要要素同时作用并彼此加强时,公司才可能在市场上获得胜利。
  于何处增长
  公司要想维持健康且盈利的增长,必须对市场中尚未满足的客户需求保持敏感并为之提供解决方案。例如,麦当劳就发现了平价快捷早餐这个市场。它对自己独特的食品采购、菜品开发和厨房管理能力进行重新部署来满足这个新市场,创造了一个巨大的新收益源。麦当劳在没有刻意增加餐厅数量的情况下发现了增长机遇(虽然餐厅数量也一直在增加),这得益于他们对自身的清晰认识:他们知道自己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延伸并利用了他们独特的能力和创造价值的方式。然而,大多数企业缺乏这种水平的自我认知。
  了解市场,意味着能识别出现有服务/产品和顾客需求间的差异;了解自己,则意味着理解自身价值创造方式和差异化能力在哪些方面能够以及在哪些方面不能为填补这些市场空隙创造优势。例如,在某些需要适应性供应链支持的机会面前,如果你缺乏所需能力且没有努力去创造,那么对这种机会的追求将适得其反。由此可见,对增长机遇的把握与对企业自身的认知密不可分。
  怎样收购
  大多数收购都只会让企业变得更大,而不是更好。如果你收购的公司不能使你在最擅长的领域获益,也不能使你更贴近市场,这个收购就得不偿失。表现不佳的收购一直存在,正是因为很多公司还没有明确收购的目的。
  理想的收购应使收购方与被收购方双向增值。例如,宝洁公司收购吉列公司是看中了吉列公司在男士用品创新、制造和营销方面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而宝洁公司也希望能够将自己在女性产品方面的独特能力融入吉列公司,从而实现双赢。不得不说,目前很多收购都还达不到双向价值增值的目标,所以结果多不尽人意。
  和实现健康增长一样,公司必须认清自己才能明确怎样实现成功收购。在公司花费数百万美元对被收购企业的财务、负债、产品、成本和运营进行尽职调查的同时,也应该特别去注意和了解被收购企业的价值创造方式和能力是否匹配,甚或加强自身企业的相应方面,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双向的价值增长。
  怎样构建业务组合
  在界定与塑造公司业务时,通常会考虑组合中每个业务单元的价值是否与公司所需相匹配,并通过衡量增长能力、盈利能力和市场领导力来取舍业务。但遗憾的是,即使是完全遵循了这些公认惯例的公司,还是会时常出现损失惨重的投资组合。
  虽然做比说更难,但解决方案非常简单明确:无论投资组合中的单一业务是强是弱,最健康的投资组合都应该只包含那些最得益于企业能力的业务。比如美国制造商丹纳赫公司(Danaher Corporation),其业务范畴很广,但是公司的绝大部分利润来自于公司的一套独特的企业能力,例如其目标部署能力和精益六西格玛技能。公司的业务组合和差异化能力匹配得越好,公司才越有可能获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效益。
  怎样构建你的业务组合?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公司先对自身有一个客观的了解。具体来说就是,公司怎样创造价值和在哪些领域具有竞争优势。公司的投资组合应该是具有高度一致性的,而且组合内的每个业务都应既能受益于又能帮助于公司独特的能力和价值创造方式。如果每个业务自身都有很好的属性,公司就能持续获得成功。
  另一方面,应该剥离或者停止那些本身属性不佳或不能从公司优势获益的生意。IBM非常明智地在2005年将PC业务卖给联想,就是因为他的独特能力和价值创造方式不再集中于生产及商品的采购和销售。
  如何去处理那些不具有高度一致性但又不至于剥离的业务是最难的。一致性强的、表现好的公司领导们往往都选择剥离或避免那些虽然有很好自身属性却与公司擅长领域不匹配的业务。例如,通用电气公司明智地剥离了盈利能力非常强的媒体娱乐公司NBC环球,因其对通用公司在工程产品设计、营销和融资的专业领域并没有太多附加价值。但同样的,企业也应该去尝试修正而不是直接剥离那些自身表现欠佳却和公司优势紧密结合的业务,而那些较弱的属性并不能瞒过潜在客户,所以公司理应学会如何为这些业务增值。
  规划发展之路
  过去几年中我们看到了很多宣扬着美好未来的增长、并购与投资组合战略,但这些美好最终都没有实现。这是因为所有的期待都建立在一个默认的假设上:公司核心特征(其创造价值的方式与差异化能力)的可替代性与灵活性比实际更大。实际上,回答何处增长、怎样收购和怎样构成业务组合这些问题,是在帮助企业找到对自身存在性的解答:我们是谁?我们的竞争优势是什么?我们如何为顾客和股东创造价值?如果你不从回答这些问题开始,你在业务增长、合并重组和投资组合方面的决定就只是随机的、游离的。总有一天,企业会失去独有的个性,甚至未来的发展方向。换句话说,若不能“知己”,致胜法诀则无处可寻。
其他文献
读《白虎通》需要注意两点:一是如何批判古人,二是如何看待学术与政治的关系。  任何历史现象,都有当时的情境背景。批评一种思想,如果不是尽可能还原当时情境,仅仅依据逻辑进行演绎推理,很有可能会陷入“理性的自负”而不自知。对《白虎通》的批判,往往会有这种偏颇。常见的说法,是指斥它的谶纬神学和抨击它的三纲五常。这种批判似乎完全在理,有的逻辑还十分严密,但不见得对学术有益。恰恰相反,这种批判往往会阻碍学术
期刊
全球公认的知名世界级IT企业多达150多家,而IBM其涉足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均大幅度超过50%,是真正全球IT界的巨无霸。IBM不但是技术和产品的研发者,同时也是各个行业发展和企业转型的积极推动者。IT技术和产品是IBM服务客户的媒介,通过提供高端的咨询服务和业务解决方案,不仅能为客户带来改善业务运营的机会,同时也为公司创造超出常规的商业附加值。IBM通过综合发挥技术实力和人才优势,由众多业务专家和
期刊
IBM公司百年发展历程创造人类开发和利用信息技术的一个个丰碑,不断引领着IT理念的创新,为人类社会迈向信息时代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先进的社会意识。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创新应用,是工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使能器。另一方面,现代工业快速发展也将催生新的信息技术和新的信息化理念,并将带动信息产业向新的高度跃进。  IBM以超前的技术、出色的产品和服务在全球IT业界独树一帜。早期开发360系
期刊
在社会面前,企业所追求的是自身的经济利益,还是社会的利益,还是两者在某种程度上的结合?在这种结合的过程中,企业是主动地承担社会责任,还是被动地承担社会责任?如果没有明确的理论与良好的实践,这些说法充其量只是个传说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们有着不少的幻想,希望天是蓝的,水是净的,食物是安全的,社会是稳定的。这一切应该都不是奢望的事物,但却往往引起人们的遗憾。  遗憾之余,人们不由自主地寻找造成遗憾的
期刊
企业社会责任是一种道德契约。作为一种“积极的”责任,企业社会责任不宜涵盖“慈善责任”,企业不应该成为“善行、情操和理想”的载体。若如此,企业作为人类的一种创造性制度安排将面临严重的矛盾和困境  一般认为,英国学者欧利文 · 谢尔顿(Oliver Sheldon,1894—1951)在1924年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的概念,把企
期刊
随着制造业与服务业互动融合的速度不断加快,一些制造业跨国公司纷纷把战略重点从产品制造转向服务,其中IBM堪称是成功实现制造企业向服务企业转型的典范,其一直以来持续转型的理念和追求卓越的精神,成为其他企业竞相追逐和学习的标杆企业,同时也能为面临转型困境的中国制造企业带来重要启示。  贯穿始终的服务主导逻辑  案例中IBM为A&D行业提供的解决方案仅仅是这家百年企业在众多行业开展业务的一个缩影。A&D
期刊
晚清民国史上商人的公益行为以叶澄衷、盛宣怀、朱葆三、荣德生四个人最为典型,他们每个人都是一面镜子,展现了不同侧面的时代烙印,其百年后的声名与价值也因此跃然纸上,他们的公益活动历程,从清朝对皇家的效忠和家族的回馈上,转到普众的公益上,尤其在教育上特别突出。  叶澄衷:晚清“首善商人”  叶澄衷(1840-1899)有晚清“首善商人”之称,其所创办的叶氏义庄(后改称中兴小学)、叶记商务学馆、澄衷学堂等
期刊
一个企业,就像一个人一样,一定要有朝气。  ——鲁冠球  人的生命在于运动,而企业的生命在于变革,在于顺应时代、呼应潮流的革故鼎新。2000年,改革开放已经22年。诞生于改革之初的本土企业走过了幼年期,企业领导者也到了退休年龄,如何挑选和培养合适的接班人,如何迎接新世纪的变化与挑战?一系列问题纷至沓来。伴随着这些追问,与千禧年一同到来的,是中国企业界一轮声势浩大的高层变动。  中国企业大换班  三
期刊
作为社会系统成员和自然环境的一部分,企业必须考虑自身行为不能危害当前以及未来生命形式的生存与发展。可持续发展从资源和市场对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能力建构竞争优势形成新的伦理道德要求,改变了企业原有的价值观和战略导向。“做正确的事”成为企业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可持续发展理念起源于1987年WECD(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宣言对经济、社会与环境均衡发展的全面阐释:人类当前的发展不影响后代人发展的水平。
期刊
在大协同时代的背景下,我们发现,严格定义的工作任务和固定的框架将会消失,协同思想将成为工作的重心,人际关系的价值将会最大化。工作革命把工作效率和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带入到一个全新的层面,企业需要在此过程中建立起全新的工作思想和文化  纵观历史,新兴技术的发现和利用,往往会改变世界经济的格局。近两个世纪以来,随着工业革命、电气革命与信息技术革命先后登上历史舞台,世界经济的中心也相应地先从中国转移到英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