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居民收入差距的经济与社会效应分析

来源 :中国外资·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tyl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适度的收入差距能够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但差距过大则会制约经济增长,导致社会不稳定,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基于这一理论前提,通过青海省城乡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居民收入差距状况的调查,测算青海省居民收入差距的水平及变动趋势,据以分析居民收入差距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并提出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居民 收入差距 经济效应 社会效应
  
  居民收入差距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中国的改革开放,一方面带来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另一方面也拉大了收入差距。近几年居民收入差距水平一直居于世界前列,这种态势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更是出现了不断扩大化的趋势,居民收入差距已经由改革开放之初的相对缩小演变为现今的绝对扩大,其对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影响也在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上显现出来,并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可以说居民收入差距既是目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中面临的最大问题,也是今后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并予以妥善解决的重大社会经济问题。在这方面青海省也不例外,随着青海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的同时,青海居民收入差距日益拉大,这种日益扩大的收入差距势必会带来一定的社会与经济问题,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海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一、青海省居民收入水平及变动轨迹
  
  近年来,青海省居民收入得到了较快的增长,但是因青海省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较低,与我国其他省份相比,青海省的居民收入仍然偏低,历年来在全国中的序位依然居后。虽然青海居民总体收入水平呈不断增长态势,但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也比农牧民快很多,两者的这种差距在逐年拉大(见图1)。
  
  ▲▲二、青海省居民收入差距的基本状况
  
  2.1 城乡之间居民收入差距
  从图1可以看出1997~2006年青海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城乡收入比从1997年的3.03:1扩大至2006年的3.82:1(见表1),形成逐年扩大之势。
  2.2 城镇居民内部收入差距
  1997年,按可支配收入分组的城镇居民10%最低收入户、10%低收入户、20%中等偏下收入户、20%中等收入户、20%中等偏上收入户、10%高收入户和10%最高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712.9元、2367.3元、3073.8元、3976.1元、5020.1元、6024.1元、7726.1元;2006年,各组分别为2301.5元、3811.6元、5912.4元、8930.9元、12392.3元、15367.6元、22093.8元,各分组家户收入分别增长了0.34、0.61、0.92、1.25、1.47、1.55、1.86倍。1997年,高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比最低收入户和低收入户高2.52倍和1.54倍,最高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比最低收入户和低收入户高3.51倍和2.26倍,这一差距在2006年分别扩大至5.68、4.03倍和8.60、4.80倍。
  2.3 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
  把 600 户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按收入高低排队分成三组,即低收入户(1000元以下)、中等收入户(1000-3000元)、高收入户(3000元以上),结果显示:2000年低收入户所占全部调查户数的比重为39.5%(237户),比1997年的35.4%(212户)上升了4.1个百分点,增加了25户,而2006年的11.2%(67户)比2000年降低了28.3个百分点,降低了170户;中等收入户所占全部调查户数的比重为52.2%(313户),比1997年的62.3%(374户)下降了10.1个百分点,减少了61户,而2006年的65.9%(395户)比2000年上升了13.4个百分点,增加了82户;高收入户所占全部调查户数的比重为8.3%(50户),比1997年的2.2%(13户)上升了6.1个百分点,增加了37户,而2006年的22.9%(137户)比2000年上升了14.6个百分点,增加了87户,2000年是个重要的转折点,此后几年里,中、高收入户增多,低收入户减少,更多一部分的低收入户逐渐向中、高收入阶层迈进,与中、高收入户的差距逐渐缩小。
  2.4 行业之间职工收入差距
  为了便于考察和比较,将2003年的发展水平作为最初水平,并把青海统计年鉴中分类的19个行业合并为三次产业,以行业职工平均工资作为收入差距衡量标准。青海行业之间的职工收入差距是扩大的,收入增长最快的部门是第三产业。(见表2)。
  2.5 地区之间居民收入差距
  2000~2006年,海东地区和海西州的居民收入差距缩小,而黄南州、玉树州、海北州、海南州和果洛州的居民收入水平与上述两地区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如果以西宁市居民收入为系数1,2000年,城镇居民区域之间收入相对差距系数海东地区为0.84,海西州为1.10;2006年,这两地区居民之间收入差距缩小,系数比为1:0.86:1.04;2000年,西宁、海东地区、海西州的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相对差距分别为1:0.74:1.27,2006年相对收入差距为1:0.78:0.88,相对收入差距也在缩小。相反,2000年,海北州、海南州、黄南州、果洛州、玉树州的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相对于西宁市差距扩大,系数值为1:0.95:0.87:0.92:1.01:1.00,2006年相对差距为1:0.97:0.93:0.84:1.00:1.05;2000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相对差距为1:0.90:1.04:0.83:0.92:0.80,2006年相对收入差距为1:0.77:0.89:0.68:0.69:0.65,收入差距也扩大了。2000~2006年,海东地区居民收入增长最快,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长了0.81倍,高于全省平均0.76的增长倍数;黄南州、果洛州、海西州增长了0.60、0.75、0.66倍,比全省平均增长水平低;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相对差距略大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
  
  ▲▲三、青海省居民收入差距的经济与社会效应分析
  
  3.1 收入差距与经济发展相关性
  3.1.1 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
  判断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效应,一个基本的视角,就要看这种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是否有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是否有利于经济运行效率的提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推行“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结合起来”等收入分配政策,其目的是要解放、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效率提高。青海实施上述收入分配政策产生了明显的经济增长效应。从1997年到2006年,青海省内生产总值从202.79亿元增长至641.58亿元,年均增长10.7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4122元增加到11762元,年均增长9.43%;2007年全省生产总值更是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为760.96亿元,人均生产总值13836元。基尼系数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相关系数分别为0.824、0.728、0.723,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相关性相对较高。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关系是相容的,收入差距扩大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激励效应。
  3.1.2 收入差距对经济发展推动作用
  公平的收入分配差距格局对经济发展有推动作用。首先,充分调动劳动者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其次,提高国民储蓄率、社会投资率,促进物质资本形成。第三,促进民间金融市场成长与民营经济发展。第四,扩大就业规模,构筑产业竞争力。此外,收入差距扩大对于促进消费结构合理化,刺激消费结构升级也有积极作用。
  3.2 收入差距扩大引发经济社会矛盾
  居民收入差距适度扩大对提高国民储蓄率和投资率,促进资本形成、经济增长有积极作用。但不是说,任何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对经济增长都是有利的。收入差距过大,尤其不合理、不公正的收入差距扩大则是经济社会不稳定的根源,对经济社会发展将产生负面影响。
  3.2.1 收入差距扩大的经济矛盾
  第一,收入差距扩大带来不同阶层居民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反差矛盾。随着居民收入总体水平的提高,青海居民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有很大的提高。从统计数据看,青海居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了小康,各等级收入户恩格尔系数均49%以下。由于近几年来,青海省城镇居民内部收入差距在逐年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在逐年拉大,而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在逐年缩小,所以,从城镇内部和城乡之间的居民收入差距方面进行研究。青海省城镇居民中不同收入户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差距很大。2000年,青海省城镇居民最高收入户和高收入户人均消费性支出为8236.4元和5871.7元,比全省平均水平4985.7元分别高65.2%和17.78%,恩格尔系数(食品类支出占消费总支出比重)分别为35.5%和38.2%,比全省平均水平的40.9%分别低了5.4和2.7个百分点。低收入户和最低收入户消费性支出为2403.4元和1928.0元,恩格尔系数分别为49.1%和53.3%,比全省平均水平分别高了8.2和12.4个百分点。到2006年,城镇居民最高收入户和高收入户人均消费性支出为14362.6元和9972.2元,比全省平均水平6530.1元分别高119.94%和52.71%,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6.1%和29.9%,比全省平均水平的36.2%分别低了0.1和6.3个百分点。低收入户和最低收入户消费性支出为3689.2元和2185.2元,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9.7%和45.2%,比全省平均水平分别高了3.5和9.0个百分点。
  第二,收入差距扩大可能引发消费升级缓慢和商品供求结构矛盾。不同收入群体其消费结构存在很大差别,一般来说,收入水平越低的群体,其收入中用于食品消费的比重较高,而在耐用消费品、交通通讯、文化教育、娱乐服务等等服务类消费项目的支出比重就越低。当大部分居民在解决温饱问题后,由于收入增长的制约,难以产生文化娱乐类消费需求,这一层次的消费需求拉力微弱,就会出现服务类产业发展拉动力不足。2006年,青海省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由“十五”末2005年的12.0%:48.7%:39.3%转变为10.9%:51.6%:37.5%;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3.5%、62.7%、33.8%。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与中低收入阶层服务类消费需求结构缺位直接相关。2006年,青海城镇居民的中等收入户、中等偏下收入户、低收入户、最低收入户一年户均娱乐教育文化支出794.8元、502.0元、505.9元、195.5元,这样低的服务消费支出很难拉动较高层次的服务产业发展。可见,中低收入阶层收入增长缓慢制约了消费总量增长和消费结构升级。
  3.2.2 收入差距扩大的社会矛盾
  居民收入差距分配关系是社会各个成员经济效益分配的最终体现,具有很强的社会敏感性。收入分配格局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社会成员的社会心态平和程度,从而影响社会稳定。一般学者认为,居民收入差距小些,社会稳定,居民收入差距偏大,社会不稳定。塞尔·亨廷顿考察了30个国家收入不平等的与死于政治冲突的人数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34;在另外12个国家中,税后收入不平等与政治冲突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36。对于青海来说,这种问题还不突出也不严重,而且没有公开的死于政治冲突人数的数据,我们也无法掌握这方面的数据资料,但对于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可能诱发三对社会矛盾必须引起高度注意:
  1.高收入阶层与低收入阶层之间的矛盾。在现有的社会保障水平下,低收入者的压抑感不可避免。但富有者“暴发”行为、“炫耀性消费” 行为、“买官卖官”行为,特别是一些人通过不正当手段迅速致富,某些资产所有者或资产代理人利用资本优势对雇佣劳动者施加压迫行为,会引起低收入阶层的强烈反感和距离感,这将使各富有阶层与各低收入阶层在政治上、思想上,在于他们各自利益有损益的政策上,产生明显不同设置截然相反的态度。某些低收入者还可能滋生仇富心理,实施过激行为,引发高收入者生命安全问题。
  2.低收入阶层与执政党和政府之间的矛盾。青海广大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富民政策是拥护的,对改革的总体思路是了解和支持的。但是,客观地看,低收入阶层会将对自己不利的处境与党和政府的现行政策联系起来。在社会转型期,企业改制深化,一部分人失业下岗,收入分配政策调整,一部分人收入增长较慢,城市化、工业化过程中征用农地使一部分农民失土并失去原有的生活环境,低收入阶层实际生活遇到一些客观困难。他们会对少数人暴富、某些官员的“灰色收入”、政府有关部门的“三乱”等社会不良现象怨愤并指向政府治理不力。一些地方政府政策选择偏差、工作方法简单粗暴,更加深了某些低收入者对立情绪。近年来,政府公务员增加工资较快,福利不断改善,这使生产性部门的劳动者产生不公平感,使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下岗职工产生明显的失落感。由于企业劳动力使用管理不规范,职工权益常受侵害,劳资冲突矛盾加剧。在职工自组织机构调解不到位情况下,利益遭受侵害的弱势一方往往会向党和政府宣泄。
  3.各低收入阶层之间的矛盾。这对矛盾最典型的是城市工薪阶层与农村进城劳动者之间的矛盾。“城乡矛盾”由来已久,但在计划经济和“二元体制”下,这一矛盾的表现并不明显。现在,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劳动力市场趋于形成,农村大量人口进城,从而使城市劳动者就业压力倍感加大。在“刘易斯定律”的作用下,原城市户籍的劳动者工资下降,就业困难,失业增多。相当多的城市低收入阶层对此不习惯,感到难以忍受。于是,一方面一部分城市居民对农村人口进程“打工”,有抵触情绪;另一方面,转移进城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提出平等待遇要求。这一矛盾,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会进一步尖锐起来。
  
  ▲▲四、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建议
  
  第一、增加农牧民收入。加大政府支农力度;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农业产出率,保证农牧民收入的稳定增长。
  第二、加快城镇化进程。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从而获得较高的报酬,也使从事农业劳动的人有更多的土地等资源,减少竞争。
  第三、居民收入透明化。尽量杜绝灰色收入,甚至是黑色收入。
  第四、统筹城乡义务教育和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逐步缩小城乡社会保障水平的差距。
  第五、理顺地区内收入分配关系,减少低收入群体人数,扩大中等收入人群比重。
  第六、完善税收调节机制,完善国民收入分配制度,提高高收入群体的社会责任。
  第七、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完善工资增长机制。
  
  参考文献:
  [1]李炯等.经济发展与公平分配.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1
  [2]黄泰岩,王检贵.如何看待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3]青海省统计局.青海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7~2007
  (责任编辑:段玉)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在全面阐述RAROC系统的内涵和技术要求的基础上,以美国银行为例,介绍分析了RAROC技术在银行风险管理和资本分配中的作用,并提出引入RAROC技术对我国商业银行提高资本配置和风险管理能力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RAROC技术 经济资本 资本配置 风险管理    ■一、问题的提出及文献回顾  RAROC(风险调整资本收益率,Risk adjusted return on capital)
期刊
摘要:本文以《阿Q正传》《套中人》为例论述了鲁迅和契诃夫在剖析国民灵魂、催动思想革命上所起的巨大作用。两者都以独特的视角、喜剧的形式、幽默的语言、客观冷静地评判、跳跃的情节、深刻的挖掘来表现了两部作品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的独特魅力,具有很大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国民灵魂 思想革命 文学比较     众所周知,鲁迅和契诃夫是有着不同民族背景的两位伟大作家,他们的创作特色各异但又都以笔为利刃塑造人物形
期刊
摘要:资产负债率是财务分析的重要指标,反映了企业的资本结构状况,同时也能直观地反映负债经营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本文以我国1999-2008年的全部上市公司为样本,对近十年来上市公司的负债率从总体和行业两方面进行了描述性分析,以反映负债率的发展变化和现状。数据显示,10年以来我国上市公司的负债率呈现不断提升的状态;且负债率具有明显的行业特征。  关键词:资产负债率 变动 趋势    ▲▲一、财务指
期刊
24COIA是一种可用电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采用CMOS工艺制成,共有128个字节,具有写入时间短、数据保存时间长、反复擦除写入次数多等优点,与一般的并行EEPROM相比,主要有两点不同:(1)几乎不占用系统资源,只需一根钟线和数据线。而两根线可由平常清闲的PI口提供。因此,可有效提高CPU的工作效率。(2)需要CPU单独产生符合二线制要求的时钟脉冲。而一般的并行EEPROM和CPU共用一晶振时
期刊
新会计准则推行已经三年了,首先在上市公司全面推行,其他企业鼓励执行,作为一门经济语言它深入到经营活动的许多方面,最核心的主线就是会计信息应当反映真实的经济活动和事项,实施新准则的要求,企业进行的不仅仅是一次技术操作,更是一定程度经营思维的改变,在实际工作中,如何通过新准则的几项变化合理运用财务预算,分析其对房地产业产生的影响,控制成本,降低支出,增大企业利润。    ▲▲一、 关于《投资性房地产》
期刊
摘要:燃油税改革后引起了地方政府进一步改革,行政委托成为了一种可以很好的行使行政职权的方法,本文从行政委托的必要性入手结合《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分析了受委托组织必备的条件,提出了对于行政受委托组织应该做宽泛的理解,但是必须符合一定的法定的程序和条件。最后,对我国行政委托制度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燃油税 改革 行政委托 受委托组织 要件 程序 建议    国务院决定自2009年1月1日起实施成品
期刊
摘要:本文分析了医院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最后,展望了医院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前景。  关键词:医院 会计 电算化    ▲▲一、引言     会计电算化在我国,已经有了三十多年的发展与实践,已经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广泛的普及与使用,通过财务管理软件的应用,众多的单位已经由传统的手工记账转为用计算机、财务软件记账。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得到了巨大的提高,在各行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基于医疗卫生服务视角,对我国近十年来床位、卫生机构和卫生技术人员三种主要医疗卫生资源在省际间的配置,采用基尼系数,并考虑人口因素,来衡量和分析地区间配置的公平性。分析结果表明:一是我国三种医疗卫生资源数量在省际间的配置总体处于公平状态,但不代表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相同;二是卫生机构资源内在结构存在较大的缺陷,省际间纯公共品性质的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公平;三是卫生费用投入结构存在一定的缺陷,
期刊
摘要:现阶段,基层文化建设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因为它的服务对象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广大农民群众。一方面,可以提高农民的文化知识水平和思想道德境界;另一方面,深化了基层社会的文明,对和谐农村建设有积极意义。然而其现存的问题和以后的发展趋势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也是本调查所讨论的中心问题。  关键词:基层文化馆(站) 问题 成因 对策    ▲▲一、调查发现的问题及成因  
期刊
“居者有其屋”系古今人愿,更是人间喜暖悲叹的一大根源。孟子两千年前沉深地叙述此句时,可能没有想到,房让今人疯狂,疯狂到违背自然规律、漠视安全与生命的程度。房让今人神伤,价格不顾价值规律,让人神伤到买也不是,不买也不是。房出了毛病固然可怕,国民心态出了问题,可怕的就不仅仅是房市了。    ▲▲一、价格与价值之偏离,重现击鼓传“楼”的游戏    国人普遍认为,房不一定要住的,是可以炒的,因为它有投资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