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了给油茶林合理施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13 a生“岑软3号”油茶(Camellia oleifera)树为研究对象,以不施肥作为空白对照,以不加氮肥作为无氮对照,研究相同施氮量下硝态氮肥、铵态氮肥、酰胺态氮肥以及3种形态氮素1:1:1混合态氮肥对油茶春梢形态及生理的影响.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相比,混合态氮对春梢数量、春梢长度、春梢直径的增加幅度最大,分别提高33.74%、71.97%、27.86%;混合态氮和硝态氮明显提高了叶片总氮、总磷和全钾的积累量,其中总氮增加幅度分别为60.58%、53.4
【机 构】
:
广西大学林学院,广西南宁 530004;广西大学农牧产业发展研究院,广西南宁 530004;广西大学农学院,广西南宁53000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给油茶林合理施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13 a生“岑软3号”油茶(Camellia oleifera)树为研究对象,以不施肥作为空白对照,以不加氮肥作为无氮对照,研究相同施氮量下硝态氮肥、铵态氮肥、酰胺态氮肥以及3种形态氮素1:1:1混合态氮肥对油茶春梢形态及生理的影响.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相比,混合态氮对春梢数量、春梢长度、春梢直径的增加幅度最大,分别提高33.74%、71.97%、27.86%;混合态氮和硝态氮明显提高了叶片总氮、总磷和全钾的积累量,其中总氮增加幅度分别为60.58%、53.49%,总磷增加幅度分别为26.60%、37.23%,全钾增加幅度分别为34.31%、42.80%;混合态氮和硝态氮对春梢中有机物的增加幅度较大,可溶性糖分别增加17.66%、17.90%,可溶性蛋白分别增加10.74%、7.96%;施氮肥能显著增加油茶叶片酶活性,其中混合态氮的增加幅度最大,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分别比对照增加26.78%、209.26%、30.09%;施氮肥还能提高油茶对弱光的利用效率与光合速率,其中以混合态氮的作用最为显著.以上结果表明,油茶树春梢萌发前施加氮肥对春梢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同等含氮量下不同形态氮肥对油茶春梢生长的作用排序为混合态氮肥>硝态氮肥>铵态氮肥>酰胺态氮肥.
其他文献
全面总结了近年来中国在岩溶森林生态保护修复理论与技术实践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在理论方面,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岩溶森林生态保护修复政策支撑体系,基于岩溶地区小生境高度异质性的多物种共存与生物多样性维持理论,基于岩溶地形地貌、土壤和自然干扰机制下的隐域性植被演替理论,基于岩溶植物萌生特性的群落构建机制和岩溶生态资源评估与生态产业发展理论.在技术方面,凝炼了岩溶天然次生林封育改造与结构功能提升技术、岩溶石漠化地区森林生态系统修复重建技术体系、岩溶地区森林景观修复与空间经营技术和岩溶生态资源评估与生
为阐明岩溶石漠化不同修复林分的生物量和生产力特征及其动态变化规律,选择2011年营造的顶果木Acrocarpus fraxinifolius纯林(PAFP)、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纯林(PDOP)和顶果木×降香黄檀混交林(MADP)为研究对象,设置固定监测样地,基于2013年、2015年、2019年和2021年的4次林分生物量测定,研究3种修复林分生物量、定期平均净生产力的特征及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3种修复林分生物量均随年龄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不同林分、不同树种各器官生物量的变
全球近海底层水体低氧现象日趋频繁,严重影响到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为掌握光棘球海胆Meso-centrotus nudus对低氧胁迫的耐受能力,通过室内生态模拟实验,分析3种规格的光棘球海胆,即大规格海胆平均体质量(91.41±3.31)g、中规格(60.79±3.42)g和小规格(4.15±0.18)g,在3个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DO)浓度水平(0.5 mg/L、2.0 mg/L、3.0 mg/L)胁迫下的行为、存活、半致死时间(Median Lethal Time,LT50)以及
仙菜科Ceramiaceae是重要的海洋大型红藻类群,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经济价值,但因其个体微小脆弱、形态多变等,分类上还存在许多不足.本研究利用生物冷冻切片及显微拍照等技术,通过形态解剖方法,对2019-2021年采自我国秦皇岛沿岸海域的仙菜科红藻进行分类学研究.经鉴定,样品中包括仙菜属Cerami-um 3种,即波登仙菜Ceramium boydenii Gepp、三叉仙菜C.kondoi Yendo和孙氏仙菜(新拟名)C.sungmin-booi J.R.Hughey et G.H.Boo,其中孙
仙菜科Ceramiaceae海藻作为红藻门中的一个重要类群,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但由于科级以下分类系统、系统演化和物种数目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比较大,仙菜科的分类研究还存在着许多争议.本文梳理目前国际与国内仙菜科分类学上的各种变动与争议,总结该科分类系统存在的问题,概述分子标记在仙菜科系统发育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为我国仙菜科海藻分类研究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即以形态学特征为基础,辅以关键分子标记的DNA条形码,可为仙菜科分类学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为筛选适宜条斑紫菜(Neopyropia yezoensis)生长的天然培养基质,并为贝壳替代基质研究打下基础,本研究比较分析了多种培养基质对条斑紫菜贝壳丝状体着生、生长与壳孢子放散的影响,在16℃、(12.5±1.0)μmol/(m2·s)光照强度下,接种条斑紫菜Y-9101丝状体于文蛤(Meretrix meretrix)壳、近江牡蛎(Os-trea rivularis)壳、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壳、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壳、海月蛤(Pla
为探究山东长岛养殖坛紫菜(Pyropia haitanensis)的最适营养盐条件,对不同氮、磷浓度下坛紫菜的生长、光合色素含量、营养成分(粗蛋白、粗脂肪、灰分)和氨基酸组成进行测定分析,并评价其营养价值.结果显示:山东长岛养殖的坛紫菜在氮、磷加富浓度分别为50μmol·L-1、3.13μmol·L-1时生长速率最快,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藻红蛋白及藻蓝蛋白含量均显著升高,但在氮、磷浓度分别高于200μmol·L-1、12.5μmol·L-1时其生长减缓.坛紫菜对氮、磷的吸收速率受营养盐浓度的显著影响,在
以西南岩溶地区天然次生幼龄林、中龄林和近熟林为研究对象,采取以空间代替时间的群落生态学方法,研究不同林分结构特征的变化规律和森林群落不同层次的构建机制.结果表明:岩溶地区天然次生林恢复过程中,林分的结构特征发生了显著变化.由幼龄林、中龄林到近熟林,林冠层(林木胸径DBH>5 cm、树高H>5 m)的个体密度、胸高断面积和地上生物量显著增加,而林下层(DBH<5 cm、H<5 m)的各项指标均显著减少.岩溶地区天然次生林群落不同层次具有不同的构建机制.在幼龄林中,林冠层和林下层物种组成很相似,这与幼龄林中极
探索高原气象奥秘和气候效应一直是大气科学研究的热点,在我国乃至全球大气科学领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先后组织了第一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 ( 1979—1982年)、中-日合作亚洲季风实验/青藏高原实验 ( 1996—2000年) 和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 ( 2017—) 等科学研究计划或科学试验,推动了高原大气科学的发展.
以2005-2019年秋季在日照岚山港附近海域6次浮游动物的调查资料为基础,结合该海域同期悬浮物监测结果,分析其浮游动物种类结构组成、种类数量、丰度、生物量以及香浓-威纳指数的变化,并初步探讨日照岚山港围填海工程对邻近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2005-2019年日照岚山港附近海域秋季浮游动物种类组成比例和其他各项指数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其中,种类数和丰度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浮游动物优势类群比例、种类数量和丰度与围填海工程进展存在一定的响应关系,生物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