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治疗对兔膝骨关节炎(OA)模型软骨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白介素1β(IL-1β)的表达影响,并探讨体外冲击波治疗兔膝OA的机制。方法选取雌性新西兰兔5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冲击波A组[能量密度流(EFD)为0.05(mJ/mm2)]、冲击波B组(EFD为0.11mJ/mm2)、冲击波C组(EFD为0.22mJ/mm2),每组10只新西兰兔。模型组和冲击波A、B、C组均采用Hulth′s法建立膝OA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冲击波A、B和C组分别给予
【机 构】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康复医院,重庆 400016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庆 400016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庆 40001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治疗对兔膝骨关节炎(OA)模型软骨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白介素1β(IL-1β)的表达影响,并探讨体外冲击波治疗兔膝OA的机制。
方法选取雌性新西兰兔5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冲击波A组[能量密度流(EFD)为0.05(mJ/mm2)]、冲击波B组(EFD为0.11 mJ/mm2)、冲击波C组(EFD为0.22 mJ/mm2),每组10只新西兰兔。模型组和冲击波A、B、C组均采用Hulth′s法建立膝OA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冲击波A、B和C组分别给予对应能量密度流的体外冲击波治疗,均每7 d治疗1次,每次冲击2000下,连续治疗4周。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均不给予体外冲击波治疗。于冲击波A、B、C组体外冲击波治疗4周后,处死5组新西兰兔,取兔右侧膝关节软骨组织,肉眼观察关节软骨,HE染色后采用改良Mankin′s评分评估软骨组织退变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蛋白印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式反应分别测定兔软骨中TGF-β1和IL-1β的阳性细胞数、TGF-β1和IL-1β的蛋白量以及TGF-β1和IL-1β的mRNA表达量。
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肉眼可见关节软骨退变。模型组改良的Mankin′s评分为(7.30±0.45)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0.34±0.06)分,且模型组TGF-β1和IL-1β的蛋白和mRNA的表达量较正常对照组亦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亮蓝光成像(bluelightimaging-bright,BLI-bright)和联动成像(linkedcolorimaging,LCI)用于早期食管癌内镜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以2018年5月—2020年8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福鼎医院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submucosaldissection,ESD)治疗,术前使用了蓝激光胃镜3种模式[BLI-bright、LCI和白光成像(whitelightimaging,WLI)]进行详细检查,且ESD术后病理
目的了解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submucosaldissection,ESD)后患者内镜复查依从性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普查方式,通过问卷调查联合电话回访采集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空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院行ESD治疗的患者资料,问卷调查时间从2019-05-01开始,截至2020-07-31。整理分析患者内镜复查依从性的现状及影响患者复查的原因,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寻找影响内镜复查依从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收集到413例患者的
目的评估eCura评分系统在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submucosaldissection,ESD)非治愈性切除后治疗策略选择上的辅助作用。方法2015年1月—2019年6月福建省立医院110例早期胃癌ESD非治愈性切除病例纳入回顾性队列研究,根据eCura评分系统分成低危组79例、中危组22例和高危组9例。采用ROC曲线分析检验eCura评分系统预测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寻eCura评分系统风险分层对淋巴结转移的影响;使用Kaplan-Meier法评
目的探讨漏诊型同时性多发早期胃癌(synchronousmultipleearlygastriccancer,SMEG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并分析2015年1月—2019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就诊的10例漏诊型SMEG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临床特点、内镜表现及病理结果进行描述总结并讨论。结果10例漏诊型SMEGC患者年龄均在60岁以上,男性居多(6例),分别有6例患者合并有肿瘤家族史或有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血脂代谢异常及心脑血管疾病之一)。内镜及病理表现方面,6例患者的
目的探讨多种影响因素对石河子地区胃炎、胃上皮内瘤变(gastricintraepithelialneoplasia,GIN)和胃癌患者的致病作用。方法以2012年1月—2016年12月间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胃镜活检的7110例汉族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病历、调查问卷获取患者的病例资料,排除食管及十二指肠相关疾病后,共4429例病例纳入回顾性分析,包含胃炎4249例、GIN93例和胃癌87例。使用χ2检验、秩和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各因素在胃炎、GIN和胃癌3组人群中的差异性,使用单因
评价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术(endoscopicultrasound-guidedfineneedleaspiration,EUS-FNA)对内镜活检阴性的消化道恶性狭窄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20年1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CT检查提示消化道恶性肿瘤伴管腔完全狭窄、内镜活检阴性行EUS-FNA的患者资料,观察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评估技术成功率及EUS-FNA的准确性。共纳入11例患者,男7例、女4例,平均年龄60.3岁;其中食管病灶8例,直肠病灶3例。11例均成功实施了EUS
肝移植术后吻合口离断合并胆瘘较少见,可通过胆道重建或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retrograde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进行治疗,但二者难度均较大。本文报道1例肝移植术后吻合口离断并胆瘘,通过ERCP分阶段予鼻胆管、支架引流联合治疗,成功治愈。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已广泛应用于早期胃癌的治疗。由于内镜切除几乎保留了完整的胃黏膜,术后异时性胃癌(metachronousgastriccancer,MGC)的发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针对MGC的临床病理特征、长期预后和危险因素进行归纳总结,旨在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借鉴。
康复治疗是纤维肌痛的基础及主要治疗,目前缺乏基于循证的中国纤维肌痛康复指南。为此,北京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分会和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心身风湿协作学组组织包括治疗方法学专业人员在内的多学科专家,按照循证指南制订程序,并运用分级的评估、制定及评价(GRADE)方法制订了本指南。本指南对纤维肌痛康复原则、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的20个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推荐意见,旨在为康复科和风湿免疫科医生、物理治疗师及相关从业者的纤维肌痛康复实践提供最佳依据。
目的基于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叉头转录因子O1(SIRT1/FoxO1)信号通路探讨高压氧(HBO)对脑缺血再灌注(CIR)大鼠血脑屏障(BBB)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雄性Wistar大鼠4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CIR组)、CIR HBO组、CIR HBO SIRT1抑制剂(EX527)组,每组10只。采用改良线栓法建立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Sham组大鼠不进行结扎和线栓导入,CIR HBO组和CIR HBO EX527组予以HBO干预,CIR HBO EX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