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吡蚜酮?杀虫双缓释粒剂对水稻主要害虫的防效及蜘蛛消长的影响

来源 :热带作物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q55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为探究0.5%吡蚜酮·杀虫双缓释粒剂对水稻主要害虫的防治效果及对稻田天敌蜘蛛的影响,采用撒施法研究0.5%吡蚜酮·杀虫双缓释粒剂对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的田间防效及对天敌蜘蛛消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药剂1 125、1 500 a.i. g/hm2处理在水稻移栽前撒施,对早稻和晚稻二化螟防效分别为66.99%~81.80%和69.36%~81.63%,对稻纵卷叶螟防效分别为55.13%~77.75%和51.23%~73.14%,优于或显著优于750 a.i. g/hm2处理和对照药剂2%吡蚜酮颗粒剂400 a.i. g/hm2、3.6%杀虫双颗粒剂1 500 a.i. g/hm2、3%克百威颗粒剂1 350 a.i. g/hm2处理;供试药剂1 125、1 500 a.i. g/hm2处理药后75 d对早稻稻飞虱防效为91.37%~98.04%,药后60~75 d对晚稻稻飞虱防效为54.65%~96.66%,优于或显著优于750 a.i. g/hm2处理和对照药剂3.6%杀虫双颗粒剂1 500 a.i. g/hm2,与对照药剂2%吡蚜酮颗粒剂400 a.i. g/hm2和3%克百威颗粒剂1 350 a.i. g/hm2处理相比,无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供试药剂对稻田蜘蛛有一定的杀伤作用,750~1 500 a.i. g/hm2处理药后45 d对早稻和晚稻蜘蛛的杀伤率分别为20.64%~34.12%和30.52%~ 35.50%,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药剂2%吡蚜酮颗粒剂400 a.i. g/hm2和3%克百威颗粒剂1 350 a.i. g/hm2处理,与对照药剂3.6%杀虫双颗粒剂1 500 a.i. g/hm2处理无显著差异;药后90 d早稻和晚稻蜘蛛密度均恢复到空白对照水平。0.5%吡蚜酮·杀虫双缓释粒剂适用于水稻主要害虫的防治,对稻田天敌蜘蛛安全。
  关键词  吡蚜酮;杀虫双;缓释粒剂;水稻;害虫;蜘蛛;防效中图分类号  S482.3+7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3969/j.issn.1000-2561.2018.12.018
  水稻是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害虫是制约水稻优质、高产和稳产的重要因素之一[1-2]。近些年来,随着中国耕作制度的改變[3]、超级稻等高产品种的推广[4]和氮肥用量的增加[5],水稻主要害虫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稻纵卷叶螟(Can?p?h?alocrocis medinalis)和稻飞虱[包括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和白背飞虱(Sogatel?lafurcifera)]的发生与危害日趋加重,对水稻生产和产量构成严重威胁[6-7]。化学防治一直是水稻害虫综合治理中的应急措施和关键技术,并仍将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发挥主控作用[8]。长期以来,由于害虫在水稻生育期频繁发生,致使药剂使用次数多、剂量大,这不仅增加了用工用药成本,而且易造成农药浪费,加重环境污染,使稻谷中农药残留超标,极大地影响粮食生产和食品安全[9]。因此,减少农药施用次数和降低农药用量是当前植物保护界研究的热点。
  吡蚜酮属于新型吡啶杂环类内吸性杀虫剂,其作用机理是阻塞害虫的取食口针,从而使害虫因饥饿而死亡,对多种作物的刺吸式口器害虫高效,目前广泛用于水稻稻飞虱、叶蝉和蓟马的防治[10]。杀虫双是一种沙蚕毒类杀虫剂,其作用机理是与神经节胆碱能突触结合,阻遏昆虫中枢神经系统的突触传递,对害虫具有触杀、胃毒和内吸作用,并兼有一定的熏蒸活性,适用于水稻、蔬菜和果树等作物鳞翅目害虫的防治,已广泛用于水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防治[11]。目前,介绍吡蚜酮和杀虫双防治水稻害虫的文献较多[12-14],但主要集中于对稻飞虱或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等单一害虫的防治,有关吡蚜酮与杀虫双混用尤其是复配制剂一次使用控制水稻全生育期害虫的研究未见报道。本文在前期研究[15]的基础上,研究0.5%吡蚜酮·杀虫双缓释粒剂对水稻主要害虫的防治效果及对稻田天敌蜘蛛消长的影响,旨在为该制剂的科学使用提供参考。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0.5%吡蚜酮·杀虫双缓释粒剂(活性成分质量分数分别为0.1%和0.4%),由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提供;2%吡蚜酮颗粒剂,青岛海纳科技生物有限公司产品;3.6%杀虫双颗粒剂,哈尔滨市科润生物化工有限公司产品;3%克百威(carbofuran)颗粒剂,湖南海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产品。
  1.2  方法
  1.2.1  实验设计  实验于2017年在江西农业大学农业科技园水稻害虫历年发生偏重的双季稻田进行,试验田红色壤土,pH大约5.1,有机质含量约1.45%。试验设0.5%吡蚜酮·杀虫双缓释粒750、1 125、1 500 a.i. g/hm2,2%吡蚜酮颗粒剂400 a.i. g/hm2,3.6%杀虫双颗粒剂1 500 a.i. g/hm2,3%克百威颗粒剂1 350 a.i. g/hm2和清水对照,共7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30 m2,小区间筑田埂和设保护行隔开。早稻和晚稻供试品种分别为“川香506”和“优I691”,分别于2017年4月15日和7月23日整地后施药,耙平后移栽水稻。   1.2.2  调查方法  (1)二化螟:早稻和晚稻均于施药后30、45 d,每小区Z形法5点取样,每点调查20丛,共计100丛水稻二化螟枯心数,计算枯心率和防治效果。枯心率(%)=枯心数/调查总株×100;防治效果(%)=(空白对照区枯心率–药剂处理区枯心率)/空白对照区枯心率×100。
  (2)稻纵卷叶螟:早稻于施药后60、75 d、晚稻于施药后30、45 d,每小区Z形法5点取样,每点调查20丛,共计100丛水稻上部3张叶片稻纵卷叶螟的卷叶数,计算卷叶率和防治效果。卷叶率(%)=卷叶数/调查总叶片数×100;防治效果(%)=(空白对照区卷叶率–药剂处理区卷叶率)/空白对照区卷叶率×100。
  (3)稻飞虱:早稻和晚稻均于施药后60、75 d,每小区平行跳跃法5点取样,每点调查5丛,共计25丛水稻,用手拍打稻丛基部,持涂有机油的瓷盘接收稻飞虱,统计瓷盘内粘着的稻飞虱数量,换算成百丛虫数后,计算防治效果。防治效果(%)=(空白对照区虫口数–药剂处理区虫口数)/空白对照区虫口数×100。
  (4)蜘蛛:早稻和晚稻均于施药后45、60、75、90 d,每小区平行跳跃法5点取样,每点调查5丛,共计25丛水稻,用手拍打稻丛基部,持涂有机油的瓷盘接收蜘蛛[主要为草间小黑蛛(Er?ig?onidiumgraminicolum)、拟水狼蛛(Pirata?su?bpiraticus)、四点黑腹蛛(Singap?ygmaea)和八斑球腹蛛(Theridionoctomaculatum)],统计瓷盘内粘着的蜘蛛数量,换算成百丛虫数后,计算对蜘蛛的杀伤率[16]。杀伤率(%)=(空白对照区虫口数–药剂处理区虫口数)/空白对照区虫口
  数×100。
  1.3  数据分析
  采用SPSS17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Duncan’s新复极差法分析,比较各处理间的差异显著性。

结果与分析


  2.1  对水稻主要害虫的防治效果
  2.1.1  二化螟  试验药剂0.5%吡蚜酮·杀虫双缓释粒剂对水稻二化螟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1 500 a.i. g/hm2处理药后30、45 d对早稻和晚稻二化螟防效分别为80.16%~81.80%和80.96%~ 81.63%,显著或极显著优于750、1 125 a.i. g/hm2处理和对照药剂2%吡蚜酮颗粒剂400 a.i. g/hm2、3.6%杀虫双颗粒剂1 500 a.i. g/hm2、3%克百威颗粒剂1 350 a.i. g/hm2处理;试验药剂1 125 a.i. g/hm2处理药后30、45 d对早稻和晚稻二化螟的防效分别为66.99%~68.09%和69.36%~70.76%,显著或极显著优于750 a.i. g/hm2处理和对照药剂2%吡蚜酮颗粒剂400 a.i. g/hm2、3%克百威颗粒剂1 350 a.i. g/hm2处理,與对照药剂3.6%杀虫双颗粒剂1 500 a.i. g/hm2处理无显著差异;试验药剂750 a.i. g/hm2处理药后30、45 d对早稻和晚稻二化螟的防效分别为53.09%~56.96%和49.89%~53.69%,显著或极显著优于对照药剂2%吡蚜酮颗粒剂400 a.i. g/hm2处理,与对照药剂3.6%杀虫双颗粒剂1 500 a.i. g/hm2和3%克百威颗粒剂1 350 a.i. g/hm2处理无显著差异(表1)。
  2.1.2  稻纵卷叶螟  实验药剂0.5%吡蚜酮·杀虫双缓释粒剂对水稻稻纵卷叶螟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1 500 a.i. g/hm2处理药后60、75 d对早稻稻纵卷叶螟防效为68.80%~77.75%,药后30、45 d对晚稻稻纵卷叶螟防效为63.41%~73.14%,显著或极显著优于750、1 125 a.i. g/hm2处理和对照药剂2%吡蚜酮颗粒剂400 a.i. g/hm2、3.6%杀虫双颗粒剂1 500 g/hm2、3%克百威颗粒剂1 350 g/hm2处理;试验药剂1 125 a.i. g/hm2处理药后60、75 d对早稻稻纵卷叶螟防效为55.13%~62.92%,药后30、45 d对晚稻稻纵卷叶螟防效为51.23%~ 53.69%,显著或极显著优于750 g/hm2处理和对照药剂2%吡蚜酮颗粒剂400 g/hm2、3%克百威颗粒剂1 350 g/hm2处理,与对照药剂3.6%杀虫双颗粒剂1 500 a.i. g/hm2处理无显著差异;试验药剂750 a.i. g/hm2处理药后60、75 d对早稻稻纵卷叶螟的防效为51.16%~54.64%,药后30、45 d对晚稻稻纵卷叶螟防效为46.32%~48.80%,显著或极显著优于对照药剂2%吡蚜酮颗粒剂400 g/hm2处理,与对照药剂3.6%杀虫双颗粒剂1 500 a.i. g/hm2和3%克百威颗粒剂1 350 a.i. g/hm2处理无显著差异(表2)。   2.1.3  稻飞虱  实验药剂0.5%吡蚜酮·杀虫双缓释粒剂对水稻稻飞虱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1 125和1 500 a.i. g/hm2处理药后75 d对早稻稻飞虱防效为91.37%~98.04%,药后60、75 d对晚稻稻飞虱防效为54.65%~96.66%,优于或显著优于750 a.i. g/hm2处理和对照药剂3.6%杀虫双颗粒剂1 500 a.i. g/hm2,与对照药剂2%吡蚜酮颗粒剂400 a.i. g/hm2和3%克百威颗粒剂1 350 a.i. g/hm2处理无显著差异(表3)。
  2.2  对稻田蜘蛛消长的影响
  试验药剂0.5%吡蚜酮·杀虫双缓释粒剂对天敌蜘蛛有一定的杀伤作用,750~1 500 a.i. g/hm2处理药后45 d对早稻和晚稻蜘蛛的杀伤率分别为20.64%~34.12%和30.52%~35.50%,药后60 d分别为20.11%~34.32%和22.13%~25.40%,药后75 d分别为13.55%~24.52%和22.76%~24.39%,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药剂2%吡蚜酮颗粒剂400 a.i. g/hm2和3%克百威颗粒剂1 350 a.i. g/hm2处理,与对照药剂3.6%杀虫双颗粒剂1 500 a.i. g/hm2处理无显著差异;药后90 d早稻和晚稻蜘蛛密度均恢复到空白对照水平(表4)。

讨论


  目前,水稻害虫防治主要针对其各自发生特点,采用叶面喷雾法分别进行化学防治。这一防治方法不仅施药次数多,用药量大,用工用药成本高,且易造成药液流失,药剂利用率低,易污染环境。农药缓释粒剂是根据病虫害发生特点、规律及环境条件,通过加工手段使农药在特定的时间按照需要的剂量持续稳定地释放,以达到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目的[17-18]。本研究使用的0.5%吡蚜酮·杀虫双缓释粒是由吡蚜酮与杀虫双按一定比例复配加工而成的一种新型缓释颗粒剂,在稻田整地后水稻移栽前施用,1 125~ 1 500 a.i. g/hm2处理不仅对水稻分蘖期二化螟具有良好防效,而且对水稻中后期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防效显著,实现了一次性施药对水稻全生育期害虫有效的目的。有关该缓释粒有效成分的释放机理及其在水稻移栽后的施用效果有待深入研究。
  协调好化学防治与保护天敌的关系仍将是今后害虫综合治理的重要研究内容[19]。蜘蛛是稻田害虫重要的捕食性节肢动物,对稻飞虱、叶蝉等害虫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是维持稻田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因子,在水稻害虫综合治理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20-21]。徐德进等[22]研究发现吡蚜酮对稻田蜘蛛消长无显著影响,而秦吉洋等[23]介绍用吡蚜酮90 g/hm2喷雾,药后7 d稻田蜘蛛减退率达48.57%;潘群威等[24]报道用杀虫双480 mg/kg喷雾,药后7 d蜘蛛减退率达54.46%,且可使下代若蛛量减少。本研究发现,0.5%吡蚜酮·杀虫双缓释粒剂对蜘蛛具有一定的杀伤作用,750~1 500 a.i. g/hm2处理药后45 d对蜘蛛的杀伤率为20.64%~ 35.50%,药后60 d为20.11%~34.32%,低于相应使用剂量的叶面喷施处理[22-23]。其原因可能是农药直接喷施易杀伤天敌蜘蛛,而颗粒剂撒施可避免药剂与蜘蛛的直接接触,对蜘蛛的杀伤作用相对较低所致。有关0.5%吡蚜酮·杀虫双缓释粒剂对水生生物的安全性评价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程勇翔, 王秀珍, 郭建平, 等. 中国水稻生产的时空动态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 2012, 45(17): 3 473-3 485.
  2. 刘万才, 刘振东, 黄  冲, 等. 近10年农作物主要病虫害发生危害情况的统计和分析[J]. 植物保护, 2016, 42(5): 1-9.
  3. 汪恩国, 刘伟明. 水稻“双季”改“单季”害虫种群数量变动规律与数学模型研究[J]. 农学学报, 2014, 4(3): 14-19.
  4. 秦文婧, 黄水金, 黄建华, 等. 抗二化螟的水稻品种筛选应用[J]. 昆虫学报, 2015, 52(3): 721-727.
  5. 李保同, 张建中, 吴建富, 等. 全程机械化生产对双季稻病虫草发生及产量的影响[J]. 农业工程学报, 2013, 29(19): 71-78.
  6. Huang S W, Wang L, Liu L M, et al. Nonchemical pest control in China rice: a review[J]. Agronom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2014, 34: 275-291.
  7. 何忠全, 陳德西, 封传红, 等. 水稻主要害虫发生区划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 2014, 27(5): 1 937-1 944.
  8. 郭慧芳, 方继朝. 氟虫腈对水稻害虫的作用特点及应用[J]. 植物保护学报, 2001, 28(3): 259-264.
  9. 黄世文, 刘连盟, 王  玲, 等. 药液量及施药方法对不同株型水稻生育后期主要病虫害防效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12, 26(2): 211-217.
  10. 孙  娟, 赵便果. 吡蚜酮应用与市场前景[J]. 世界农药, 2009, 31(5): 35-36, 38.
  11. 梁恩堂. 我国“杀虫双”农药的进展[J]. 贵州化工, 1996(3): 13-16.
  12. 吴国强, 谢国雄, 朱晓群, 等. 吡蚜酮剂型和用量对稻飞虱的防控效果和经济效益评价[J]. 浙江农业学报, 2012, 25(4): 808-813.
  13. 王荣谦, 施仕胜. 75%吡蚜酮WP对水稻稻飞虱的田间防治效果[J]. 安徽农业科学, 2014, 42(3): 758-759.
  14. 田坤发. 杀虫双不同剂型和施药方法防治水稻三化螟效果[J].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00, 21(5): 24-25.
  15. 吴亚坚, 徐  赛, 李  飞, 等. 0.5%吡蚜酮·杀虫双缓释粒的HPLC分析[J]. 现代农药, 2018, 17(1): 29-31.
  16. 李保同, 裴春梅, 石庆华, 等. 阿维菌素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生物活性及稻田天敌的影响[J]. 植物保护学报, 2009, 36(6): 550-554.
  17. 杨淑珍. 农药缓释剂研究进展[J]. 山西农业科学, 2012, 40(2): 186-188.
  18. 黄  蓉, 张丹露, 李建法. 改性粘土作为载体在农药控制释放中的应用[J]. 现代农药, 2012, 11(1): 1-5.
  19. 姜永厚, 吴进才, 徐建祥, 等. 稻田蜘蛛生态位变化及杀虫剂对捕食功能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02, 22(8): 1 286-1 292.
  20. 吕仲贤, 俞晓平, Heong K L, 等. 稻田氮肥施用量对黑肩绿盲蝽捕食功能的影响[J]. 昆虫学报, 2005, 48(1): 48-56.
  21. 刘光杰, 寒川一成, 陈仕高, 等. 水稻害虫的可持续治理及经济效益评估[J]. 应用生态学报, 2006, 17(10): 1 941-1 947.
  22. 徐德进, 顾中言, 徐广春, 等. 吡蚜酮防治褐飞虱的使用技术及对天敌的安全性研究术[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0, 18(5): 1 054-1 059.
  23. 秦吉洋, 吴庭友, 张  桥, 等. 稻田蜘蛛对稻飞虱的控制作用及吡蚜酮对蜘蛛种群动态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 2010(6): 179-181.
  24. 潘群威, 胡国文, 唐  健. 杀虫双水剂对稻田食虫瘤胸蛛和拟水狼蛛的影响[J]. 中国生物防治, 1995, 11(3): 125-128.
其他文献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305例脑脊液细胞学的检查结果与传统的脑脊液常规检查比较,表明具有独特的临床价值。尤其对于明确颅内肿瘤,出血性脑血管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的诊断以及了解病情进展,设计
在用异丙基肾上腺素、心得安、甲氧胺和右旋糖苷改变动物的血液动力学状态下,测定了22只麻醉狗的左心室压力下降时间常数(T)等9个指标,应用多因素逐步回归等统计方法研究了T
心尖搏动图(A—pexcardiogram,ACG)是一项无创伤性心功能检查,它是利用心脏收缩时心尖向外搏动,它在胸壁引起的振动为一个低频波(0.1~2.0周/秒),通过换能器将低频波转变为电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7月18日至22日,受部领导安排,我赴四川实地采访了两位从浙江赴四川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志愿者.他们积极投身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磨练意志,增长才干,令我
竖井提升人员时,罐笼进出口必须设置罐笼门,以防止人员身体超出罐体造成人身伤害或坠落死亡事故。《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煤矿安全规程》和《罐笼安全技术要求》都对
乘法公式是特殊的整式乘法中出现的一个模式,从整体上对三个乘法公式进行思考和把握,通过从一般到特殊的研究方法,以公式的归纳和证明为主线,公式的图形表示为辅助,紧扣公式
The kinetic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phenanthrene degradation by a microbial consortium W4 isolated from Henan Oilfield were investigated. The degradation percen
60年代以来利多卡因逐步广泛用于临床,现已成为治疗和预防室性心律失常的重要药物。但是若应用不当,也有诱发心脏停搏的危险,应引起重视,现报告5例如下: 例1:男,68岁。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