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师德教育视角分析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价值,突出表现在幼儿教育事业开展的内在要求,实现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保障等方面,且提出师德教育视角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方法,以期能够不断提升教育管理的质量,打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关键词:师德教育视角;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
学前教育承载着未来幼儿培养的重任,需要加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但是纵观当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实际情况来看,却多存在着教育与人才培养期间职业素养培养重视程度不足的问题。针对于当前频频发生的“幼师虐待儿童”、“体罚儿童”等问题,需要认识到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意义,使每一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均能够保持良好的职业素养,站在师德的角度展开各项教育活动,避免各类不良问题的发生。文章将基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相关教学研究活动带来一定借鉴价值。
1.基于师德教育视角分析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价值
师德视角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是幼儿教育事业开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保障,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未来发展能够产生重要影响。
1.1幼儿教育事业开展的内在要求
职业素养为职业人从事职业期间所呈现出来的综合素养,具体包含职业习惯、职业作风以及职业态度等等。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职业素养培养期间,需要基于职业发展的需求与学生职业素养形成现状等进行分析。师德为教师的灵魂所在,对于即将从事幼儿教育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讲,其教育培训的价值十分突出[1]。教师需要将师德教育与高职教育指导活动相互融合,将师德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程指导期间,基于师德教育的内容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进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职业素养,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能够产生重要影响。
1.2实现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保障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市场发展环境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需要在深入掌握各类专业知识基础上,注重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2]。用人单位不仅仅关注人才的专业教学能力,且对其个人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为了增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促进其职业发展,则需要加强师德教育,促进其职业素养的提升。师德教育活动的开展,能够使教师明确认识到自身教育期间所需要注意的问题,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坚定的从事幼儿教育事业,更加关心幼儿、理解幼儿,且能够通过适当的方法提升幼儿教育的质量[4]。师德教育能够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明确修身养性的重要意义,在学习期间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为其综合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2.师德教育视角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方法
师德教育视角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可以通过健全师德教育模式,构建优良道德风尚;增加师德教育比重,师德助力学生就业及适当渗透人文关怀,扩展师德教育影响等方式进行提升。
2.1健全师德教育模式,构建优良道德风尚
构建全面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师德教育模式为现代高职院校所需要关注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基于基于实际情况加以分析,规范教师职业道德,针对于不良的风气、不正确的社会价值观进行引导。以明确的管理制度约束每一位学生、每一位教师的行为,构建良好的道德风尚,彰显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價值观。师德教育期间,需要积极弘扬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基于当前常见的学生问题、幼儿教育问题等进行分析。将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指导作为教育的主要途径,为学生介绍一些优秀的教育案例,引导学生一同分析当前学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使学生能够明辨是非,对其未来就业也能够产生重要影响。
2.2增加师德教育比重,师德助力学生就业
高校学前教育课程专业设置期间,多比较关注学生实践技能的指导、专业课程知识的指导,但是对学生师德教育的重视程度则相对较差[5]。师德教育多流于形式或者随意应付,难以真正发挥其教育指导价值。针对于上述问题,需要积极予以改进,增加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中师德教育的比重,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展开针对性指导活动,将师德教育与学前教育专业指导活动相互融合。课程教学指导期间,学生多为“90后”学生,其个性特点突出,教师需要转变单一的“灌输式”课程教学指导方法,使学生能够基于课程讲解的内容展开联想,在课程学习中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与价值观念。比如教师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法,为学生介绍常见的学前教育案例,组织学生一同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一同进行各项知识的分析等。或者教师还可以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应用情境教学法展开教学活动,组织学生一同在模拟的学前教育情境中展开想象。由一名学生扮演学前教师,其他学生扮演“学前教育学生”等。通过多样性的教学设计活动,能够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师德的重要意义,对学生整体学习质量的提升与学习能力的提升会产生较大影响。将师德教育课程与就业指导课程相互渗透,以师德教育开启学生就业力提升的突破口。
2.3适当渗透人文关怀,扩展师德教育影响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师德教育期间,首先需要在专业课程传授过程中要渗透人文关怀,在专业知识学习中引导学生学习师德教育的相关内容。其次,教师需要通过各类特色化的校园文化活动,创设良好的职业教育发展环境,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发挥思维熏陶,优秀思维培养的作用价值。比如可以开展主题班会的形式,展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合作意识等等。
结束语:师德教育对现代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未来的职业发展能够产生重要影响。针对于当前高职教育中重视技能、忽视德育教育指导的问题,需要全面予以分析且积极进行改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养期间,可以通过健全师德教育模式,构建优良道德风尚;增加师德教育比重,师德助力学生就业及适当渗透人文关怀,扩展师德教育影响等方式,推动师德教育活动的开展,增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促进其职业发展,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明确修身养性的重要意义,为其综合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朱晓华.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现状思考——以重庆市高职院校为例[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37(05):33-36+41.
[2]孙迎春.高职学前教育教学核心能力培养及考核模式创新——评《艺术教育论》[J].新闻爱好者,2017(09):111.
[3]孔宝刚,张有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做“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6(24):87-89.
[4]黄锦玲.中高职衔接“2+3”模式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6(10):45-46.
[5]郑丹丹.从教师隐喻透视专业素养——高职学前教育学生专业素养发展需求分析[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 (06):32-37.
课题名称: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7年度思想政治理论及课程建设专项研究项目;项目名称: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以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主持人:刘雪;类别:一般项目;编号:sk2017s006。
关键词:师德教育视角;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
学前教育承载着未来幼儿培养的重任,需要加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但是纵观当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实际情况来看,却多存在着教育与人才培养期间职业素养培养重视程度不足的问题。针对于当前频频发生的“幼师虐待儿童”、“体罚儿童”等问题,需要认识到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意义,使每一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均能够保持良好的职业素养,站在师德的角度展开各项教育活动,避免各类不良问题的发生。文章将基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相关教学研究活动带来一定借鉴价值。
1.基于师德教育视角分析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价值
师德视角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是幼儿教育事业开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保障,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未来发展能够产生重要影响。
1.1幼儿教育事业开展的内在要求
职业素养为职业人从事职业期间所呈现出来的综合素养,具体包含职业习惯、职业作风以及职业态度等等。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职业素养培养期间,需要基于职业发展的需求与学生职业素养形成现状等进行分析。师德为教师的灵魂所在,对于即将从事幼儿教育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讲,其教育培训的价值十分突出[1]。教师需要将师德教育与高职教育指导活动相互融合,将师德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程指导期间,基于师德教育的内容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进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职业素养,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能够产生重要影响。
1.2实现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保障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市场发展环境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需要在深入掌握各类专业知识基础上,注重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2]。用人单位不仅仅关注人才的专业教学能力,且对其个人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为了增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促进其职业发展,则需要加强师德教育,促进其职业素养的提升。师德教育活动的开展,能够使教师明确认识到自身教育期间所需要注意的问题,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坚定的从事幼儿教育事业,更加关心幼儿、理解幼儿,且能够通过适当的方法提升幼儿教育的质量[4]。师德教育能够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明确修身养性的重要意义,在学习期间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为其综合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2.师德教育视角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方法
师德教育视角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可以通过健全师德教育模式,构建优良道德风尚;增加师德教育比重,师德助力学生就业及适当渗透人文关怀,扩展师德教育影响等方式进行提升。
2.1健全师德教育模式,构建优良道德风尚
构建全面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师德教育模式为现代高职院校所需要关注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基于基于实际情况加以分析,规范教师职业道德,针对于不良的风气、不正确的社会价值观进行引导。以明确的管理制度约束每一位学生、每一位教师的行为,构建良好的道德风尚,彰显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價值观。师德教育期间,需要积极弘扬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基于当前常见的学生问题、幼儿教育问题等进行分析。将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指导作为教育的主要途径,为学生介绍一些优秀的教育案例,引导学生一同分析当前学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使学生能够明辨是非,对其未来就业也能够产生重要影响。
2.2增加师德教育比重,师德助力学生就业
高校学前教育课程专业设置期间,多比较关注学生实践技能的指导、专业课程知识的指导,但是对学生师德教育的重视程度则相对较差[5]。师德教育多流于形式或者随意应付,难以真正发挥其教育指导价值。针对于上述问题,需要积极予以改进,增加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中师德教育的比重,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展开针对性指导活动,将师德教育与学前教育专业指导活动相互融合。课程教学指导期间,学生多为“90后”学生,其个性特点突出,教师需要转变单一的“灌输式”课程教学指导方法,使学生能够基于课程讲解的内容展开联想,在课程学习中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与价值观念。比如教师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法,为学生介绍常见的学前教育案例,组织学生一同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一同进行各项知识的分析等。或者教师还可以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应用情境教学法展开教学活动,组织学生一同在模拟的学前教育情境中展开想象。由一名学生扮演学前教师,其他学生扮演“学前教育学生”等。通过多样性的教学设计活动,能够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师德的重要意义,对学生整体学习质量的提升与学习能力的提升会产生较大影响。将师德教育课程与就业指导课程相互渗透,以师德教育开启学生就业力提升的突破口。
2.3适当渗透人文关怀,扩展师德教育影响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师德教育期间,首先需要在专业课程传授过程中要渗透人文关怀,在专业知识学习中引导学生学习师德教育的相关内容。其次,教师需要通过各类特色化的校园文化活动,创设良好的职业教育发展环境,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发挥思维熏陶,优秀思维培养的作用价值。比如可以开展主题班会的形式,展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合作意识等等。
结束语:师德教育对现代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未来的职业发展能够产生重要影响。针对于当前高职教育中重视技能、忽视德育教育指导的问题,需要全面予以分析且积极进行改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养期间,可以通过健全师德教育模式,构建优良道德风尚;增加师德教育比重,师德助力学生就业及适当渗透人文关怀,扩展师德教育影响等方式,推动师德教育活动的开展,增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促进其职业发展,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明确修身养性的重要意义,为其综合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朱晓华.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现状思考——以重庆市高职院校为例[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37(05):33-36+41.
[2]孙迎春.高职学前教育教学核心能力培养及考核模式创新——评《艺术教育论》[J].新闻爱好者,2017(09):111.
[3]孔宝刚,张有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做“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6(24):87-89.
[4]黄锦玲.中高职衔接“2+3”模式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6(10):45-46.
[5]郑丹丹.从教师隐喻透视专业素养——高职学前教育学生专业素养发展需求分析[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 (06):32-37.
课题名称: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7年度思想政治理论及课程建设专项研究项目;项目名称: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以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主持人:刘雪;类别:一般项目;编号:sk2017s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