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的旅游审美境界初探

来源 :语文建设·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shaojunbaobao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旅游文学也是一种旅游资源,充分宣传和大力传播这些旅游文学,能把我们民族所创造的文化精华展示出来,在世界上树立起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美好形象。这不仅会提高它们所描绘美景的知名度,而且它们本身也将包孕着华夏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超越时空而与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相映生辉,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关键词:旅游文学 诗词
  旅游文学来源于古今文人的旅游活动,旅游者在游览观光中,通过相关联的旅游文学珍品,领悟到一定历史时代的生活风貌,以及生活在彼时彼地的政治、军事、文化名人的性格、命运和精神力量。秦皇岛的旅游文学中诗词颇多,主要是指吟咏秦皇岛风景历史的旧体诗词,据现存秦皇岛诗词较完备的文献载体《秦皇岛历代志书校注》(明清两代的艺文志部分)所记载,我们发现秦皇岛诗词至少在四百首左右,参与创作的作者有二百多人,这些诗词从某个方面真实地反映了秦皇岛的历史以及历史中的秦皇岛。
  从诗歌总体方面来看,时间跨度比较大,从汉末开始历经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一直到建国后,在将近两千年的历史中,几乎每个朝代都留有诗或词;从作者的范围来说,有皇帝如魏武帝曹操、隋杨帝杨广、唐太宗李世民;有文学家李白、杜甫、高适、王世贞;有政治家司马光;有民族英雄戚继光;还有其他一些曾在古秦皇岛任职的官员,这些人占诗人总数的一半左右。还有的是过路文人的游览留诗,建国后毛泽东来秦皇岛题诗,朱德元帅也有墨宝。从诗歌的形式而言,五言七言都有;有些是以单篇出现,有些是以组诗的形式出现;有的是作者有感而发,也有个别是酬唱应和之作。
  这些诗词内容丰富多样,有些是赞颂古秦皇岛的优美自然风光的,有些是对于秦皇岛古代历史神话、传说的品评感慨,还有一些是抒发对现实的感受。下面就从此三方面内容对秦皇岛的诗词进行分析阐释。
  一、赞美自然风光的诗
  辽阔无边的大海,巍峨青山成为历代诗歌吟咏不断的题材。历代作者大都从望海、观海等不同角度描绘大海的千姿百态:动荡的大海“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万里生寒浪,千山咽朔风”(陈天植《望海》)、“千寻浪拍纷如雪,万叠潮来吼似雷”(邵速《秦皇岛》);“地尽忽惊山水合,怒涛千尺腾蛟龙”(彭延几《登五峰山望海》)大海那浮天载地的气概、那包容万物的含量、那永恒不息的动荡震撼着涤荡着人的心灵。秦皇岛环海周围是翠绿青山,海的动荡更衬托出山的肃穆与多彩,“一柱孤悬霄汉傍,千秋禹迹旧茫茫”(王日冀《喝石》)竭石山的高耸与远古、“叠嶂层峦果大观,不让太湖巫峡好”(龚应霖《游五峰山》)五峰山的奇特与妖烧、“满通花香俱是药,半山松老尽成龍”(李养和《登角山》)角山的奇崛与芳馨、还有黄台山、围春山、兔耳山、景忠山,还有山中的寺院,如角山寺、云峰寺等和村庄的描写。如果说大海的雄壮激发诗人的是无穷的想象,及一种参透古今豁达的胸怀,那么山的清幽与宁静引发诗人的是栖隐山林的沧浪之趣,“茅屋与尘隔,云峰自一关。五株陶令柳,数亩谢家山。”
  二、人文景观的历史神话诗
  秦皇岛的神话传说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秦皇岛地区山海关孟姜女传说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卢龙县古孤竹国旅游区伯夷叔齐的传说被列入河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老马识途、李广射虎、萧显写匾、玄鸟生商等神话传说也陆续加入秦皇岛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秦皇岛因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求仙入海而得名,是中国唯一以皇帝的尊名而命名的城市。秦皇岛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大体上可分为人物传说、景观地名传说、动植物传说、生活故事及少数民族传说,表达了劳动人民美好的理想和愿望,为游人增添了新颖而引人入胜的旅游内容。神话诗歌把秦皇岛各地区看似平常的山水、貌似残破的古迹。装扮得如海市蜃楼般虚无缥缈、扑朔迷离,充满了奇异感、灵秀感,从中也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性情,净化了心灵。从有文献记载的孤竹国开始一直到现在,悠远的时间赋予了现代的秦皇岛深厚的历史内蕴与不尽的历史神话,这也成为历代文人们吟咏的题材。
  其中最多的是对历史上的伯夷、叔齐的感怀与赞美,从历史的见证首阳山、夷齐祠到其精神历来歌咏不断。“夷齐双骨已成尘,独有清明日日新”(司马光《题夷齐祠》)、“余观二士真天人,不降其志不辱身”(王霭《题夷齐庙》)、“清风洒古今,义气充天地”(何文晋《题夷齐祠》),孤竹清风带给后人的不仅是高山景仰的钦佩,更是由此而引发的个人内省与自我完善。“仰瞻遗像徘徊久,带得清风满袖归”(杜溶《题夷齐庙》),“自怜黎霍士,终愧采薇民”(东荫商《渴夷齐庙》)。其次是韩愈,因其郡望昌黎而有韩文公祠,“一代文章瞻北斗,千年忠义凛秋霜”(张琦《题韩文公祠》)是对其文学才华和人格品性的高度概括,“道统阐明千载绪,文章洗尽六朝尘”(沈义《题韩文公祠》)准确地表明了韩愈在古文运动中的贡献。
  三、边塞羁旅诗
  山川之形胜,天造地设,非人力所能为。古秦皇岛负山带水使其既为形胜之地,也是边塞的重关之阻。“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至今。”边塞题材成为其不可缺少的内容。如果从诗歌所涉及的内容划分,这些边塞羁旅诗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将边塞战争历史见证的山海关、长城成为作为主要的歌咏对象。“一关雄踞山海间,险隘不亚秦殷函”(赛尔赫《山海关》)、“雄关险塞戴灵鳌,控制卢龙胜百牢”(成德《山海关》)指出了山海关独特的地理位置与军事价值,而“汉塞烽烟亭壁坏,秦城膏血土花腥”(吕履恒《山海关》)则指其在沧桑的岁月中历经战火的洗礼的深刻写照。另外榆关、卢龙塞等词频繁出现更显示出古秦皇岛的战略位置。
  二是体现出一种积极浪漫的情怀和报国热情。在这部分诗歌中有“边锋警渔塞,侠客渡三干”、“不学燕丹客,空歌易水寒”(骆宾王《送郑少府入辽》)侠客的建功立业不慕名利,也有“挥刃斩楼兰,弯弓射贤王”(李白《出自蓟北门行》)、“一射百马倒,再射万夫开”(颜真卿《赠裴将军星守北平》)将军的武艺高强。“勿效东山高卧稳,云霓犹冀慰苍生”(姚永锡《送郡守谢慎庭夫子归宁都》),秦皇岛独特的地理环境使这片土地成为无数人心中杀敌报国之地,也增添了士人们心中无形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三是流露出战争的理性认识与思考。“王师非乐战,之子慎佳兵”(陈子昂《送崔融等从梁王东征》)、“孤竹夷齐耻战争,望尘遮道且休兵”(胡曾《首阳山》)“榆关秋一代,慎莫动征擎”(王世贞《永平道中》)这些诗歌均流露出诗人对战争作出的。
  以上主要分析了现存歌咏秦皇岛的诗词的主要内容,虽然有些诗词是应酬应制之作,但从这些静止的文字中,折射出的却是秦皇岛从古到今流动的历史文化,有人说秦皇岛文化是海文化,而从歌咏秦皇岛的诗词中感受到的却是多样而丰富的文化内涵:既有牧歌式的田园情调,隐逸文化,也有慷慨悲歌,驰骋疆场的边塞情怀,更有夷齐的孤竹文化等,如果说得天独厚的地理形势赋予这片土地一种灵气,那么飘渺美丽的神话传说又为其增添了一丝仙气,而厚重的历史呈现的却是一股正气,集儒道文化于一体,集灵气、仙气、正气于一身,这就是诗词中的秦皇岛,也是历史凝成的秦皇岛。语
  参考文献
  [1]黄堆会主编.秦皇岛历代志书校注(14卷).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
其他文献
一切就像一颗种子,静默地生根,直到遇到适宜的土壤和温度后,就开始发芽、开花……  这颗种子,就是我对手工的热爱,在儿时就播下,曾经被掩埋,但从未消亡熄灭。而立之年后,我选择“慢”下来,开始培育“它”。  发芽  20世纪70年代,我出生在四川省绵竹市一个小乡村,父亲在我幼年时去世,母亲独自带着我们姐妹6人长大,家里境况曾一度很窘迫。我小时候爱做手工,常拿一些布料做布娃娃,母亲发现以后,就会拆掉,把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思想、情感和历史的真实写照,是经过反复锤炼和长久积淀而造就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也是中华民族延续发展的基础。千百年来,中国历经战乱纷争,却依然能够保持相对稳定和统一,这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以极大的包容性和超越性赢得了广泛的认同,为中华民族绵延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坚实的凝聚力。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时代,唤起民众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心与认同感是当务之急。自2013
摘要:不同的艺术作品具有不同的物性特点,其中,文学创作的物性特点十分抽象,必须通过声乐、语言和文字进行传达。基于文学的抽象特点,文学意象通常具有内视性,能够展现出与众不同的审美观感。富有艺术性的语言是文学的特殊组成元素,同时,艺术语言也是一种特殊的审美对象。要想提高当代的视觉传达水平,就必须对艺术语言进行深入研究,掌握文学语言的审美特点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审美对象 呈现方式 文学语言 艺术特点
在2019年山东省东营市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养对象优质课评选活动中,多位教师执教了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课文《鳳辣子初见林黛玉》。这篇课文节选自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第三回,该回主要介绍林黛玉初进大观园,与众人相见的情景。本篇作为《人物描写一组》的组成部分,重点描写了王熙凤。几位执教者的教学效果都不错,经过教师引领、师生合作分析人物描写,王熙凤张狂泼辣、心狠手辣、阿谀奉承、伶牙俐齿的形象跃然纸上,令学生
国画 195cm×117cm 2010年  作品取材于作者家乡的福宝古镇,古镇依山而建,高低错落,随山势起伏,一排排吊脚楼,鳞次栉比。青砖、黑瓦、绿树构成了一幅绝美图画。为了表现古镇的古朴、厚重、清幽,作者在画面中辅以炊烟,加以晾晒的衣服,色彩以淡彩为主。  此畫的创作,让作者真正理解了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道理。只有能感动自己的题材,才能创作出感动别人的作品。2011年,该作品入选了由中国
摘要:爱情是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常吟咏的主题。时常听见妇女追求解放的声音,看到女性争取独立的故事。然而在人类历史上,女性从来就没有真正地赢得过自身的独立,在爱情的世界中更是如此,始终扮演着被动与被欺侮的角色。由于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类意识的觉醒,妇女解放与自由的意识不断深入。中国朦胧派代表诗人舒婷在反思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下,写出了《致橡树》这一经典作品,提出了一种崭新的爱情观。但是在今天,我们对
温儒敏主编的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突出了对经典诗词的学习,小学一年级就要求学习汉乐府《江南》。在小学必背古诗词中,白居易《忆江南》、杜牧《江南春》都以江南直接入题。这些诗词中的江南涉及汉、唐不同时代,所指的地理范围并不一致,厘清历史上江南的地理范围,是理解这些诗词内涵的逻辑起点。  一、先秦江南:长江中游荆湘的单一核心区  界定汉乐府中江南的地理范围,必须先了解汉代以前江南的所指,这既是从发生学上追
谐剧,顾名思义是一种诙谐之剧,它是喜剧众多表达方式中的一种,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搞笑、诙谐,或许更温柔一些。它往往更多的是通过漫画表现出来,多用于讽刺,在对小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事件的演绎中,表达对社会不良风气的抨击、批判和小人物命运的呐喊、抗争。  谐剧的“谐”是诙谐的谐。谐剧在舞台上常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事情的反面,通过幽默的动作和风趣的语言将人物塑造成一个典型。这样观众看到这个人物的时候,就会有所反思
立国长达267年的清王朝,在经历了近两百年漫长的承平岁月后,一头栽进烽烟四起、噩梦连连的最后七十年。身处要地的叙永直隶厅幸存的这一轮甲子的档案,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视窗,刚好可以管窥末代王朝变乱纷呈、江河日下的一幕幕真实场面。  鸦片战争 击破清朝梦幻  1850年至1910年刚好一轮甲子。众所周知,此六十年间,中国社会经历了千年未有之重大变局。第一次鸦片战争击破了清王朝天朝大国的梦幻。咸丰元年(18
书名:咱俩的王国:二人转乡土  美学论  作者:田子馥  出版社:春风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年  ISBN:9787531336761  定价:26元  近年来,东北的曲艺日益深入人心,其中,二人转这种欢乐热情、凸显本土特色的曲艺形式以及二人转演员那些惊艳的绝活,更是令人们喜闻乐见并广泛传播。73岁高龄的吉林省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吉林省二人转艺术家协会顾问田子馥先生从事二人转研究已4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