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有效学习,要求教师进行有效备课,提高教学质量和优化课堂教学。如何进行有效备课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这就要求教师深入学习新课标,认真钻研教材,关注学生,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改善教与学的方式,积极倡导有效教学、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产出。下面就在语文新课程下如何有效备课,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一、有效备教学目标
如何正确地把握教学目标,就是所制定的教学目标既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根据语文课程的总体目标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而确定的,教学目标是设计教学过程的依据,是课堂教学的总的指导思想,是上课的出发点,也是进行课堂教学的最终归宿。如何制定出一个具体明确又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呢?可以根据以下几方面来制定教学目标。
(一) 根据课程标准来确定教学目标。
老师要遵循《语文课程标准》每一阶段的课程标准来准确制定出教学目标。要知道一堂课的灵魂就是教学目标,只有灵魂抓住了,才会有其自身的特点和精彩。
(二)根据教学内容来确定教学目标。
教材是确定教学目标的重要因素,所以研读文本是教师备课重要的一步。教师要带着三颗心来仔细钻研教材:以读者的心与文本对话;以儿童的心与文本对话;以教师的心与文本对话。教师们阅读教材要以自己的心去阅读,以读者的身份来阅读,融入自己的情感,要有自己的感悟,这样你才能更全面深入的理解文本内容,同时要结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感知水平来确定教学目标。在有了自己的理解感悟下最后结合课后习题、教参来进一步确定自己的教学目标。
(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教学目标。
新课程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出适当的调整。教学目标是为学生服务的,所以要以学生为本,根据他们自身的特点作适当的调整。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充分掌握他们的学习水平、层次结构和学习差异,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科学地设定教学目标、准确地把握重难点,合理地组织教学过程,让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否则教学就没有针对性,从而降低实效性。农村和城市的孩子在某些方面确实存在一些差异,所以一定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如城市的孩子家里多具备电脑上网的条件,因此对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目标可以加强,而对于一些书写比较潦草,朗读水平较差的班级应该重点突出正确书写,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教学目标来组织教学。
总之,确定教学目标一定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课程标准是国家对这一年龄段的学生作出的要求,我们一定要努力实现。然后再充分研读了教材之后,最后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教学目标。
二、有效备教材重难点
几乎每节课都有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难点部分的教学是一节课的关键,教师的课堂教学的水平主要体现在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上。如何准确地把握每一节课的重难点,可以充分钻研教材中的单元导语,课后思考练习题,“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来把握每组和每篇课文的教学重难点。第三学段的教学重点有的是优美词句的积累;有的是表达方法的运用;有的是谋篇布局方法的体会。这些教学重难点的确定,都可以从教材的编排设计中得到参考。
1. 品味语言的精妙
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教材第三组“语言的艺术”,在“导语”中点明了学习重点:搜集、积累用得精妙的语言,并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在课文学习中,引导学生体会主人公说的话妙在哪儿。那么在教学《杨氏之子》一课中,引导学生体会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体现在杨氏之子也是在姓氏上作文章,而且应答时礼貌得体,便是本文教学的重点。教学《晏子使楚》则要重点引导读好晏子的话,晏子的语气或义正词严,或嘲弄戏耍,或诙谐反问,从晏子富有变化的语气中,感受他机智、爱国及语言的精妙。
教材的导学贯穿在教材设计始终,在语文实践活动方面,提出日常注意发现、积累不同特点的谚语、歇后语、广告词、提示语、古今笑话等,并鼓励学生试写提示语、广告词。此外“口语交际”则练习劝说别人,注意说话得体;另外就有争议的话题展开辩论,做到言之有据,言之有理。在“交流平台”中则引导学生回顾、交流本组学习的收获,这些设计,都是围绕着引导学生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这一目标来设计的。
2. 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
课后练习紧扣文本,引导学生在理解内容和学习表达的结合上,学有所得。
如,引导学生找出表达准确、情感丰富的语句,体会其在表情达意方面的效果。《草原》课后练习二,引导学生体会一些修辞手法在表达上的效果;《再见了,亲人》课后练习二,引导学生体会感叹句、反问句等不同句型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
如,抓住重点句段,理解内容,体会表达效果。《威尼斯的小艇》课后有这样一道题:“读下面这段话,说说威尼斯的小艇有哪些特点,并体会加点词句的好处。”(题目在“有点像独木舟”“像挂在天边的新月”“仿佛田沟里的水蛇”下面加点。)
在备课时,通过参考这些课后练习题,更能抓准课文的重点词句,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课文内容与表达方法的关系。
3. 领悟课文布局谋篇的方法
《将相和》课后有个题目:“默读课文,给三个故事加上小标题,并分别说说主要内容,再说说这三个故事之间的关系。”这样能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时,注意部分与整体的联系。
在《草船借箭》课后,要求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再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这是为了引导学生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学习有条理地表达。 4. 领悟写人的方法
《人物描写一组》课后,提示学生:“课文中的一些语句,突出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从三个片段中找一找,读一读,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因此,引导学生领悟写人的方法是本组课文的教学重难点。
5. 总结读写方法
根据教材中“交流平台”栏目里的提示,我们不难体会到教材的编者有意把交流的重点放在读写方法、习惯上,以体现对语文课程特点的把握和培养学生读写能力的重视。因此,我们可以对学生进行知识的回顾和梳理,并进行学习方法的引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法学法要活用
备活教法、学法教法与学法都可以预设,但不一定要恪守,随有课堂教学流程推进,要灵活选择。
1.教法的选择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事先预设的教法,只能作为备案。走进课堂,教师面对的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教师不能无视学生所呈现的生命信息,来选择教法。教学方法的选择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如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知识水平、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的自身素质和学校现有的教学条件等。教师只有充分考虑以上因素,才能灵活选择切实可行的教法,才能做到有效备课,有效教学。
如在进行词语理解的教学时,我们有时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理解词语。有些词语意义比较抽象,但是这些词义的具体表现形式于生活中经常出现,学生曾见过、做过、体验过,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唤醒学生的自觉意识,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唤起他们的亲身体验理解;有时则运用简笔画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有时以老师的演示或学生的表演评价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有时运用朗读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词语,通过入情入境地朗读。让学生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至于采用何种方法更有效,则视不用语境,学生不同实际的具体情况而定。
2.学法的选用
虽然,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学生学习习惯和已有知识水平来预实几种学习方法,但是,学生的学法应该在其充分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灵活地创造,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应鼓励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去思考、去发现、去总结。对好的学法,我们教师也接纳和吸收,并且向同学推广。
四、倾心品赏教材
朗读课文。通常教师备课大都是浏览、默读教材,很少开口诵读。于老师也指出:“朗读是钻研教材最重要的一环。不读到‘其意皆出吾心’,‘其意皆出吾口’是不罢休的,朗读好了,钻研教材就成功了一大半。” 选入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大多是经典之作,内蕴较为丰富,走马观花似的阅读,自然无法领略其丰美、深邃的情感意趣。“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师备课,首先要多读。教师备课时,于老师特别强调要“开口备课”——也就是大声地有感情地把课文读出来。力求把课文读“活”,因为老师朗读水平有多高,学生就会有多高,甚至超过老师。师生朗读得精彩的课堂,必然是充满生机的、充满灵性的、富有情趣的课堂。
五、让教材还原生活
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语文教学应该以课堂为起点,运用各种方式去还原、去丰富其描述的生活本身,鼓励学生用生活的标准去判断生活的底蕴 , 去诠释生活的经验 , 去解读语文材料,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实现与文本的对话,并真正受到启迪。这样,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才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空中,透过语言文字去领略生活的精彩和美妙,提高对社会生活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完善学生的语文素养。如何拉近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距离呢?
1. 创设情景,再现生活。
“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教学时可以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学习兴趣,引起高度注意,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教学《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时,我请一对同学当演员,上台来扮演小嘎子和小胖墩儿,把他们摔跤的动作过程演出来。其他的同学就当导演,在底下仔细观看,对照课文的词句,看看他们是不是准确地把两个人物的每一个动作和摔跤的经过都表演出来,从而让学生准确地理解了小嘎子和小胖墩儿比赛摔跤的动作。
2.唤醒记忆,再现生活
在进行词语教学时,我们在学生理解字面意思后,经常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情景,说说类似的经历。这样既能准确、深刻地理解词语的意思,又能达到练习说话,提高写作水平。如教学《威尼斯的小艇》时,教学“我们打开窗帘,望望耸立在两岸的古建筑,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有说不完的情趣。”学生从字面上理解了“情趣”是有情调、趣味的意思后,我便让学生说说,有没有让你感觉很有情趣的地方或经历。有学生说在鼓浪屿日光屿上看夜景很有情趣;有学生说在金榜公园里喝茶、聊天很有情趣。通过唤醒学生的记忆,情趣二字的理解便深深印在孩子的脑海里。
总之,在我们不断求索着改变备课方法的同时,请也不要忘了窦桂梅校长曾说的一句话:“读书,长远的备课!”想想,没有知识的养分,我们就如同那贫瘠的土壤,滋生出的只能是干瘪的课堂。所以,只有不断的积淀自己的文化底蕴,我们的课才能备出质量!我们课堂才能充满智慧!我们站在讲台上才能镇定自若,底气十足!
一、有效备教学目标
如何正确地把握教学目标,就是所制定的教学目标既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根据语文课程的总体目标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而确定的,教学目标是设计教学过程的依据,是课堂教学的总的指导思想,是上课的出发点,也是进行课堂教学的最终归宿。如何制定出一个具体明确又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呢?可以根据以下几方面来制定教学目标。
(一) 根据课程标准来确定教学目标。
老师要遵循《语文课程标准》每一阶段的课程标准来准确制定出教学目标。要知道一堂课的灵魂就是教学目标,只有灵魂抓住了,才会有其自身的特点和精彩。
(二)根据教学内容来确定教学目标。
教材是确定教学目标的重要因素,所以研读文本是教师备课重要的一步。教师要带着三颗心来仔细钻研教材:以读者的心与文本对话;以儿童的心与文本对话;以教师的心与文本对话。教师们阅读教材要以自己的心去阅读,以读者的身份来阅读,融入自己的情感,要有自己的感悟,这样你才能更全面深入的理解文本内容,同时要结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感知水平来确定教学目标。在有了自己的理解感悟下最后结合课后习题、教参来进一步确定自己的教学目标。
(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教学目标。
新课程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出适当的调整。教学目标是为学生服务的,所以要以学生为本,根据他们自身的特点作适当的调整。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充分掌握他们的学习水平、层次结构和学习差异,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科学地设定教学目标、准确地把握重难点,合理地组织教学过程,让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否则教学就没有针对性,从而降低实效性。农村和城市的孩子在某些方面确实存在一些差异,所以一定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如城市的孩子家里多具备电脑上网的条件,因此对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目标可以加强,而对于一些书写比较潦草,朗读水平较差的班级应该重点突出正确书写,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教学目标来组织教学。
总之,确定教学目标一定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课程标准是国家对这一年龄段的学生作出的要求,我们一定要努力实现。然后再充分研读了教材之后,最后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教学目标。
二、有效备教材重难点
几乎每节课都有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难点部分的教学是一节课的关键,教师的课堂教学的水平主要体现在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上。如何准确地把握每一节课的重难点,可以充分钻研教材中的单元导语,课后思考练习题,“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来把握每组和每篇课文的教学重难点。第三学段的教学重点有的是优美词句的积累;有的是表达方法的运用;有的是谋篇布局方法的体会。这些教学重难点的确定,都可以从教材的编排设计中得到参考。
1. 品味语言的精妙
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教材第三组“语言的艺术”,在“导语”中点明了学习重点:搜集、积累用得精妙的语言,并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在课文学习中,引导学生体会主人公说的话妙在哪儿。那么在教学《杨氏之子》一课中,引导学生体会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体现在杨氏之子也是在姓氏上作文章,而且应答时礼貌得体,便是本文教学的重点。教学《晏子使楚》则要重点引导读好晏子的话,晏子的语气或义正词严,或嘲弄戏耍,或诙谐反问,从晏子富有变化的语气中,感受他机智、爱国及语言的精妙。
教材的导学贯穿在教材设计始终,在语文实践活动方面,提出日常注意发现、积累不同特点的谚语、歇后语、广告词、提示语、古今笑话等,并鼓励学生试写提示语、广告词。此外“口语交际”则练习劝说别人,注意说话得体;另外就有争议的话题展开辩论,做到言之有据,言之有理。在“交流平台”中则引导学生回顾、交流本组学习的收获,这些设计,都是围绕着引导学生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这一目标来设计的。
2. 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
课后练习紧扣文本,引导学生在理解内容和学习表达的结合上,学有所得。
如,引导学生找出表达准确、情感丰富的语句,体会其在表情达意方面的效果。《草原》课后练习二,引导学生体会一些修辞手法在表达上的效果;《再见了,亲人》课后练习二,引导学生体会感叹句、反问句等不同句型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
如,抓住重点句段,理解内容,体会表达效果。《威尼斯的小艇》课后有这样一道题:“读下面这段话,说说威尼斯的小艇有哪些特点,并体会加点词句的好处。”(题目在“有点像独木舟”“像挂在天边的新月”“仿佛田沟里的水蛇”下面加点。)
在备课时,通过参考这些课后练习题,更能抓准课文的重点词句,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课文内容与表达方法的关系。
3. 领悟课文布局谋篇的方法
《将相和》课后有个题目:“默读课文,给三个故事加上小标题,并分别说说主要内容,再说说这三个故事之间的关系。”这样能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时,注意部分与整体的联系。
在《草船借箭》课后,要求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再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这是为了引导学生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学习有条理地表达。 4. 领悟写人的方法
《人物描写一组》课后,提示学生:“课文中的一些语句,突出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从三个片段中找一找,读一读,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因此,引导学生领悟写人的方法是本组课文的教学重难点。
5. 总结读写方法
根据教材中“交流平台”栏目里的提示,我们不难体会到教材的编者有意把交流的重点放在读写方法、习惯上,以体现对语文课程特点的把握和培养学生读写能力的重视。因此,我们可以对学生进行知识的回顾和梳理,并进行学习方法的引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法学法要活用
备活教法、学法教法与学法都可以预设,但不一定要恪守,随有课堂教学流程推进,要灵活选择。
1.教法的选择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事先预设的教法,只能作为备案。走进课堂,教师面对的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教师不能无视学生所呈现的生命信息,来选择教法。教学方法的选择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如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知识水平、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的自身素质和学校现有的教学条件等。教师只有充分考虑以上因素,才能灵活选择切实可行的教法,才能做到有效备课,有效教学。
如在进行词语理解的教学时,我们有时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理解词语。有些词语意义比较抽象,但是这些词义的具体表现形式于生活中经常出现,学生曾见过、做过、体验过,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唤醒学生的自觉意识,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唤起他们的亲身体验理解;有时则运用简笔画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有时以老师的演示或学生的表演评价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有时运用朗读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词语,通过入情入境地朗读。让学生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至于采用何种方法更有效,则视不用语境,学生不同实际的具体情况而定。
2.学法的选用
虽然,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学生学习习惯和已有知识水平来预实几种学习方法,但是,学生的学法应该在其充分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灵活地创造,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应鼓励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去思考、去发现、去总结。对好的学法,我们教师也接纳和吸收,并且向同学推广。
四、倾心品赏教材
朗读课文。通常教师备课大都是浏览、默读教材,很少开口诵读。于老师也指出:“朗读是钻研教材最重要的一环。不读到‘其意皆出吾心’,‘其意皆出吾口’是不罢休的,朗读好了,钻研教材就成功了一大半。” 选入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大多是经典之作,内蕴较为丰富,走马观花似的阅读,自然无法领略其丰美、深邃的情感意趣。“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师备课,首先要多读。教师备课时,于老师特别强调要“开口备课”——也就是大声地有感情地把课文读出来。力求把课文读“活”,因为老师朗读水平有多高,学生就会有多高,甚至超过老师。师生朗读得精彩的课堂,必然是充满生机的、充满灵性的、富有情趣的课堂。
五、让教材还原生活
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语文教学应该以课堂为起点,运用各种方式去还原、去丰富其描述的生活本身,鼓励学生用生活的标准去判断生活的底蕴 , 去诠释生活的经验 , 去解读语文材料,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实现与文本的对话,并真正受到启迪。这样,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才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空中,透过语言文字去领略生活的精彩和美妙,提高对社会生活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完善学生的语文素养。如何拉近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距离呢?
1. 创设情景,再现生活。
“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教学时可以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学习兴趣,引起高度注意,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教学《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时,我请一对同学当演员,上台来扮演小嘎子和小胖墩儿,把他们摔跤的动作过程演出来。其他的同学就当导演,在底下仔细观看,对照课文的词句,看看他们是不是准确地把两个人物的每一个动作和摔跤的经过都表演出来,从而让学生准确地理解了小嘎子和小胖墩儿比赛摔跤的动作。
2.唤醒记忆,再现生活
在进行词语教学时,我们在学生理解字面意思后,经常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情景,说说类似的经历。这样既能准确、深刻地理解词语的意思,又能达到练习说话,提高写作水平。如教学《威尼斯的小艇》时,教学“我们打开窗帘,望望耸立在两岸的古建筑,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有说不完的情趣。”学生从字面上理解了“情趣”是有情调、趣味的意思后,我便让学生说说,有没有让你感觉很有情趣的地方或经历。有学生说在鼓浪屿日光屿上看夜景很有情趣;有学生说在金榜公园里喝茶、聊天很有情趣。通过唤醒学生的记忆,情趣二字的理解便深深印在孩子的脑海里。
总之,在我们不断求索着改变备课方法的同时,请也不要忘了窦桂梅校长曾说的一句话:“读书,长远的备课!”想想,没有知识的养分,我们就如同那贫瘠的土壤,滋生出的只能是干瘪的课堂。所以,只有不断的积淀自己的文化底蕴,我们的课才能备出质量!我们课堂才能充满智慧!我们站在讲台上才能镇定自若,底气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