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4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6-000-03
摘 要 羽毛球运动已经成为我国高校体育中教学、课外锻炼和训练竞赛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羽毛球文化已经成为我国学校体育文化和群众体育文化的主流文化之一。发展羽毛球文化工作,应该贯彻全面发展的原则,要羽毛球运动与文化、教育均衡发展,要为人民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服务,要体现友谊,倡导卓越,促进社会进步。作者就这个问题,进行了思考和论述。
关键词 高校羽毛球运动 学校体育文化 群众体育文化 价值
一、我国高校羽毛球运动现状
羽毛球是我国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因其娱乐性强、观赏性高、健身性好、老少咸宜,没有直接的身体对抗、安全性高、运动负荷容易调节、运动寿命长、人员容易组合、场地器材要求不苛刻、方便开展及社会对其认知、认同程度高等特点和优势,被广大大学生所喜爱,在大学中广泛普及,羽毛球运动已经成为高校体育中教学、课外锻炼和训练竞赛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羽毛球入门容易,轻巧、易上手,“具有简便、观赏、娱乐、强身等特点[1]”,是深受大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学生对该项目喜爱的程度被列第三位[2]”,“在我国东部、南部地区和一些大城市的高校,几乎成为第一运动项目,逐步成为高校主流体育教学课程之一,选修羽毛球课的学生越来越多,许多高校已成立了羽毛球俱乐部、羽毛球协会,拥有自己的校羽毛球代表队[3]”。“偶尔参加和经常参加羽毛球活动的人数总占比87.7%[4]”,“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都开设有羽毛球选项课,并且是人数最多的项目之一,羽毛球课已经成为众多学生首选的项目[5]”。
二、体育文化阐释
原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主任袁大任先生对体育文化作了这样的定义:“以强身健体、振奋精神、建立积极生活方式为主旨的体育运动及其产生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6]”。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杨文轩先生认为,体育文化是人们在体育运动及其相关领域中生产和创造的物质产品、所习得的观念、制度、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等。它包括人们的体育认识、体育价值、体育思想道德、体育制度、体育文化产业、体育物质产品等等。体育文化的范畴包括:体育的器物文化、体育竞赛文化、体育休闲文化、健身文化、体育伦理道德文化、体育文学艺术与影视文化、体育收藏文化、体育建筑文化、体育组织与制度文化等多层面的文化形式[7]。
作者认为,体育和体育文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体育是体育文化产生的物质基础,是体育文化的根本,体育植根于体育文化。体育文化以体育的存在为前提,推动体育运动向健康、文明、先进方向发展。体育文化其实就是体育运动本身和与其相关的领域里所产生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包括物质层面、制度、方法层面和精神层面三个层次,我国体育文化的范畴以竞技体育文化、学校体育文化、群众体育文化和名族传统体育文化为主。
三、我国高校羽毛球运动的学校体育文化和群众体育文化价值分析
(一)贯彻终身体育思想,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终生体育锻炼习惯
《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通知》(教体艺[2002]13号)指出,大学体育是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对大学生的身体、心理和思想进行全面教育,增强大学生体质,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贯彻终身体育思想。
贯彻终身体育思想,养成良好的终生体育锻炼习惯的核心是建立体育意识,只有具有良好体育意识,才能自觉、主动、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兴趣和爱好是建立良好体育意识的前提,是自觉、主动、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的动力。
羽毛球运动在中国开展的非常广泛,普通群众参与度很高,社会对其认知、认同程度也很高,容易引起大学生的兴趣,也易于引导大学生选择参与羽毛球运动。
一旦大学生参与羽毛球运动,往往就会被羽毛球运动固有的特点和优势所吸引,很容易在运动实践的过程中产生强烈的心理满足感,或产生强烈的成功喜悦感。反过来,这种强烈的心理满足感和成功喜悦感又极大的刺激了他们的兴趣,吸引他们再次投入到羽毛球运动中,在反复不间断的实践中深化对羽毛球运动的情感体验,不断地提高羽毛球运动水平,进而上升到一种心理倾向和心理需要,形成爱好,使参与羽毛球运动成为一种自觉、主动的积极行为,养成习惯,乃至终身。
(二)推进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广泛深入开展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教体艺[2006]6号)指出,为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要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要与体育课教学相结合,要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羽毛球运动属于隔网对抗项目,没有身体接触,没有直接的身体对抗、所以有较高的安全性。羽毛球运动是一项全身性运动项目,老少咸宜,可以全面增强人的体质。
在进行羽毛球运动时,上肢准确的击球动作要靠准确的判断和下肢脚步的快速移动到位才可以顺利完成的,这就必须有精准的判断力、速度素质、力量寨质、灵敏素质。多拍的回合和调动,前后场的移动又都需要较好的耐力素质,经常从事此项移动就可以增强人体的灵活性,协调性,提高上下肢和躯干的活动能力,有效的改善呼吸系统和心肺功能,突显健身价值[8]。
羽毛球训练能减少学生体重,加强脂肪有氧代谢,降低体脂率,降低身体质量指数(BMI),对改善学生身体形态的变化具有良好作用。能使上肢肌纤维变粗,增强上肢肌肉的力量;羽毛球训练可增强学生心肺功能,改善耐力素质、快速反应能力和下肢爆发力,改善学生的体质状况[9]。
羽毛球运动非常易于和大学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与羽毛球俱乐部、羽毛球协会相结合,形成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形成全程化教育。体育社团有利于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能够为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利于大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另外,体育社团产生强大的凝聚力,也有助于大学生坚持锻炼[10]。 学生课内学习羽毛球运动的技术和理论,课外相互交流,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经过老师的指导、课内的学习、课外的相互交流、学习后,再从理论到实践,实践到理论,反复学习、实践、交流,全面增强人的体质,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三)促进我国全民健身活动开展
《全民健身条例》(国务院令第560号)规定,学校是组织实施体育教学、开展体育活动,指导学生的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的重要主体。
大学生是参与全民健身的重要群体,高校体育对贯彻《全民健身条例》,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和全民健身活动肩负着十分重要的责任。
高校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转折点,也是接受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高校体育教育既要增强大学生的体质、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又要贯彻终身体育思想,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终生体育锻炼习惯,促进其社会化进程,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羽毛球运动需要与同伴或与对手合作才能进行,能够促进相互间的交流和沟通,成为了以健康为主题的新潮体育,成为了公关和社交的重要方式[11]。羽毛球作为集运动和娱乐为一身的运动项目,在全民健身活动中有其固定的社会价值[12]。
《全民健身条例》(国务院令第560号)同时规定,“全国性社会团体等,可以根据需要举办相应的全国性群众体育比赛活动”,“单项体育协会应当将普及推广体育项目和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列入工作计划,并对全民健身活动给予指导和支持”。这就要求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可以根据需要举办相应的全国性大学生羽毛球比赛活动,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羽毛球分会应当将普及推广羽毛球运动和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列入工作计划,并对全民健身活动给予指导和支持。
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羽毛球分会已经成功举办了十六届全国大学生羽毛球锦标赛、二届全国大学生羽毛球超级赛;受教育部委托,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羽毛球分会负责组建中国大学生羽毛球代表队,成功参加了十二届世界大学生羽毛球锦标赛,并且都取得了好成绩。这说明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羽毛球分会很好的贯彻了《全民健身条例》,很好的实施了全民健身计划和全民健身活动。同时也说明羽毛球运动是贯彻《全民健身条例》,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和全民健身活动非常好的载体,高校羽毛球运动很好的担当起了贯彻《全民健身条例》,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和全民健身活动的责任。
(四)有利于我国羽毛球运动社会化、商业化发展
羽毛球运动社会化、商业化的开发程度,直接决定了羽毛球运动功能和价值的发挥程度,直接影响了羽毛球运动的体育文化价值的体现。林丹多次说过,羽毛球运动最大的危机是只有专业化和精英化,没有实现职业化和大众化[13]。
羽毛球运动是我国开展的非常好的体育项目之一,其社会化、商业化程度在我国也相对较高,中国羽毛球超级联赛也已经进行了3个赛季。本赛季,中国羽毛球超级联赛在职业化推动方面也加大了投入和进行了改制,人们看到了中国羽毛球超级联赛向职业化方向的努力,有了这些积极变化,以“培养新人、锻炼队伍”为目的的羽超,仍然有望成长壮大[14]。
(五)促进我国体育文化建设
《奥林匹克宪章》第二条基本原则规定,“体育与文化和奥林匹克教育均衡发展”。萨马兰奇也曾经说奥林匹克运动就是体育文化。国际奥委会对奥林匹克运动主旨的概括是:友谊,卓越,进步。
羽毛球文化与高校体育文化有机结合,从而产生了高校羽毛球文化。高校羽毛球文化也应该贯彻全面发展的原则,要羽毛球运动与文化、教育均衡发展,要为人民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服务,要体现友谊,倡导卓越,促进社会进步。
教育与文化要均衡发展,教育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体育课是高校体育文化的最基本形式,羽毛球选项课、选修课是高校羽毛球文化的最基本形式,学校利用体育课组织学生学习羽毛球理论知识,羽毛球技术技能,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加强羽毛球文化的宣传。课外体育活动是高校开展羽毛球文化的主要途径,要充分利用体育场馆和师资,采用适合本校的方式开展课外羽毛球锻炼。校内羽毛球竞赛不但推动学校羽毛球活动广泛开展,而且促进学生羽毛球运动技术水平提高,还可以达到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对羽毛球的兴趣和爱好、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活跃校园体育气氛的目的。校际羽毛球竞赛活动既能促进校运动队技战术水平的提高,又能提高学校的知名度,还能找出问题、不足和差距,促使学校羽毛球工作更上新台阶。
(六)服务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追求的目标, 体育公平竞争的理念——让规则来规范竞赛的一切,给社会的有序竞争树立了榜样。
体育竞赛是在严格的统一的规则下公开进行的,人人都可以自愿参加,其结果得到每个参加者和全社会的认可。
体育是传递公平竞争的载体、手段和桥梁,使人们从本能欲望的竞争升华到社会性的竞争,为现代人全面发展和完善人格提供了有效的培养途径[15]。体育是传递公平、公正、公开价值取向的重要途径,促使“不同价值观、道德观的人,甚至是不同意识形态的人,汇聚到一个共同的体育理想、共同的体育价值观、艺术价值观之下,实现社会矛盾的缓和协调,甚至使一些越轨行为得到抑制[16]。”
共同的价值观念是社会团结的一个重要纽带。当社会成员具有了共同的价值观念,对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无疑具有相当的促进作用。体育所表现出来的公平竞争、团队协作特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无法替代。体育已经成为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它可以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弘扬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手段。
现今社会,人们的生活速度越来越快,生活压力、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人际交往越来越少,社交范围越来越窄。羽毛球运动倡导公平竞争理念,为人类社会构筑了一个公平竞争和规范竞争的模式;羽毛球运动能够促进人们相互间的交流和沟通,调和人际关系,规范人们的社会生活和行为,是一种极有说服力的教育手段;羽毛球运动凝聚团队协作精华,培养人的团队协作精神,调动、激励、鼓舞人的敬业与进取精神;羽毛球运动直接改善人的交际能力,成为了以健康为主题的新潮体育,成为了公关和社交的重要方式,让人们认识、结交了许多的朋友,有利于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的形成。羽毛球文化已经成为我国学校体育文化和群众体育文化的主流文化之一,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四、结论
我国高校羽毛球运动的学校体育文化和群众体育文化价值是:能够贯彻终身体育思想,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终生体育锻炼习惯;能够推进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广泛开展;能够促进我国全民健身活动;有利于我国羽毛球运动社会化、商业化发展;能够促进我国体育文化建设;能够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服务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参考文献:
[1] 张军,张红云.北京市高职院校羽毛球选项课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0(9).
[2] 曾五一,顾俊杰等.南京市高校羽毛球运动开展现状与对策[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6(5).
[3] 张守平.新疆普通高校开展羽毛球运动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昌吉学院学报.2011(4).
[4] 安丽娜.山西省高校羽毛球选修课现状调查与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7).
[5] 曾忠文,徐小荷.南宁市高职院校羽毛球运动开展现状与对策[J].高教论坛.2011(10).
[6] 袁大任.也定义体育文化[J].体育文化导刊.2007(3).
[7] 杨文轩,冯霞.体育文化在人的文化转型中的作用[J].体育文化导刊.2006(6).
[8] 陈学钰.羽毛球运动对推进学校阳光体育活动价值的探究[J].价值工程.2012.31(15).
[9] 李彦龙,常凤.羽毛球运动对体育院校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1.29(4).
[10] 潘秀刚,陈善平等.体育社团大学生锻炼行为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0.27(3).
[11] 石金亮,任莉英.高校羽毛球选项课教学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探讨[J].大家.2010(3).
[12] 韩伟.羽毛球运动在全民健身中的健身价值分析[J].价值工程.2011.30(16).
[13] http://sports.sohu.com/20121225/n361452531.shtml.华商报.林丹侃出奥运战略危机[EB/OL].2012.12.25.
[14] http://sports.sohu.com/20121211/n360122644.shtml.中国体育报.羽超水涨船高 气象全新[EB/OL].2012.12.11.
[15] 黄晓明.论体育文化对现代人竞争素质培养的价值[J].体育文化导刊.2007(1).
[16] 沈晔,王章明.论体育文化在和谐社会中的“本我”与“超我”[J].体育文化导刊.2006(12).
摘 要 羽毛球运动已经成为我国高校体育中教学、课外锻炼和训练竞赛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羽毛球文化已经成为我国学校体育文化和群众体育文化的主流文化之一。发展羽毛球文化工作,应该贯彻全面发展的原则,要羽毛球运动与文化、教育均衡发展,要为人民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服务,要体现友谊,倡导卓越,促进社会进步。作者就这个问题,进行了思考和论述。
关键词 高校羽毛球运动 学校体育文化 群众体育文化 价值
一、我国高校羽毛球运动现状
羽毛球是我国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因其娱乐性强、观赏性高、健身性好、老少咸宜,没有直接的身体对抗、安全性高、运动负荷容易调节、运动寿命长、人员容易组合、场地器材要求不苛刻、方便开展及社会对其认知、认同程度高等特点和优势,被广大大学生所喜爱,在大学中广泛普及,羽毛球运动已经成为高校体育中教学、课外锻炼和训练竞赛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羽毛球入门容易,轻巧、易上手,“具有简便、观赏、娱乐、强身等特点[1]”,是深受大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学生对该项目喜爱的程度被列第三位[2]”,“在我国东部、南部地区和一些大城市的高校,几乎成为第一运动项目,逐步成为高校主流体育教学课程之一,选修羽毛球课的学生越来越多,许多高校已成立了羽毛球俱乐部、羽毛球协会,拥有自己的校羽毛球代表队[3]”。“偶尔参加和经常参加羽毛球活动的人数总占比87.7%[4]”,“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都开设有羽毛球选项课,并且是人数最多的项目之一,羽毛球课已经成为众多学生首选的项目[5]”。
二、体育文化阐释
原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主任袁大任先生对体育文化作了这样的定义:“以强身健体、振奋精神、建立积极生活方式为主旨的体育运动及其产生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6]”。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杨文轩先生认为,体育文化是人们在体育运动及其相关领域中生产和创造的物质产品、所习得的观念、制度、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等。它包括人们的体育认识、体育价值、体育思想道德、体育制度、体育文化产业、体育物质产品等等。体育文化的范畴包括:体育的器物文化、体育竞赛文化、体育休闲文化、健身文化、体育伦理道德文化、体育文学艺术与影视文化、体育收藏文化、体育建筑文化、体育组织与制度文化等多层面的文化形式[7]。
作者认为,体育和体育文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体育是体育文化产生的物质基础,是体育文化的根本,体育植根于体育文化。体育文化以体育的存在为前提,推动体育运动向健康、文明、先进方向发展。体育文化其实就是体育运动本身和与其相关的领域里所产生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包括物质层面、制度、方法层面和精神层面三个层次,我国体育文化的范畴以竞技体育文化、学校体育文化、群众体育文化和名族传统体育文化为主。
三、我国高校羽毛球运动的学校体育文化和群众体育文化价值分析
(一)贯彻终身体育思想,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终生体育锻炼习惯
《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通知》(教体艺[2002]13号)指出,大学体育是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对大学生的身体、心理和思想进行全面教育,增强大学生体质,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贯彻终身体育思想。
贯彻终身体育思想,养成良好的终生体育锻炼习惯的核心是建立体育意识,只有具有良好体育意识,才能自觉、主动、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兴趣和爱好是建立良好体育意识的前提,是自觉、主动、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的动力。
羽毛球运动在中国开展的非常广泛,普通群众参与度很高,社会对其认知、认同程度也很高,容易引起大学生的兴趣,也易于引导大学生选择参与羽毛球运动。
一旦大学生参与羽毛球运动,往往就会被羽毛球运动固有的特点和优势所吸引,很容易在运动实践的过程中产生强烈的心理满足感,或产生强烈的成功喜悦感。反过来,这种强烈的心理满足感和成功喜悦感又极大的刺激了他们的兴趣,吸引他们再次投入到羽毛球运动中,在反复不间断的实践中深化对羽毛球运动的情感体验,不断地提高羽毛球运动水平,进而上升到一种心理倾向和心理需要,形成爱好,使参与羽毛球运动成为一种自觉、主动的积极行为,养成习惯,乃至终身。
(二)推进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广泛深入开展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教体艺[2006]6号)指出,为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要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要与体育课教学相结合,要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羽毛球运动属于隔网对抗项目,没有身体接触,没有直接的身体对抗、所以有较高的安全性。羽毛球运动是一项全身性运动项目,老少咸宜,可以全面增强人的体质。
在进行羽毛球运动时,上肢准确的击球动作要靠准确的判断和下肢脚步的快速移动到位才可以顺利完成的,这就必须有精准的判断力、速度素质、力量寨质、灵敏素质。多拍的回合和调动,前后场的移动又都需要较好的耐力素质,经常从事此项移动就可以增强人体的灵活性,协调性,提高上下肢和躯干的活动能力,有效的改善呼吸系统和心肺功能,突显健身价值[8]。
羽毛球训练能减少学生体重,加强脂肪有氧代谢,降低体脂率,降低身体质量指数(BMI),对改善学生身体形态的变化具有良好作用。能使上肢肌纤维变粗,增强上肢肌肉的力量;羽毛球训练可增强学生心肺功能,改善耐力素质、快速反应能力和下肢爆发力,改善学生的体质状况[9]。
羽毛球运动非常易于和大学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与羽毛球俱乐部、羽毛球协会相结合,形成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形成全程化教育。体育社团有利于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能够为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利于大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另外,体育社团产生强大的凝聚力,也有助于大学生坚持锻炼[10]。 学生课内学习羽毛球运动的技术和理论,课外相互交流,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经过老师的指导、课内的学习、课外的相互交流、学习后,再从理论到实践,实践到理论,反复学习、实践、交流,全面增强人的体质,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三)促进我国全民健身活动开展
《全民健身条例》(国务院令第560号)规定,学校是组织实施体育教学、开展体育活动,指导学生的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的重要主体。
大学生是参与全民健身的重要群体,高校体育对贯彻《全民健身条例》,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和全民健身活动肩负着十分重要的责任。
高校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转折点,也是接受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高校体育教育既要增强大学生的体质、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又要贯彻终身体育思想,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终生体育锻炼习惯,促进其社会化进程,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羽毛球运动需要与同伴或与对手合作才能进行,能够促进相互间的交流和沟通,成为了以健康为主题的新潮体育,成为了公关和社交的重要方式[11]。羽毛球作为集运动和娱乐为一身的运动项目,在全民健身活动中有其固定的社会价值[12]。
《全民健身条例》(国务院令第560号)同时规定,“全国性社会团体等,可以根据需要举办相应的全国性群众体育比赛活动”,“单项体育协会应当将普及推广体育项目和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列入工作计划,并对全民健身活动给予指导和支持”。这就要求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可以根据需要举办相应的全国性大学生羽毛球比赛活动,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羽毛球分会应当将普及推广羽毛球运动和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列入工作计划,并对全民健身活动给予指导和支持。
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羽毛球分会已经成功举办了十六届全国大学生羽毛球锦标赛、二届全国大学生羽毛球超级赛;受教育部委托,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羽毛球分会负责组建中国大学生羽毛球代表队,成功参加了十二届世界大学生羽毛球锦标赛,并且都取得了好成绩。这说明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羽毛球分会很好的贯彻了《全民健身条例》,很好的实施了全民健身计划和全民健身活动。同时也说明羽毛球运动是贯彻《全民健身条例》,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和全民健身活动非常好的载体,高校羽毛球运动很好的担当起了贯彻《全民健身条例》,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和全民健身活动的责任。
(四)有利于我国羽毛球运动社会化、商业化发展
羽毛球运动社会化、商业化的开发程度,直接决定了羽毛球运动功能和价值的发挥程度,直接影响了羽毛球运动的体育文化价值的体现。林丹多次说过,羽毛球运动最大的危机是只有专业化和精英化,没有实现职业化和大众化[13]。
羽毛球运动是我国开展的非常好的体育项目之一,其社会化、商业化程度在我国也相对较高,中国羽毛球超级联赛也已经进行了3个赛季。本赛季,中国羽毛球超级联赛在职业化推动方面也加大了投入和进行了改制,人们看到了中国羽毛球超级联赛向职业化方向的努力,有了这些积极变化,以“培养新人、锻炼队伍”为目的的羽超,仍然有望成长壮大[14]。
(五)促进我国体育文化建设
《奥林匹克宪章》第二条基本原则规定,“体育与文化和奥林匹克教育均衡发展”。萨马兰奇也曾经说奥林匹克运动就是体育文化。国际奥委会对奥林匹克运动主旨的概括是:友谊,卓越,进步。
羽毛球文化与高校体育文化有机结合,从而产生了高校羽毛球文化。高校羽毛球文化也应该贯彻全面发展的原则,要羽毛球运动与文化、教育均衡发展,要为人民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服务,要体现友谊,倡导卓越,促进社会进步。
教育与文化要均衡发展,教育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体育课是高校体育文化的最基本形式,羽毛球选项课、选修课是高校羽毛球文化的最基本形式,学校利用体育课组织学生学习羽毛球理论知识,羽毛球技术技能,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加强羽毛球文化的宣传。课外体育活动是高校开展羽毛球文化的主要途径,要充分利用体育场馆和师资,采用适合本校的方式开展课外羽毛球锻炼。校内羽毛球竞赛不但推动学校羽毛球活动广泛开展,而且促进学生羽毛球运动技术水平提高,还可以达到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对羽毛球的兴趣和爱好、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活跃校园体育气氛的目的。校际羽毛球竞赛活动既能促进校运动队技战术水平的提高,又能提高学校的知名度,还能找出问题、不足和差距,促使学校羽毛球工作更上新台阶。
(六)服务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追求的目标, 体育公平竞争的理念——让规则来规范竞赛的一切,给社会的有序竞争树立了榜样。
体育竞赛是在严格的统一的规则下公开进行的,人人都可以自愿参加,其结果得到每个参加者和全社会的认可。
体育是传递公平竞争的载体、手段和桥梁,使人们从本能欲望的竞争升华到社会性的竞争,为现代人全面发展和完善人格提供了有效的培养途径[15]。体育是传递公平、公正、公开价值取向的重要途径,促使“不同价值观、道德观的人,甚至是不同意识形态的人,汇聚到一个共同的体育理想、共同的体育价值观、艺术价值观之下,实现社会矛盾的缓和协调,甚至使一些越轨行为得到抑制[16]。”
共同的价值观念是社会团结的一个重要纽带。当社会成员具有了共同的价值观念,对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无疑具有相当的促进作用。体育所表现出来的公平竞争、团队协作特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无法替代。体育已经成为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它可以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弘扬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手段。
现今社会,人们的生活速度越来越快,生活压力、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人际交往越来越少,社交范围越来越窄。羽毛球运动倡导公平竞争理念,为人类社会构筑了一个公平竞争和规范竞争的模式;羽毛球运动能够促进人们相互间的交流和沟通,调和人际关系,规范人们的社会生活和行为,是一种极有说服力的教育手段;羽毛球运动凝聚团队协作精华,培养人的团队协作精神,调动、激励、鼓舞人的敬业与进取精神;羽毛球运动直接改善人的交际能力,成为了以健康为主题的新潮体育,成为了公关和社交的重要方式,让人们认识、结交了许多的朋友,有利于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的形成。羽毛球文化已经成为我国学校体育文化和群众体育文化的主流文化之一,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四、结论
我国高校羽毛球运动的学校体育文化和群众体育文化价值是:能够贯彻终身体育思想,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终生体育锻炼习惯;能够推进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广泛开展;能够促进我国全民健身活动;有利于我国羽毛球运动社会化、商业化发展;能够促进我国体育文化建设;能够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服务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参考文献:
[1] 张军,张红云.北京市高职院校羽毛球选项课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0(9).
[2] 曾五一,顾俊杰等.南京市高校羽毛球运动开展现状与对策[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6(5).
[3] 张守平.新疆普通高校开展羽毛球运动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昌吉学院学报.2011(4).
[4] 安丽娜.山西省高校羽毛球选修课现状调查与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7).
[5] 曾忠文,徐小荷.南宁市高职院校羽毛球运动开展现状与对策[J].高教论坛.2011(10).
[6] 袁大任.也定义体育文化[J].体育文化导刊.2007(3).
[7] 杨文轩,冯霞.体育文化在人的文化转型中的作用[J].体育文化导刊.2006(6).
[8] 陈学钰.羽毛球运动对推进学校阳光体育活动价值的探究[J].价值工程.2012.31(15).
[9] 李彦龙,常凤.羽毛球运动对体育院校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1.29(4).
[10] 潘秀刚,陈善平等.体育社团大学生锻炼行为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0.27(3).
[11] 石金亮,任莉英.高校羽毛球选项课教学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探讨[J].大家.2010(3).
[12] 韩伟.羽毛球运动在全民健身中的健身价值分析[J].价值工程.2011.30(16).
[13] http://sports.sohu.com/20121225/n361452531.shtml.华商报.林丹侃出奥运战略危机[EB/OL].2012.12.25.
[14] http://sports.sohu.com/20121211/n360122644.shtml.中国体育报.羽超水涨船高 气象全新[EB/OL].2012.12.11.
[15] 黄晓明.论体育文化对现代人竞争素质培养的价值[J].体育文化导刊.2007(1).
[16] 沈晔,王章明.论体育文化在和谐社会中的“本我”与“超我”[J].体育文化导刊.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