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社:故事没有结束

来源 :中学生百科·小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nan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听说了吗?5月11日要办改稿会,文学社催着我们去交稿子呢!”阿雯兴高采烈,语速飞快。
  “什么叫改稿会?”我迷茫地抓了抓头发,向她请教这个陌生的词。
  “就是每个人交一篇小说,社员做匿名处理后全部分发到大家手上。每个人都要认真阅读,写下意见,等改稿会上交流。听学姐说,批评来得像暴风骤雨一样,特别刺激!”
  我犹豫了一下,目光不自觉地瞟向挂在一边的日历,问:“必须要去吗?”
  “当然不是,去的话要在公众号上填写问卷报名。”阿雯追问,“多好的机会,你不想去?”
  “不。”我连忙解释,“我那天可能有事要做。”
  其实,那天我没有别的安排。
  只是“刺激”这两个字对我来说不是绝对的褒义词。我在犹豫。
  作为一个纠结的人,当初面临“是否要加入一个社团”这个看似轻而易举的选择,我便犹豫了很久。
  心中利弊的天平左摇右晃。利的一方,是碰上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切磋交流,岂不快哉?弊的一方,则是我不知道社团必然承担的繁杂事务会消耗掉多少时间,我会不会为曾经的选择后悔,却又因为肩上扛了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责任而脱不开身?
  最终,我还是走上了那条正轰轰烈烈地进行着“百团大战”的街道。
  “百团大战”是我们大学的传统。各个社团都会在这条长街上摆放折叠桌椅,架起招牌,甚至挥起大旗,招揽新的成员,大有武林群雄大聚会的感觉。漫步过去,体育方面的自行车协会、滑雪社、国际象棋协会;音乐方面的民乐团、阿卡贝拉社、吉他协会;地域方面的齐鲁文化交流协会、陕西人大团圆……众多记不过来的名称,只让人立马明了“目不暇接”这四个字的意义。
  我径自向文学社走去。
  我想象得出,大学的文学社与高中必然有很大的不同。高中时的我们几乎全身心扑在学习上,社团活动只有周六下午的一小段时间。一名语文老师为我们讲解一本小说或一首诗歌,连社刊都不曾办过。若到了考试密集的时候,这一点小活动也会被停掉。而M大的中文系是王牌,文学社更是远近闻名,这里甚至走出过许多颇有名气的作家。
  只是,未知总是让我感到恐惧。我尝试着踏出熟悉而舒适的区域,将一只脚悬在空中,却迟迟不知道是否该落地。离文学社的展位近了,我心里反而在打退堂鼓。有一个声音说“要坚持走过去”,还有一个声音颓然地说“算了吧”。我踌躇着,不知所措。
  还好,展位的主理人是一个温柔的女孩子,高挑纤瘦,气质颇佳。她冲我笑了一下,将报名表递给我,声音轻柔,想必来自江南。
  “欢迎加入M大文学社。”
  我低下头填写信息,心慢慢安定了下来。
  后来,在文学社的日子,让我真切地体会到一个交流文字的聚会究竟应该是怎样的。我们每周读一本书,一位同学作为主讲人在读书会上将其所思所想娓娓道来,剩下的时间自由讨论。我们为文字落泪,为文字大笑,为文字震慑……这样美好的时刻,太多太多了。
  可是真到了改稿会这样一个陌生的环节前,我又开始犹疑。我当然同阿雯一样认为这是个难得的交流机会,可许多古怪的念头盘旋在我的脑海——等到匿名的封条被揭开,他们会不会因为不喜欢我的文字对我有意见?我的作品,会不会是其中写得最差的?我会不会因为无法忍受这种批评而丢人地落泪?
  我总是这样,事情还没发生,便预想许多种可能,给自己设置重重阻碍,然后便动了退却的念头。
  最后,我是被阿雯强拉过去的。
  我交了一篇浅淡的校园小说,没有过多波折的情节。当拿到所有人的作品读过一遍后,我觉得这一趟我来对了。这当中,我会为其中瑰丽的意象击节赞叹,也会为臻妙的句子画下一道道线条。这也许就是读小说的乐趣吧。我们偏居一隅,可文字为我们打开了许多扇门,让我们一窥新鲜的生活、陌生的情绪。他们的,我们的,像冰块在杯子里摇晃碰撞,发出的是清脆而悦耳的声响。
  诚如学姐所说,这里的批评是激烈的。这是难得的敞开肺腑交流的时刻,要知道在这个文艺青年已经渐渐被等同于为举着手机拍几张小清新图片的时代,我们羞于提及小说,提及创作。可文学社的改稿会活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一直以来梦寐以求的空间。
  会后,我综合改稿会上有说服力的意见将小说修改。第二年夏天,这篇小说刊登在杂志上,受到了不少读者的喜爱。
  每当编辑给我看读者的反馈,告诉我他们对里面某个人物、某个场景乃至具体到某句话的喜爱时,我都会会心一笑。我也会想起那次改稿会,那段难忘而珍贵的记忆。
  如今,我渐渐从那个青涩的大一女生成长为应届毕业生,成了会被叫作“学姐”的角色。一些新入學的女孩子会找我聊天,我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是“该不该加入社团”。她们或是与我当年一样瞻前顾后,或是担心影响学习。我常会向她们说我的故事,讲起我在文学社的前前后后,讲起这个社团对我的影响,还有我这几年来的改变。
  听故事时,她们会随着我笑,说她们的很多想法和我当年一模一样。可听到故事结尾时,她们往往会手撑着头若有所思。之后过了一两年,我们还会再借着“约饭”的由头联系,我发现绝大多数试着踏上一条新路的人都不曾后悔。相反,她们真挚地与我分享着这莫大的幸福。
  “还好没退缩。”她们十分感慨地说。
  现在,我想把这段往事分享给你。如果能博得你的会心一笑,能让你坚定地向着前路踏出一步,那将是我莫大的荣幸。
其他文献
1.章弥  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  ——余华《活着》  章弥打小就无法理解“家的温暖”是什么意思。他以前老做梦,梦见自己很小的时候,梦里有个和善的女人,看不清容貌,像隔着薄雾,却会很温柔地拥着他,手心和脸颊都是暖的。他迫切地想看清那人,一双眼几乎怼到了人家脸上……然后他就看清了,惊慌中猛地一推,跌跌撞撞醒来——居然是章美贤的样子。  每当从梦里挣扎出来,章弥一面流着冷汗,一面怅然若失
期刊
我认为宇宙中最为瑰丽的景象,就是当星云坍缩成致密的天体迸发出光亮的那一刻。那一刻,时空瞬间沸腾了起来,无数原子欢呼雀跃,能量喷涌而出。但人类,过于渺小,在宇宙长河中,如沧海一粟,只能留下短暫的身影,可能穷尽整个文明也无法目睹其奇异。  而我目之所及、用双脚丈量、用心感受的最为震撼的景象,也是那一片繁星。海拔五千米,干冷的风,望不到头的黑夜,唯有星光洒满整个天空。我太过渺小,可能上一秒眼中的景象里真
期刊
初二那年,看了几本诗词和几页《红楼梦》,我喜欢上了写小说。  那时候流行带锁笔记本,硬壳,内页精美。我在一个软封普通本子上写下如今看来文笔稚嫩的武侠小说,还有一些零散的心情日记,包括一些自己觉得有趣的梦。  有一天,这些文字被班上的几个同学看到了。他们在中午大家都回去休息的时候翻看了我的日记本,当我到教室之后,又在我面前用各种语言来重复我的文字和故事,一字一句。很快,几乎整个班的同学都知道了这件事
期刊
时光荏苒,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匆匆过客,在时间的长河中来了又去。但,有多少人停下来,或者放缓脚步,看看沿途貌似不起眼的风景呢?  轻轻抹去玻璃窗上的雾气,大巴发出突突的声响,却依然动弹不得。周围的车传过来刺耳的喇叭声,令人愈加心烦意乱。我叹了口气,开始烦躁不安地摆弄大衣扣子——都快晚上七点了,回家还得写作业啊。焦躁中,大巴熄火了。司机歉疚地笑着,把大家“请”出车外。很快,空气中充斥着抱怨声。我摇摇头
期刊
1  “站稳了,拍头立起来,后脚蹬转,向前——击球,啪,收拍!”会长这样教到。  挥拍练习是网球协会必需的训练项目之一,会长教得很尽心。可是比起认真训练,大家的注意力显然已经被隔壁场地的击球声吸引过去了。相较这边几十号人的挥拍,那边两个人的对打显得更加气场逼人。两人每一次击球都富有节奏和韵味,优雅的动作之下暗潮涌动,是双方无言的较量。  训练场上窃窃私语没有间断过,会长悠悠地说:“想打球就练习,光
期刊
你见过清晨的露珠吗?  已是秋天,学校的小树林却翠绿依旧,生机盎然。浅白色的阳光穿过树叶的间隙,宛如一层神秘的面纱轻柔地撒在林间,安静地等待着人们揭开。  这,是清晨的树林。这,也是我所在的摄影社第一次举行外景拍摄活动。  “社长,还没到时机吗?”我悄悄放下一只手,揉了揉一直弯曲着的胳膊,小声地询问道。  “再等一等,还没到最好的光线。”咔嚓咔嚓,几声过后,社长将相机放在眼前,观察着相机内拍出的照
期刊
对于大多数中学生而言,在繁重的学业之下,所谓的社团生活更多时候只是一段有表无实的经历。虽然学校里也会有一两个社团在书本与题海的夹缝中顽强生存甚至长势良好,但可惜的是,终究只是“少数人的游戏”。被同色同款校服包裹的我们,或许只是某一天去食堂的路上听说学校有个文学社,又或者是攝影社、书画社。仅此而已。至于它们以何种形式存在于哪里,清风没有吹来答案。  我们向往怎样的社团生活?我们去何处寻找社团生活的真
期刊
生活像是那个最调皮的小孩子,有时让你烦恼,有时让你抓狂。你琢磨不透它,也无法控制它。于是你只能加倍去责怪自己,反复地问自己:为什么只有我才会这样……Part1.电影  《奇迹男孩》  我很难被感动。总觉得既然生而为人,多多少少都要去面对自己的烦恼与磨难,无关贫富美丑。因此,初看这部电影,实在觉得是都很普通的励志电影。  该上五年级的男孩子奥吉,因为天生的基因缺陷,即使经过了27次面部手术,仍然不能
期刊
一  邱捷来的那天天气晴好,个头小小的他走上讲台,一脸微笑地做自我介绍。任谁都看不出来,他是一个快要死了的小孩。  他刚成为我的同桌,就向我提出一个请求:他的手最近受伤了,不方便写作业。接下来一段時间,所有的作业都需要我为他代写,但他会负责动脑筋和检查。  我不是没有怀疑过这种离奇的请求,只是那会儿我的成绩一直垫底,正愁没人告诉我写作业呢。有了邱捷这样的神机军师,我只需要写写字,反而轻松得多。  
期刊
那时候我在书桌上刻下:“我用尽年少时的青春来爱你,此后便拿余生的苍老来忘你。”  从见他第一面开始,爱便在一颗年少叛逆的心中萌芽,而年少时以为的爱包含喜欢,更多的其实是崇拜和仰望。  彼时的我是一个问题少女,缺少父母陪伴的日子里,我独自野蛮生长。在遇到他之前,恣意张扬是我的代名词;在遇见他之后,我竟觉得生活如此值得。  许是当时班主任对他的介绍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又或是那天课间我刚好没在睡觉,总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