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人帮”横行的年代,“左”得不得了,有些事情极其荒谬。我曾亲身经历的一次卖糠,使我更深刻地了解了那种极“左”思潮给人们带来的不幸。想来,这也不是一件毫无意义的事。
那时没有农贸市场,农民也没有更多的农副产品需要出售,自家种植的吃不了的大路菜可以拿到一个指定的地点去卖,名曰“自由市场”,其实在那个“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也不要资本主义的苗”的年代,哪会有什么自由?那时候,有个人人皆知的口号叫“割资本主义尾巴”,大体上是:凡是在“一大二公”之外,只要搞一点副业,或者做点与买卖搭边的事,都叫“资本主义尾巴”,要一律割除。
1969年秋,当知青的我分到了一年的口粮:300来斤的大米,100多斤的玉米,还有杂七杂八的黄豆、小豆、粉条、豆油和稻糠……大米是细粮,城里人每月每人才供应3斤,这一次我就分到了300斤,心里甭提多乐了!只是那70多斤稻糠没处“消化”。家里没养猪、鸡,又舍不得送给别人,最好的办法是卖掉换点钱。那70斤糠,怎么也值个四五天的工钱啊!
那天,我起了个大早,骑自行车驮着一麻袋稻糠去城里赶集。东西不重,只是那鼓鼓的大麻袋,时常将自行车晃得离了正道,30多里路竟累得我浑身是汗。
进了集市,我就近找了一处不挤不乱的僻静地儿,卸下麻袋,打开袋口,站在一边等候买主。不多会儿,经一路奔波浸透汗水的内衣便冷冰冰地贴在了身上,那滋味真不好受。我缩着身子待在麻袋旁,渴望着有人问价,然而好久了竟没人看上一眼。
眼见太阳升起老高,市场里的人也多了起来。这时,我见到几个衣袖上戴着胳膊箍的人正从市场里面朝我这边走来。他们边走边呵斥着,临近了我才发现,他们身后尾随着几个拎着米袋子的人。这不由得使我提心吊胆起来,可别把我也当成“投机倒把分子”呀!果不其然,一个戴胳膊箍的人冲我嚷道:“你!这咋回事!”他指着我脚前的那袋糠。
“这是稻糠……队里分的……”
“稻糠也不行!把东西拎着跟我们走!”根本沒等我解释,他那声调好似吼叫,语气更似命令,表情分明是逮住了“投机倒把分子”。看着他们那凶悍的眼神,我本想分辩,话刚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只好拎着糠袋子跟他们走。
我和几名“粮贩子”被人推搡着进了市场管理所。这是位于市场外围的一间平房,房舍很破旧,临街的门也七扭八歪地敞开着……粮袋和糠袋都被堆放在外屋,人则被带到里屋审问。审问是逐人进行,重点当然是那几个卖粮的。那年月,私下卖粮可是大忌,那叫违反国家统购统销政策,轻者没收粮食,如果是倒买倒卖,还要被扣上“投机倒把分子”的罪名,说不定还要给什么处罚。好在我心里有底,这70斤稻糠是队里分给我的,不是“投机倒把”。再者,这稻糠也绝非大米,怕也不够“上纲上线”的标准,我暗自在心里想着对策。“审问”进行得并不顺利,老半天谁也不承认“投机倒把”。一个50多岁农民模样的卖粮者哭咧咧地哀求道:“同志,你就饶了我吧!这是队上分给我家的口粮,孩子有病要用钱,我才……行行好吧!”
“你少给我来这套!别装!你这种人我见得多了!”“胳膊箍”恶狠狠地说。
“假的就是假的,伪装的应当剥去!”旁边的另一个“胳膊箍”则用毛主席语录批判卖粮人。
不过也有一位农妇在与他们据理力争,意思无非是粮食是自家产的,换点钱买点必要的生活品,不是倒买倒卖,更不是投机倒把。她因为理直气壮,嗓门自然越来越大,更惹怒了“胳膊箍”。
“咋的?你还不老实?你这叫资本主义尾巴!必须得割掉!我这是从邪路上往回拉你们,你还胡搅蛮缠……再不老实,就给你送进去……”
我哪有心情听他们这些说教,只是一心在想脱身的主意。我看准他们主要的精力集中在审“粮贩子”上,便假装上厕所。途经外屋,一看没人,我也不知哪来的那股劲儿,抓起那袋稻糠撒丫子便跑,很快就跨过横道融入拥挤的人群中。脱离了“胳膊箍”的视线,我松了口气,并暗自庆幸。只是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我再也不敢到“自由市场”去了,生怕被“胳膊箍”们认出来再被逮去。
如今时代变了,生活好了。我真羡慕生活在今天这个时代的年轻人,他们绝不会再为生活而去卖稻糠,再去经受磨难。从知青到回城,从工作到考学,从生活到婚娶,我遇到数不清的困难,可不论多大的困难,只要我想起当年当知青时的苦和累,想起为挣几块钱而起早赶集卖糠,又差点被当作“投机倒把分子”的情景,我就会倍增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因此,我也更珍惜来之不易的一切,更珍惜用劳动和汗水换来的每一分钱。
那时没有农贸市场,农民也没有更多的农副产品需要出售,自家种植的吃不了的大路菜可以拿到一个指定的地点去卖,名曰“自由市场”,其实在那个“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也不要资本主义的苗”的年代,哪会有什么自由?那时候,有个人人皆知的口号叫“割资本主义尾巴”,大体上是:凡是在“一大二公”之外,只要搞一点副业,或者做点与买卖搭边的事,都叫“资本主义尾巴”,要一律割除。
1969年秋,当知青的我分到了一年的口粮:300来斤的大米,100多斤的玉米,还有杂七杂八的黄豆、小豆、粉条、豆油和稻糠……大米是细粮,城里人每月每人才供应3斤,这一次我就分到了300斤,心里甭提多乐了!只是那70多斤稻糠没处“消化”。家里没养猪、鸡,又舍不得送给别人,最好的办法是卖掉换点钱。那70斤糠,怎么也值个四五天的工钱啊!
那天,我起了个大早,骑自行车驮着一麻袋稻糠去城里赶集。东西不重,只是那鼓鼓的大麻袋,时常将自行车晃得离了正道,30多里路竟累得我浑身是汗。
进了集市,我就近找了一处不挤不乱的僻静地儿,卸下麻袋,打开袋口,站在一边等候买主。不多会儿,经一路奔波浸透汗水的内衣便冷冰冰地贴在了身上,那滋味真不好受。我缩着身子待在麻袋旁,渴望着有人问价,然而好久了竟没人看上一眼。
眼见太阳升起老高,市场里的人也多了起来。这时,我见到几个衣袖上戴着胳膊箍的人正从市场里面朝我这边走来。他们边走边呵斥着,临近了我才发现,他们身后尾随着几个拎着米袋子的人。这不由得使我提心吊胆起来,可别把我也当成“投机倒把分子”呀!果不其然,一个戴胳膊箍的人冲我嚷道:“你!这咋回事!”他指着我脚前的那袋糠。
“这是稻糠……队里分的……”
“稻糠也不行!把东西拎着跟我们走!”根本沒等我解释,他那声调好似吼叫,语气更似命令,表情分明是逮住了“投机倒把分子”。看着他们那凶悍的眼神,我本想分辩,话刚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只好拎着糠袋子跟他们走。
我和几名“粮贩子”被人推搡着进了市场管理所。这是位于市场外围的一间平房,房舍很破旧,临街的门也七扭八歪地敞开着……粮袋和糠袋都被堆放在外屋,人则被带到里屋审问。审问是逐人进行,重点当然是那几个卖粮的。那年月,私下卖粮可是大忌,那叫违反国家统购统销政策,轻者没收粮食,如果是倒买倒卖,还要被扣上“投机倒把分子”的罪名,说不定还要给什么处罚。好在我心里有底,这70斤稻糠是队里分给我的,不是“投机倒把”。再者,这稻糠也绝非大米,怕也不够“上纲上线”的标准,我暗自在心里想着对策。“审问”进行得并不顺利,老半天谁也不承认“投机倒把”。一个50多岁农民模样的卖粮者哭咧咧地哀求道:“同志,你就饶了我吧!这是队上分给我家的口粮,孩子有病要用钱,我才……行行好吧!”
“你少给我来这套!别装!你这种人我见得多了!”“胳膊箍”恶狠狠地说。
“假的就是假的,伪装的应当剥去!”旁边的另一个“胳膊箍”则用毛主席语录批判卖粮人。
不过也有一位农妇在与他们据理力争,意思无非是粮食是自家产的,换点钱买点必要的生活品,不是倒买倒卖,更不是投机倒把。她因为理直气壮,嗓门自然越来越大,更惹怒了“胳膊箍”。
“咋的?你还不老实?你这叫资本主义尾巴!必须得割掉!我这是从邪路上往回拉你们,你还胡搅蛮缠……再不老实,就给你送进去……”
我哪有心情听他们这些说教,只是一心在想脱身的主意。我看准他们主要的精力集中在审“粮贩子”上,便假装上厕所。途经外屋,一看没人,我也不知哪来的那股劲儿,抓起那袋稻糠撒丫子便跑,很快就跨过横道融入拥挤的人群中。脱离了“胳膊箍”的视线,我松了口气,并暗自庆幸。只是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我再也不敢到“自由市场”去了,生怕被“胳膊箍”们认出来再被逮去。
如今时代变了,生活好了。我真羡慕生活在今天这个时代的年轻人,他们绝不会再为生活而去卖稻糠,再去经受磨难。从知青到回城,从工作到考学,从生活到婚娶,我遇到数不清的困难,可不论多大的困难,只要我想起当年当知青时的苦和累,想起为挣几块钱而起早赶集卖糠,又差点被当作“投机倒把分子”的情景,我就会倍增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因此,我也更珍惜来之不易的一切,更珍惜用劳动和汗水换来的每一分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