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机遇。江苏制造业规模大、开放程度高,是很多国内产业循环的发起点和联结点,也是走向国际循环的重要通道和有力支点。面对新形势新变化,江苏要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推进制造业质量、效率和动力变革,实现内外贸双循环、国际国内产业链双嵌入,打造经济发展新优势。
新发展格局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为基础,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为重点,以技术创新为突破口,这对江苏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出了新要求。
从融入全球价值链转向主动整合国内价值链。改革开放以来,江苏以制造业为主体积极融入到由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分工中,但因为受制于跨国公司品牌、技术垄断等因素,江苏制造企业大多处于“被整合”地位。江苏融入新发展格局,关键是制造业要从全球产业链分工的“被整合者”转变为“整合者”,充分发挥江苏“成本×规模×效率×技术×市场”的综合优势,以“省内一盘棋”和“长三角一盘棋”理念,全面整理、整合、延伸制造产业链。以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内产业价值链为目标,积极接链、补链和强链,将受外部环境影响导致产业链的断裂环节联接起来、把产业链的关键缺失环节补足起来、把产业链的薄弱环节加强起来,全面提高江苏产业链循环的自主性与安全性。
从“两头在外”转向更依赖国内市场的“内外兼修”。相对别的省份而言,江苏外向型经济的“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特征更为显著,即原材料和机器设备来源于国外,通过国内组装加工,然后产品出口国外。在国际国内形势此消彼长的大变局下,江苏要更加注重内需市场,从原来的“两头在外”转变为“内外兼修”,在不放松国际市场的同时,提升江苏制造对国内市场的供给能力。此外,要提升江苏产品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鼓励出口困难企业根据国内市场需要进行改造,适应国内市场的渠道、标准和环境,培育国内市场,扩大内销份额。
从侧重集聚资本转向“引资”和“引智”相结合。融入新发展格局,一个关键难点在于通过技术创新打通产业循环的堵点和“卡脖子”环节,提升基于技术创新的产业链治理权。为此,要从侧重“资本开放”转到侧重“人才和技术开放”上来,从注重“引资”规模转向将“引资”和“引智”结合,以“引资”带动引进先进技术、先进管理经验、高级管理人才、研发机构。准确把握新形势下国际产业重组、资本和人才流动、技术合作等新趋势,利用我国超大规模内需市场和江苏完备的制造业配套体系,全力吸引全球高端资源和创新人才,系统提升江苏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
在我国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江苏制造业需积极探索以增强满足内需能力为主线,同时提升国际大循环地位的转型升级路径。
主动整合,打造自主可控的国内价值链。构建自主可控的国内价值链是制造业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基础。要抓住全球产业链停摆和调整的机会,以江苏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为重点,加快重构、整合和形成“以我为主”的制造业价值链,提升产业链治理权和竞争力。以龙头企业或关键环节为基础牵引全链优化,对处于同一条产业链的企业,进行资产重组或业务整合,或通过股权联系形成紧密合作体系,提升产业垂直整合度。提高产业链配套能力,建立配套备选清单,优化产业配套半径,确保极端情况下实现产业自我循环。全面推行“链长制”,加快各地市产业链整合与合作。加快培育制造业“链主企业”和“隐形冠军”,提升对全球价值链及国内价值链的治理权。建立产业链专项引导基金,以优势企业并购、引进、参股等方式补链强链扩链。
多措并举,推动外贸企业积极开拓国内市场。积极推动国际业务萎缩的出口企业出口转内销,引导企业对接工信部“产业链供需信息对接平台”,做好产需精准有效对接。采取培训、宣讲等多种形式,帮助企业尽快熟悉国内市场渠道、营商环境和标准体系,建立针对国内市场的品牌、研发创新、产品设计体系。优化出口转内销促进平台,鼓励各种电商平台以及实体流通平台开展外贸产品内销专项活动,搭建转内销的专用通道。用足用好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加强信贷保险和资金支持,进一步简化出口转内销产品认证和办税程序。抓住我国医疗部分重点产品进口替代的机遇,利用长三角地区产业链供应链替代应急响应机制,支持中间产品、原材料等出口企业融入国内产业链供应链,增强配套服务能力。大力发展跨境电商等外贸新模式,推进海外市场多元化。
握指成拳,形成高水平产业科技创新体系。推动制造业融入新发展格局,关键难点是打造高水平产业科技创新体系,提升科技和产业创新能力。要发挥江苏制造业规模庞大、门类齐全的优势,利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机遇,广泛吸收国内外先进生产要素,尤其是高端人力、技术和知识资本。整合省内创新平台和创新链条,联合和吸引国内外创新资源,构建内外协同、政府和市场协同、政产学研用协同的产业创新生态网络,围绕江苏制造业升级和竞争力提升的关键技术、关键基础材料、核心零部件、工艺装备、材料部件等方面的突出短板进行集中攻关,采取事前支持、事后奖励等方式进行大力度支持。
内外兼顾,形成对接国内中高端需求的供给体系。国内市场是江苏制造业融入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依靠。我国国内大循环面临一个重要问题是“结构性失衡”,即一方面中低端产品供给严重过剩,另一方面满足国内消费升级的高质量产品有效供给不足。江苏要利用自身制造业基础雄厚的突出优势,形成满足国内中高端需求的高质量产业供给体系,提升国内市场份额,服务和推动国内大循环平稳和高效运行。围绕国内市场消费升级要求,通过标准升级带动产品质量升级,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标,提高上下游产业标准的协同性和配套性,推动建立覆盖全产业链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标准群。推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支持建立质量信息数据库,开发在线检测、过程控制、质量追溯等质量管理工具,加强质量数据分析,推动企业建立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基础的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以品牌培育推动企业从追求“质量合格”向追求“用户满意”跃升。推动区域产业集群品牌建设,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引导集群内企业标准协调、创新协同、业务协作、资源共享,推动全产业链提质升级。加强品牌宣传推广力度,增强消费信心,倒逼企业加快质量升级。
增量突破,瞄准新基建延伸和完善产业链。新基建是我国加速新兴产业发展、拉动新消费的重大举措,对推动国内大循环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江苏是制造业大省和互联网大省,具有根植壮大新基建、构筑全产业链条、引领产业链发展的良好基础。为此,要加速推动物联网、5G、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型基础设施项目,构建长三角物联网、车联网创新平台,推进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强化提升物联网和智能制造示范区的产业引领作用。支持优势制造企业积极向5G、人工智能、物联网、车联网等新基建范畴的产业链条靠拢,研发与新基建密切相关的技术储备和优势产品。引导外贸企业不断提升贸易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提高新基建服务能力。
(作者單位: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
责任编辑:孙秋香
新发展格局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为基础,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为重点,以技术创新为突破口,这对江苏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出了新要求。
从融入全球价值链转向主动整合国内价值链。改革开放以来,江苏以制造业为主体积极融入到由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分工中,但因为受制于跨国公司品牌、技术垄断等因素,江苏制造企业大多处于“被整合”地位。江苏融入新发展格局,关键是制造业要从全球产业链分工的“被整合者”转变为“整合者”,充分发挥江苏“成本×规模×效率×技术×市场”的综合优势,以“省内一盘棋”和“长三角一盘棋”理念,全面整理、整合、延伸制造产业链。以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内产业价值链为目标,积极接链、补链和强链,将受外部环境影响导致产业链的断裂环节联接起来、把产业链的关键缺失环节补足起来、把产业链的薄弱环节加强起来,全面提高江苏产业链循环的自主性与安全性。
从“两头在外”转向更依赖国内市场的“内外兼修”。相对别的省份而言,江苏外向型经济的“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特征更为显著,即原材料和机器设备来源于国外,通过国内组装加工,然后产品出口国外。在国际国内形势此消彼长的大变局下,江苏要更加注重内需市场,从原来的“两头在外”转变为“内外兼修”,在不放松国际市场的同时,提升江苏制造对国内市场的供给能力。此外,要提升江苏产品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鼓励出口困难企业根据国内市场需要进行改造,适应国内市场的渠道、标准和环境,培育国内市场,扩大内销份额。
从侧重集聚资本转向“引资”和“引智”相结合。融入新发展格局,一个关键难点在于通过技术创新打通产业循环的堵点和“卡脖子”环节,提升基于技术创新的产业链治理权。为此,要从侧重“资本开放”转到侧重“人才和技术开放”上来,从注重“引资”规模转向将“引资”和“引智”结合,以“引资”带动引进先进技术、先进管理经验、高级管理人才、研发机构。准确把握新形势下国际产业重组、资本和人才流动、技术合作等新趋势,利用我国超大规模内需市场和江苏完备的制造业配套体系,全力吸引全球高端资源和创新人才,系统提升江苏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
在我国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江苏制造业需积极探索以增强满足内需能力为主线,同时提升国际大循环地位的转型升级路径。
主动整合,打造自主可控的国内价值链。构建自主可控的国内价值链是制造业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基础。要抓住全球产业链停摆和调整的机会,以江苏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为重点,加快重构、整合和形成“以我为主”的制造业价值链,提升产业链治理权和竞争力。以龙头企业或关键环节为基础牵引全链优化,对处于同一条产业链的企业,进行资产重组或业务整合,或通过股权联系形成紧密合作体系,提升产业垂直整合度。提高产业链配套能力,建立配套备选清单,优化产业配套半径,确保极端情况下实现产业自我循环。全面推行“链长制”,加快各地市产业链整合与合作。加快培育制造业“链主企业”和“隐形冠军”,提升对全球价值链及国内价值链的治理权。建立产业链专项引导基金,以优势企业并购、引进、参股等方式补链强链扩链。
多措并举,推动外贸企业积极开拓国内市场。积极推动国际业务萎缩的出口企业出口转内销,引导企业对接工信部“产业链供需信息对接平台”,做好产需精准有效对接。采取培训、宣讲等多种形式,帮助企业尽快熟悉国内市场渠道、营商环境和标准体系,建立针对国内市场的品牌、研发创新、产品设计体系。优化出口转内销促进平台,鼓励各种电商平台以及实体流通平台开展外贸产品内销专项活动,搭建转内销的专用通道。用足用好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加强信贷保险和资金支持,进一步简化出口转内销产品认证和办税程序。抓住我国医疗部分重点产品进口替代的机遇,利用长三角地区产业链供应链替代应急响应机制,支持中间产品、原材料等出口企业融入国内产业链供应链,增强配套服务能力。大力发展跨境电商等外贸新模式,推进海外市场多元化。
握指成拳,形成高水平产业科技创新体系。推动制造业融入新发展格局,关键难点是打造高水平产业科技创新体系,提升科技和产业创新能力。要发挥江苏制造业规模庞大、门类齐全的优势,利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机遇,广泛吸收国内外先进生产要素,尤其是高端人力、技术和知识资本。整合省内创新平台和创新链条,联合和吸引国内外创新资源,构建内外协同、政府和市场协同、政产学研用协同的产业创新生态网络,围绕江苏制造业升级和竞争力提升的关键技术、关键基础材料、核心零部件、工艺装备、材料部件等方面的突出短板进行集中攻关,采取事前支持、事后奖励等方式进行大力度支持。
内外兼顾,形成对接国内中高端需求的供给体系。国内市场是江苏制造业融入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依靠。我国国内大循环面临一个重要问题是“结构性失衡”,即一方面中低端产品供给严重过剩,另一方面满足国内消费升级的高质量产品有效供给不足。江苏要利用自身制造业基础雄厚的突出优势,形成满足国内中高端需求的高质量产业供给体系,提升国内市场份额,服务和推动国内大循环平稳和高效运行。围绕国内市场消费升级要求,通过标准升级带动产品质量升级,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标,提高上下游产业标准的协同性和配套性,推动建立覆盖全产业链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标准群。推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支持建立质量信息数据库,开发在线检测、过程控制、质量追溯等质量管理工具,加强质量数据分析,推动企业建立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基础的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以品牌培育推动企业从追求“质量合格”向追求“用户满意”跃升。推动区域产业集群品牌建设,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引导集群内企业标准协调、创新协同、业务协作、资源共享,推动全产业链提质升级。加强品牌宣传推广力度,增强消费信心,倒逼企业加快质量升级。
增量突破,瞄准新基建延伸和完善产业链。新基建是我国加速新兴产业发展、拉动新消费的重大举措,对推动国内大循环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江苏是制造业大省和互联网大省,具有根植壮大新基建、构筑全产业链条、引领产业链发展的良好基础。为此,要加速推动物联网、5G、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型基础设施项目,构建长三角物联网、车联网创新平台,推进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强化提升物联网和智能制造示范区的产业引领作用。支持优势制造企业积极向5G、人工智能、物联网、车联网等新基建范畴的产业链条靠拢,研发与新基建密切相关的技术储备和优势产品。引导外贸企业不断提升贸易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提高新基建服务能力。
(作者單位: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
责任编辑:孙秋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