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居民是城市生活垃圾产生的源头,也是垃圾分类前端的主体,培养居民垃圾分类意识,激发居民垃圾分类内生动力对于城市生活垃圾的治理有重大意义。文章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城市居民垃圾分类认知态度和行为进行调查,结果表明:①城市居民普遍接受过垃圾分类教育,大部分居民认同现行垃圾分类标准,②部分城市居民停留在偶尔分类,居民垃圾分类认知态度与行为存在落差。
关键词: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各种多元化的商品纷涌而至。随之而来的是日益增多的生活垃圾,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压力,有些城市甚至已经出现了垃圾围城的现象,区域总体污染物的排放量已超出有限的环境容量。显然,垃圾分类已成为我国需要解决的迫在眉睫的问题。在西方学术界,对生活垃圾源头分类的研究,已从技术视角向社会心理视角转移,很多学者对居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行为进行分析,试图从居民行为中寻找规律性,以更好地培养居民生活垃圾管理行为。而我国在此方面的研究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主要以垃圾处理处置技术为主。到90年代后期,生活垃圾管理的研究逐渐向居民垃圾管理行为方面扩展。截至现在,现有国内相关研究大多集中在宏观层面,即关注垃圾分类回收的技术、法律法律等。另有環境学者认为解决城市生活垃圾问题的根本在于居民的行为改变,而垃圾分类则是居民行为改变在这一问题上的重要体现,而居民心理又是居民实施垃圾分类行为的关键。因此,本文以城市居民为调查对象,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城市居民垃圾分类认知、态度、行为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二、研究方法
(一)调查过程和样本分布
问卷调查以线上发放的形式展开,面向各城市居民,共计发放问卷188份。调研主要涵括人口统计变量、城市居民垃圾分类现状和影响因素三个方面,基本实现了对“城市居民垃圾分类认识态度和行为”相关问题的全方位调研。
对样本分布情况进行描述统计,女性占68.1%,男性占31.9%;年龄18岁以下受调查者占19.68%,18~30岁受访者占71.81%,31~60岁受访者占6.83%,60岁以上受访者占2.13%;受访者所在地为直辖市占24.87%,省会城市占31.75%,地级市占23.28%,其他占比2.12%。
(二)问卷设计
此次问卷共设置题目14题,主要分为受访者个人信息查询、受访者参与垃圾分类相关信息、受访者对垃圾分类现状评价和受访者垃圾分类行为影响因素四个方面。其中,受访者个人信息方面分为所在地、年龄、性别三个维度,所在地有直辖市、省会、地级市、县级行政区、其他选项,年龄分为18岁以下、18~30岁、31~60岁、60岁以上选项,性别有男、女选项。
受访者参与垃圾分类信息分为是否接受垃圾分类相关教育、垃圾分类习惯、所在地垃圾投放形式三个纬度。一题“您接受过有关垃圾分类的教育或宣传吗”选项有经常、偶尔、从来没有,问题“处理垃圾时您有将垃圾分类的习惯吗?”选项有每次都分类、经常分类、偶尔分类、从不分类,问题“您生活的地区垃圾投放点是以什么形式安放的?”选项有分类垃圾桶、传统垃圾桶、无垃圾桶、随意堆积、固定垃圾站、其他。
受访者对于垃圾分类现状评价层面分为现行垃圾分类标准认同度、垃圾分类回收站满意度、垃圾桶信息有效性三个维度。问题“您认为现在垃圾分类的标准是否合理”有是、否两个选项,问题“对于您所在小区目前的垃圾分类回收站使用的辨识度满意程度是?”设置矩阵滑动条,0为非常不满意,100为非常满意;问题“对于您所在小区目前的垃圾分类回收站使用的辨识度满意程度是?”设置矩阵滑动条,0为非常不满意,100为非常满意;问题“对于您所在小区目前的垃圾分类回收站使用的实用性满意程度是?”设置矩阵滑动条,0为非常不满意,100为非常满意;问题“对于您所在小区目前的垃圾分类回收站使用的方便性满意程度是?”设置矩阵滑动条,0为非常不满意,100为非常满意。问题“您认为垃圾桶上的分类信息对您有帮助吗?”选项为“有,清晰易懂”、“没有,看不懂还是无法分类”、“没有注意”。
受访者垃圾分类行为影响因素分为器物、自身原因、法律法规等纬度。问题“您认为可能影响您垃圾分类的原因有哪些?”选项有不知如何分类,没有分类的垃圾桶,没有时间、精力,与自身利益无关,无人监督,没有其它人分类,其他环节(如装运、处理等)混乱,其他。问题“您认为以下哪种措施更能带动垃圾分类实施?”选项有奖励、处罚、其他。问题“您认为我国的垃圾分类还存在哪些问题?”选项有公众环保意识不强,基础设施不完善,公众对垃圾分类的方式还不了解,宣传力度不够,政府没有明确的规则制度,我国垃圾处理技术落后,其他。问题“您认为垃圾分类有效的宣传途径有”有选项电视广告,政府号召和规定,网络媒体宣传,学校教育,杂志、书本等宣传,其他。问题“下列“垃圾分类”治理群体中,根据其重要性,由高到低进行排序”有政府、垃圾排放者、社区、企业选项。
三、研究结果
(一)城市居民垃圾分类现状情况
从城市居民接受垃圾分类教育程度上看,对于题目“您接受过有关垃圾分类的教育或宣传吗?”,78人次选择“经常”,占比41.49%,105人次选择“偶尔”,占比55.85%,另有5人次选择“从来没有“,占比2.66%。另外,从垃圾分类标准满意程度上看,对于问题“您认为现在垃圾分类的标准是否合理”,149人次选择“是”,占比79.62%,仅有39人次选择“否”,占比20.74%。由此可见城市居民普遍接受过垃圾分类宣传和教育,城市居民对于垃圾分类知识及重要性有一定认知且对现行垃圾分类标准表示认可。
从城市居民垃圾分类习惯上看,对于问题“处理垃圾时您有将垃圾分类的习惯吗”,22.34%的受访者选择“每次都分类”,25%的受访者选择“经常分类”,43.09%的受访者选择“偶尔分类”,仅有9.57%的受访者选择“从不分类“。近半数受访者在日常生活中处理垃圾时是偶尔分类,这与上述大部分居民具有垃圾分类认知存在差异,可见城市居民垃圾分类认知与行为存在落差,居民垃圾分类行动力欠佳。 另外,对于问题“您生活的地区垃圾投放点是以什么形式安放的?”,选择“分类垃圾桶”的占比59.57%,選择“传统垃圾桶”的受访者占比34.04%,选择“无垃圾桶”的受访者占比1.06%,选择“固定垃圾站”的占比5.32%。小组对于问题“对于您所在小区目前的垃圾分类回收站使用的满意程度是?”采用矩阵滑动条模式对垃圾分类回收站辨识度、实用性、方便性三个维度对城市居民的态度进行调查(注:0为非常不满意,100为非常满意),调查显示城市居民对垃圾分类回收站辨识度、实用性和方便性的满意程度分别为66.86、64.34和64.41,三者平均值为65.2。除此之外,对于问题“您认为垃圾桶上的分类信息对您有帮助吗?”,有72.34%的受访者选择“有,清晰易懂”,分别有20.21%和7.45%的受访者认为垃圾桶人的分类信息“没有,看不懂,仍无法分类”和“没有注意”。以上三个问题的结果可以看出,垃圾桶的普及率已非常高且城市居民对于现存垃圾分类回收站较为满意,大部分居民对于垃圾桶上的分类信息认为有帮助,但仍需扩大分类垃圾桶覆盖范围,加快器物更新,同时应提高垃圾桶的实用性和辨识度,增强其便利性。
(二)城市居民垃圾分类影响因素情况
从影响城市居民垃圾分类具体因素看,有59.59%的受访者选择“不知如何分类”,同样也有59.59%的受访者选择“没有分类的垃圾桶”,另有56.85%的受访者选择“没有时间、精力”,除此之外选择“无人监督”、“其他人没有分类”和“其他环节(如装运、处理等)混乱”的分别占比32.88%、30.82%和43.84%,仅有7.53%的受访者认为“与自身利益无关”。从此题中可以看出,影响城市居民垃圾分类的主要原因为城市居民缺乏垃圾分类知识、器物限制和时间精力有限,同时认为垃圾运输中端缓解混乱自己没必要分类也是影响城市居民垃圾分类的另一重要原因。
从居民认为现行垃圾分类存在问题看,选择“公众环保意识不强”占比76.19%,选择“基础设施不完善”的占比68.25%,选择“公众对垃圾分类方式还不了解”的受访者占比62.43%,选择“宣传力度”不够的占比59.26%,另有53.44%和43.39%的受访者选择了“政府没有明确的规则制度”和“我国垃圾处理技术落后”。
从激励居民垃圾分类手段和对策上看,对于问题“您认为以下哪种措施更能带动垃圾分类实施?”,50.26%的受访者认为“奖励”更能带动垃圾分类实施,而41.8%的受访者选择了“处罚”选项,另有7.94%的受访者选择了“其他”。同时,对于问题“您认为垃圾分类有效的宣传途径有”,选择“电视广告”、“政府号召和规定”、“网络媒体宣传”都占比79.46%,另有75.89%和50.89%的受访者选择“学校教育”和“杂志、书本等宣传”。最后小组还针对居民认为垃圾分类治理群体重要性排序进行了调查,政府平均综合得分2.66,垃圾排放者综合得分2.59,社区和企业综合得分分别为2.23和1.99。
综合以上,城市居民认为垃圾分类政府对垃圾分类最为重要,更倾向于用奖励的方法完善现行垃圾分类办法,同时居民对于现存垃圾分类器物和垃圾运输及处理技术并不满意,也成为了其不愿意或阻碍其垃圾分类的重要原因。
四、对策建议
(一)加强垃圾分类知识普及,提升居民垃圾分类知识和能力
居民垃圾分类知识是垃圾分类行为的前提,唯有居民明确如何分类、分类标准才有可能进一步推进垃圾分类。调查发现城市居民普遍接受过垃圾分类教育和宣传,对垃圾分类有一定的意识且对现行垃圾分类标准表示满意,但在具体行动过程中,大部分居民却表示不知如何分类,可见垃圾分类知识和标准并不深入人心。政府需要在垃圾分类宣传过程中努力营造垃圾分类知识学习氛围,可从电视公益广告、网络媒体宣传等受众较广途径以类似歌曲和顺口溜等深入人心的形式不断普及垃圾分类知识,让垃圾分类知识深入人心。也可以鼓励社区工作人员利用闲暇时间积极宣传、开设培训班,让垃圾分类知识真正走进千家万户。
(二)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完善垃圾分类基础设施建设
垃圾分类政策和行为的贯彻和推进,不仅需要居民的配合还需要相关基础设施的完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城市居民认为当前政府对垃圾分类治理最为重要,且基础设施的不完善、政府没有明确的规则制度、我国垃圾处理技术落后等因素成为主要阻碍城市居民垃圾分类的原因。政府需要落实其社会职能,让垃圾分类基础设施跟上垃圾分类政策出台的步伐,积极普及分类垃圾桶和垃圾袋,可以以社区为单位,落实每家垃圾桶的发放以及每月垃圾袋的供应。除此之外,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仍以填埋和焚烧为主要末端处理手段,其中端运输的混乱也成为阻碍居民垃圾分类的重要因素,政府可积极借鉴国外技术,不断完善垃圾分类中端运输的可视化和精确化,提升末端垃圾再生利用率,以最终不断落实垃圾分类政策,推动城市居民垃圾分类。
参考文献:
[1]曲英.城市居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J].数据统计与管理,2011(01):42-51.
[2]曲英,朱庆华.居民生活循环利用影响因素及关系模型[J].管理学报,2008(04):555-560.
[3]樊博,朱宇轩,冯冰娜.城市居民垃圾源头分类行为的探索性分析——从态度到行为的研究[J].行政论坛,2018(06):123-129.
[4]渠娴娴,曹甜甜,何娣,白光林.城市居民垃圾分类认知、态度何行为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8(33):9-10.
(作者单位:中国计量大学人文与外语学院)
关键词: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各种多元化的商品纷涌而至。随之而来的是日益增多的生活垃圾,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压力,有些城市甚至已经出现了垃圾围城的现象,区域总体污染物的排放量已超出有限的环境容量。显然,垃圾分类已成为我国需要解决的迫在眉睫的问题。在西方学术界,对生活垃圾源头分类的研究,已从技术视角向社会心理视角转移,很多学者对居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行为进行分析,试图从居民行为中寻找规律性,以更好地培养居民生活垃圾管理行为。而我国在此方面的研究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主要以垃圾处理处置技术为主。到90年代后期,生活垃圾管理的研究逐渐向居民垃圾管理行为方面扩展。截至现在,现有国内相关研究大多集中在宏观层面,即关注垃圾分类回收的技术、法律法律等。另有環境学者认为解决城市生活垃圾问题的根本在于居民的行为改变,而垃圾分类则是居民行为改变在这一问题上的重要体现,而居民心理又是居民实施垃圾分类行为的关键。因此,本文以城市居民为调查对象,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城市居民垃圾分类认知、态度、行为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二、研究方法
(一)调查过程和样本分布
问卷调查以线上发放的形式展开,面向各城市居民,共计发放问卷188份。调研主要涵括人口统计变量、城市居民垃圾分类现状和影响因素三个方面,基本实现了对“城市居民垃圾分类认识态度和行为”相关问题的全方位调研。
对样本分布情况进行描述统计,女性占68.1%,男性占31.9%;年龄18岁以下受调查者占19.68%,18~30岁受访者占71.81%,31~60岁受访者占6.83%,60岁以上受访者占2.13%;受访者所在地为直辖市占24.87%,省会城市占31.75%,地级市占23.28%,其他占比2.12%。
(二)问卷设计
此次问卷共设置题目14题,主要分为受访者个人信息查询、受访者参与垃圾分类相关信息、受访者对垃圾分类现状评价和受访者垃圾分类行为影响因素四个方面。其中,受访者个人信息方面分为所在地、年龄、性别三个维度,所在地有直辖市、省会、地级市、县级行政区、其他选项,年龄分为18岁以下、18~30岁、31~60岁、60岁以上选项,性别有男、女选项。
受访者参与垃圾分类信息分为是否接受垃圾分类相关教育、垃圾分类习惯、所在地垃圾投放形式三个纬度。一题“您接受过有关垃圾分类的教育或宣传吗”选项有经常、偶尔、从来没有,问题“处理垃圾时您有将垃圾分类的习惯吗?”选项有每次都分类、经常分类、偶尔分类、从不分类,问题“您生活的地区垃圾投放点是以什么形式安放的?”选项有分类垃圾桶、传统垃圾桶、无垃圾桶、随意堆积、固定垃圾站、其他。
受访者对于垃圾分类现状评价层面分为现行垃圾分类标准认同度、垃圾分类回收站满意度、垃圾桶信息有效性三个维度。问题“您认为现在垃圾分类的标准是否合理”有是、否两个选项,问题“对于您所在小区目前的垃圾分类回收站使用的辨识度满意程度是?”设置矩阵滑动条,0为非常不满意,100为非常满意;问题“对于您所在小区目前的垃圾分类回收站使用的辨识度满意程度是?”设置矩阵滑动条,0为非常不满意,100为非常满意;问题“对于您所在小区目前的垃圾分类回收站使用的实用性满意程度是?”设置矩阵滑动条,0为非常不满意,100为非常满意;问题“对于您所在小区目前的垃圾分类回收站使用的方便性满意程度是?”设置矩阵滑动条,0为非常不满意,100为非常满意。问题“您认为垃圾桶上的分类信息对您有帮助吗?”选项为“有,清晰易懂”、“没有,看不懂还是无法分类”、“没有注意”。
受访者垃圾分类行为影响因素分为器物、自身原因、法律法规等纬度。问题“您认为可能影响您垃圾分类的原因有哪些?”选项有不知如何分类,没有分类的垃圾桶,没有时间、精力,与自身利益无关,无人监督,没有其它人分类,其他环节(如装运、处理等)混乱,其他。问题“您认为以下哪种措施更能带动垃圾分类实施?”选项有奖励、处罚、其他。问题“您认为我国的垃圾分类还存在哪些问题?”选项有公众环保意识不强,基础设施不完善,公众对垃圾分类的方式还不了解,宣传力度不够,政府没有明确的规则制度,我国垃圾处理技术落后,其他。问题“您认为垃圾分类有效的宣传途径有”有选项电视广告,政府号召和规定,网络媒体宣传,学校教育,杂志、书本等宣传,其他。问题“下列“垃圾分类”治理群体中,根据其重要性,由高到低进行排序”有政府、垃圾排放者、社区、企业选项。
三、研究结果
(一)城市居民垃圾分类现状情况
从城市居民接受垃圾分类教育程度上看,对于题目“您接受过有关垃圾分类的教育或宣传吗?”,78人次选择“经常”,占比41.49%,105人次选择“偶尔”,占比55.85%,另有5人次选择“从来没有“,占比2.66%。另外,从垃圾分类标准满意程度上看,对于问题“您认为现在垃圾分类的标准是否合理”,149人次选择“是”,占比79.62%,仅有39人次选择“否”,占比20.74%。由此可见城市居民普遍接受过垃圾分类宣传和教育,城市居民对于垃圾分类知识及重要性有一定认知且对现行垃圾分类标准表示认可。
从城市居民垃圾分类习惯上看,对于问题“处理垃圾时您有将垃圾分类的习惯吗”,22.34%的受访者选择“每次都分类”,25%的受访者选择“经常分类”,43.09%的受访者选择“偶尔分类”,仅有9.57%的受访者选择“从不分类“。近半数受访者在日常生活中处理垃圾时是偶尔分类,这与上述大部分居民具有垃圾分类认知存在差异,可见城市居民垃圾分类认知与行为存在落差,居民垃圾分类行动力欠佳。 另外,对于问题“您生活的地区垃圾投放点是以什么形式安放的?”,选择“分类垃圾桶”的占比59.57%,選择“传统垃圾桶”的受访者占比34.04%,选择“无垃圾桶”的受访者占比1.06%,选择“固定垃圾站”的占比5.32%。小组对于问题“对于您所在小区目前的垃圾分类回收站使用的满意程度是?”采用矩阵滑动条模式对垃圾分类回收站辨识度、实用性、方便性三个维度对城市居民的态度进行调查(注:0为非常不满意,100为非常满意),调查显示城市居民对垃圾分类回收站辨识度、实用性和方便性的满意程度分别为66.86、64.34和64.41,三者平均值为65.2。除此之外,对于问题“您认为垃圾桶上的分类信息对您有帮助吗?”,有72.34%的受访者选择“有,清晰易懂”,分别有20.21%和7.45%的受访者认为垃圾桶人的分类信息“没有,看不懂,仍无法分类”和“没有注意”。以上三个问题的结果可以看出,垃圾桶的普及率已非常高且城市居民对于现存垃圾分类回收站较为满意,大部分居民对于垃圾桶上的分类信息认为有帮助,但仍需扩大分类垃圾桶覆盖范围,加快器物更新,同时应提高垃圾桶的实用性和辨识度,增强其便利性。
(二)城市居民垃圾分类影响因素情况
从影响城市居民垃圾分类具体因素看,有59.59%的受访者选择“不知如何分类”,同样也有59.59%的受访者选择“没有分类的垃圾桶”,另有56.85%的受访者选择“没有时间、精力”,除此之外选择“无人监督”、“其他人没有分类”和“其他环节(如装运、处理等)混乱”的分别占比32.88%、30.82%和43.84%,仅有7.53%的受访者认为“与自身利益无关”。从此题中可以看出,影响城市居民垃圾分类的主要原因为城市居民缺乏垃圾分类知识、器物限制和时间精力有限,同时认为垃圾运输中端缓解混乱自己没必要分类也是影响城市居民垃圾分类的另一重要原因。
从居民认为现行垃圾分类存在问题看,选择“公众环保意识不强”占比76.19%,选择“基础设施不完善”的占比68.25%,选择“公众对垃圾分类方式还不了解”的受访者占比62.43%,选择“宣传力度”不够的占比59.26%,另有53.44%和43.39%的受访者选择了“政府没有明确的规则制度”和“我国垃圾处理技术落后”。
从激励居民垃圾分类手段和对策上看,对于问题“您认为以下哪种措施更能带动垃圾分类实施?”,50.26%的受访者认为“奖励”更能带动垃圾分类实施,而41.8%的受访者选择了“处罚”选项,另有7.94%的受访者选择了“其他”。同时,对于问题“您认为垃圾分类有效的宣传途径有”,选择“电视广告”、“政府号召和规定”、“网络媒体宣传”都占比79.46%,另有75.89%和50.89%的受访者选择“学校教育”和“杂志、书本等宣传”。最后小组还针对居民认为垃圾分类治理群体重要性排序进行了调查,政府平均综合得分2.66,垃圾排放者综合得分2.59,社区和企业综合得分分别为2.23和1.99。
综合以上,城市居民认为垃圾分类政府对垃圾分类最为重要,更倾向于用奖励的方法完善现行垃圾分类办法,同时居民对于现存垃圾分类器物和垃圾运输及处理技术并不满意,也成为了其不愿意或阻碍其垃圾分类的重要原因。
四、对策建议
(一)加强垃圾分类知识普及,提升居民垃圾分类知识和能力
居民垃圾分类知识是垃圾分类行为的前提,唯有居民明确如何分类、分类标准才有可能进一步推进垃圾分类。调查发现城市居民普遍接受过垃圾分类教育和宣传,对垃圾分类有一定的意识且对现行垃圾分类标准表示满意,但在具体行动过程中,大部分居民却表示不知如何分类,可见垃圾分类知识和标准并不深入人心。政府需要在垃圾分类宣传过程中努力营造垃圾分类知识学习氛围,可从电视公益广告、网络媒体宣传等受众较广途径以类似歌曲和顺口溜等深入人心的形式不断普及垃圾分类知识,让垃圾分类知识深入人心。也可以鼓励社区工作人员利用闲暇时间积极宣传、开设培训班,让垃圾分类知识真正走进千家万户。
(二)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完善垃圾分类基础设施建设
垃圾分类政策和行为的贯彻和推进,不仅需要居民的配合还需要相关基础设施的完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城市居民认为当前政府对垃圾分类治理最为重要,且基础设施的不完善、政府没有明确的规则制度、我国垃圾处理技术落后等因素成为主要阻碍城市居民垃圾分类的原因。政府需要落实其社会职能,让垃圾分类基础设施跟上垃圾分类政策出台的步伐,积极普及分类垃圾桶和垃圾袋,可以以社区为单位,落实每家垃圾桶的发放以及每月垃圾袋的供应。除此之外,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仍以填埋和焚烧为主要末端处理手段,其中端运输的混乱也成为阻碍居民垃圾分类的重要因素,政府可积极借鉴国外技术,不断完善垃圾分类中端运输的可视化和精确化,提升末端垃圾再生利用率,以最终不断落实垃圾分类政策,推动城市居民垃圾分类。
参考文献:
[1]曲英.城市居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J].数据统计与管理,2011(01):42-51.
[2]曲英,朱庆华.居民生活循环利用影响因素及关系模型[J].管理学报,2008(04):555-560.
[3]樊博,朱宇轩,冯冰娜.城市居民垃圾源头分类行为的探索性分析——从态度到行为的研究[J].行政论坛,2018(06):123-129.
[4]渠娴娴,曹甜甜,何娣,白光林.城市居民垃圾分类认知、态度何行为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8(33):9-10.
(作者单位:中国计量大学人文与外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