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的脱欧创作

来源 :财富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nny_4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这个百花齐放的时代,艺术可以是用来表达政治态度的工具。然而政治性的艺术却再也未必有革命时期的激进,也未必会产生大规模的煽动性。因人们的关注点太多,当下信息过滤的方式也令人们更易汲取自己已经了解和认可的信息。艺术家也仅能借助具有政治意味的作品表达对时政与社会的态度。
  在2016年英国公投前,许多艺术家都通过社交媒体呼吁选民将票投给“留欧”。达米恩·赫斯特在Instagram用自己作品中标志性的蝴蝶组成了“IN”(留在)。德国摄影艺术家沃尔夫冈·蒂尔曼斯是英国第一位获得特纳奖的非英国艺术家,早年他留学英国,深受英国流行文化影响,以欧洲人的身份引以为豪。作为欧盟的受益者,蒂尔曼斯为了呼吁年轻人在公投中注册投票并选择留欧,创作了一系列写着留欧理由标语的海报。这些标语包括“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No man is an island, no nation canstand alone.)”来映射英国与欧洲的紧密关系,“失去的将永不再来(What is lost islost forever)”以警示脱欧后的严重性。任何人都可以下载这组海报并发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
  在英国脱欧背后隐藏着英国社会割裂的现实,脱欧的一大根本问题是英国阶级以及地域资源分配不公等导致的社会分裂。印度孟买出生,现居伦敦的艺术家安尼施-卡普尔在2016年公投后就表示脱欧是英国政治领导的失败,是对英国年轻人力量的忽视。去年,他受支持留欧的英国报纸卫报(Guardian)委托,用Photoshop创作了一件名为“A Brexit,ABroxit, We All Fall Down”的作品。在英国的鸟瞰地图上,卡普尔加上了一个从苏格兰到英格兰南部海岸敞开的、巨大的深红色的“伤口”——象征着当下英国国家的裂痕。卡普尔认为英国作为一个国家,进入到一个未知的境地是全部人的责任。有着心理分析研究30多年经验的卡普尔认为英国脱欧的意愿是自我消沉,和青少年期的自我伤害没什么区别。而自我消沉的社会形态的原因是英国的阶层矛盾、代际冲突以及社会阶级的不流动性。
  2017年,格里森·佩里在英国蛇形画廊的展览里展出一对印着不同图像的花瓶:这些“脱欧党”与“留歐党”的不同思想意识化作图像,表达英国社会的分裂。作品叫做“Matching Pair"(2017),脱欧党的花瓶上出现的图像包括奈杰尔·法拉奇、丘吉尔和Cadbury巧克力,而留欧党的花瓶上的图像有莎士比亚、甘地、奥巴马、Waitrose超市和英国引以为傲的医疗系统NHS。
  作品一向具有政治意义的特纳奖获得者、曾代表英国参加2013年威尼斯双年展的艺术家杰里米·德勒拿了脱欧党的代表人物法拉奇做文章。为纪念原定脱欧的日子,德勒创作了印刷作品《法拉奇在监狱里》(Farage inPrison)。100张限量作品,每一张以100英镑的价格出售,作品的收入都会支援伦敦市中心的酒吧The Social。德勒曾在英国《金融时报》的访问中透露自己与法拉奇是校友,两人曾就读于私立学校Dulwich College,那是一座非常传统的学校,一直灌输着“例外主义”思想,而法拉奇将这种思想消化得非常好,并形成了他狭隘的世界观。德勒表示从某种程度上,英国引以为做的私立学校传统都是英国社会分裂及促成脱欧的罪魁祸手。去年他在南伦敦的Hannah Barry画廊展出了以新闻记录手法拍摄的影片《普京高兴了》,讽刺英国脱欧后俄罗斯将是明显的获益者。这部影片是在脱欧背景下对右翼民粹主义的观察。艺术家在国会广场访问了许多脱欧党,他发现许多英国人自己都不知道在干什么。
  在亲欧文化基金会The Hexagon Socie-ty和两位巴黎的画廊主Tancred Hertzog与Leopold Legros的支持下,艺术家们包括玛莉娜·阿布拉莫维奇、安东尼·葛姆雷、吕克·图伊曼斯在内的30多位大牌欧洲当代艺术家联合起来签署了一份名为“为欧洲联合艺术家(United Artists For Europe)”的声明,这份声明由法国学者撰写,并获得了米兰·昆德拉、lan McEwan等欧洲作家的支持。旨在对抗欧洲的民粹和极端主义思想的蔓延。在这种大环境下欧洲人的身份焦虑呼吁一个联合的欧洲。每一位签署声明的艺术家都捐赠出一件作品在Thaddaeus Ropac伦敦画廊展出,并于Cafe Royal举办拍卖,拍卖获得的资金全部捐给The Hexagon Society并用来支持欧洲的文化项目。
  虽然这些艺术家们非常团结地集体反对脱欧,但这场拍卖仍然是一场香槟浮动的小社交,并没有触及艺术圈外人的讨论。艺术精英的势力再强,在政治局势的影响上也是苍白无力的,更像是自娱自乐。毕竟,艺术还是离老百姓太远了。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No man is an island,nonation can stand alone.) 作品一向具有政治意义的特纳奖获得者、曾代表英国参加2013年威尼斯双年展的艺术家杰里米·德勒拿了脱欧党的代表人物法拉奇做文章。为纪念原定脱欧的日子,德勒创作了印刷作品《法拉奇在监狱里》。(Farage in Prison)
其他文献
作为一家在传统出版领域数一数二的大型出版社,中信在数字阅读方面的尝试早在近十年前就已开始,但经过多种尝试后,为电子出版平台做内容供应商重新被提出来。这样生产出来的内容与中信传统强势的内容不同,它的目的是与视频、微博、微信等所有能够占领用户移动终端时间的应用竞争。  对用户的需求判断,很大程度会影响业务的发展方向,而中信数字出版对用户需求的判断便是,未来,用户的注意力会从“切水果”和“愤怒的小鸟”回
期刊
提起在大桥上捂脸尖叫的经典画作,很容易想到挪威画家蒙克的《呐喊》。这幅被称为表现主义先驱的大师代表作,极致地表现了对人类存在的忧虑及恐惧——去年以1.07亿美元价格刷新了全球艺术品拍卖最高纪录。但如果把这个可怜人放在一片吐司上:涂上奶油做底,站在芹菜茎上,捂起奶酪圆脸,在红黄甜椒的照映下尖叫呢?  同属挪威的一名美食艺术家Ida Frosk这样做了,这副作品属于她的一个吐司艺术作品系列,也同时参加
期刊
与刘建华约在深圳见面采访,他的最新个展“1342℃——刘建华作品”正在此展出。作为OCAT深圳馆“艺术家个案研究”项目中重要的一次尝试,展览从2019年末横跨2020年上半年,集中展示了艺术家一系列以陶瓷材料為主的当代艺术创作。我们用普通话访谈,又间或以景德镇的乡音聊些家常。在这种熟悉又奇特的气氛下,我们共同追溯了他逐渐远离陶瓷又潜回陶瓷皮相之下的当代艺术之路。  作为中国当代艺术工作者中极其独特
期刊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TOPYS.  2019年12月4日至6日,一年一度的世界建筑节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在这次堪比建筑界“奥斯卡”的大会上,吸引了多个优秀建筑事务所参与,以下是获奖作品:  2019年度建筑奖  LOCHAL公共图书馆  地址:荷兰蒂尔堡  建筑设计:CIVIC ARCHITECTS (LEAD ARCHITECT),BRAAKSMA&ROOSARCHITECTENBUREAU, I
期刊
我确实相信我还会继续工作五十年。  QA:你今年才三十六岁,便获选代表英国参加了威尼斯双年展;这一荣誉其实也是对你融合复杂文化背景的能力的一种认可。你在印度长大,父亲是印度教徒,母亲是从巴格达移民的犹太人。接着你移居英格兰,在艺术学校毕业后便一直生活在伦敦。再后来,你很快便因色彩明快的雕塑而展露锋芒,同时这些闪烁着红蓝黄颜色的形状,也总会让人联想到葫芦、山峰与胸脯等意象。  最近,你的作品越来越多
期刊
表面上看,李安导演就是个儒雅绅士,但其实他就是个骨子里一直流着不服输的铁血的硬汉子——当新片《双子杀手》再度以120帧倍速+4K画质+3D技术卷土重来,换来的却是全面口碑复辟。即使面对如此“凶险”的局面,李安依然倔强地撂下了狠话:只要还有人愿投高精技术电影,我还会拍下去!那你说,如今痴迷电影技术的斗士李安这几年的艰辛坚持,到底值不值?  “技术控斗士”李安,输给《阿凡达》了吗?  李安早期画风并不
期刊
生与死,to be or not to be,对于任何人或物,都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但对于电影这样一种日渐位居主流的文化产业来说,又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况味。电影之生,在电影史上似乎从未真正成为一个问题,但“电影之死”,却自电影的诞生之初就一遍遍地被反复谈起,或轻描淡写,或郑重其事。最晚近的一次当属著名导演格林纳威的宣判:当第一个人拿着遥控器走进客厅之时,电影就已经开始死亡。为什么呢?因为这不只是一个
期刊
对我来说,《中毒》这件作品已经稍有些久远了。近两三年精力投入到新的创作中,回头看以前的东西,觉得自己很难像在创作这件作品的当中那样,有大量的思考、感情、词汇和语句在那等着:一部分融入进作品里变成等待解读的密码,一部分成为类似写作中的幽灵文本,化为无形。一个已经失去探讨自己作品之热切愿望的作者,和一个想找回遗失记忆的读者是差不多的。  我回忆起是在美国生活那几年后,才开始模糊地意识到我原来远在中国的
期刊
1849年,德国歌剧作家瓦格纳(RichardWagner)在《未来的艺术》一文中提到:“艺术创作已迈入‘总体艺术品’时代,只有将视觉艺术、音乐、舞蹈、歌曲、诗、写作、编剧以及表演相结合,才能产生一种全面涵盖人类感官系统的艺术经验,也只有打破艺术领域间的界线,才有机会创作出最完整的艺术作品。”  瓦格纳所梦想建立的“整体艺术”,是所有艺术门类的综合,是为塑造“整体的人”而创造出来的艺术。时至今日,
期刊
无论是人工智能开始取代人力,或是利用大数据获取更大商业价值,技术的实现深刻地改變了人们生活、娱乐、社交、工作的方式,科技的发展依旧方兴未艾,许多想象变为现实,技术的未来和人类生活将以什么样的关系存在?  由华侨城创意文化园主办的2019 0CT-LOFT创意节于2019年12月7日在深圳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北区开幕,此次创意节由奇异的果担任策划团队,丁博作为策展人,展览以“欢乐宫殿”为题,内容聚焦于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