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校本教研”是一种“以校为本”“基于问题”的学习与教学研究的组织形式,是推动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入的内在动力,是促进教师发展的必由之路。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提升自身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探讨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成长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校本教研;教师教学
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迫切需要。为使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行之有效地开展,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主体,两项举措,四个核心”,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发展。
一、突出教师在校本教研的主体作用
校本教研注重解决教师在学校教学工作中的问题。教师在探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是研究者又是实践者,研究活动的成效直接取决于教师,他们才是教研活动的主体,只有坚持以教师为本,才能充分调动起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校本教研内容从教师中来,到教师中去,以往的教研都是自上而下,内容服从于上级的任务与安排,教师在研究活动中只是实施者和执行者,很少有发言权和选择权。在以教師为主体的校本教研中,学校管理者应为教师自主研究提供适当的环境,让教师在充满尊重、理解和信任的人文关怀中心情舒畅地展开研究。
二、以理论引导与教研制度相结合落实校本教研
(一)理论引导,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教师进行理论学习,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是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保证之一。我们主要通过“两个结合”来提升理论水平——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业务学习与教研活动相结合。
所谓“请进来”是指学校邀请教育专家来校专题讲座或教学现场指导,从理论的高度引领教师;积极配合市、县教育部门承办相应的教研活动。“走出去”就是指学校不定期派教师外出学习,让他们到外面去开拓眼界,并将外面的新理念、新信息以及先进经验带回来在校内、教研组内进行交流学习,取长补短以便应用于教学实践。
“业务学习与教研活动相结合”也是学校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实施的一种有效策略。业务学习是由全体教师根据带班时间的不同而组成的学习形式。由业务副校长负责组织、安排,内容以理论学习、集中交流为主。学校还为每位教师订阅不同种类的教育杂志.让教师利用空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利用业务学习时间向全体教师推荐、交流。而教研活动是由不同年级组教师组成的学习形式,由年级教研组长负责,内容以本年级组的教育教学工作为主而安排的专题学习或研讨等,针对性更强。
(二)建立全员参与、开放有效的教研制度
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学校相继建立并完善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教研制度作为保障,如校本教研制度、教研表彰激励制度、教研管理制度、学习制度等,使教研工作制度化、日常化、规范化,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修改、补充。开放有效的教研制度调动起广大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校本教研以集体备课、模式创新、名师引领、自我反思为核心
(一)开展集体备课研讨活动
在教学设计上突出个性。统一的目标确立以后,达成目标的形式和途径不求千篇一律,教师应充分展示个性特色与个人魅力,使教学真正成为创造性劳动过程。备课中应突出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体现教师个人经验和智慧,形成推心合作,相互借鉴,互激共进的工作氛围。
(二)创新教研模式,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校本教研必须聚焦课堂,从小问题中探究出真问题。多年来我校教研组带领广大教师投身教育科研,建立了具有系统研究的“四构教研模式”,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1、同课多构:这里的“同课多构”其实是指“一人同课多轮”,让同一教师连续多次上同一课,内容重复,但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却不断改进,不断完善。在精雕细琢,层递累进的研讨中执行者可能在课程观念、教学理念、教材处理、教学艺术等方面逐步的改进提高,从而快速地实现自我的专业成长。
2、同课同构。就是同一教学内容、同一教案、同一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设备,由不同的教师用不同的教学风格、语言素养和调控课堂的能力进行上课。由此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使教师从“同”中见到“异”,从“异”中找到差距,激发教师们进行积极反思,以便肯定成功,找出不足,及时改善。这样,教师的教育策略才能不断提高。
3、同课异构。是指同一教学内容、同一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师同台亮相,不同的教学构思,不同的教学方法。内容讲授别样精彩,使授课老师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教学创造性,做到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充分展现了课堂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使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相交流产生有益的“互补共振效应”。
4、异课同构。就是不同的教学内容,用同样一种教学模式,甚至同一种教学结构、同一种教学方法来完成课堂教学。在品析“异课”的同时,比较“同构”,让老师们更关注教学的设计结构与教学理念,让我们的教学同归有效。
(三)引领教师反思,提升专业素养
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校本研究只有转化为教师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自愿的行为,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和实施。针对同一课题的不同探索可以拓展教师视野,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促进教师教学创新。学校积极倡导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自觉主动地进行自我剖析和反省,对教学过程中的成功和缺失进行反思并随笔记录,对课堂上一系列具体的行为和课堂情景进行分析和评判,寻求改进教学行为的方法策略和措施;撰写课例评析和教学心得。通过反思与自悟式的校本教研积累了教育智慧,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 姚丽行:新课程校本教研问题与指导[N].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 郑金洲,陶保平,孔企平:学校教育研究方法[N].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信阳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以课为本的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JKGH19223)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刘源海 男 1972年11月出生,汉族,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商城高中,中学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教学研究。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校本教研;教师教学
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迫切需要。为使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行之有效地开展,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主体,两项举措,四个核心”,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发展。
一、突出教师在校本教研的主体作用
校本教研注重解决教师在学校教学工作中的问题。教师在探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是研究者又是实践者,研究活动的成效直接取决于教师,他们才是教研活动的主体,只有坚持以教师为本,才能充分调动起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校本教研内容从教师中来,到教师中去,以往的教研都是自上而下,内容服从于上级的任务与安排,教师在研究活动中只是实施者和执行者,很少有发言权和选择权。在以教師为主体的校本教研中,学校管理者应为教师自主研究提供适当的环境,让教师在充满尊重、理解和信任的人文关怀中心情舒畅地展开研究。
二、以理论引导与教研制度相结合落实校本教研
(一)理论引导,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教师进行理论学习,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是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保证之一。我们主要通过“两个结合”来提升理论水平——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业务学习与教研活动相结合。
所谓“请进来”是指学校邀请教育专家来校专题讲座或教学现场指导,从理论的高度引领教师;积极配合市、县教育部门承办相应的教研活动。“走出去”就是指学校不定期派教师外出学习,让他们到外面去开拓眼界,并将外面的新理念、新信息以及先进经验带回来在校内、教研组内进行交流学习,取长补短以便应用于教学实践。
“业务学习与教研活动相结合”也是学校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实施的一种有效策略。业务学习是由全体教师根据带班时间的不同而组成的学习形式。由业务副校长负责组织、安排,内容以理论学习、集中交流为主。学校还为每位教师订阅不同种类的教育杂志.让教师利用空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利用业务学习时间向全体教师推荐、交流。而教研活动是由不同年级组教师组成的学习形式,由年级教研组长负责,内容以本年级组的教育教学工作为主而安排的专题学习或研讨等,针对性更强。
(二)建立全员参与、开放有效的教研制度
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学校相继建立并完善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教研制度作为保障,如校本教研制度、教研表彰激励制度、教研管理制度、学习制度等,使教研工作制度化、日常化、规范化,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修改、补充。开放有效的教研制度调动起广大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校本教研以集体备课、模式创新、名师引领、自我反思为核心
(一)开展集体备课研讨活动
在教学设计上突出个性。统一的目标确立以后,达成目标的形式和途径不求千篇一律,教师应充分展示个性特色与个人魅力,使教学真正成为创造性劳动过程。备课中应突出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体现教师个人经验和智慧,形成推心合作,相互借鉴,互激共进的工作氛围。
(二)创新教研模式,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校本教研必须聚焦课堂,从小问题中探究出真问题。多年来我校教研组带领广大教师投身教育科研,建立了具有系统研究的“四构教研模式”,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1、同课多构:这里的“同课多构”其实是指“一人同课多轮”,让同一教师连续多次上同一课,内容重复,但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却不断改进,不断完善。在精雕细琢,层递累进的研讨中执行者可能在课程观念、教学理念、教材处理、教学艺术等方面逐步的改进提高,从而快速地实现自我的专业成长。
2、同课同构。就是同一教学内容、同一教案、同一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设备,由不同的教师用不同的教学风格、语言素养和调控课堂的能力进行上课。由此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使教师从“同”中见到“异”,从“异”中找到差距,激发教师们进行积极反思,以便肯定成功,找出不足,及时改善。这样,教师的教育策略才能不断提高。
3、同课异构。是指同一教学内容、同一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师同台亮相,不同的教学构思,不同的教学方法。内容讲授别样精彩,使授课老师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教学创造性,做到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充分展现了课堂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使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相交流产生有益的“互补共振效应”。
4、异课同构。就是不同的教学内容,用同样一种教学模式,甚至同一种教学结构、同一种教学方法来完成课堂教学。在品析“异课”的同时,比较“同构”,让老师们更关注教学的设计结构与教学理念,让我们的教学同归有效。
(三)引领教师反思,提升专业素养
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校本研究只有转化为教师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自愿的行为,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和实施。针对同一课题的不同探索可以拓展教师视野,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促进教师教学创新。学校积极倡导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自觉主动地进行自我剖析和反省,对教学过程中的成功和缺失进行反思并随笔记录,对课堂上一系列具体的行为和课堂情景进行分析和评判,寻求改进教学行为的方法策略和措施;撰写课例评析和教学心得。通过反思与自悟式的校本教研积累了教育智慧,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 姚丽行:新课程校本教研问题与指导[N].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 郑金洲,陶保平,孔企平:学校教育研究方法[N].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信阳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以课为本的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JKGH19223)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刘源海 男 1972年11月出生,汉族,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商城高中,中学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