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六枝特區新窑乡水利站
摘要: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农村水利更是农业的命脉。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农村水利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农村水利基础建设进行了以下的阐述,仅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水利;基础建设
1、健全和完善农村基础水利工程的意义和作用
1.1农业生产方面
农村水利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保障粮食生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坚实基础。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目前我国灌区以占全国46%的耕地,生产了全75%的粮食、80%的商品粮、90%以上的经济作物。随着人口的增多,粮食增产任务越来越重。近些年江苏、浙江、上海等建设了高标准农田水利的地方,都是粮食生产稳步增长的地方。
1.2农民生活方面
农村水利建设是保障农民饮水安全、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坚实基础。水利是民生之本,加快水利建设,保证饮水安全和防洪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1.3农村生态方面
农村水利建设是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社会和谐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发展的协调性。当前我国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较大,这些问题的背后或多或少与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开发利用程度不同有密切的关系。做好水利工作,调节好不同主体之间的关系,维护用水公平,营造稳定的用水秩序,能够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然而,目前我国农田水利基础脆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仍然是制约农业稳定发展的突出因素。同时,加强农田水利建设还面临着不少新情况、新问题。由于农业比较效益不高,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转移就业,组织动员农民投工投劳难度加大;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监理等力量不足问题凸显,出现质量隐患的风险加大;工程建后管理和维护机制不健全,过快老化损坏问题突出。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水利工程建设。
2、农村水利基础建设存在的问题
2.1农村水利建设资金不足
近几年来,政府部门加大了对农村水利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但是由于水利项目是一项工程量大的项目,面对日益增加的建设成本,仅有的投资远远满足不了工程的需要,影响水利建设的进度和质量。此外,由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种植结构的优化,农民亲自投入到水利建设的力度减小,而对某些较为贫困的县区来说,财政相对较薄弱,在资金方面更加落后一步。投入到水利建设当中的资金,因部分县区对其缺乏合理科学的规划,在花费上缺乏有效的管理监督,不仅导致浪费了部分的资金,还影响力水利设施的质量。
2.2水土流失导致环境恶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深入人心,人们开始大量的开发建设,比如城市建筑对土地的占用;各种企业过度的开发;水利设施、耕地被占压等,造成水土的大量流失,土地功能被大大降低,环境恶化严重,必须靠生态恢复工程来恢复。
2.3水利建设项目缺乏科学的管理
当前的农村水利建设存在着重视建设却忽略管理的现象,没有解决工程建设与管理之间的矛盾。农村河水污染状况得不到重视,长期无人管理,而且水利设施遭到破坏的现象也时常发生。尤其是建设在农村田地间的设施,缺乏管理或者管理不规范,在受到破坏或者出现故障后,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维护。而且在农村的环保意识普及的还不全面,缺乏有效的管理,对农民环保意识的宣传不到位,部分企业的废水废料被排放到水道,污染水质,影响水道泄洪等功能的运用;大量农药的滥用也造成很大面积的污染;对日常垃圾的处理方式极不科学,日常生活中和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垃圾被随地乱扔,使得桥头、河道等地方存有大量的垃圾,农村的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
3、农村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3.1加大水利资金投入力度
为了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脚步,扩大农村水利建设的面积,进一步提高水利基础设施的质量,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加大水利资金投入力度。此外,政府部门要正确引导人们参与到水利建设当中去,鼓励人们为家乡水利建设做贡献,对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表现优异的人,对其进行奖励。政府部门在提高扶持力度的同时,要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吸引投资,聚集更多的农村水利建设的资金。
3.2加强水利设施的保护
由于水利设施占有的公众部分较多,而一些人认为集体的利益与自身没有关系,在水利设施受到破坏的时候,也不会去主动维修,没有主动保护的想法。所以,政府部门要积极加大法律法规的宣传,加大对水利设施的监察力度,防止有人破坏,对发现恶意破坏水利设施的行为,予以坚决打击,使人们认识到水利设施的重要性,意识到水利设施对农村生活的作用,提倡合理的保护与使用水利设施,提高水利设施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加强对水利设施的保护。
3.3加强水利建设的规划管理
加强水利建设的管理要遵循当地的特点来进行,针对当地水利建设管理的薄弱环节,制定科学的管理手段;在把握好管理全局的基础上,注重细节的调节,实现管理规划手段的科学性保障。水利建设的作用是服务于农民的农业生产,因此,在建设初期,要多听取农民的意见,最大化的满足农民的需求,公开水利建设的工程流程,使水利建设的规划更加人性化、透明化、科学化。
4、对改进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几点建议
4.1对农户自用的小型水利设施,以“农户投资,自身享用”的模式开展建设,这样有助于及时解决旱情问题。
4.2对于多农户使用的水利设施,以建立农户水资源协会的方式解决建设与维护问题,对于使用、受益农户较多的情况,可打破农村水利基础设施集体所有的方式,以组建农户水资源协会的方式,承担农村水利技术设计的建设和维护,从而避免集体建设、维护滞后的问题,增强维护设施的责任心。而将农户水资源协会作为一个投入主体、建设主体和受益的主体进行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维护。
4.3对于涉及农户广泛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仍采用集体所有的方式通过加大集体的管理和维护力度,促使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正常使用与运转。
4.4稳步提升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科技水平与管理水平,加大对农村水利建设、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力度,在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中,逐步推进科技成果的应用,积极采取机械化施工方式,提高效率和质量。积极推行节水灌溉技术、渠道防渗技术、自动灌溉技术等,推动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科技创新及管理创新。
5、未来农村水利节水灌溉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发展,高科技手段已经运用到农村水利节水灌溉的领域。未来农村水利建设要朝着科技化的方向发展,改变传统费时费力的水利灌溉方式,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在农村水利灌溉方面,进入了研究实验与实际应用的阶段,例如,激光平地技术的运用,比传统的灌溉方式的准确度提高了近五十倍;还有自动化农田检测与灌溉体系,更好的把握了农田的灌溉情况;利用红外检测仪,检测地表温度等。
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仍存在一些不足,因此,我国要善于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灌溉方式,学习精准灌溉与自动化灌溉技术。发达国家的节水灌溉优势主要体现在计算机网络的运用,包括遥测、遥调等方式,满足了节水灌溉体系的准确快捷的要求。大大降低了水利管理和水利建设的成本,提高了灌溉体系的效率,我国要随时发现不利于农村水利建设的问题,并深入研究,寻找出解决办法。在宏观角度,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轨,加强计算机网络等自动化设备的引进;在微观角度,加强对灌水技术、节水方式等的有机结合,优化节水灌溉体系。再结合我国丘陵地区的地域特点,研究出最合适的灌溉手段,并进行推广,让农民能够掌握节水灌溉技术。
6、结语
总之,农村水利设施在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对新农村的建设也意义匪浅,政府部门要根据当地的特点,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合理科学的规划管理,保护好水利设施,加快新型农村的建设步伐。
参考文献:
[1]李本啟,王洪新,向爱云.农村水利基础建设存在问题及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现代农业,2012.
摘要: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农村水利更是农业的命脉。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农村水利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农村水利基础建设进行了以下的阐述,仅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水利;基础建设
1、健全和完善农村基础水利工程的意义和作用
1.1农业生产方面
农村水利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保障粮食生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坚实基础。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目前我国灌区以占全国46%的耕地,生产了全75%的粮食、80%的商品粮、90%以上的经济作物。随着人口的增多,粮食增产任务越来越重。近些年江苏、浙江、上海等建设了高标准农田水利的地方,都是粮食生产稳步增长的地方。
1.2农民生活方面
农村水利建设是保障农民饮水安全、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坚实基础。水利是民生之本,加快水利建设,保证饮水安全和防洪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1.3农村生态方面
农村水利建设是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社会和谐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发展的协调性。当前我国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较大,这些问题的背后或多或少与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开发利用程度不同有密切的关系。做好水利工作,调节好不同主体之间的关系,维护用水公平,营造稳定的用水秩序,能够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然而,目前我国农田水利基础脆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仍然是制约农业稳定发展的突出因素。同时,加强农田水利建设还面临着不少新情况、新问题。由于农业比较效益不高,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转移就业,组织动员农民投工投劳难度加大;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监理等力量不足问题凸显,出现质量隐患的风险加大;工程建后管理和维护机制不健全,过快老化损坏问题突出。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水利工程建设。
2、农村水利基础建设存在的问题
2.1农村水利建设资金不足
近几年来,政府部门加大了对农村水利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但是由于水利项目是一项工程量大的项目,面对日益增加的建设成本,仅有的投资远远满足不了工程的需要,影响水利建设的进度和质量。此外,由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种植结构的优化,农民亲自投入到水利建设的力度减小,而对某些较为贫困的县区来说,财政相对较薄弱,在资金方面更加落后一步。投入到水利建设当中的资金,因部分县区对其缺乏合理科学的规划,在花费上缺乏有效的管理监督,不仅导致浪费了部分的资金,还影响力水利设施的质量。
2.2水土流失导致环境恶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深入人心,人们开始大量的开发建设,比如城市建筑对土地的占用;各种企业过度的开发;水利设施、耕地被占压等,造成水土的大量流失,土地功能被大大降低,环境恶化严重,必须靠生态恢复工程来恢复。
2.3水利建设项目缺乏科学的管理
当前的农村水利建设存在着重视建设却忽略管理的现象,没有解决工程建设与管理之间的矛盾。农村河水污染状况得不到重视,长期无人管理,而且水利设施遭到破坏的现象也时常发生。尤其是建设在农村田地间的设施,缺乏管理或者管理不规范,在受到破坏或者出现故障后,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维护。而且在农村的环保意识普及的还不全面,缺乏有效的管理,对农民环保意识的宣传不到位,部分企业的废水废料被排放到水道,污染水质,影响水道泄洪等功能的运用;大量农药的滥用也造成很大面积的污染;对日常垃圾的处理方式极不科学,日常生活中和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垃圾被随地乱扔,使得桥头、河道等地方存有大量的垃圾,农村的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
3、农村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3.1加大水利资金投入力度
为了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脚步,扩大农村水利建设的面积,进一步提高水利基础设施的质量,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加大水利资金投入力度。此外,政府部门要正确引导人们参与到水利建设当中去,鼓励人们为家乡水利建设做贡献,对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表现优异的人,对其进行奖励。政府部门在提高扶持力度的同时,要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吸引投资,聚集更多的农村水利建设的资金。
3.2加强水利设施的保护
由于水利设施占有的公众部分较多,而一些人认为集体的利益与自身没有关系,在水利设施受到破坏的时候,也不会去主动维修,没有主动保护的想法。所以,政府部门要积极加大法律法规的宣传,加大对水利设施的监察力度,防止有人破坏,对发现恶意破坏水利设施的行为,予以坚决打击,使人们认识到水利设施的重要性,意识到水利设施对农村生活的作用,提倡合理的保护与使用水利设施,提高水利设施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加强对水利设施的保护。
3.3加强水利建设的规划管理
加强水利建设的管理要遵循当地的特点来进行,针对当地水利建设管理的薄弱环节,制定科学的管理手段;在把握好管理全局的基础上,注重细节的调节,实现管理规划手段的科学性保障。水利建设的作用是服务于农民的农业生产,因此,在建设初期,要多听取农民的意见,最大化的满足农民的需求,公开水利建设的工程流程,使水利建设的规划更加人性化、透明化、科学化。
4、对改进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几点建议
4.1对农户自用的小型水利设施,以“农户投资,自身享用”的模式开展建设,这样有助于及时解决旱情问题。
4.2对于多农户使用的水利设施,以建立农户水资源协会的方式解决建设与维护问题,对于使用、受益农户较多的情况,可打破农村水利基础设施集体所有的方式,以组建农户水资源协会的方式,承担农村水利技术设计的建设和维护,从而避免集体建设、维护滞后的问题,增强维护设施的责任心。而将农户水资源协会作为一个投入主体、建设主体和受益的主体进行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维护。
4.3对于涉及农户广泛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仍采用集体所有的方式通过加大集体的管理和维护力度,促使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正常使用与运转。
4.4稳步提升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科技水平与管理水平,加大对农村水利建设、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力度,在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中,逐步推进科技成果的应用,积极采取机械化施工方式,提高效率和质量。积极推行节水灌溉技术、渠道防渗技术、自动灌溉技术等,推动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科技创新及管理创新。
5、未来农村水利节水灌溉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发展,高科技手段已经运用到农村水利节水灌溉的领域。未来农村水利建设要朝着科技化的方向发展,改变传统费时费力的水利灌溉方式,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在农村水利灌溉方面,进入了研究实验与实际应用的阶段,例如,激光平地技术的运用,比传统的灌溉方式的准确度提高了近五十倍;还有自动化农田检测与灌溉体系,更好的把握了农田的灌溉情况;利用红外检测仪,检测地表温度等。
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仍存在一些不足,因此,我国要善于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灌溉方式,学习精准灌溉与自动化灌溉技术。发达国家的节水灌溉优势主要体现在计算机网络的运用,包括遥测、遥调等方式,满足了节水灌溉体系的准确快捷的要求。大大降低了水利管理和水利建设的成本,提高了灌溉体系的效率,我国要随时发现不利于农村水利建设的问题,并深入研究,寻找出解决办法。在宏观角度,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轨,加强计算机网络等自动化设备的引进;在微观角度,加强对灌水技术、节水方式等的有机结合,优化节水灌溉体系。再结合我国丘陵地区的地域特点,研究出最合适的灌溉手段,并进行推广,让农民能够掌握节水灌溉技术。
6、结语
总之,农村水利设施在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对新农村的建设也意义匪浅,政府部门要根据当地的特点,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合理科学的规划管理,保护好水利设施,加快新型农村的建设步伐。
参考文献:
[1]李本啟,王洪新,向爱云.农村水利基础建设存在问题及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现代农业,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