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ai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为研究资源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状况,以邹城经济开发区和邹城工业园区为研究区,分别选取10个与主区、9个与发展方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相关的指标,构建“工业主导型”评价体系,开展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并进行主导产业用地评价。结果表明,邹城经济开发区和邹城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度分值分别为89.12和93.84分,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较好,主导产业用地结构较合理。但是,由于邹城市现处于成熟型资源城市阶段,为避免进入衰退期产业结构失衡,今后要积极探索新的节约集约用地方式,培育接续产业,优化产业结构,顺利实现由资源成熟期向衰退期过渡。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邹城;开发区
  中图分类号 S27;F30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19-281-04
  资源型城市是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1]。资源型城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普遍对城市产业结构和用地规划重视不够,由此导致城市功能缺乏、土地利用效率低下、用地结构混乱[2]。由于大部分自然资源都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型城市必然经历从成长、成熟到衰退的过程。为了避免资源型城市进入衰退期后经济低迷,停滞不前,必须及早对资源型城市进行产业转型,以防患于未然。为此,要求与产业相适应的土地利用方式[3]。科学评价资源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是土地集约利用的基础。
  资源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主要有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法。定性研究大多集中在概念、内涵研究及其相关理论;定量研究则集中于构建指标体系,选择定量模型,例如多因素综合评价法、神经网络法、包络分析法等,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和潜力进行评价[4-8]。由于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导致不同资源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结果难以横向比较,评价结果的推广受到很大限制。与此同时,为了科学评价各级各类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情况,我国自2008年开始启动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目前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3轮评价,并与2014年颁布实施了修改完善后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2014年度试行)》(以下简称规程)。其评价方法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在开发区集约利用评价中得到广泛应用[9-12],实践证明该评价方法结果真实客观,能够准确反映开发区土地利用现状,评价方法较科学。
  邹城市作为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目前正处于成熟期,其土地集约利用状况与否决定了当前及资源衰退期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由于没有统一的资源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标准,笔者借鉴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标准,以邹城经济开发区和邹城工业园区为研究区域,通过以点带面的评价,以期实现对资源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情况的总体把握,为制定科学的土地利用方式、合理的土地利用政策提供依据,顺利实现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来源 邹城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12月,主区四至范围东至兴业路,南至胜利河,西至北宿镇岳庄村西,北至凫山街道巷里村南,审核公告面积100 hm2;发展方向区2014年8月划定,共2个区片,总面积为459.90 hm2,其中A区面积30.65 hm2,位于南渐兴村东侧、岳庄村北侧、和睦村南侧,东与开发区主区相连。B区面积429.25 hm2,位于河道以南、北宿大道和岚济路以北、五里营以西的区域。
  邹城工业园区于2006年8月批准成立,主区四至范围东至太平镇秦石村西,南至庄里村南生产路北,西至太平镇马街村东,北至东里村、南城村南,审核公告面积329 hm2;发展方向区2014年8月划定,共3个区片,总面积为403.29 hm2,其中A区面积25.46 hm2,位于凯伦光伏以北、幸福河以西、里彦煤矿以东。B区面积76.38 hm2,位于岚济路以南、冯家集村以东、冯楼村以西、新华路以北。C区面积301.46 hm2,位于兴港路以西,百隆路以东、北与主区相接。
  A、B 2个开发区均为省级开发区,评价数据来源于邹城市国土资源局、邹城市规划局、开发区管委会及区内典型企业,采取的方式为查档、问卷调查、访谈、现场调查及测量,并根据规程要求对相关数据进行可量化处理,此次调查数据截止时间为2013年12月31日。
  1.2 研究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1.2.1 评价指标体系。依据规程规定,2个开发区内工矿仓储用地和住宅用地的比例均符合“工业主导型”开发区,开展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时,采用工业主导型的指标体系。主区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个目标、5个子目标和10个指标3个层次,发展方向区包括3个目标、5个子目标和9个指标3个层次,除土地闲置率为负向相关外,其余指标属性均为正向相关。主区和发展方向区目标层、子目标层均相同,只是土地利用程度子目标下指标有所不同。
  1.2.2 目标、子目标、指标权重和理想值的确定。指标权重及理想值是由山东省国土资源厅会同山东省土地调查规划院在前3轮评价的基础上,结合现行用地政策及专家意见制定,此次评价采用山东省国土资源厅推荐值。
  1.2.3 指标标准化处理。由于不同评价指标单位不同,为了避免对评价结果产生影响,必须对其进行标准化处理,处理方法根据指标属性不同,以指标实现度分值进行度量,计算公式为:
  式中,Sijk表示i目标j子目标k指标的实现度分值;Xijk表示i目标j子目标k指标的现状值;Tijk表示i目标j子目标k指标的理想值;S表示土地闲置率的实现度分值;X表示土地闲置率的现状值[13]。
  1.2.4 土地利用集约度分值的计算。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中子目标分值、目标分值、评价范围分值、综合分值的计算采用多因素加权求和法求取,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Fmij表示m评价范围i目标j子目标的土地利用集约度分值;Smijk表示m评价范围i目标j子目标k指标的实现度分值;wmijk表示m评价范围i目标j子目标k指标相对j子目标的权重值;Fmi表示m评价范围i目标的土地利用集约度分值;wmij表示m评价范围i目标j子目标相对i目标的权重值;Fm表示m评价范围土地利用集约度分值;wmi表示m评价范围i目标相对总目标的权重值;F表示土地利用集约度综合分值;wm表示m评价范围的权重值;关于m,1为主区,2为发展方向区;n表示指标个数[13]。   根据公式(1)~(6)、调查数据及推荐权重和理想值,得到开发区集约利用评价结果。
  2 结果与分析
  由表1~2可知,邹城经济开发区和邹城工业园区土地利用集约度综合分值分别为89.12和93.84分,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均比较高,但指标之间有差异。从目标层集约度分值来看,2个开发区用地效益和管理绩效均达到100分,工业用地固定资产投入强度和工业用地地均税收水平均较高,截止到2013年12月31日开发区无闲置土地,土地利用管理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土地利用状况尤其是邹城经济开发区主区的分值较低为82.38分,主要原因在于依据原有规划,开发区主区100 hm2评价范围内土地的功能定位是以行政办公为主,造成在该范围内工业用地率较低(55.84分),从而拉低了土地利用状况分值;发展方向区土地利用状况较好,原因在于在开发区成立时就进行科学定位,对其总体规划进行了高起点科学修编,大力实施“西延、南扩、北展”战略,对工业项目进行了合理布局。邹城工业园区定位较为准确,因而其主区和发展方向区土地利用状况较好。
  3 研究区主导产业用地评价
  3.1 研究区主导产业及典型企业状况 自邹城经济开发区成立以来,以培植发展生物工程、生物医药、新材料、煤化工、机械设备等几大产业为主导,初步形成了中心区辐射、产业带链接、组团式开发的“一区多园”发展框架。结合开发区的定位和发展方向,从主导产业中优先选取生物工程、医药制造、化学化工、机械设备、农副食品制造等类别的企业16家作为典型企业,以评价其用地状况。
  自邹城工业园区自成立以来,经过数年的发展,初步形成了以精细煤化工、电气及机械制造为主,集新材料、食品加工、轻工纺织业于一体的新型工业园区。结合开发区的定位和发展方向,从主导产业中优先选取医药制造、石油化工、电气及机械制造、农副食品制造、轻工纺织等类别的企业19家作为典型企业,以评价其用地状况。邹城经济开发区和邹城工业园区的典型企业情况见表3~4。
  3.2 研究区主导产业用地评价
  3.2.1 典型企业用地结构比较合理。在选取的35家典型企业中,除部分企业由于成立较晚,厂区未完成建设,在厂区内部设置部分预留地外,其余大多数企业均未设置预留地;部分企业厂前区比例大于7%的国家标准,需要进行清理;各典型企业厂房及配套设施用地等生产性用地比重大,用地结构比较合理。
  3.2.2 开发区典型企业固定资产投入强度、产出强度和地均税收水平较低。邹城经济开发区典型企业投资强度平均值为5 979.87万元/hm2,高于国家规定的省级开发区标准,工业园区典型企业投资强度平均值为3 017.84万元/hm2,低于国家规定的省级开发区标准。2个开发区典型企业产出强度和地均税收均低于国家规定的省级开发区标准。
  3.2.3 骨干企业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较高,部分企业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距标准仍有一定差距。经济开发区的山东兖煤黑豹矿业装备有限公司等5家公司以及工业园区的邹城市添宇工贸有限公司等4家公司作为开发区骨干企业,各项土地集约利用指标达标率较高,体现了较高的集约利用水平,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除骨干企业以外,还有不少企业的用地容积率和建筑系数指标低于国家规定的省级开发区标准,仍有一定提升空间。
  4 小结
  利用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标准,以邹城经济开发区和邹城工业园区为研究区域,对资源型城市邹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邹城经济开发区和邹城工业园区土地利用集约度综合分值分别为89.12和93.84分,表明2个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均比较高。从开发区的主导产业及典型企业用地情况来看,邹城市的主导产业以精细煤化工、电气及机械制造、生物工程、生物医药、新材料为主,典型企业用地结构较合理,但投入、产出强度和地均税收水平较低,骨干企业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较高,部分企业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较低。
  根据《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邹城市正处于成熟型资源型城市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一般较高。但是,由于其主导产业单一,为防止资源枯竭期城市发展停滞不前,今后要注意采取有效措施。
  4.1 充分挖潜,构建集约型园区 加强节约集约用地观念宣传,不断强化节约集约用地观念,探索新的土地集约利用模式,构建集约型园区,比如可以尝试立体开发,或是实施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构建集约型园区。
  4.2 鼓励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实现产业升级和转型 针对典型企业固定资产投入强度,产出强度和地均税收水平较低,管理机构应鼓励企业逐步淘汰落后产能,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改善生产工艺,实现产业升级,提高企业产品利润空间,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投入产出水平。同时,要加快城市经济转型,由单纯的资源型主导产业逐步向接续产业过渡,优化产业结构,拓宽城市功能,实现由成熟期向衰退期的顺利过渡。
  参考文献
  [1] 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国发〔2013〕45号)[R].2013.
  [2] 王中亚,陈卫东,张广平.资源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31(6):139-144.
  [3] 车晓翠,李春丽.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空间分异及成因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30(11):1320-1323.
  [4] 朱天明,杨桂山,万荣荣.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国内外研究进展[J].经济地理,2009,29(6):977-983.
  [5] 钱铭杰,王绪龙,孙玉晶,等.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研究综述[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2,28(6):529-533.
  [6] 谢其军,柯杨敏,蔡银莺.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以广西14个地级市市辖区为例[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3,30(1):19-25.
  [7] 尹君,谢俊奇,王力,等.基于RS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7,22(5):775-782.
  [8] 王力,牛铮,尹君,等.基于RS和ANN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7(3):32-35.
  [9] 马伟龙,曾雨晴.绵阳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度评价与潜力测算[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3(1):24-28.
  [10] 黄凌翔,赵娣,金丽国.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实现研究——基于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673个地块的调研[J].中国土地科学,2015,28(10):33-39.
  [11] 韩璟,卢新海.武汉城市圈省级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比较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33(6):121-124.
  [12] LIU R. Evaluation of the economical and intensive use of industrial land in Chi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4(10):85-90.
  [13] 国土资源部.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2014年度试行)[Z].2014.
其他文献
摘要  农村土地流转最根本的是通过流转实现最佳的社会经济效益。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科学、合理、规范、高效进行,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户生活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该研究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村土地流转政策的发展演变,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农业生产合作社时期、农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制时期、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初步建立和完善等5个阶段进行了分析;结合内部效益的提升、边际效益的改善、外部效益的延伸讨论
期刊
摘要以南京市六合区竹镇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为例,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数据,研究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贷款对于农业生产的支持力度,建立Probit模型,分析个体特征、家庭经济特征、贷款资金等方面因素对农民贷款用途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资金互助合作社贷款投向偏好受农户受教育程度、是否从事农业生产等因素影响显著,合作社方面更偏好于贷款给受教育程度高、从事农业生产的社员。据此提出了促进资金互助合作社发展的针对性建议
期刊
摘要通过实地调查村级财务公开在农村的开展情况,从村民的角度出发,分析村民对村级财务公开的需求情况,以及影响村民对财务公开需求的主要因素。在对江苏省南京市石湫村等三省四村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后,发现村民对财务公开的需求不高,需求与村民个人特征、社会因素、对财务公开的了解程度等有着密切联系。  关键词村民;村级财务公开;需求分析;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S-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0517-6611(20
期刊
摘要针对当前人才需求和养殖类专业资助育人现状,从艰苦行业人才需求的视角,将资助育人与养殖行业人才需求现实相结合,使资助育人工作与人才需求合理配置,提出调整养殖类专业资助育人宏观政策,旨在通过做好资助对象选拔、培养、管理及必要的发展保障等措施,改善养殖等艰苦行业的人才需求现状。  关键词养殖专业;艰苦行业;资助育人;人才需求  中图分类号S-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14
期刊
摘要  土地整治工程的最终产品和成果是新增耕地,新增耕地质量是检验和评价土地工程成败的关键,对新增耕地质量检测指标的管理、分析和数据融合十分重要。该研究在总结国内外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以国土资源部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工程重点实验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地整治工程中不同土地类型整治后对新增耕地质量要求,采用信息融合、物联网、Portal和工作流等关键技术方法,设计并实现了检
期刊
摘要针对当前农民看病就医的现实情况:农民不管病源的具体情况,盲动性的到大医院就诊,出现农村医院病患稀少、床位闲置,而城市公立医院人满为患、一床难求的现象。提出建立健全科学的乡镇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大病转移治疗体制,城市公立医院二次确诊制度,异地就医体制。合理疏导病患流,有效利用乡镇医疗卫生服务资源。  关键词农村医疗卫生制度改革;大病转移治疗;二次确诊;异地就医  中图分类号S-9文献标识码  A文
期刊
摘要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作为国家大型的调水工程,可有效解决黄淮海平原和山东半岛的缺水问题,还可以有效地利用淮河水资源。东线一期工程拟将洪泽湖蓄水位由现在的12.81 m抬高至13.31 m,增加洪泽湖的蓄水量,减少抽江水量,但抬高蓄水不可避免地会带来负面影响。分析了洪泽湖蓄水位抬高对泗县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处理对策,为安徽省、江苏省其他影响范围内城市提供具有实际参考价值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南水北调;洪
期刊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和生长年限伊贝母地上部位与地下鳞茎总生物碱含量。[方法]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总生物碱的含量。[结果]在不同产地和生长年限的伊贝母中,其地上部位与地下鳞茎的生物碱含量存在差异,4年生的伊贝母总生物碱含量比3年和5年的含量高,地上部位中总生物碱含量为地下鳞茎中的1.258~2.870倍,新疆伊犁州新源县中的伊贝母总生物碱含量均比其他产地的总生物碱含量低。[结论]不同产地和生
期刊
摘要  阐述了工程教育背景下地方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目标、指导思想、岗位能力依据以及改革思路,重点介绍了新课程体系构建的内容及其特点,旨在通过工学结合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素质的应用性食品人才。  关键词工学结合;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S-014;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14-374-04  Abstrac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香稻抗氧化酶的作用机制及播期调控。[方法] 以香稻桂香占和农香18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播种期对香稻SOD活性、POD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结果] 播期对香稻SOD活性的影响存在品种差异。早、晚季香稻的POD活性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早、晚季香稻的MDA含量均呈上升趋势。香稻在孕穗期主要是SOD在发挥抗氧化作用,在齐穗期和成熟期由SOD和POD协同起作用。[结论]在生产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