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平区森林火灾的发生特点及对策建议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qi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森林火灾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处置救助较为困难的自然灾害,森林火灾控制是世界性的难题。通过对延平区森林灾害的发生特点、规律以及森林防火不利因素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加大防火投入;予以政策倾斜;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强化野外火源管理;开展防火警示教育;加大林火监测力度等。
  关键词:延平区;森林灾害;发生特点;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 S7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7-117-03
  森林火灾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处置救助较为困难的自然灾害,森林火灾控制是世界性的难题之一。21世纪是生态文明的世纪,保护、恢复和发展森林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延平区是南平市火灾高发区,也是闽北重点林区之一,在绿色海西经济生态区建设中的区位重要性突出。强化延平区森林防火工作,减少森林火灾、降低其带来的损失,目前已成为延平区林业工作的重点。因此,改善和加强森林防火建设与管理势在必行,建立完善的森林防火工作机制,对保护森林资源安全、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延平区基本概况
  延平区位于福建省中部偏北,地理坐标为东经117°50′~118°40′,北纬26°15′~26°51′,总面积2 652.84km2。境内山脉属武夷山系杉岭东伸支脉,分别由东北部、西北部和西南部向中部方向延伸,具有崇山峻岭起伏连绵、河谷溪流纵横交错的特点。境内山体规模大,地形复杂,地貌差异明显,类型多样。属中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9.8℃,年降水量1 942mm。地处富屯溪、沙溪、建溪汇合处,水资源丰富。全区林业用地面积21.23万hm2,有林地面积19万hm2,占林业用地面积89.5%;在有林地面积中,竹林面积3.94万hm2,占20.75%;在林地中,生态公益林地面积4.24万hm2。全区森林蓄积量1 841.18万m3,森林覆盖率71.6%,茫荡山自然保护区就设在境内,为南方三大杉木产区之一,森林资源十分丰富。
  2 延平区森林火灾发生的特点及规律
  延平区森林防火期为每年10月1日至次年4月30日,火灾高发期为1~4月,尤以2~3月最为严重。火灾易发乡(镇)有巨口、南山、峡阳及城区周边。从火灾原因看,98%的森林火灾为人为引发,自然火仅占2%;从发生时间看,一般发生在午后,约占70%以上;从火灾面积看,多为6.67hm2以下的小型火场;从发生地域看,多发生在海拔150~850m的阳坡针叶林和疏林地中;从林火行为看,初火蔓延速度快,当火蔓延至山顶或山脊后速度减缓,火向山上燃烧时,因坡陡、树高、林火强度大,极易造成树冠火和飞火的发生,火向山下燃烧时,因坡度大,林火强度小,蔓延速度慢;从火灾种类看地表火最多,树冠火次之,地下火极少;从灭火时间看,在地势平缓的区可开展夜间灭火,在高山峡谷区一般不组织夜间灭火,通常在凌晨至中午12时前的有利时机灭火。
  3 森林防火的不利因素分析
  受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东南、西南季风的影响,本区域成、过熟林比重较大,可燃物积累丰富,加之地处闽北绿色腹地,交通要道四通八达,火灾环境与其他地区有差别,森林火灾隐患较大,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难度极大。导致延平区森林防火的主要不利因素如下:
  3.1 冬季气候干燥,风力大 延平区冬季气候非常于燥,少雨干旱,午后风力较大,持续3d以上晴霜天气,易出现高火险天气,极易发生森林火灾。
  3.2 可燃物载量大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森林工程建设、绿化造林步伐加快,森林资源迅速增长,森林防火战线加长,加之延平区“两棵树”杉木、松木含油量偏多,冬季受霜冻影响,大量杉、松针叶掉落及林下植被死亡,可燃物厚可达2~4cm,易造成森林火灾频繁发生。
  3.3 人为隐患突出 林改后经营主体多元化,林权分散,山场点多面小,村民生产方式较为落后,在林、农事生产中炼山、烧荒、烧田坎草积肥的现象普遍存在,由此引发森林火灾时有发生;此外,林内入山人员砍伐、采集林下产品等活动十分频繁,朝佛、上坟烧香活动及旅游等人员数量巨大,给人为火源的管理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3.4 森林防火组织机构薄弱 延平区森林防火指挥部成立于1989年,现仅有5名工作人员。由于人员配置不到位的原因,下属19个乡镇(办事处)防火办没有专职森林防火人员,村级无兼职人员,野外火源巡查和防火日常工作开展困难。加之平时缺乏演炼,火情发生后,前线指挥员初期的指挥协调工作经常出现紊乱、失调现象。
  3.5 火源管理松懈 森林防火工作重在火源管理上,全社会对森林火灾的危害性和森林防火长期性、艰巨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林农、游客等群体的防火意识淡薄,法制观念不强,违规用火,未批先烧,乱点、乱烧现象普遍存在,给森林火灾增加许多隐患,亟待解决。
  3.6 专业扑火力量不足,防火扑救能力不高 因资金不足,防火装备设备科技含量低、陈旧落后,且数量偏少;森林防火基础设施部分失修,生物防火林带未形成网络闭合圈;专业扑火力量不足,装备保障能力差,半专业扑火队伍98人和业余扑火队伍2 562人缺少演练,缺乏抵御重特大森林火灾的能力,扑救手段落后,亟待建设和改善。
  4 对策建议
  4.1 加大防火投入 建议将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市、区政府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林业和生态建设发展总体规划,资金列入当地政府每年的财政预算;尽快建立和完善延平区乡(镇)、村专(兼)人员配置,加强一线人员业务安全知识培训,建立健全一支稳定、精干、高效的森林防火管理队伍。针对偏远的重灾乡(镇)建立专业森林消防队,配置必要的扑救机具,主要应对本乡镇、村辖区范围内突发的森林火灾和火灾初期的扑救工作,尽快扭转森林火灾专业扑救力量不足,应急处置能力低下的不利局面。   4.2 对森林火灾多发区域予以政策倾斜 国家、省、市(区)应对偏远的重灾乡(镇)、村森林防火工作予以政策倾斜支持。针对延平区在生态海西建设中的区位重要性和经济条件落后的实际困难,建议国家在重点火险区项目建设、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森林防火指挥中心建设和专业森林消防队伍物质装备等方面予以适当倾斜和照顾,从而加快本区森林火险预警监测系统、通信指挥系统、防火林带阻隔网络体系和林区道路的发展完善。
  4.3 发挥基层组织作用 首先,要充分发挥村级组织在森林防火建设中的重要性,建立森林防火长效机制,每年应增加这方面的资金投入,稳定林业员的待遇,充分发挥其作用。第二,加强护林防火群防群治创新机制建设,积极组织引导林农和森林经营者,组建不同形式的护林防火协会,建立以森林防火为重点的森林保护网和应急联动的护林防火机制,共同维护林区稳定。第三,加强野外火源管理和巡查,开展林业法律法规和防火扑救安全知识的培训,提高自身应急自救综合能力。第四,政府部门要在资金上扶持护林防火工作,尽快筹建森林防火扑救人员伤亡救助基金,并大力开展森林防火综合保险业务,从根本上降低扑火风险,不断提高协会自防的综合能力。
  4.4 强化野外火源管理 严格实行野外用火管理审批制度,探索野外火源管理规律。根据农、林事活动情况,养成有禁有放、疏堵结合的用火习惯。首先,在戒严期内,严禁一切野外用火,坚决做到见烟就查,见火就抓,纵向到底,责任到人。第二,充分调动乡村干部积极性,紧急动员,分片包干,严防死守,对违章用火者依法从严查处。第三,林事用火在用户开设好防火路,提出申请,经现场勘验后,经林业站审批方可用火。农事用火在森林火险等级4级以下的非戒严期,集中一段时间,通过审批,在林业站人员到场、乡村干部到场、监督到位、开好防火路、确保不发生森林火灾的情况下,集中用火。
  4.5 开展防火警示教育 一是把森林防火宣传教育纳入公民素质教育整体规划,作为林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的重要内容,加强对群众安全灭火和紧急避险技能的培训,切实提高他们的防火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二是制作护林防火横幅悬挂在进村公路醒目的位置上,以增强全民的护林防火意识,并在重点的林区路口、公路沿线设立醒目防火宣传牌,提高过往行人的防火意识。三是在护林防火重点时期、防火禁火期、节假日有针对性地强化火源管理力度,提高社会公众的森林防火意识,最大限度减少森林火灾的发生,为维护生态安全和促进林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4.6 加大林火监测力度 防火值班员、护林员、瞭望员、林业专干、执法队员应恪尽职守,加强森林火灾的监测监控力度和范围。一是林区森林防火值班室实行24h值班制度;二是进入森林防火期后,瞭望台和视频远程监控实行24h监视,每日下午16∶00必须向分管领导汇报当天观察情况,一旦发现情况立即向上级汇报,以便及时处置;三是加强地面巡逻,护林员、林业专干、执法队员分布在责任片区、在巡逻时发现情况及时汇报;四是加强督查指导,区指挥部成员和林业局班子实行挂点包片,做到不定期、不定点到各责任片区进行检查监督。
  4.7 加强防火林带建设 实践证明,防火林带在阻滞林火扩散蔓延、组织火灾扑救、阻隔农事火源进山入林、提高森林防灾减灾能力等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在日常的防火工作中,应注重生物防火林带阻隔网络体系建设和自然阻隔带(物)建设,形成科学完善的林火阻隔系统网络体系,充分发挥生物防火林带的功效,提升森林火灾的可控程度,减少森林火灾带来的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李红,舒立福,田晓瑞,等.林火研究综述[J].世界林业研究,2004(1):21-24.
  [2]郑焕能.实用森林防火技术[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82.
  [3]马福.森林防火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调研报告[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4]姚树人,文定元.森林消防管理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5]张瑛舟.扑救重特大森林火灾的基本战法[J].森林防火,2007,3:38-41.
  [6]张前林.如何抓好清明前后的森林防火工作[J].森林防火,2007,3:17-18.
  [7]雷加富.强化综合能力 提升防控水平 为建设现代林业提供强有力保障[J].森林防火,2007,3:2-6.
  [8]周俊亮,陈国保.健全组织机构 加强能力建设 不断提高森林火灾综合防控能力[J].森林防火,2007,3:12-14.
  [9]李祥祺,于海泉,袁海涛.试谈强化森林防火教育的举措[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01X:111.
  (责编:张宏民)
其他文献
摘 要:河北省兴隆县2013年申请省级园林城市并获批准,在绿化格局当中围绕“北山公园”、“南山公园”、“中心广场”以及“滨河景观带”高标准进行整体规划布局,在设计原则上以符合功能要求为第一绿化目标,通过小广场、园路园林建筑及设施还有绿地配置整体结合,突出了兴隆县山水园林宜居宜游的生态特点,同时又从亭廊、坐凳、花坛、喷泉、置石、花墙与花架等细微小处入手,详细介绍了兴隆县在城市绿化中成功运用小游园的规
用红外光谱和X-射线分析对双水杨基乙二胺合铬配合物[Qr(salen)(H2O)2]NO3进行了表征,并用TG和DTG方法对其分解的机理进行了研究;通过用微分和积分的方法对其非等温动力学的
作者从X射线和γ光子与物质相互作用出发,根据骨组织的成分分布和辐射衰减特性 ,提出了射线能量与质量衰减系数之间的相关数学模型.该模型不仅为辐射等效人工骨材料的设计提
该文分析了传统教学模式和PBL(基于问题式学习)教学模式的特点,结合《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的实际,提出了2种教学模式结合的教学法并进行了实践及教学法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
摘 要:油菜菌核病是油菜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该病害流行频率高,造成危害大,常年株发病率为10%~30%,严重的达85%以上,病株一般减产10%~70%。油菜菌核病是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其发生发展与气象因子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找到影响菌核病发生发展的主要气象因子,做好预防工作,对提高油菜的产量与品质是必要的。  关键词:油菜菌核病;气象因子;预警指标;宣州区  中图分类号 S435.654 文献标识
利用Li-8100测定福州市大学城周边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CO2通量,同时测定其土壤理化性质,利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CO
摘 要:为了掌握浑善达克沙地草原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动态以及与生长期降水量、气温的关系,以美国NASA官方网MODIS NDVI数据为数据源,用像元二分模型计算正蓝旗天然草原植被覆盖度,得到了时空动态变化规律。时间上植被盖度一直处于上下波动状态,最高值出现在2004年,植被盖度达47.7%,最低值出现在2009年,植被盖度为34.1%。12a的平均盖度为40.96%,变异系数为10.92%。空间上高覆
摘 要: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山乌桕种子进行发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所采取的食用碱、肥皂水、生石灰水、草木灰及砂擦等5种措施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山乌桕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力,处理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以食用碱预处理方法最好。  关键词:山乌桕;发芽力;种子  中图分类号 S792.1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05-09-02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
讨论了度量空间上线性序的性质,给出了其构成连续domain的充要条件,回答了Keye Martin 于2000年提出的关于度量空间线性序的连续性问题.此外,还对该线性序进行了改进,所得结
采用水质标识指数法对温州山下河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的水质进行评价,对横渎桥、光明小学桥、宏德桥、山下桥4个监测断面的水环境质量进行分析比较,并考察各治理时期山下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