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本刊读者Email、传真及电话、信函投票,禹风的长篇小说《静安那一年》荣获2017年第六站“《当代》最佳”称号。
“《当代》文学拉力赛”2017年第六站读者来信选登
读者:王兵
俞晴的日子过得叫人感到赧颜不已,她从美国回到北京,开始构筑自己幸福人生的工程,黎总和陆辰光都喜欢她,陆和她一见生情,而杜若涵跟陆已情恋经年,三个人构成一种逐情竞恋。俞最为不齿甘作小三的杜,这就有了黎总、赵总、王总、大隋、曾近、邵紫紫等一系列的职场蜕变,朴素的情商意识撺掇成一场油膜故事,动漫着上流社会变迁,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俞愤懑肤浅的大众狂欢中,有着人生阅历的一个个男人都把姑娘当做一个职场赌局的流通货币使用,故事结局就像主人公在喘着最后一口气努力逃出似若萨特的话剧《死无葬身之地》的狂欢贫乏幸福工程。
读者:黄宁
《静安那一年》让我读的快意而悲凉,这实在是一出人生的交响乐,绵长而悲怆。抛开大的历史环境的影响,当一个小的生存环境稳定下来之后,是非曲直,种种冲突矛盾之中,人性才拥有最权威的裁决权,它让人们自觉地向真善美靠拢,排斥假恶臭。只是这个过程会很漫长,漫长到让人几乎以为最后的裁决不会到来,但这种裁决终究是会来到的。优秀的文学作品,不在于讲一个离奇的故事,而在于向我们描述那么一段历史,刻画那么一种小环境,剖析人在其间生存时种种的挣扎或自鸣得意,告诉我们可以对裁决充满信心。浓浓的上海味道,不是只有南京路黄浦江大白兔奶糖或者软糯尖俏的上海话,而是流淌在这层物质表象之下的深入到骨子里的化不开的腔调,有点浅薄又有一点豪气,心底牢牢守着做人的分寸。真好文字!
读者:冯驱
第六期长篇《静安那一年》我觉得从文字表述上看,是换了读者的口味,北方读者不仔细体会,未必能准确了解作品中南方方言中要表达的意思,挺好的。很愿意读本期的几篇中篇小说,各有各的特点,都是写社会关注的热点现状,可读性很强。比较喜欢《绿松石》。作品中塑造的“单易那货”,并不是个鲁莽之夫,故事层层展开,一直到末尾揭开迷底。写官员、官场的情节,作品中着墨不多,还是让人看懂了那些看不见的“潜规则”,确实触目惊心。肃贪反腐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
读者:周昕
我选《下午茶》,茶写人生,人生如茶。《下午茶》描绘两位退休教授的僚倒形象。茶浮茶沉、茶暖茶凉、茶浓茶淡都在《下午茶》中展现。作品语言轻灵雅致,潇洒自如,表达紧凑犀利,彰显了一个特殊年代成长起来的教授脾性,写出生活的原生状态、本真面目。作家用自己熟悉的领域,轻车熟路的呈现了四川喝茶环境与经历。对高级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描绘得非常真实、真切,用批判和鞭打的方式揭示了高级知识分子的孤独和落寞。
读者:伊国华
正宗的上海方言,正宗的上海環境,让读者能身临其境地感受上海的多姿与多彩,《静安那一年》是一部真正写“乡愁”的文学作品。沈从文1931年在《申辰闲话》里对自己的创作拟定了一个宏大的计划,其中之一是要为他的湘西写出故乡的民族性与风俗及特殊组织。事实也证明他的作品中写得最多最有魅力的就是有关湘西的那一部分。贾平凹说:“慰籍这个灵魂安宁的,在其漫长的二十年里是门前那重重叠叠的山石和明月,这是我那时读得有滋味的两本好书,好多人情事态的妙事都是从那获得
的”。在他有关商州的一系列著作中,呈现出现代都市之外的宁静世界,宁静中又有生机与争斗,有纯真的流血,有悔与恨,有记忆。
《静安那一年》浸润着作家禹风对故土的感情,是系念故土的感情流泻,写出了大众的“乡愁”情结。推荐《静安那一年》为本期最佳。
读者:郭卫峰
我心中第六期的冠军作品是禹风的长篇小说《静安那一年》,这位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毕业的高材生的语言文字很有质感,也很会写小说.都是凡人琐事,因为发生在特殊的那一年,也就有了不一样的意味!成长的环境和出身的背景,个人的经历和人物的性格,都在命运这条小舟里扬帆启舟,载沉载浮!
读者:李春芝
“北京就像一个黑寡妇,慢慢蚕食所有被网罗的外地年轻人”——艳光的《清平调》一下子就抓住眼球、吸引我一口气读完!俞晴的欢喜是大家的欢喜,俞晴的悲催同样是大家的悲催,当然,也有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欢欣……想一想,为了梦与青春,有谁不想在更宏丽的舞台绽放呢?生活总是这样猝不及防而诡异多端,当代青年人在京都闯荡,摔下了爬起来继续奔波。于是,人人都拥有了沧桑,而沧桑,却变了模样——小说结尾处,俞晴们不仅在观摩时尚的戏剧表演,更是身体力行地行走在前沿,用一种不倦的精神照亮前程……这篇作品,寓意深刻!
读者:只在芦花浅水边
钱谦益和柳如是本是花前月下的一曲绝唱,祝勇却打开另一页窗口,使我们看到了他们的别样人生:年龄相距40岁,却使他们相聚似火、相敬如宾,花榭亭台展颜、诗书琴画和谐……不仅如此,在国破山河碎之际,柳如是作为弱女子则不让须眉、敢于拒绝抗争,也敢于赴水求死,成为那段岁月的炫目与感动!比之才高八斗却又首尾两端的郎君更高一筹,显现得更具中国传统士大夫们的高风亮节。她的生动形象与悲情谢幕让我们久久地回味品评,比之钱谦益迷途知返,告别冷板凳返回故里、一如顾炎武一样参与抗清斗争而终老常熟的结局,更具备思想的穿透力。如是,祝勇《家在云水间》当为本站冠军。
读者:薛超英
祝勇的“故宫谈艺录”史海钩沉,沙里淘金,篇篇精彩。李白、宋徽宗、赵孟頫、黄公望、苏轼、柳如是,笔下这些重量级历史人物刻画细腻,呼之欲出。书法真迹,如《上阳台贴》、《寒食贴》等字字珠玑,名画《迎銮图》《富贵春山居图》《浴马图》《月堤烟柳图》等幅幅珍品。作者通过故宫博物院的这些藏品,一书一画,睹物思人,背后故事,引人入胜。每期封二、封三配上谈艺录中涉及作品更让人大开眼界,开阔视野。本期《家在云水间》中的柳如是、钱谦益随着时空转换、改朝换代,人物命运跌荡起伏,从桃红柳绿、凄风苦雨到秋风萧瑟、寒风刺骨。才子美人、文人雅士、旷世姻缘、绝唱佳话,只是到清军杀入南京,身为礼部尚书的钱谦益却叩头迎降,其贞节却不如风尘女子的柳如是,另人大跌眼镜。穿越历史时光的隧道,让人看到的是繁华丽梦,转头成空,大富大贵、灰飞烟灭、人生无常、命运天定,令人拍案叫绝,叹为观止。
读者:乔德芳
《绿松石》描绘的戏剧大舞台与“生活大戏剧”之间纵横交错,戏中有戏,戏外有戏,精彩纷呈:激烈的矛盾冲突,复杂的人际关系,层层推进的故事情节,鲜活灵动的人物形象,诸多因素牢牢地吸引着读者一定要将这部脍炙人口的作品阅读下去。该作品的结尾尤如孤峰突起令人震惊:为了保护妻儿平安无事,“全省首富”单易竟然自愿“进去”。原来,真相特别残酷,所谓的首富、能打、摆平、慈善、绿松石炒作飚价、“冲击梅花奖”等等,只不过是某高官所策划的大肆捞钱的“连台好戏”罢了,而单易也仅仅只是某高官掌控的傀儡和“招财童子”而已!如此豹尾极大地提升了作品的张力:腐败如此隐秘并猖獗,反腐倡廉任重道远,必须深挖细查!这也正是作家的责任担当和作品的阅读价值之所在!唐诗云的《绿松石》是名副其实的本期佳作。
“《当代》文学拉力赛”2017年第六站读者来信选登
读者:王兵
俞晴的日子过得叫人感到赧颜不已,她从美国回到北京,开始构筑自己幸福人生的工程,黎总和陆辰光都喜欢她,陆和她一见生情,而杜若涵跟陆已情恋经年,三个人构成一种逐情竞恋。俞最为不齿甘作小三的杜,这就有了黎总、赵总、王总、大隋、曾近、邵紫紫等一系列的职场蜕变,朴素的情商意识撺掇成一场油膜故事,动漫着上流社会变迁,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俞愤懑肤浅的大众狂欢中,有着人生阅历的一个个男人都把姑娘当做一个职场赌局的流通货币使用,故事结局就像主人公在喘着最后一口气努力逃出似若萨特的话剧《死无葬身之地》的狂欢贫乏幸福工程。
读者:黄宁
《静安那一年》让我读的快意而悲凉,这实在是一出人生的交响乐,绵长而悲怆。抛开大的历史环境的影响,当一个小的生存环境稳定下来之后,是非曲直,种种冲突矛盾之中,人性才拥有最权威的裁决权,它让人们自觉地向真善美靠拢,排斥假恶臭。只是这个过程会很漫长,漫长到让人几乎以为最后的裁决不会到来,但这种裁决终究是会来到的。优秀的文学作品,不在于讲一个离奇的故事,而在于向我们描述那么一段历史,刻画那么一种小环境,剖析人在其间生存时种种的挣扎或自鸣得意,告诉我们可以对裁决充满信心。浓浓的上海味道,不是只有南京路黄浦江大白兔奶糖或者软糯尖俏的上海话,而是流淌在这层物质表象之下的深入到骨子里的化不开的腔调,有点浅薄又有一点豪气,心底牢牢守着做人的分寸。真好文字!
读者:冯驱
第六期长篇《静安那一年》我觉得从文字表述上看,是换了读者的口味,北方读者不仔细体会,未必能准确了解作品中南方方言中要表达的意思,挺好的。很愿意读本期的几篇中篇小说,各有各的特点,都是写社会关注的热点现状,可读性很强。比较喜欢《绿松石》。作品中塑造的“单易那货”,并不是个鲁莽之夫,故事层层展开,一直到末尾揭开迷底。写官员、官场的情节,作品中着墨不多,还是让人看懂了那些看不见的“潜规则”,确实触目惊心。肃贪反腐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
读者:周昕
我选《下午茶》,茶写人生,人生如茶。《下午茶》描绘两位退休教授的僚倒形象。茶浮茶沉、茶暖茶凉、茶浓茶淡都在《下午茶》中展现。作品语言轻灵雅致,潇洒自如,表达紧凑犀利,彰显了一个特殊年代成长起来的教授脾性,写出生活的原生状态、本真面目。作家用自己熟悉的领域,轻车熟路的呈现了四川喝茶环境与经历。对高级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描绘得非常真实、真切,用批判和鞭打的方式揭示了高级知识分子的孤独和落寞。
读者:伊国华
正宗的上海方言,正宗的上海環境,让读者能身临其境地感受上海的多姿与多彩,《静安那一年》是一部真正写“乡愁”的文学作品。沈从文1931年在《申辰闲话》里对自己的创作拟定了一个宏大的计划,其中之一是要为他的湘西写出故乡的民族性与风俗及特殊组织。事实也证明他的作品中写得最多最有魅力的就是有关湘西的那一部分。贾平凹说:“慰籍这个灵魂安宁的,在其漫长的二十年里是门前那重重叠叠的山石和明月,这是我那时读得有滋味的两本好书,好多人情事态的妙事都是从那获得
的”。在他有关商州的一系列著作中,呈现出现代都市之外的宁静世界,宁静中又有生机与争斗,有纯真的流血,有悔与恨,有记忆。
《静安那一年》浸润着作家禹风对故土的感情,是系念故土的感情流泻,写出了大众的“乡愁”情结。推荐《静安那一年》为本期最佳。
读者:郭卫峰
我心中第六期的冠军作品是禹风的长篇小说《静安那一年》,这位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毕业的高材生的语言文字很有质感,也很会写小说.都是凡人琐事,因为发生在特殊的那一年,也就有了不一样的意味!成长的环境和出身的背景,个人的经历和人物的性格,都在命运这条小舟里扬帆启舟,载沉载浮!
读者:李春芝
“北京就像一个黑寡妇,慢慢蚕食所有被网罗的外地年轻人”——艳光的《清平调》一下子就抓住眼球、吸引我一口气读完!俞晴的欢喜是大家的欢喜,俞晴的悲催同样是大家的悲催,当然,也有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欢欣……想一想,为了梦与青春,有谁不想在更宏丽的舞台绽放呢?生活总是这样猝不及防而诡异多端,当代青年人在京都闯荡,摔下了爬起来继续奔波。于是,人人都拥有了沧桑,而沧桑,却变了模样——小说结尾处,俞晴们不仅在观摩时尚的戏剧表演,更是身体力行地行走在前沿,用一种不倦的精神照亮前程……这篇作品,寓意深刻!
读者:只在芦花浅水边
钱谦益和柳如是本是花前月下的一曲绝唱,祝勇却打开另一页窗口,使我们看到了他们的别样人生:年龄相距40岁,却使他们相聚似火、相敬如宾,花榭亭台展颜、诗书琴画和谐……不仅如此,在国破山河碎之际,柳如是作为弱女子则不让须眉、敢于拒绝抗争,也敢于赴水求死,成为那段岁月的炫目与感动!比之才高八斗却又首尾两端的郎君更高一筹,显现得更具中国传统士大夫们的高风亮节。她的生动形象与悲情谢幕让我们久久地回味品评,比之钱谦益迷途知返,告别冷板凳返回故里、一如顾炎武一样参与抗清斗争而终老常熟的结局,更具备思想的穿透力。如是,祝勇《家在云水间》当为本站冠军。
读者:薛超英
祝勇的“故宫谈艺录”史海钩沉,沙里淘金,篇篇精彩。李白、宋徽宗、赵孟頫、黄公望、苏轼、柳如是,笔下这些重量级历史人物刻画细腻,呼之欲出。书法真迹,如《上阳台贴》、《寒食贴》等字字珠玑,名画《迎銮图》《富贵春山居图》《浴马图》《月堤烟柳图》等幅幅珍品。作者通过故宫博物院的这些藏品,一书一画,睹物思人,背后故事,引人入胜。每期封二、封三配上谈艺录中涉及作品更让人大开眼界,开阔视野。本期《家在云水间》中的柳如是、钱谦益随着时空转换、改朝换代,人物命运跌荡起伏,从桃红柳绿、凄风苦雨到秋风萧瑟、寒风刺骨。才子美人、文人雅士、旷世姻缘、绝唱佳话,只是到清军杀入南京,身为礼部尚书的钱谦益却叩头迎降,其贞节却不如风尘女子的柳如是,另人大跌眼镜。穿越历史时光的隧道,让人看到的是繁华丽梦,转头成空,大富大贵、灰飞烟灭、人生无常、命运天定,令人拍案叫绝,叹为观止。
读者:乔德芳
《绿松石》描绘的戏剧大舞台与“生活大戏剧”之间纵横交错,戏中有戏,戏外有戏,精彩纷呈:激烈的矛盾冲突,复杂的人际关系,层层推进的故事情节,鲜活灵动的人物形象,诸多因素牢牢地吸引着读者一定要将这部脍炙人口的作品阅读下去。该作品的结尾尤如孤峰突起令人震惊:为了保护妻儿平安无事,“全省首富”单易竟然自愿“进去”。原来,真相特别残酷,所谓的首富、能打、摆平、慈善、绿松石炒作飚价、“冲击梅花奖”等等,只不过是某高官所策划的大肆捞钱的“连台好戏”罢了,而单易也仅仅只是某高官掌控的傀儡和“招财童子”而已!如此豹尾极大地提升了作品的张力:腐败如此隐秘并猖獗,反腐倡廉任重道远,必须深挖细查!这也正是作家的责任担当和作品的阅读价值之所在!唐诗云的《绿松石》是名副其实的本期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