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关心的重点问题,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在加快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应更好更快的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为全国做表率,本文旨在以上海宝山区为例,总结罗泾镇塘湾村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寻求有效地促进农村发展的新思路。
关键词:经济薄弱村;新农村;结对帮困
Abstract: the problem of "agriculture, countryside and farmers" is always the focus of concern in China, Shanghai as an international metropolis, to speed up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process, should better and faster development of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for the example, this paper, taking Shanghai baoshan district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LuoJing town pond bay villag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seek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way of thinking.
Keywords: economic weakness village; New countryside; Stranded paired off
中图分类号:G812.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攻坚时期,未来五年,对于城市化水平高度发展的上海,将通过推进城市化和建设新农村的双轮驱动,建设现代农业,实现农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从而推进城乡一体化,为全面实现小康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上海近郊区农村——塘湾村发展现状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曾有学者使用过类似提法,而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并提出更加全面的要求。为深入了解上海近郊区新农村建设情况,我们对上海宝山区罗泾镇塘湾村进行了实地调研,归纳概括了塘湾村的几个特点:
特点一:纯农业村。塘湾村区域面积1.5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680亩,包括粮田850亩,林地750亩,属纯农业村,农业作物主要以粮食为主,从2009年起种植葡萄,2010年小麦产量为700斤/亩,水稻产量为900斤/亩。由于该村为纯农业村,工业企业屈指可数,全村只有村级企业8家,均属私营小规模企业,产值3586万元。
特点二:村级可支配收入少。2010年全村共获得区镇两级财政转移支付36万元(区25.8万、镇10万),全年村可支配收入为80万元(不包括财政转移支付)。2010年主要收入来源有:一是集体农场:几乎无利润;二是厂房租赁收入:80万元/年;三是转移支付:2010年区政府划拨25.8万元。
特点三:村民相对贫穷。全村共有11个村民小组,19个自然宅,村民户数384户,总人口1296人,其中农业人口783人,非农人口513人,外来人口约450人。2010年村民人均年收入为9700元,远远低于2010年宝山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104元。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一是靠外出务工、合作农场等工作收入,二是依靠补贴,其中区级农业补贴500元/户,加上村级配套共800元/户。
二、发展的难点
通过调研发现,塘湾村在新农村建设中面临很多困难,而这些困难也是许多上海近郊农村的普遍现象。
难点一:提高土地产出效益难。目前全村区域面积1.5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680亩(约1.12平方公里),占全村面积的71.8%。受耕地红线控制,此类土地只能作为农业用地,该村可作其他用途的土地较少,而农业相对产出较慢,效益较低,如何提高农业用地效益,并合理安排仅有的非耕地土地的使用,提高使用效率,增加产出效益,是该村目前面临的难点之一。
难点二:招商引资难。塘湾村引进的企业多为规模较小、处于发展初期的企业,由于该地区的相对偏远的地理位置,以及对土地使用的限制,难以引进规模大、效益高的企业,对本村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不强。而且这些企业成长至一定规模后,同样是受村土地面积、区位较偏等因素影响,发展空间有限,多迁往他处,对本村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难点三:道路交通不便捷。塘湾村距离中心城区较偏远,由于交通路线不便、末班车较早停驶、上下班用时较多、外出成本大等原因,导致农村外出就业积极性不高。但是,本地区吸纳劳动力数量有限,造成地区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局面,由此造成很多有能力外出务工的村民难以外出就业。
难点四:拓宽村民工作渠道难。目前,塘湾村村民从事的工作主要有外出务工、公益性岗位、合作农场职工等,务工的村民多从事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收入不高;而公益性岗位已趋向饱和,岗位基本锁定,只提供给城镇普通居民和农村低保家庭;合作农场经营理念和发展方式单一薄弱,造血功能不强,工作效率较低,农场运作收益不高。同时塘湾村劳动力普遍文化水平低、職业技能缺乏,很难适应市场用工需求,因此拓宽村民工作渠道难度较大。
难点五:提高村民吃苦耐劳意识难。虽然塘湾村想脱贫致富的意识很强,但其村民吃苦耐劳意识缺乏。该村主要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其效益有限,但若换种植经济作物,可增加产出和效益,但种植经济作物相对粮食作物而言,务农时间较长,付出较多,村民嫌苦,普遍不愿从事。如何提高村民吃苦耐劳的意识,增加其主动性和劳动积极性也是发展塘湾村的关键点之一。
三、对塘湾村的工作经验
为更好地帮助经济薄弱村发展,宝山区委组织有关部门对全区年可支配收入低于100万元的行政村调查摸底,进行结对帮扶工作,塘湾村就是其中之一。针对塘湾村的特点和发展困难,主要做的工作如下:
一是组织相关部门结对帮扶。宝山区早在1999年至2005年期间就开展了“富村帮穷村,共同奔小康”的活动,在总结经验后,于2007年又动员和组织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9个委办局党组织与经济薄弱村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为进一步加强宝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8年6月起,宝山区级机关党组织又积极开展“走进基层、服务群众”活动,安排区统计局等13个委办局党组织与罗泾镇新陆村等12个经济薄弱村结对帮扶。结对塘湾村的是宝山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区发改委针对结对村的特点和发展的难点,结合自身工作特长,为其发展出谋划策,不仅解决了影响其发展的制约性问题,也帮助该村获得了不少政策扶持。
二是送政策下乡。签约结对帮扶的委办局定期收集与农村发展相关的政策,送政策下乡,并派遣相关职能科室做好政策宣传工作,以帮助经济薄弱村争取政府扶持资金,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例如区发改委规定其下所属科室以一个月为期,轮流扶持塘湾村,定期上门宣传政策。针对农民学历不高的问题,各科室还组织科员根据科室职能范畴,梳理汇总相关惠农政策,并以表格、表单等简化形式向农民进行讲解,使其更好地理解政策、运用政策。
三是做好“牵线搭桥”工作。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利用现有资源,为农村发展牵线搭桥。以塘湾村为例,针对该村纯农业的产业特点以及耕地受土地用途限制的规定,区发改委改革科就为其物色了适合该村农业发展的两类企业——蔬菜园艺类和蚯蚓养殖类企業,试图以引进项目的方式,增强塘湾村的“造血功能”,提高农村生产水平和产出效益。蔬菜园艺不仅将为塘湾村带来可观的土地租金收入,同时也将解决一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蚯蚓养殖也属于农业,解决了土地用途限制的困局,一来可以增加村里土地租金收入,二来养殖过蚯蚓的土地更为肥沃,更适合蔬菜、粮食的种植,能有效增加产出。此举深受村里欢迎,目前该项目正在洽谈中。
四、推进农村发展的建议
针对近郊区村发展所面临的困难,结合宝山区过去的工作经验,在城市化进程中进一步推进农村发展需要做好如下几点工作:
1、政策宣传,拓宽发展思路
针对经济薄弱村的具体问题,收集相关支农惠农政策,对其进行政策宣传、辅导,并第一时间将最新政策送到村里,以保证其能最大限度地获得政策扶持,并通过及时洞察政策信息带来的发展新方向,拓宽发展思路,为农村的发展出谋划策。
2、牵线搭桥,引入新项目
继续发挥牵线搭桥的作用,利用现有资源,为农村选择适合其发展的优秀企业,引入新项目,提升该村自我造血功能,提升创收水平,通过项目发展带动区域发展,达到脱贫致富的效果。在选择企业时,应精挑细选,选择既要符合该村的发展方向,又要具有发展潜力、拥有创新性技术的成长性企业,力图为农村带去发展的新动力。
3、集思广益,打造新农村
根据农村发展现状,集思广益,抓住新农村建设的契机,寻求发展的新方向。一方面,帮助农村打造自有品牌,打造为村级、区级乃至市级品牌,形成品牌效应,吸引投资;另一方面,可帮助相关农村联系专家,根据村里的气候、土壤、周边市场等,研究确定最适宜种植的经济作物,提高产出效益。再者,充分利用现有农业资源,帮助其规划发展以观赏农村独特的田园风光、参与农事劳作、体验农村特有的风土人情为内容的生态旅游产业等。
4、统一思想,提高村民主观能动性
建设新农村不能完全依赖政府的投入,必须统一思想,提高村民主观能动性,增收创收,实现共富。针对农民特点,从根本上提高农民思想觉悟,培养吃苦耐劳精神,并针对各村从事种植业、养殖业或其他农作物的产业特点,联系相关负责部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或专家进行宣传讲解、指导,举办技术培训班,提高村民的科技素质和技能水平。
5、增强互动,提供及时帮助
通过结对帮扶等形式,形成政府部门与农村定期互动机制,定时与村联系,掌握其发展情况,及时了解发展所需,发挥政府部门资源配置和市场调控的作用,做好与农村发展密切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在能力范围内帮助农村解决发展难题。制定定期上门访问制度,提供政策咨询,在政策范围内妥善协调,提供绿色通道。
关键词:经济薄弱村;新农村;结对帮困
Abstract: the problem of "agriculture, countryside and farmers" is always the focus of concern in China, Shanghai as an international metropolis, to speed up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process, should better and faster development of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for the example, this paper, taking Shanghai baoshan district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LuoJing town pond bay villag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seek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way of thinking.
Keywords: economic weakness village; New countryside; Stranded paired off
中图分类号:G812.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攻坚时期,未来五年,对于城市化水平高度发展的上海,将通过推进城市化和建设新农村的双轮驱动,建设现代农业,实现农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从而推进城乡一体化,为全面实现小康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上海近郊区农村——塘湾村发展现状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曾有学者使用过类似提法,而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并提出更加全面的要求。为深入了解上海近郊区新农村建设情况,我们对上海宝山区罗泾镇塘湾村进行了实地调研,归纳概括了塘湾村的几个特点:
特点一:纯农业村。塘湾村区域面积1.5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680亩,包括粮田850亩,林地750亩,属纯农业村,农业作物主要以粮食为主,从2009年起种植葡萄,2010年小麦产量为700斤/亩,水稻产量为900斤/亩。由于该村为纯农业村,工业企业屈指可数,全村只有村级企业8家,均属私营小规模企业,产值3586万元。
特点二:村级可支配收入少。2010年全村共获得区镇两级财政转移支付36万元(区25.8万、镇10万),全年村可支配收入为80万元(不包括财政转移支付)。2010年主要收入来源有:一是集体农场:几乎无利润;二是厂房租赁收入:80万元/年;三是转移支付:2010年区政府划拨25.8万元。
特点三:村民相对贫穷。全村共有11个村民小组,19个自然宅,村民户数384户,总人口1296人,其中农业人口783人,非农人口513人,外来人口约450人。2010年村民人均年收入为9700元,远远低于2010年宝山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104元。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一是靠外出务工、合作农场等工作收入,二是依靠补贴,其中区级农业补贴500元/户,加上村级配套共800元/户。
二、发展的难点
通过调研发现,塘湾村在新农村建设中面临很多困难,而这些困难也是许多上海近郊农村的普遍现象。
难点一:提高土地产出效益难。目前全村区域面积1.5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680亩(约1.12平方公里),占全村面积的71.8%。受耕地红线控制,此类土地只能作为农业用地,该村可作其他用途的土地较少,而农业相对产出较慢,效益较低,如何提高农业用地效益,并合理安排仅有的非耕地土地的使用,提高使用效率,增加产出效益,是该村目前面临的难点之一。
难点二:招商引资难。塘湾村引进的企业多为规模较小、处于发展初期的企业,由于该地区的相对偏远的地理位置,以及对土地使用的限制,难以引进规模大、效益高的企业,对本村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不强。而且这些企业成长至一定规模后,同样是受村土地面积、区位较偏等因素影响,发展空间有限,多迁往他处,对本村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难点三:道路交通不便捷。塘湾村距离中心城区较偏远,由于交通路线不便、末班车较早停驶、上下班用时较多、外出成本大等原因,导致农村外出就业积极性不高。但是,本地区吸纳劳动力数量有限,造成地区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局面,由此造成很多有能力外出务工的村民难以外出就业。
难点四:拓宽村民工作渠道难。目前,塘湾村村民从事的工作主要有外出务工、公益性岗位、合作农场职工等,务工的村民多从事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收入不高;而公益性岗位已趋向饱和,岗位基本锁定,只提供给城镇普通居民和农村低保家庭;合作农场经营理念和发展方式单一薄弱,造血功能不强,工作效率较低,农场运作收益不高。同时塘湾村劳动力普遍文化水平低、職业技能缺乏,很难适应市场用工需求,因此拓宽村民工作渠道难度较大。
难点五:提高村民吃苦耐劳意识难。虽然塘湾村想脱贫致富的意识很强,但其村民吃苦耐劳意识缺乏。该村主要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其效益有限,但若换种植经济作物,可增加产出和效益,但种植经济作物相对粮食作物而言,务农时间较长,付出较多,村民嫌苦,普遍不愿从事。如何提高村民吃苦耐劳的意识,增加其主动性和劳动积极性也是发展塘湾村的关键点之一。
三、对塘湾村的工作经验
为更好地帮助经济薄弱村发展,宝山区委组织有关部门对全区年可支配收入低于100万元的行政村调查摸底,进行结对帮扶工作,塘湾村就是其中之一。针对塘湾村的特点和发展困难,主要做的工作如下:
一是组织相关部门结对帮扶。宝山区早在1999年至2005年期间就开展了“富村帮穷村,共同奔小康”的活动,在总结经验后,于2007年又动员和组织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9个委办局党组织与经济薄弱村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为进一步加强宝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8年6月起,宝山区级机关党组织又积极开展“走进基层、服务群众”活动,安排区统计局等13个委办局党组织与罗泾镇新陆村等12个经济薄弱村结对帮扶。结对塘湾村的是宝山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区发改委针对结对村的特点和发展的难点,结合自身工作特长,为其发展出谋划策,不仅解决了影响其发展的制约性问题,也帮助该村获得了不少政策扶持。
二是送政策下乡。签约结对帮扶的委办局定期收集与农村发展相关的政策,送政策下乡,并派遣相关职能科室做好政策宣传工作,以帮助经济薄弱村争取政府扶持资金,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例如区发改委规定其下所属科室以一个月为期,轮流扶持塘湾村,定期上门宣传政策。针对农民学历不高的问题,各科室还组织科员根据科室职能范畴,梳理汇总相关惠农政策,并以表格、表单等简化形式向农民进行讲解,使其更好地理解政策、运用政策。
三是做好“牵线搭桥”工作。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利用现有资源,为农村发展牵线搭桥。以塘湾村为例,针对该村纯农业的产业特点以及耕地受土地用途限制的规定,区发改委改革科就为其物色了适合该村农业发展的两类企业——蔬菜园艺类和蚯蚓养殖类企業,试图以引进项目的方式,增强塘湾村的“造血功能”,提高农村生产水平和产出效益。蔬菜园艺不仅将为塘湾村带来可观的土地租金收入,同时也将解决一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蚯蚓养殖也属于农业,解决了土地用途限制的困局,一来可以增加村里土地租金收入,二来养殖过蚯蚓的土地更为肥沃,更适合蔬菜、粮食的种植,能有效增加产出。此举深受村里欢迎,目前该项目正在洽谈中。
四、推进农村发展的建议
针对近郊区村发展所面临的困难,结合宝山区过去的工作经验,在城市化进程中进一步推进农村发展需要做好如下几点工作:
1、政策宣传,拓宽发展思路
针对经济薄弱村的具体问题,收集相关支农惠农政策,对其进行政策宣传、辅导,并第一时间将最新政策送到村里,以保证其能最大限度地获得政策扶持,并通过及时洞察政策信息带来的发展新方向,拓宽发展思路,为农村的发展出谋划策。
2、牵线搭桥,引入新项目
继续发挥牵线搭桥的作用,利用现有资源,为农村选择适合其发展的优秀企业,引入新项目,提升该村自我造血功能,提升创收水平,通过项目发展带动区域发展,达到脱贫致富的效果。在选择企业时,应精挑细选,选择既要符合该村的发展方向,又要具有发展潜力、拥有创新性技术的成长性企业,力图为农村带去发展的新动力。
3、集思广益,打造新农村
根据农村发展现状,集思广益,抓住新农村建设的契机,寻求发展的新方向。一方面,帮助农村打造自有品牌,打造为村级、区级乃至市级品牌,形成品牌效应,吸引投资;另一方面,可帮助相关农村联系专家,根据村里的气候、土壤、周边市场等,研究确定最适宜种植的经济作物,提高产出效益。再者,充分利用现有农业资源,帮助其规划发展以观赏农村独特的田园风光、参与农事劳作、体验农村特有的风土人情为内容的生态旅游产业等。
4、统一思想,提高村民主观能动性
建设新农村不能完全依赖政府的投入,必须统一思想,提高村民主观能动性,增收创收,实现共富。针对农民特点,从根本上提高农民思想觉悟,培养吃苦耐劳精神,并针对各村从事种植业、养殖业或其他农作物的产业特点,联系相关负责部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或专家进行宣传讲解、指导,举办技术培训班,提高村民的科技素质和技能水平。
5、增强互动,提供及时帮助
通过结对帮扶等形式,形成政府部门与农村定期互动机制,定时与村联系,掌握其发展情况,及时了解发展所需,发挥政府部门资源配置和市场调控的作用,做好与农村发展密切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在能力范围内帮助农村解决发展难题。制定定期上门访问制度,提供政策咨询,在政策范围内妥善协调,提供绿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