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数学教学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层次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主动积极地进入角色,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 转变思想;分层次教学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多年来担任初中数学的教学工作,大部分学生对学习数学有了兴趣,喜欢动手操作,与同伴合作交流,有了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教学效果非常明显,受到学校的嘉奖、家长和学生的好。为此就工作的一些感触和体会进行总结与反思。
1、转变教学理念,以新理念开新局
《新课标》倡导新的教学理念。如:学生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趣的和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的方式应该包括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等。根据这些认识,我在本学期开学的第一节课就把新的教学理念渗透给学生。如举一些生活中的数学例子,让他们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向学生介绍初二阶段不太一样的数学课堂。如告诉他们今后的数学课要准备一些学具,材料,课堂操作较多,从而得出好多结论。老师的评价也不再是由考试分数定终身,老师会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过程,责任感,合作精神,创新意识,手工制作等。这节课引起不少同学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精心准备,做到上好每一节课。
在教学过程中,我按照新教学理念的要求,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
2.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比如在讲到勾股定理时,我以历代科学家探索“外星人”的小故事为知识学习的切入点,突出了数学与现实世界、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为教学内容的展开奠定了比较好的基础。
2.2突出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我认为,学习成绩只是评价一个学生在现阶段的表现,不是终身的,只是学生成长的足迹。因此展示了学生的个性特长,能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办法。如:评价学生每一堂课的表现、每次作业完成情况、课外探索成果等等,有时基础差的学生比基础好的学生做得还好。使得许多同学增强了信心。
2.3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层处理课堂教学环节。
(1)教学目标的层次性。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对不同的知识内容、类型采取不同的复习引入,当新知识引出后,及时板书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并对目标做一简要的说明或解释,以引起学生注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中做到心中有数。
(2)课堂提问的层次性。课堂提问要有层次性,对学习较为困难的学生,在课堂上尽量让他们回答较为基本或较浅的问题,不论回答的对或错,首先鼓励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增强自尊心与自信心;对学习成绩较好、能力较强的学生,让他们回答较难、较深的问题,有时还与他们较劲儿,故意为难他们,训练他们的能力。还可以把一个问题分解成识记了解、理解、综合分析三个层次的问题,让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主动积极地进入角色,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课堂练习的层次性。课堂练习能及时反馈不同层次学生所掌握知识的情况,能反映一堂课的教学效果,通过课堂练习使三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获,有所悟,并体验到成功和快乐。对于第三层次的学生,设计基本练习题,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做一些基本的、与课堂例题相近的题目,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强化知识,以达到高一层次教学目标的落实。对于第二层次的学生,设计发展性练习,通过练习一些稍有变化的、比教学内容稍有发展的题目,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对第一层次的学生,设计综合性练习,检查学生对新知识掌握的程度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2.4布置课后作业的层次性。布置课后作业同样要有层次性,作业量与难易程度要与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承受能力相适应。一般分为必做题和选作题。必做题是每位学生都应完成的基础题,选作题只要求第三层次学生或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在批改作业时,对第三层次和第二层次学生的作业要改得更仔细些,有时进行面批。对第一层次学生可个别向他们推荐一些课外参考书或同他们探讨较深的问题,启发他们深入钻研。
3、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仅靠课堂是不够的,还应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培优工作的目的,在于让一部分学有余力的爱好数学的学生得到高的发展。对于学习数学确有困难的学生扶他一把,通过课后个别辅导及时补救,帮助他们度过难关。对差生的辅导,还要防止把着眼点只放在知识缺陷的补救上,要注意分析他们的思想状况,做到“对症下药”,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现状,取得好的成效。
实际操作中,由于教学时间,教学内容,学生基础等因素,有时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我认为,主要是新教材内容与初一基础跨度较大,理论性的内容减少,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较高,比如“反比例函数及其图象”,要求学生理解函数的意义,还要创设函数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去解释函数,这些都需要学生有相当好的思维,主动去探索,去感悟,但感觉教学时间不够,学生似懂非懂,实践与探索的灵活性强,内容多,教学时间紧张,所以学生真正解题时错误多,计算能力不强。
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需要得到加强,以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应在合适的时候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素质,在学习态度上,绝大部分学生家庭条件较好,学习不主动,部分学生对数学处于一种放弃的心态,课堂作业,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完成,少数学生需要教师督促,大多数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还不理想:预习的习惯,总结的习惯,自学的习惯,主动纠(考试、作业后)错的习惯等等。
总之,《新课标》要求我们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并在这些理念的指导下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彻素质教育。
【关键词】 转变思想;分层次教学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多年来担任初中数学的教学工作,大部分学生对学习数学有了兴趣,喜欢动手操作,与同伴合作交流,有了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教学效果非常明显,受到学校的嘉奖、家长和学生的好。为此就工作的一些感触和体会进行总结与反思。
1、转变教学理念,以新理念开新局
《新课标》倡导新的教学理念。如:学生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趣的和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的方式应该包括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等。根据这些认识,我在本学期开学的第一节课就把新的教学理念渗透给学生。如举一些生活中的数学例子,让他们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向学生介绍初二阶段不太一样的数学课堂。如告诉他们今后的数学课要准备一些学具,材料,课堂操作较多,从而得出好多结论。老师的评价也不再是由考试分数定终身,老师会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过程,责任感,合作精神,创新意识,手工制作等。这节课引起不少同学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精心准备,做到上好每一节课。
在教学过程中,我按照新教学理念的要求,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
2.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比如在讲到勾股定理时,我以历代科学家探索“外星人”的小故事为知识学习的切入点,突出了数学与现实世界、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为教学内容的展开奠定了比较好的基础。
2.2突出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我认为,学习成绩只是评价一个学生在现阶段的表现,不是终身的,只是学生成长的足迹。因此展示了学生的个性特长,能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办法。如:评价学生每一堂课的表现、每次作业完成情况、课外探索成果等等,有时基础差的学生比基础好的学生做得还好。使得许多同学增强了信心。
2.3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层处理课堂教学环节。
(1)教学目标的层次性。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对不同的知识内容、类型采取不同的复习引入,当新知识引出后,及时板书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并对目标做一简要的说明或解释,以引起学生注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中做到心中有数。
(2)课堂提问的层次性。课堂提问要有层次性,对学习较为困难的学生,在课堂上尽量让他们回答较为基本或较浅的问题,不论回答的对或错,首先鼓励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增强自尊心与自信心;对学习成绩较好、能力较强的学生,让他们回答较难、较深的问题,有时还与他们较劲儿,故意为难他们,训练他们的能力。还可以把一个问题分解成识记了解、理解、综合分析三个层次的问题,让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主动积极地进入角色,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课堂练习的层次性。课堂练习能及时反馈不同层次学生所掌握知识的情况,能反映一堂课的教学效果,通过课堂练习使三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获,有所悟,并体验到成功和快乐。对于第三层次的学生,设计基本练习题,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做一些基本的、与课堂例题相近的题目,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强化知识,以达到高一层次教学目标的落实。对于第二层次的学生,设计发展性练习,通过练习一些稍有变化的、比教学内容稍有发展的题目,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对第一层次的学生,设计综合性练习,检查学生对新知识掌握的程度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2.4布置课后作业的层次性。布置课后作业同样要有层次性,作业量与难易程度要与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承受能力相适应。一般分为必做题和选作题。必做题是每位学生都应完成的基础题,选作题只要求第三层次学生或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在批改作业时,对第三层次和第二层次学生的作业要改得更仔细些,有时进行面批。对第一层次学生可个别向他们推荐一些课外参考书或同他们探讨较深的问题,启发他们深入钻研。
3、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仅靠课堂是不够的,还应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培优工作的目的,在于让一部分学有余力的爱好数学的学生得到高的发展。对于学习数学确有困难的学生扶他一把,通过课后个别辅导及时补救,帮助他们度过难关。对差生的辅导,还要防止把着眼点只放在知识缺陷的补救上,要注意分析他们的思想状况,做到“对症下药”,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现状,取得好的成效。
实际操作中,由于教学时间,教学内容,学生基础等因素,有时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我认为,主要是新教材内容与初一基础跨度较大,理论性的内容减少,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较高,比如“反比例函数及其图象”,要求学生理解函数的意义,还要创设函数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去解释函数,这些都需要学生有相当好的思维,主动去探索,去感悟,但感觉教学时间不够,学生似懂非懂,实践与探索的灵活性强,内容多,教学时间紧张,所以学生真正解题时错误多,计算能力不强。
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需要得到加强,以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应在合适的时候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素质,在学习态度上,绝大部分学生家庭条件较好,学习不主动,部分学生对数学处于一种放弃的心态,课堂作业,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完成,少数学生需要教师督促,大多数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还不理想:预习的习惯,总结的习惯,自学的习惯,主动纠(考试、作业后)错的习惯等等。
总之,《新课标》要求我们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并在这些理念的指导下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彻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