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第九届苏州创博会开幕式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蓝绍敏参观了一件气势宏大、华美生动的现代工艺美术经典之作——木雕作品《姑苏繁华图》。这件长40.47米,高2.13米的木雕巨作吸引了众多观展者驻足观赏,人们纷纷惊叹于这幅木雕巨作中栩栩如生的苏州城郊百里的风景和街市的繁华景象。
与巨作首展同步,《大匠有神——大型红木雕刻<姑苏繁华图>赏鉴》图书首发仪式也在创博会上举行。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会长王建良,江苏省文联副主席、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陈国欢,中国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副会长、江苏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名誉会长马达等专家一致认为:大型红木雕刻《姑苏繁华图》这件作品充分体现了大国风范、盛世气息,是这个时代的一个经典,一件珍品级的艺术作品。活动通过苏报集团引力播直播和现代苏州杂志社抖音直播,带领观众在线上领略这个华美生动的经典木雕之作的艺术境界。据了解,大型红木雕刻《姑苏繁华图》巨作首站暨《大匠有神》图书首发仪式线上线下共受到近三十万人次的关注。
刻出来的盛世图
当第13届山花奖得主施冬妹女士及其工匠团队代表上台集体亮相时,观众席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这掌声中代表着大家的共鸣——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很少有人能够静下心来去专心致志地做一件事,并且坚持这么多年,施冬妹用行动完成了对传统的致敬。
天然良木到了工匠团队手里,幻化出来一个新的境界,成就了一个新的传奇。家住吴中区木渎镇山前村的施冬梅女士怀着家乡情怀、红木情结,整整11年时间,带领工匠团队重现了徐扬《姑苏繁华图》画作中盛世姑苏的经济繁华与丰富多样的民俗风情,倾注了施冬妹工匠团队对当今盛世的满怀热爱和对实现中国梦的无限憧憬。此作一举获得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项——第13届山花奖。
如果说清代徐扬绘就的是乾隆时期苏州的“图志”,一卷形象的历史教科书,那么,当代木渎人雕刻的这幅巨作就是一套代表“苏作”雕刻技艺的教科书。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会长王建良,吴中区委常委、宣传部长、统战部长、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顾建列,江苏省文联副主席、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陈国欢先后上台,对此件珍品级木雕作品进行点评和赏析。
“这件作为材料和技艺完美结合的典范木雕作品,是姑苏文脉的生动体现,彰显了《姑苏繁华图》中的家国情怀。”“施冬妹女士不惜代价、不降成本、十年磨一剑的创作过程,体现了真正的工匠精神,代表了苏作工艺的新典范,代表了新时代的新经典,代表了绘画转化为雕刻的新力作。”专家们的句句赞美之词都流露出对这件木雕作品木雕“语言”之美和作者工匠精神的肯定。
随后,《大匠有神——大型红木雕刻<姑苏繁华图>赏鉴》赠书仪式举行。这本书是由苏州文化名家马汉民先生精心策划、以本刊总编辑韩光浩为主要作者,古吴轩出版社历经三年多精心打造的。图书主要作者还原了苏工之美与策划团队的心路历程,并对《姑苏繁华图》进行了富含新意的解读,同时本书设计者以满版原画画作与木雕作品对比,尽量做到讓未见过实物的人感受到其宏伟与壮观,又大量的剖析局部人物的特写以展现雕工的细腻和画作的精美。
文艺的根本在于生活,文化的力量本乎民间。正如施冬妹在台上所说,“在家乡成功举办的这一场展览,这是我的心愿。为的是让更多乡亲感受到家乡美、经典美和艺术美。”
专家热议新时代经典
当天下午,红木雕刻巨作《姑苏繁华图》专家研讨会同步举行,研讨会讨论了大型木雕《姑苏繁华图》体现的时代意义、价值所在;作品对于手工艺、精品创作的启示;作品从绘画转化为雕刻工艺的示范作用以及作品与苏州地域文化的关联性等。大家一致认为艺术作品应当有其相对独立的价值与意义,有其追求人类文明精神提升的境界,这件作品是一个由历史大变革时代而产生的展现中国精神重大意义的作品。
山花奖中的精品之作
侯仰军 中国民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
这件作品获得山花奖称号,代表这件作品具有我国民间工艺创作的顶尖水平和最新成果。山花奖评委会秉承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理念,在众多优秀作品里选择了施冬妹团队的作品,眼光是准确的。这件作品是山花奖中的精品之作,它反映了这个时代的精神,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远意义。
对美和艺术的追求和热爱
马达 中国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副会长、江苏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名誉会长
木雕版《姑苏繁华图》的成功关键在于,作为二次创作,它忠于原作,对纪录姑苏风情,市井风物有所体现。这件作品从平面绘画到立体呈现,是三维的、立体的、多层面的、有深度的。做这件巨作的雕刻,作者首先要读懂原作,要有对美和艺术的追求和热爱。我认为施冬妹对家乡和工艺是有感情的,并将感情寄托在这件作品上,让它焕发出了无比的艺术魅力。
材质美、工艺精、器形大、水平高
廖军 工信部工业文化中心工艺美术创新研究院院长
施冬妹对创作的热爱是无与伦比的,她是这件木雕作品的灵魂人物。我认为这件作品有四个特点:材质美、工艺精、器形大、水平高。其中水平高分为三点:艺术水平高、技艺有难度、创新有维度。施冬妹能挑战这样作品,她能坚持下来,她是有胆略的。施冬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总书记的要求:新时代、新认知、新价值、新发展!
工艺美术作品新的生产方式
王廷信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原院长
施冬妹能把这样的一件作品做得如此完美,将徐扬的画用雕刻技艺再现画作的精美画面,背后是民间工艺美术作品新的生产方式的变化。施冬妹的木雕《姑苏繁华图》是一种民间生产工艺创新方式的代表。我希望自己能找出因生产方式变化而催生出的工艺美术行业新变化之因。
苏州红木的细雕功夫
邢晓刚 金陵科技学院艺术学院院长
这件木雕作品在原作《姑苏繁华图》中再次注入新的元素,实现了创作中的二次转化,大大拓展了原作的魅力。比如红木圆雕,镂空雕、浅浮雕等,这都是转变元素,妙的是看不到牵强转变,而是完美转变,整件作品红木肌理融入自然,完全体现苏州红木的细雕功夫,突显了苏作工艺的精细。 繁荣时代出精品
刘加民 中国《民艺》杂志社社长
没有这样繁荣的时代是做不出这样的作品,反映了我们国家的经济实力、民间的实力和老百姓的实力。作品的技艺和材质反映了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革。通过红木雕刻版《姑苏繁华图》可以看出我们当代的时代盛世,展现出这个时代的自豪和一个国家的强大。
从企业家转变为艺术家
王建良 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会长
施冬妹从企业家转变为艺术家,荣获山花奖是因为施冬妹搞创作时站立的高度高,同时,施冬妹把这件事做到极致,对古典有所敬畏。这件木雕作品的雕刻工艺精彩传神,创作恢弘大气,体现了施冬妹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施冬妹的专心、细心、耐心,可圈可点。如果工艺美术从业者都能有施冬妹这样的精神,那工艺美术行业的春天就会来临。
只做“减法”
钱经纬 原古吴轩出版社社长
施冬妹只做“减法”,这种“减法”完全抛弃了当今社会追名逐利的价值观,正是因为这种不追名逐利的“减法”才使得作品精彩现世,并且受到了大众的称赞。施冬妹不抱有任何目的性,只求突出作品艺术性。按照“减法”这种思路,工艺美术行业必会诞生出更多更优秀的作品。
真正的工匠精神
陈国欢 江苏省文联副主席、省民协主席
艺术创作有它的运作规律,创作不分專业,不分领域,这件作品是纯民间的。施冬妹也是行业外人士,施冬妹能完成这样的作品,这是一种真正的工匠精神。施冬妹不是设计出身,创作作品是一个团队,作品保留了画作的魂,肌理保留都花了心思。施冬妹对红木情有独钟,这是由内而发的,其人其事值得研究和宣传。
Tips:本刊主编说
时间,实力,智慧三者兼备的创作
《现代苏州》杂志执行总编辑,《大匠有神》主要作者
经典路径
苏州人善于把老题材讲出新意思,这与冯梦龙的创作有一些类似。这件作品是从平面到立体的再创作,案头场上,双擅其美。而且这种老中出新的创作是中国传统文化创意的经典路径,也是时间,实力,智慧三者兼备的创作。
传统接续
苏州前几年生出造园热,但最重要的是如何将有限生命融入无限天地中。不是硬件,而是养其性。从造园到营心的新维度跨越,吴中曾经盛产这样的园主,具有文人的情怀,工匠的细腻与哲人的思考。自己不是工匠,但能指导。施冬妹的出现代表着新园主的传统接续,也是苏样,苏品,苏意的结合。
当代精神
在施冬妹之家乡,一直有句话叫人在做天在看,施冬妹不是做给别人看的,她是做给她内心的自己看的。举家修园雕图,修身齐家,展现吴地女性的新形象。也展示出了一种自信与底气,勇敢而不狂妄。所以这件作品是一个由历史大变革时代而产生的展现当代中国精神意义的优秀作品。
与巨作首展同步,《大匠有神——大型红木雕刻<姑苏繁华图>赏鉴》图书首发仪式也在创博会上举行。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会长王建良,江苏省文联副主席、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陈国欢,中国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副会长、江苏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名誉会长马达等专家一致认为:大型红木雕刻《姑苏繁华图》这件作品充分体现了大国风范、盛世气息,是这个时代的一个经典,一件珍品级的艺术作品。活动通过苏报集团引力播直播和现代苏州杂志社抖音直播,带领观众在线上领略这个华美生动的经典木雕之作的艺术境界。据了解,大型红木雕刻《姑苏繁华图》巨作首站暨《大匠有神》图书首发仪式线上线下共受到近三十万人次的关注。
刻出来的盛世图
当第13届山花奖得主施冬妹女士及其工匠团队代表上台集体亮相时,观众席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这掌声中代表着大家的共鸣——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很少有人能够静下心来去专心致志地做一件事,并且坚持这么多年,施冬妹用行动完成了对传统的致敬。
天然良木到了工匠团队手里,幻化出来一个新的境界,成就了一个新的传奇。家住吴中区木渎镇山前村的施冬梅女士怀着家乡情怀、红木情结,整整11年时间,带领工匠团队重现了徐扬《姑苏繁华图》画作中盛世姑苏的经济繁华与丰富多样的民俗风情,倾注了施冬妹工匠团队对当今盛世的满怀热爱和对实现中国梦的无限憧憬。此作一举获得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项——第13届山花奖。
如果说清代徐扬绘就的是乾隆时期苏州的“图志”,一卷形象的历史教科书,那么,当代木渎人雕刻的这幅巨作就是一套代表“苏作”雕刻技艺的教科书。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会长王建良,吴中区委常委、宣传部长、统战部长、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顾建列,江苏省文联副主席、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陈国欢先后上台,对此件珍品级木雕作品进行点评和赏析。
“这件作为材料和技艺完美结合的典范木雕作品,是姑苏文脉的生动体现,彰显了《姑苏繁华图》中的家国情怀。”“施冬妹女士不惜代价、不降成本、十年磨一剑的创作过程,体现了真正的工匠精神,代表了苏作工艺的新典范,代表了新时代的新经典,代表了绘画转化为雕刻的新力作。”专家们的句句赞美之词都流露出对这件木雕作品木雕“语言”之美和作者工匠精神的肯定。
随后,《大匠有神——大型红木雕刻<姑苏繁华图>赏鉴》赠书仪式举行。这本书是由苏州文化名家马汉民先生精心策划、以本刊总编辑韩光浩为主要作者,古吴轩出版社历经三年多精心打造的。图书主要作者还原了苏工之美与策划团队的心路历程,并对《姑苏繁华图》进行了富含新意的解读,同时本书设计者以满版原画画作与木雕作品对比,尽量做到讓未见过实物的人感受到其宏伟与壮观,又大量的剖析局部人物的特写以展现雕工的细腻和画作的精美。
文艺的根本在于生活,文化的力量本乎民间。正如施冬妹在台上所说,“在家乡成功举办的这一场展览,这是我的心愿。为的是让更多乡亲感受到家乡美、经典美和艺术美。”
专家热议新时代经典
当天下午,红木雕刻巨作《姑苏繁华图》专家研讨会同步举行,研讨会讨论了大型木雕《姑苏繁华图》体现的时代意义、价值所在;作品对于手工艺、精品创作的启示;作品从绘画转化为雕刻工艺的示范作用以及作品与苏州地域文化的关联性等。大家一致认为艺术作品应当有其相对独立的价值与意义,有其追求人类文明精神提升的境界,这件作品是一个由历史大变革时代而产生的展现中国精神重大意义的作品。
山花奖中的精品之作
侯仰军 中国民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
这件作品获得山花奖称号,代表这件作品具有我国民间工艺创作的顶尖水平和最新成果。山花奖评委会秉承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理念,在众多优秀作品里选择了施冬妹团队的作品,眼光是准确的。这件作品是山花奖中的精品之作,它反映了这个时代的精神,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远意义。
对美和艺术的追求和热爱
马达 中国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副会长、江苏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名誉会长
木雕版《姑苏繁华图》的成功关键在于,作为二次创作,它忠于原作,对纪录姑苏风情,市井风物有所体现。这件作品从平面绘画到立体呈现,是三维的、立体的、多层面的、有深度的。做这件巨作的雕刻,作者首先要读懂原作,要有对美和艺术的追求和热爱。我认为施冬妹对家乡和工艺是有感情的,并将感情寄托在这件作品上,让它焕发出了无比的艺术魅力。
材质美、工艺精、器形大、水平高
廖军 工信部工业文化中心工艺美术创新研究院院长
施冬妹对创作的热爱是无与伦比的,她是这件木雕作品的灵魂人物。我认为这件作品有四个特点:材质美、工艺精、器形大、水平高。其中水平高分为三点:艺术水平高、技艺有难度、创新有维度。施冬妹能挑战这样作品,她能坚持下来,她是有胆略的。施冬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总书记的要求:新时代、新认知、新价值、新发展!
工艺美术作品新的生产方式
王廷信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原院长
施冬妹能把这样的一件作品做得如此完美,将徐扬的画用雕刻技艺再现画作的精美画面,背后是民间工艺美术作品新的生产方式的变化。施冬妹的木雕《姑苏繁华图》是一种民间生产工艺创新方式的代表。我希望自己能找出因生产方式变化而催生出的工艺美术行业新变化之因。
苏州红木的细雕功夫
邢晓刚 金陵科技学院艺术学院院长
这件木雕作品在原作《姑苏繁华图》中再次注入新的元素,实现了创作中的二次转化,大大拓展了原作的魅力。比如红木圆雕,镂空雕、浅浮雕等,这都是转变元素,妙的是看不到牵强转变,而是完美转变,整件作品红木肌理融入自然,完全体现苏州红木的细雕功夫,突显了苏作工艺的精细。 繁荣时代出精品
刘加民 中国《民艺》杂志社社长
没有这样繁荣的时代是做不出这样的作品,反映了我们国家的经济实力、民间的实力和老百姓的实力。作品的技艺和材质反映了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革。通过红木雕刻版《姑苏繁华图》可以看出我们当代的时代盛世,展现出这个时代的自豪和一个国家的强大。
从企业家转变为艺术家
王建良 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会长
施冬妹从企业家转变为艺术家,荣获山花奖是因为施冬妹搞创作时站立的高度高,同时,施冬妹把这件事做到极致,对古典有所敬畏。这件木雕作品的雕刻工艺精彩传神,创作恢弘大气,体现了施冬妹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施冬妹的专心、细心、耐心,可圈可点。如果工艺美术从业者都能有施冬妹这样的精神,那工艺美术行业的春天就会来临。
只做“减法”
钱经纬 原古吴轩出版社社长
施冬妹只做“减法”,这种“减法”完全抛弃了当今社会追名逐利的价值观,正是因为这种不追名逐利的“减法”才使得作品精彩现世,并且受到了大众的称赞。施冬妹不抱有任何目的性,只求突出作品艺术性。按照“减法”这种思路,工艺美术行业必会诞生出更多更优秀的作品。
真正的工匠精神
陈国欢 江苏省文联副主席、省民协主席
艺术创作有它的运作规律,创作不分專业,不分领域,这件作品是纯民间的。施冬妹也是行业外人士,施冬妹能完成这样的作品,这是一种真正的工匠精神。施冬妹不是设计出身,创作作品是一个团队,作品保留了画作的魂,肌理保留都花了心思。施冬妹对红木情有独钟,这是由内而发的,其人其事值得研究和宣传。
Tips:本刊主编说
时间,实力,智慧三者兼备的创作
《现代苏州》杂志执行总编辑,《大匠有神》主要作者
经典路径
苏州人善于把老题材讲出新意思,这与冯梦龙的创作有一些类似。这件作品是从平面到立体的再创作,案头场上,双擅其美。而且这种老中出新的创作是中国传统文化创意的经典路径,也是时间,实力,智慧三者兼备的创作。
传统接续
苏州前几年生出造园热,但最重要的是如何将有限生命融入无限天地中。不是硬件,而是养其性。从造园到营心的新维度跨越,吴中曾经盛产这样的园主,具有文人的情怀,工匠的细腻与哲人的思考。自己不是工匠,但能指导。施冬妹的出现代表着新园主的传统接续,也是苏样,苏品,苏意的结合。
当代精神
在施冬妹之家乡,一直有句话叫人在做天在看,施冬妹不是做给别人看的,她是做给她内心的自己看的。举家修园雕图,修身齐家,展现吴地女性的新形象。也展示出了一种自信与底气,勇敢而不狂妄。所以这件作品是一个由历史大变革时代而产生的展现当代中国精神意义的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