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德是种子,育德是播种。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种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种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品质;种下一种品质,收获一种命运。种子生根发芽,需要沃土、阳光和空气,也离不开篱笆和种壳的多重保护。这种保护像电脑的杀毒软件,需要时时升级、常常更新。
根据我的班主任经历及调查,我觉得学生中存在以下问题:1、缺乏崇高的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只看眼前,图实惠;2、劳动观念十分淡薄,不懂得勤俭朴素,不珍惜劳动的果实;3、沉溺于玩电子游戏;4、过早学会抽烟、喝酒、早恋;5、大多数孩子任性、自私、缺乏同情心,不懂得感恩。做起事来,以自我为中心,为所欲为,很少顾及他人利益,不谦让,少宽容。 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在于社会上存在种种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和消极因素;学校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的现象依然存在;随着人员流动性加大,一些家庭放松了对子女的教育;一些家长在教育子女尤其是独生子女的观念和方法上存在误区,给教育带来新的问题。如何对学生实施思想道德教育?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在班级中建立良好的德育氛围
教师对学生要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多一份爱。师与生是平等的关系。长期以来,教师以绝对权威者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认为学生必须无条件地听从其安排,凭着主观的善意出发,往往很少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教师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德育活动中都要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让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如让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通过讨论、辩论进行思想的碰撞,教师要做到尊重学生的思路,珍惜学生思维中的合理因素,不阻碍学生思维火花的迸发,让学生说出真实的想法。学生比较天真,看问题不全面,往往会提一些十分幼稚、奇怪的问题,教师要对学生说的某些怪问题延迟评价,不挖苦,不嘲讽,循循善诱。通过讨论交流,学生提高了辨别是非的能力,而其中的道德认识不是由教师强制灌输的,而是学生内化的结果。在德育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不再是师对生这样单一的关系,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也可以向教师提问,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教师还可以是其中一个组的成员,与其他成员是平等的。这种多向的交流方式使得师生间的关系更为密切。教师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是一种尊重、一种理解、一种关心、一种宽容,是在以心灵浇灌心灵,是学生道德生命自由、健康生长的重要方式。
二、重视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中的宠儿,全家的期望,父母一心渴望孩子成为他们的骄傲,害怕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吃亏,受委屈、受挫折,从而一再的满足他们的要求。一位家长曾这样说过,我们小时候受过苦,条件不好,现在条件好了,只要孩子要什么,我们都能满足他,这样只会使孩子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缺乏在艰苦成长路上的品格力量,只知道追求生活享受,不爱惜劳动成果,任性、自私、争强好胜。
我们要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随时随地进行教育,使道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针对学生接触的各种事情随时随地进行教育。比如,有的同学有困难,有人主动帮助他,劳动时,有的同学不怕脏,不怕累,对待老师有礼貌等。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典型事例进行随机表扬,鼓励好的典型,对那些抢别人东西,打架、骂人的同学随时用建议的方式引导、教育,使他们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引导学生养成辨别是非的好习惯,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净化他们的心灵,通过典型的日常小事,学生亲眼目睹、亲耳所听,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日常生活的教育是所有教育途径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教育。
三、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挫折
在学习和生活中,学生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教师要从理论学习和生活经验上对学生加以引导,使他们认识到:理想是美好的,但实现理想不是一帆风顺的,胜败乃兵家常事。遇到困难和挫折是人们现实生活中的正常现象,是不可避免的,不要害怕它,它就像弹簧一样,你弱它就强,你强它就弱。老师要随时留心观察学生的言谈举止,及时了解学生受挫时的思想状况与心理状态,掌握好火候,适时适当地鼓励他们勇敢地面对挫折,不被挫折吓倒。引导他们分析挫折产生的原因,在挫折中吸取经验教训。为此,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演讲赛、辩论会等。使学生认识到差距是客观存在的,挫折是经常出现的。同时,还可组织故事会、报告会等,讲述古今中外名人、伟人的坎坷经历和成功之道,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开导学生如何克服困难,经受实践考验。使学生从中反省,悟出其中的哲理,拥有一个健康、积极、和谐的心理状态,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四、加强德育在课堂中的渗透
课堂也是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每一门学科都有其可挖掘的德育因素,就语文学科来说,在教材中有许多含有行为习惯、以及思想品质等德育素材的课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课堂教育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在教学中,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和教学目标,有的放矢地进行德育教育。好的课文,精练优美的语言、生动感人的形象、丰富细腻的感情、有说服力的论证,都会对学生有很大的教育作用和强烈的感染力。每当我们读一篇艺术性很强的作品,往往会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有的甚至终生难忘。语文教学和思想教育是相辅相成的、互相促进的。一篇好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是统一的,只有通过理解语言文字才能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反过来,也只有在领会了文章的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对文章的语言文字的运用才能理解得更加深刻。比如从对祖国大好河山、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光荣革命传统的描述中,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祖国的自豪感,从对丑恶事物的揭露中,憎恨社会的丑恶现象,以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
中华民族历来最讲究做人。人们常说成才先成人,这就说明了做人的重要性。要把我们的未成年人培养成为能担负重任的一代新人,就必须重视和坚持思想道德教育。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全方位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一个好习惯,也许会影响一个人的世界观;一个好品质,也许会改变一个人的成长路。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项长期、艰苦而又复杂的工作,需要我们为之不懈地努力。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3-07-08
根据我的班主任经历及调查,我觉得学生中存在以下问题:1、缺乏崇高的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只看眼前,图实惠;2、劳动观念十分淡薄,不懂得勤俭朴素,不珍惜劳动的果实;3、沉溺于玩电子游戏;4、过早学会抽烟、喝酒、早恋;5、大多数孩子任性、自私、缺乏同情心,不懂得感恩。做起事来,以自我为中心,为所欲为,很少顾及他人利益,不谦让,少宽容。 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在于社会上存在种种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和消极因素;学校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的现象依然存在;随着人员流动性加大,一些家庭放松了对子女的教育;一些家长在教育子女尤其是独生子女的观念和方法上存在误区,给教育带来新的问题。如何对学生实施思想道德教育?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在班级中建立良好的德育氛围
教师对学生要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多一份爱。师与生是平等的关系。长期以来,教师以绝对权威者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认为学生必须无条件地听从其安排,凭着主观的善意出发,往往很少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教师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德育活动中都要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让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如让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通过讨论、辩论进行思想的碰撞,教师要做到尊重学生的思路,珍惜学生思维中的合理因素,不阻碍学生思维火花的迸发,让学生说出真实的想法。学生比较天真,看问题不全面,往往会提一些十分幼稚、奇怪的问题,教师要对学生说的某些怪问题延迟评价,不挖苦,不嘲讽,循循善诱。通过讨论交流,学生提高了辨别是非的能力,而其中的道德认识不是由教师强制灌输的,而是学生内化的结果。在德育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不再是师对生这样单一的关系,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也可以向教师提问,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教师还可以是其中一个组的成员,与其他成员是平等的。这种多向的交流方式使得师生间的关系更为密切。教师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是一种尊重、一种理解、一种关心、一种宽容,是在以心灵浇灌心灵,是学生道德生命自由、健康生长的重要方式。
二、重视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中的宠儿,全家的期望,父母一心渴望孩子成为他们的骄傲,害怕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吃亏,受委屈、受挫折,从而一再的满足他们的要求。一位家长曾这样说过,我们小时候受过苦,条件不好,现在条件好了,只要孩子要什么,我们都能满足他,这样只会使孩子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缺乏在艰苦成长路上的品格力量,只知道追求生活享受,不爱惜劳动成果,任性、自私、争强好胜。
我们要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随时随地进行教育,使道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针对学生接触的各种事情随时随地进行教育。比如,有的同学有困难,有人主动帮助他,劳动时,有的同学不怕脏,不怕累,对待老师有礼貌等。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典型事例进行随机表扬,鼓励好的典型,对那些抢别人东西,打架、骂人的同学随时用建议的方式引导、教育,使他们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引导学生养成辨别是非的好习惯,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净化他们的心灵,通过典型的日常小事,学生亲眼目睹、亲耳所听,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日常生活的教育是所有教育途径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教育。
三、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挫折
在学习和生活中,学生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教师要从理论学习和生活经验上对学生加以引导,使他们认识到:理想是美好的,但实现理想不是一帆风顺的,胜败乃兵家常事。遇到困难和挫折是人们现实生活中的正常现象,是不可避免的,不要害怕它,它就像弹簧一样,你弱它就强,你强它就弱。老师要随时留心观察学生的言谈举止,及时了解学生受挫时的思想状况与心理状态,掌握好火候,适时适当地鼓励他们勇敢地面对挫折,不被挫折吓倒。引导他们分析挫折产生的原因,在挫折中吸取经验教训。为此,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演讲赛、辩论会等。使学生认识到差距是客观存在的,挫折是经常出现的。同时,还可组织故事会、报告会等,讲述古今中外名人、伟人的坎坷经历和成功之道,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开导学生如何克服困难,经受实践考验。使学生从中反省,悟出其中的哲理,拥有一个健康、积极、和谐的心理状态,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四、加强德育在课堂中的渗透
课堂也是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每一门学科都有其可挖掘的德育因素,就语文学科来说,在教材中有许多含有行为习惯、以及思想品质等德育素材的课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课堂教育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在教学中,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和教学目标,有的放矢地进行德育教育。好的课文,精练优美的语言、生动感人的形象、丰富细腻的感情、有说服力的论证,都会对学生有很大的教育作用和强烈的感染力。每当我们读一篇艺术性很强的作品,往往会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有的甚至终生难忘。语文教学和思想教育是相辅相成的、互相促进的。一篇好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是统一的,只有通过理解语言文字才能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反过来,也只有在领会了文章的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对文章的语言文字的运用才能理解得更加深刻。比如从对祖国大好河山、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光荣革命传统的描述中,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祖国的自豪感,从对丑恶事物的揭露中,憎恨社会的丑恶现象,以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
中华民族历来最讲究做人。人们常说成才先成人,这就说明了做人的重要性。要把我们的未成年人培养成为能担负重任的一代新人,就必须重视和坚持思想道德教育。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全方位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一个好习惯,也许会影响一个人的世界观;一个好品质,也许会改变一个人的成长路。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项长期、艰苦而又复杂的工作,需要我们为之不懈地努力。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3-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