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宿景祥
经济学博士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
早在20多年前,由美国、西欧和日本政治精英组成的“三边委员会”曾发表过一份研究报告,认为冷战的结束将加快世界经济的统一进程,建议世界各国密切合作,为未来的世界经济制订新规则。此后不久,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近20年来,WTO在维护世界贸易制度、促进世界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过去一些年里,由于WTO“多哈回合”谈判停滞不前,全球多边贸易体制难以再向前推进。相反,地区性贸易谈判却日趋活跃,尤其是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和美欧“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因其在贸易制度方面将采用更严格的标准,格外引人注目。
初步推算,TPP和TTIP这两个集团各占世界贸易的近40%,合计占全球贸易的近80%。在贸易规则上,TPP和TTIP比WTO向前跃进了一大步,在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劳工、卫生和检疫甚至“国有企业”等领域,都有新的规定。许多学者认为,一旦这两大自由贸易协定生效,势必会对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巴西等“金砖国家”设置贸易障碍。如果各国不甘自立于外,就只能设法加入。有人甚至认为,中国有可能将面临“第二次入世”。
对于全球贸易制度可能出现的新变化,我们需要冷静观察,认真研究。从目前情况看,TTIP有望在今后两年内完成谈判。美国和欧盟是传统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盟友,双方互为最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历史关系深厚,有共同的价值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美欧对未来前景有了新的共识,双方高层决心全力合作,尽快完成谈判,加快美欧经济一体化进程,并使TTIP成为未来世界经济规则的新范本。
相比之下,TPP的前景还不很明朗。一般认为,美国在太平洋地区推动TPP,政治意图明显,确有组成联盟对付中国之意,因为中国不仅已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而且与传统上的贸易大国相比有很大的不同。根据历史统计数据,英国自19世纪中期开始在世界贸易中取得了统治地位,高峰是在1870年,出口占GDP的比重为12.2%。美国对外贸易的高峰出现在1975年,出口占GDP的8.5%,进口占GDP的7.6%,合计占16.1%。日本的高峰是1990年,出口占GDP的10.3%,进口占9.4%,合计占19.7%。2008年,中国出口占GDP的35.0%,进口占GDP的27.3%,对外贸易总额合计占GDP的62.3%。在这些数据上,中国使以往的英国、美国和日本都相形见绌。
美欧学者多认为,中国之所以会成为世界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一个贸易强国,主要也是因为中国经济结构非常特殊。近年来,美欧经济学界经常重温凯恩斯1919年提出的一个观点。凯恩斯认为,如果德国履行一战后的和平条约,支付战争赔款,将不得不执行严格的经济纪律,压缩内需,全力出口。而欧洲各国将会逐渐地依赖进口产品,养尊处优。但几十年后,欧洲各国的产业都将被消灭殆尽,最终不得不听凭德国摆布。有学者认为,今天的中国很像凯恩斯当年担心的德国。如果不设法使中国经济转型、进而改变这种局面,西方将无法真正解决产业空洞化、失业增加及金融体系混乱等问题,整个西方世界未来的前景堪忧。
十多年前,西方国家对中国加入WTO有决定权,但今天西方国家已经无法再来决定中国的经济前途。因为无论如何,中国的经济和对外贸易都会继续增长,按最保守的测算,到2030年时,中国的进出口量也将是美国的1.5倍,是德国的3倍。届时,中国的进口能力也会大增,无论是西方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更加需要中国的市场。
现代世界经济的基本原则是对外开放和市场竞争,所谓围堵、孤立或封锁之说既不合现实,也不合逻辑。只要继续扩大对外开放、保持稳定的经济增长,中国就可以对TPP和TTIP泰然处之,沉着应对。因为市场是决定性因素,中国可以通过改变生产方式,扩大内需,为世界各国商品提供一个无与伦比的巨大市场。凭借这个市场,中国也将有足够的能力同任何一个贸易集团进行谈判,磋商折冲,寻求共处共荣之道。通过这种方式,中国也将会在未来世界贸易制度确立中发挥重要作用。
经济学博士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
早在20多年前,由美国、西欧和日本政治精英组成的“三边委员会”曾发表过一份研究报告,认为冷战的结束将加快世界经济的统一进程,建议世界各国密切合作,为未来的世界经济制订新规则。此后不久,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近20年来,WTO在维护世界贸易制度、促进世界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过去一些年里,由于WTO“多哈回合”谈判停滞不前,全球多边贸易体制难以再向前推进。相反,地区性贸易谈判却日趋活跃,尤其是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和美欧“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因其在贸易制度方面将采用更严格的标准,格外引人注目。
初步推算,TPP和TTIP这两个集团各占世界贸易的近40%,合计占全球贸易的近80%。在贸易规则上,TPP和TTIP比WTO向前跃进了一大步,在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劳工、卫生和检疫甚至“国有企业”等领域,都有新的规定。许多学者认为,一旦这两大自由贸易协定生效,势必会对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巴西等“金砖国家”设置贸易障碍。如果各国不甘自立于外,就只能设法加入。有人甚至认为,中国有可能将面临“第二次入世”。
对于全球贸易制度可能出现的新变化,我们需要冷静观察,认真研究。从目前情况看,TTIP有望在今后两年内完成谈判。美国和欧盟是传统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盟友,双方互为最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历史关系深厚,有共同的价值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美欧对未来前景有了新的共识,双方高层决心全力合作,尽快完成谈判,加快美欧经济一体化进程,并使TTIP成为未来世界经济规则的新范本。
相比之下,TPP的前景还不很明朗。一般认为,美国在太平洋地区推动TPP,政治意图明显,确有组成联盟对付中国之意,因为中国不仅已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而且与传统上的贸易大国相比有很大的不同。根据历史统计数据,英国自19世纪中期开始在世界贸易中取得了统治地位,高峰是在1870年,出口占GDP的比重为12.2%。美国对外贸易的高峰出现在1975年,出口占GDP的8.5%,进口占GDP的7.6%,合计占16.1%。日本的高峰是1990年,出口占GDP的10.3%,进口占9.4%,合计占19.7%。2008年,中国出口占GDP的35.0%,进口占GDP的27.3%,对外贸易总额合计占GDP的62.3%。在这些数据上,中国使以往的英国、美国和日本都相形见绌。
美欧学者多认为,中国之所以会成为世界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一个贸易强国,主要也是因为中国经济结构非常特殊。近年来,美欧经济学界经常重温凯恩斯1919年提出的一个观点。凯恩斯认为,如果德国履行一战后的和平条约,支付战争赔款,将不得不执行严格的经济纪律,压缩内需,全力出口。而欧洲各国将会逐渐地依赖进口产品,养尊处优。但几十年后,欧洲各国的产业都将被消灭殆尽,最终不得不听凭德国摆布。有学者认为,今天的中国很像凯恩斯当年担心的德国。如果不设法使中国经济转型、进而改变这种局面,西方将无法真正解决产业空洞化、失业增加及金融体系混乱等问题,整个西方世界未来的前景堪忧。
十多年前,西方国家对中国加入WTO有决定权,但今天西方国家已经无法再来决定中国的经济前途。因为无论如何,中国的经济和对外贸易都会继续增长,按最保守的测算,到2030年时,中国的进出口量也将是美国的1.5倍,是德国的3倍。届时,中国的进口能力也会大增,无论是西方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更加需要中国的市场。
现代世界经济的基本原则是对外开放和市场竞争,所谓围堵、孤立或封锁之说既不合现实,也不合逻辑。只要继续扩大对外开放、保持稳定的经济增长,中国就可以对TPP和TTIP泰然处之,沉着应对。因为市场是决定性因素,中国可以通过改变生产方式,扩大内需,为世界各国商品提供一个无与伦比的巨大市场。凭借这个市场,中国也将有足够的能力同任何一个贸易集团进行谈判,磋商折冲,寻求共处共荣之道。通过这种方式,中国也将会在未来世界贸易制度确立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