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皮影戏与辽南皮影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傀儡戏的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刻成人物、动物等表现对象,通过艺人操作将其剪影映衬于隔亮布上,配以说唱来表达剧情的戏曲形式。辽南皮影戏是中国北方皮影戏的重要分支,明朝万历年间由陕西戍边官兵传入,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清朝嘉庆年间,河北滦州皮影艺人进入东北,皮影戏开始活跃繁荣,慢慢形成了辽南皮影独特的艺术风格,其造型艺术、表演技巧、唱词唱腔、传统剧目创作等方面都别具特色。
皮影造型是皮影最显著的特征之一。辽南皮影造型选用质地软、透光好的幼年驴皮雕簇而成,包括头茬、戳子、场片、砌末四个方面。其中头茬数量最多(一棚影头茬至少不于500件,戳子60身),最能体现辽南皮影的造型特点。
所谓“公忠者雕以正貌,奸邪者刻以丑行”,皮影忠奸分明,艺人采取去皮留线的“阳刻”和去线留皮的“阴刻”雕簇影人,线条繁而不乱、密而不杂。在构图上,皮影雕刻呈现平面化、卡通化、艺术化、戏曲化的特点。因为“眸子不能掩其善恶”,最能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所以被夸大突出,并移位至面部中间,成为辽南皮影最显著特征。在透视上,面部为平视,有五分侧面、七分侧面之分,冠戴则为俯视效果。平视、俯视的结合,体现了辽南艺人的匠心独运与创作智慧。
辽南皮影的表演可谓“三尺生绡作戏台”“一口叙说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皮影表演简便易行,其舞台面积仅三平方米左右。在这个小小的舞台上,六七人的皮影班子——拿影人、耍影人、司鼓、琴师各司其职,吹拉弹唱样样精通,演绎狐鬼神仙、歌颂帝王将相、赞美爱情生活、宣扬忠臣良将。辽南皮影唱词形式多样,七字赋、三顶七、十字赋、五字锦、赞、搭拉句子、三字赋,等等,词句工整对仗,富于节奏和韵律。辽南皮影为板腔体唱腔,大嗓粗犷、豪放;小嗓阴柔、甜脆;阴阳嗓滑稽、幽默,准确把握了剧情人物的性格特征。
皮影中的角色
皮影中的戏剧造型也颇多。“生”在皮影戏中为男性行当。按头盔头饰并面部特征分为文生、武生、老生、花生等。“生”脸部镂空雕成,五分脸,外形俊美,俗称“白脸”“素面”。
“旦”在皮影戏中为女性行当。按头盔头饰并面部特征分为正旦(青衣)、武旦、花旦、老旦等。其造型与“生”非常相似,区别表现在“旦”角脸轮微瘦,额头略鼓,眉相细弯,多有刘海,佩戴耳环,额发交界处呈弧形,有女性阴柔之美。
“净”俗称花脸,以图案化的脸谱为标志,表现的是在性格气质上粗犷、奇伟、豪迈的人物。造型上有镂空白脸、阴刻肉脸两种。根据性格特征分别被涂染成红、黑、绿三种颜色,加上镂空白脸共四种类型。红净代表忠义正直的人物;黑净代表性格暴躁的人物;绿净代表阴阳怪气、反复无常的人物;白净代表阴险奸坏的人物。
皮影戏中的“丑”行为喜剧角色,包括文丑、武丑两大分支,其脸谱特征为在鼻梁与眼窝处勾画脸谱,有的为七分脸,笑眉笑目,滑稽幽默,一般为地位低下的人物。
传统辽南皮影影卷是皮影表演的剧本。最初的辽南皮影表演并无剧本,称为“溜口影”,艺人口口相传,表演时根据剧情剧景随意发挥。后来,受关内皮影影响,开始“照本宣科”,出现影卷。辽南皮影影卷版本包括手抄本、木刻本、石印本、铅印本四种类别。内容极为丰富,有歌颂帝王将相、忠臣良将的,有宣传狐鬼神仙的,有反映爱情生活的,历史、传奇、公案、寓言、神话等题材丰富。有能接连演几个甚至十几个晚上的连台长卷,也有从连台长卷中截取精华的短剧,称“折子戏”或“单出”。
再来讲讲什么是戳子。戳子即皮影影人的躯干部分,为影人艺术形象的外在表现。结构上,一般由十个部分组成,为上身、下身、两上臂、两下臂、两手、两腿。造型上,戳子以古代戏装为设计原型,多刻成七分侧面,立体感强。类别上可分为皇家的蟒、站堂铠;武行的靠、掩衫、武披氅、武马褂;非武行的宫衣、官衣、青衣、花衣、道衣、仙衣等。
场片又称景片,为皮影戏的舞台布景。有外景场片的金殿朝房、山石花木、楼台亭阁等;有内景场片的桌、椅、床、几、盆花、屏风等。另外,场片还包括皮影表演时悬挂于影窗上端装饰性的彩帘。
辽南皮影的制作
中国皮影因地取材,西北一般用牛皮,也有使用马皮、驼皮;中南多用水牛皮、羊皮和厚纸;北方皮影最初也用过羊皮、素纸,自明朝末期开始采用韧性强、透光好的驴皮,称为“驴皮影”。辽南皮影制作工艺复杂,一般包括刮皮、浆皮、选皮、描样、雕刻、上色、罩油、组装八个步骤。经过复杂工艺雕簇而成的皮影工艺精湛、色彩艳丽,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和实用价值。
刮皮,选用幼龄毛驴活口宰杀,以清水或加了石灰的水泡制兩三天(根据气温、水温及驴毛脱落情况而定),把皮子绷在撑子上,依次用锼子、锵子刮去驴毛、肉渣刮薄,直至透亮,制成“生皮”。
浆皮,生皮的皮组织没有被破坏,遇水易收缩,灯烤会卷曲,油性难着色,需要浆皮。浆皮是把分割成块的生皮放入加了明矾、樟脑的温水中浸泡,再以重物压平、阴干,制成“熟皮”。
选皮,为追求皮影透光效果,操作的方便,防止日后卷曲。
描样,将选好的驴皮放在皮影样谱之上,以自制铁笔或蜡板笔勾画线条,描出雕刻前的皮影造型。
雕刻,描样后的驴皮用湿布阴湿,固定在自制蜡板上,以自制刻刀阳雕、阴刻。雕刻过程中艺人匠心独运、意在刀先。
上色,雕好的影人无色,为素胎影人,需要上色涂染。上色前以湿布阴湿,再以毛笔蘸透明水彩晕染。
罩油即是把桐油(20世纪50年代前普遍使用)或清漆蘸在手心,双掌合研,把油均匀拍到皮影上并阴干。
组装是皮影制作最后步骤,即把皮影身子的上身、下身、两上臂、两下臂、两手、两腿缀结起来,头茬单独存放。
2006年,作为辽南皮影戏重要代表的复州皮影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复州皮影戏又被列入联合国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希望由大连博物馆与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联合主办的“灯影的魅力——大连博物馆藏辽南皮影艺术展”带动人们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宣传和传承意识,让更多观众领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编辑:沈海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