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言:创新能力是指能够创造出具有社会价值的新理论和新事物的各种心理特点的总和是指能够独创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关键就是教育,这就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物理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模式,提高自身素质做创造型的教师,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不断丰富自己,成为创造型的教师,如下笔者关于培养学生主动创新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的一些探索。
一、创设物理情景,培养学生主动创新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更是创新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所以,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学生如果对所学知识产生了研究创新的浓厚兴趣,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就会如饥似渴地去学习和钻研。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使学生从旁观者、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能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的体验者,使学生对要学的新知识产生共鸣,能激发他们探索的兴趣。通过多种方法创设情景,如物理实验、多媒体演示、情境活动、案例等,利用生动有趣的情景,巧妙设疑,便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创新兴趣。
二、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良好的创新素质需要具有可贵的质疑精神和提出科学问题的能力。敢于质疑并提出问题,往往是从对事物、现象或已有的理论的怀疑开始的,提出一个新异而又深刻的问题,经过努力实践后取得突破和创新。敢于质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学中就要重视设计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大胆质疑,注重创新思维的熏陶,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要营造勇于探索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畅所欲言,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出各种具有创新性的猜想,而且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质疑精神,从而激发和带动更多的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创新。
三、联系生活实际,结合小实验,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具有直观、形象的效果,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及创新的兴趣。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学习环境,是学生进行创造意识训练最佳途径。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分析、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亲自实践,开展创新设计,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 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分析、开展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例如:在讲解噪声的危害和控制过程中,除了让学生知道噪声的来源危害,还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探究如何控制噪声。
教师提出问题:我们在教室里学习,而外面正在施工,为了正常学习怎么辦呢?
学生积极思考:A学习回答:植树造林;B学生回答:让工地停止施工;C学生回答:关闭门窗。
针对学生的答案,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实施方案,结果认为;C学生方案更合理。
教师进一步引导分析:要使窗户的隔音效果好,应该将窗户怎样改进呢?请各小组学生设计你的方案。
学生认真探索,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设计方案:A组学生方案,使用更厚的玻璃;B组学生方案,使用双层的玻璃。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方案的可行性:A组学生阐述方案,认为厚的玻璃能吸收更多的噪声,B组学生认为气体比固体传声的效果差,而且声音在双层玻璃间不断反射跟有利于声被吸收。经过讨论学生认为B组设计方案更好。
教师进一步引导分析:在B组学生方案的基础上,如何设计隔音效果更好呢?
学生认真思考,几分钟过后仍没有好的方案,开始向老师求救。
教师适时点拨:你忘记了吗?声音的传播是有条件的。
很快有的学生想到了方案,并积极举手回答:老师将两个玻璃间的空气抽尽,让两个玻璃间处于真空状态,真空不能传声。
教师给予充分的肯定,并表扬他的创新能力,教师里想起了一片掌声。
2、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提高创新能力。
在学过电动机有关知识后,教师让各组学生课下设计一个可以调节风速的电风扇。学生课下积极参与,小组间着手讨论设计方案,不时地有小组成员来和老师交流讨论自己的设计方案,教师适当点拨,主要还是让学生自己设计,培养他们创新能力。经过学生的探索和创新,以及教师的指点,个别小组完成了自己的创新成果,教师将他们的得成果拿到课堂上,并请该组的发明家们展示小电风扇实物,并且阐述工作原理。教师给予肯定与表扬,并颁发“创新模范组”奖状,以资鼓励。这样使学生体验到创新乐趣,提高了创新能力,同时更增添了创新的动力。
3、为学生提供实验器材,开展创新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学会浮力相关知识后,教师提供相关实验器材,让学生自行实验,粗略测量牛奶的密度。
实验器材:圆木棒1根、细铜丝1根、刻度尺1把、1杯水、1杯牛奶。
教师提出问题:利用这些器材,怎样测牛奶密度呢?
学生积极思考,同时观察学生状态,从整体上感觉他们对于这个问题无从下手,只有部分学生在本子上书写,经查看在设计实验方案,但方案只写了一点。
教师问:你们有什么困惑吗?
学生说:有,能用密度计吗?
教师说:不能,但是我们可以利用密度计的实验原理。现在知道怎么测了吗?
学生说:知道了,根据物体浮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重力的原理。
教师说:很好,聪明的同学开始设计吧!
各组学生开始实验设计,当实验方案提交时,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实验方案,并总结其中的经验与不足,进行创新整改,最终由学生小组交流修改实验方案,进行试验并测出牛奶的密度。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还应充分利用好研究性学习活动,还可以鼓励学生对教材中有质疑的,觉得需重新验证的知识自己设计方法,做一些适当的可行的研究,不要求学生有科学的结论,但求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找到张扬个性的空间,发挥其内在的创造力。
总之,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树立创新意识,形成创新作风,不断研究学生,务实工作,并根据学生的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要承担起开发青少年的创新潜能,这样才能真正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最终培养出更多的具有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作者单位:辉南县楼街朝鲜族乡板石河中学)
一、创设物理情景,培养学生主动创新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更是创新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所以,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学生如果对所学知识产生了研究创新的浓厚兴趣,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就会如饥似渴地去学习和钻研。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使学生从旁观者、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能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的体验者,使学生对要学的新知识产生共鸣,能激发他们探索的兴趣。通过多种方法创设情景,如物理实验、多媒体演示、情境活动、案例等,利用生动有趣的情景,巧妙设疑,便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创新兴趣。
二、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良好的创新素质需要具有可贵的质疑精神和提出科学问题的能力。敢于质疑并提出问题,往往是从对事物、现象或已有的理论的怀疑开始的,提出一个新异而又深刻的问题,经过努力实践后取得突破和创新。敢于质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学中就要重视设计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大胆质疑,注重创新思维的熏陶,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要营造勇于探索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畅所欲言,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出各种具有创新性的猜想,而且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质疑精神,从而激发和带动更多的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创新。
三、联系生活实际,结合小实验,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具有直观、形象的效果,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及创新的兴趣。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学习环境,是学生进行创造意识训练最佳途径。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分析、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亲自实践,开展创新设计,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 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分析、开展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例如:在讲解噪声的危害和控制过程中,除了让学生知道噪声的来源危害,还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探究如何控制噪声。
教师提出问题:我们在教室里学习,而外面正在施工,为了正常学习怎么辦呢?
学生积极思考:A学习回答:植树造林;B学生回答:让工地停止施工;C学生回答:关闭门窗。
针对学生的答案,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实施方案,结果认为;C学生方案更合理。
教师进一步引导分析:要使窗户的隔音效果好,应该将窗户怎样改进呢?请各小组学生设计你的方案。
学生认真探索,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设计方案:A组学生方案,使用更厚的玻璃;B组学生方案,使用双层的玻璃。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方案的可行性:A组学生阐述方案,认为厚的玻璃能吸收更多的噪声,B组学生认为气体比固体传声的效果差,而且声音在双层玻璃间不断反射跟有利于声被吸收。经过讨论学生认为B组设计方案更好。
教师进一步引导分析:在B组学生方案的基础上,如何设计隔音效果更好呢?
学生认真思考,几分钟过后仍没有好的方案,开始向老师求救。
教师适时点拨:你忘记了吗?声音的传播是有条件的。
很快有的学生想到了方案,并积极举手回答:老师将两个玻璃间的空气抽尽,让两个玻璃间处于真空状态,真空不能传声。
教师给予充分的肯定,并表扬他的创新能力,教师里想起了一片掌声。
2、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提高创新能力。
在学过电动机有关知识后,教师让各组学生课下设计一个可以调节风速的电风扇。学生课下积极参与,小组间着手讨论设计方案,不时地有小组成员来和老师交流讨论自己的设计方案,教师适当点拨,主要还是让学生自己设计,培养他们创新能力。经过学生的探索和创新,以及教师的指点,个别小组完成了自己的创新成果,教师将他们的得成果拿到课堂上,并请该组的发明家们展示小电风扇实物,并且阐述工作原理。教师给予肯定与表扬,并颁发“创新模范组”奖状,以资鼓励。这样使学生体验到创新乐趣,提高了创新能力,同时更增添了创新的动力。
3、为学生提供实验器材,开展创新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学会浮力相关知识后,教师提供相关实验器材,让学生自行实验,粗略测量牛奶的密度。
实验器材:圆木棒1根、细铜丝1根、刻度尺1把、1杯水、1杯牛奶。
教师提出问题:利用这些器材,怎样测牛奶密度呢?
学生积极思考,同时观察学生状态,从整体上感觉他们对于这个问题无从下手,只有部分学生在本子上书写,经查看在设计实验方案,但方案只写了一点。
教师问:你们有什么困惑吗?
学生说:有,能用密度计吗?
教师说:不能,但是我们可以利用密度计的实验原理。现在知道怎么测了吗?
学生说:知道了,根据物体浮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重力的原理。
教师说:很好,聪明的同学开始设计吧!
各组学生开始实验设计,当实验方案提交时,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实验方案,并总结其中的经验与不足,进行创新整改,最终由学生小组交流修改实验方案,进行试验并测出牛奶的密度。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还应充分利用好研究性学习活动,还可以鼓励学生对教材中有质疑的,觉得需重新验证的知识自己设计方法,做一些适当的可行的研究,不要求学生有科学的结论,但求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找到张扬个性的空间,发挥其内在的创造力。
总之,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树立创新意识,形成创新作风,不断研究学生,务实工作,并根据学生的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要承担起开发青少年的创新潜能,这样才能真正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最终培养出更多的具有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作者单位:辉南县楼街朝鲜族乡板石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