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党校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培养高校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向党和国家输送了大批政治信念坚定、业务素质过硬的优秀人才。本文对新时期高校党校面临着管理体制不科学、课程体系不规范、教师队伍建设滞后和建设模式单一等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如何在高校党校管理模式创新、教学模式创新、交流模式创新和建设模式创新等方面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高校党校;工作模式;创新
《中国共产党普通高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高等学校党的委员会应当建立党校。党校的主要任务是培训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这一规定,对高校党校的设立、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由此也将高校党校纳入我国党校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赋予了高校党校“校中校”的特殊地位。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与探索,高校党校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并在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建设过程中,为培养高校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校党校以其鲜明的特性,肩负起“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及如何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艰巨任务。因此,如何进一步做好高校党校工作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推进高校党校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和系统化建设,不断提高高校党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真正发挥好高校党校的阵地和熔炉作用,是我们新时期高校党校建设必须思考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新时期高校党校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体制不科学,管理思路不清晰,导致各高校党校建设处于不平衡的发展状态。虽然中共中央通过文件形式明确了各个高校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党校,但由于各个地方高校发展水平不平衡,加上各地高校的具体主管部门对高校党校的建设与管理并没有清晰的思路,只是根据中央要求,鼓励高校根据自身实际建立和开展党校工作,缺少宏观的、科学的、系统的管理体制,缺少具体的、规范的、直接的管理部门直接指导或管理高校党校的建设和发展工作,因此导致各个高校党校建设大多处于自发的探索与实践之中。又由于各个高校党委对党校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同,导致各高校党校的内部管理体制的建立也轻重有别,使得各个高校党校处于不平衡的发展状态之中,各高校党校建设和发展的差异性比较明显。这些差异性大体表现在:重点高校好于普通高校、本科院校好于高职高专院校、公立院校好于民办院校。此外,由于大部分高校没有独立设置党校,采取合署办公或合并挂靠的方式(如挂靠组织部、宣传部等),缺乏专职党校人员管理,这也进一步增大了高校党校的管理难度。因为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事务性工作的增加和行政人员编制的压缩,兼职的党校工作人员一般都会将主要精力用于应付日常事务性工作,而缺乏对党校建设工作的科学、系统考虑,党校的日常管理工作就会流于形式,很难提高党校工作的质量。
(二)课程体系建设不规范,教学随机性较大,教学质量难以保证。由于高校党校管理体制不科学,导致现在大多数高校党校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建设缺乏统一性和权威性都,而是由各个高校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编制。加上有的高校只是将党校的课程体系建设当成一般工作任务来看待,满足于过得去就好,其结果就是导致编写的教学大纲容易脱离实际、教学内容陈旧、教材选择不精、教学方法单一、理论不能联系实际、课程设置不合理等问题严重影响到党校的教学质量,导致教师不愿意教、学生不愿意学、课堂气氛沉闷等情况出现,严重影响党校作用的发挥。随着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文化的蓬勃发展,高校党校更需要结合党的理论研究取得的新成果去深刻分析和研究当代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而引导学校的党员、干部和人党积极分子及时、透彻、准确的掌握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但是,由于受教学管理不规范、课程体系建设不健全、教学内容重复简单、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时间无法保证等因素影响,大多数高校党校的教学质量令人堪忧,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教师队伍建设滞后,缺少有效的培训和交流平台,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制约了党校的发展空间。要提高高校党校的教学质量,一个关键因素之一就是要有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但由于现在大多数高校党校的教师都是兼职教师,日常工作中都比较关注于自身的专业技能或职业发展,只是利用业余时间参与党校的教学与管理,肯定很难投入必要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党课内容和做好党校工作,而且由于这些人员的岗位流动性比较强,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很难满足党校建设发展的需要。另一个因素是,由于缺乏科学的管理体制,高校党校的教师和管理人员缺少专业的培训机会和交流平台,教师队伍建设滞后,基本上都是处于自我管理、自我组织、自我探索的工作状态,致使他们无法学习到更先进的教学和管理经验、无法通过培训去不断提高自身教学和组织管理能力、无法将更先进的经验用于实践去提升党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问卷调查显示,68%的党校教师(含二级分党校教师)没有参加过于党校教育教学相关的专业培训和学术会议,76%的党校教师(含二级分党校教师)没有参加过各个高校的党校工作交流活动。
(四)建设模式单一,缺少必要的经费投入,党校的软硬件建设投入严重滞后,党校教育难以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虽然高校党校已有二十多年的发展,也在管理规范化、教学系统化、活动经常化等方面取得了较多成绩,但在实际的工作中,由于各个高校仍将教学、科研、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和骨干教师培养等方面作为学校建设的主要评价指标,故而在经费投入、人员配置、软硬件建设等方面并没有真正满足高校党校的基本建设需要,党校建设模式依旧单一薄弱,事实上是弱化了高校党校的建设力度。主要体现在:缺少必要的经费投入、缺少党校建设的软硬件设备、党校教师不能享受到一般专业教师的待遇、党校培训多是大班开展缺少小班教育、理论教学多实践体验少等。有的高校党校只是挂了一个牌子、放了一台电脑、有了一间房子,其它就没有任何多的办公场地和专用设备,这如何能展现党校培训的严肃性?如何能让广大师生有自豪感?如何能培养党员干部们的阵地意识呢?如何能达到党校预期的教育效果呢? 二、高校党校建设和发展存在主要问题的原因
(一)管理体制存在的诸多矛盾,导致了高校党校的不平衡发展。现在这些矛盾,主要是高校的上级党组织缺乏对高校党校建设的系统规范指导,缺少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影响了高校党校的科学发展。虽然,现在大多数高校党委都比较重视党校的建设与发展,党委书记兼任校长,并逐渐形成了校级党校和二级学院分党校“统分结合”的培训格局,初步实现了“两级建校、分级培训”的教育模式,并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目前高校党校建设仍是以高校个体发展为主,缺乏自上而下纵向的科学管理体系,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建设,因此高校党校建设仍然存在说时重要,干时次要,忙时不要的现象。加上党校管理人员和教师大多是兼职党校工作,日常管理中更倾向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和专业发展,极少思考党校的管理、教学和发展,致使人心难聚、工作难办、组织困难、教学质差等问题凸显,导致高校党校的不平衡发展。
(二)课程体系建设没有统一规划,缺少权威性的原因在于高校主管部门缺乏对党校工作的战略思考和研究。虽然党中央强调了高校党校建设的重要性,但实际上却没有形成系统的指导意见,没有组织人员科学的研究和探讨高校党校建设的方法、规律和体系,缺少对高校党校课程体系建设的系统研究,缺少对高校党校各个培训模块教学内容、选用教学方法、运用教学手段、组织教学活动等问题的研究,故而使高校党校的课程体系建设缺少了统一规划,没有权威性。因此,高校党校建设中就出现了超大班上课、学习时间缩水、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式单一、教学质量较差、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突出问题,对党的形象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由于高校主管部门重视不够,忽视了高校党校的师资培训和交流,导致高校党校建设大多是各自发展、固步自封。由于中央没有制定高校党校管理工作方面的政策和措施,高校主管部门也没有作出具体规定,致使高校党校建设发展缺少统一的协调机制,处于各自发展的探索阶段。又由于高校是优先将教学、科研放在学校发展的突出位子,而对于党校建设所需的师资培训、职称评定、课题申报和项目建设缺少足够的重视,党校教师缺少进修学习、培训提高、参加学术研讨等活动的机会和途径,影响着党校教师的上课热情和教学质量,导致大多数教师采取应付了事的态度对待党校课程,进而影响到整个党校的教学质量。
(四)缺少必要的经费投入,党校的软硬件建设投入严重滞后,缺发阵地意识的建设。虽然大多数高校都设置了党校,学校党委也在形式上非常重视,但由于在高校发展以教学、科研为重的背景下,高校党校的建设经费投入不足、没有相对独立的办公场所、缺少必要的办公设备、缺少专职教师、兼职教师流动性大等问题仍旧困扰着党校的科学发展。因为这些因素,高校党校又被称为“流动的学校”:上课计划、教师安排、教学内容、设备使用等等,都需要不断的申请调配,学员对参加党校学习的印象多存在于听听讲座、写写心得、议议实事、扫扫马路等形式上,对党校学习缺乏归属感,更缺少对党组织建设阵地意识的认同感。
三、新时期高校党校工作创新模式研究与实践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中国将进入改革深水区,面临对巨大的挑战和机遇。为此,党的十八大就深刻指出:党的建设总体布局要实现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五位一体”的新发展格局。而这也是对新时期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地要求。高校党校作为全国党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与新时期党的建设要求紧密联系在一起,积极总结经验,逐步规范管理,大胆开拓创新,才能充分发挥高校党校在党员发展、干部培训和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等方面的政治引领作用。
(一)以高校党校工作管理模式创新为突破口,形成纵向联动、横向共进的科学管理模式。主要做法就是“突出纵向管理作用,实现横向争先共进”。 “突出纵向管理作用”是指当前大多数高校党校建设仍是处于各自开展的自发阶段,缺少自上而下的科学管理体制,虽然也成立有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校党校教育研究分会”等社会组织,但仍是以民间自发形式为主。因此,要充分发挥上级党组织的主导作用和高校党组织的主体作用,进一步明确和规范中央部委、地方党委、学校党委三级党组织在高校党校工作中的管理职责,进一步明确和规划好高校党校建设的顶层设计,进一步发挥中央部委和地方党委的宏观管理作用,从上至下形成科学的管理体制,形成层层落实责任,层层关注高校党校建设的新局面。“实现横向争先共进”则是在形成中央部委、地方党委、学校党委三级党组织科学管理高校党校建设的基础上,加强各个高校间的横向联系,推动高校党校建设争先创优活动持续开展,通过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等形式,促进各个高校党校建设实现共同发展。
(二)以高校党校工作教学模式创新为切入点,通过进一步改革创新虚实两类教学模式,实现党校教学工作的多层覆盖,提高教学和培训质量。所谓“实”是指有条件的高校应尽量设置独立的党校办公室,配置必要的教学活动场地和基本设备,配备必要的党校专职人员,制定科学的管理体制,鼓励教师深入研究高校党校建设的规律、积极探究教学内容的科学安排、不断探索改革教学方法,以更好地领导、改革、创新学校党校工作,不断增强高校党校工作的生机和活力,增强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的阵地意识。所谓“虚”是指要充分利用好互联网的优势,切实建设好“网上党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缩小了人们的时空观,而且以其丰富的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观和学习观。要充分建设好这个“虚拟”教育平台,要将人们喜欢用的QQ、微信、微博、慕课的新兴网络技术运用到网上党校之中,以喜闻乐见、丰富多样、严谨幽默的形式激发大家政治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效率。近年来,山西版的“征兵小苹果”视频、动漫版的习近平总书记从政经历等,都网络上形成了极好的正能量效果,值得网上党校认真学习和推广,也有利于提高党校的教学和培训质量。
(三)以高校党校工作交流模式创新为载体,不断提高党校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进而推动党校质量的提升。高校党校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高低,是直接影响党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重要因素,关系着高校是否能培养政治信念坚定、业务素质过硬的优秀人才。在高校党校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高校党校教师的培训与交流一直是一个比较脆弱的环节。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由中央部委、地方党委、学校党委三级党组织认真落实分级领导责任,实现“纵向培训提质量,横向交流促发展”的良好局面。所谓的“纵向培训提质量”,是要通过想法设法为教师创造继续学习和深造的机会,并通过分批选送党校教师参加有关党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培训、进修和学术会议等,及时更新教师的业务知识,拓宽视野。不断提高党校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在这方面,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高校的做法值得学习和借鉴。所谓“横向交流促发展”就是需要广泛开展各个高校之间的党校建设交流活动,让各个高校及时了解党校建设的最新发展、及时反思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积极推进改革创新、不断提高党校教育教学质量,进而推动高校党校的共同发展。这些交流活动,除了各高校自发组织以外,中央部委、地方党委也应该履行职责,科学规划,积极组织,认真落实,才能有效的推动各个高校党校建设的创新发展。 (四)以高校党校工作建设模式创新为依托,巩固和强化党校的阵地建设,推动党校的科学发展。现在大多数高校党校的建设都没有独立设置党校,大多采取合署办公或合并挂靠的方式开展工作。而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这已经无法满足高校党校的发展需求。因此,高校党校建设,必须以“加强实体办学,强化阵地意识,树立党员形象”为落脚点,加快党校建设模式创新,真正发挥高校党校的只能和作用。“加强实体办学”是指逐渐改变高校党校挂靠办学的局面,尽量设置独立的党校办公室,并在人力、物力、财力和办学场地上给予一定支持,并且建立健全党校领导机构,设校长、副校长,成立党校校务委员会,设置办公室,以独立开展党校各项工作。“强化阵地意识”就是依托党校办学,进一步规范党校的日常管理,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完善各项评价体系,使广大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在学习培训中,真正能够感受到组织的重视、学习的严谨、管理的科学,真正感受到学有所得、学有所获,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树立党员形象”则是通过党校的学习和培训,坚定学员的理想信念,不断强化党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使党员能够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和理论水平,鼓励他们努力学习专业技能,积极参与学校建设,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树立党员的良好形象。
总之,中国社会的改革转型和深入发展,对高校党校建设提出了更高地要求,也使高校党校建设面临着更多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如何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进一步做好高校党校工作模式创新的研究与实践,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我们必须深入、持续、系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高校党校只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办出特色、提高质量,才能有利于推动高校党校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进,翟志席,赵丹丹.对高校党校规范化建设的思考[J].北京教育,2013,(10):28—30.
[2]瞿振元.发挥高校党校的阵地和熔炉作用[J].中国高等教育,2011,(22):8—9.
[3]王颖玉.改革开放以来上海高校党校建设的成就与思考[J].2010,(27):142—144.
[4]何毅.高校党校教学改革中四对关系的审视[J].2012,(7):147—149.
[5]章嫦华.高校党校课程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2011,(9):18—21.
[6]新形势下高校党校教学的实践与创新[J].2012,(7):57—60.
【关键词】高校党校;工作模式;创新
《中国共产党普通高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高等学校党的委员会应当建立党校。党校的主要任务是培训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这一规定,对高校党校的设立、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由此也将高校党校纳入我国党校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赋予了高校党校“校中校”的特殊地位。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与探索,高校党校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并在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建设过程中,为培养高校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校党校以其鲜明的特性,肩负起“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及如何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艰巨任务。因此,如何进一步做好高校党校工作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推进高校党校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和系统化建设,不断提高高校党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真正发挥好高校党校的阵地和熔炉作用,是我们新时期高校党校建设必须思考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新时期高校党校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体制不科学,管理思路不清晰,导致各高校党校建设处于不平衡的发展状态。虽然中共中央通过文件形式明确了各个高校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党校,但由于各个地方高校发展水平不平衡,加上各地高校的具体主管部门对高校党校的建设与管理并没有清晰的思路,只是根据中央要求,鼓励高校根据自身实际建立和开展党校工作,缺少宏观的、科学的、系统的管理体制,缺少具体的、规范的、直接的管理部门直接指导或管理高校党校的建设和发展工作,因此导致各个高校党校建设大多处于自发的探索与实践之中。又由于各个高校党委对党校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同,导致各高校党校的内部管理体制的建立也轻重有别,使得各个高校党校处于不平衡的发展状态之中,各高校党校建设和发展的差异性比较明显。这些差异性大体表现在:重点高校好于普通高校、本科院校好于高职高专院校、公立院校好于民办院校。此外,由于大部分高校没有独立设置党校,采取合署办公或合并挂靠的方式(如挂靠组织部、宣传部等),缺乏专职党校人员管理,这也进一步增大了高校党校的管理难度。因为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事务性工作的增加和行政人员编制的压缩,兼职的党校工作人员一般都会将主要精力用于应付日常事务性工作,而缺乏对党校建设工作的科学、系统考虑,党校的日常管理工作就会流于形式,很难提高党校工作的质量。
(二)课程体系建设不规范,教学随机性较大,教学质量难以保证。由于高校党校管理体制不科学,导致现在大多数高校党校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建设缺乏统一性和权威性都,而是由各个高校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编制。加上有的高校只是将党校的课程体系建设当成一般工作任务来看待,满足于过得去就好,其结果就是导致编写的教学大纲容易脱离实际、教学内容陈旧、教材选择不精、教学方法单一、理论不能联系实际、课程设置不合理等问题严重影响到党校的教学质量,导致教师不愿意教、学生不愿意学、课堂气氛沉闷等情况出现,严重影响党校作用的发挥。随着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文化的蓬勃发展,高校党校更需要结合党的理论研究取得的新成果去深刻分析和研究当代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而引导学校的党员、干部和人党积极分子及时、透彻、准确的掌握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但是,由于受教学管理不规范、课程体系建设不健全、教学内容重复简单、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时间无法保证等因素影响,大多数高校党校的教学质量令人堪忧,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教师队伍建设滞后,缺少有效的培训和交流平台,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制约了党校的发展空间。要提高高校党校的教学质量,一个关键因素之一就是要有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但由于现在大多数高校党校的教师都是兼职教师,日常工作中都比较关注于自身的专业技能或职业发展,只是利用业余时间参与党校的教学与管理,肯定很难投入必要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党课内容和做好党校工作,而且由于这些人员的岗位流动性比较强,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很难满足党校建设发展的需要。另一个因素是,由于缺乏科学的管理体制,高校党校的教师和管理人员缺少专业的培训机会和交流平台,教师队伍建设滞后,基本上都是处于自我管理、自我组织、自我探索的工作状态,致使他们无法学习到更先进的教学和管理经验、无法通过培训去不断提高自身教学和组织管理能力、无法将更先进的经验用于实践去提升党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问卷调查显示,68%的党校教师(含二级分党校教师)没有参加过于党校教育教学相关的专业培训和学术会议,76%的党校教师(含二级分党校教师)没有参加过各个高校的党校工作交流活动。
(四)建设模式单一,缺少必要的经费投入,党校的软硬件建设投入严重滞后,党校教育难以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虽然高校党校已有二十多年的发展,也在管理规范化、教学系统化、活动经常化等方面取得了较多成绩,但在实际的工作中,由于各个高校仍将教学、科研、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和骨干教师培养等方面作为学校建设的主要评价指标,故而在经费投入、人员配置、软硬件建设等方面并没有真正满足高校党校的基本建设需要,党校建设模式依旧单一薄弱,事实上是弱化了高校党校的建设力度。主要体现在:缺少必要的经费投入、缺少党校建设的软硬件设备、党校教师不能享受到一般专业教师的待遇、党校培训多是大班开展缺少小班教育、理论教学多实践体验少等。有的高校党校只是挂了一个牌子、放了一台电脑、有了一间房子,其它就没有任何多的办公场地和专用设备,这如何能展现党校培训的严肃性?如何能让广大师生有自豪感?如何能培养党员干部们的阵地意识呢?如何能达到党校预期的教育效果呢? 二、高校党校建设和发展存在主要问题的原因
(一)管理体制存在的诸多矛盾,导致了高校党校的不平衡发展。现在这些矛盾,主要是高校的上级党组织缺乏对高校党校建设的系统规范指导,缺少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影响了高校党校的科学发展。虽然,现在大多数高校党委都比较重视党校的建设与发展,党委书记兼任校长,并逐渐形成了校级党校和二级学院分党校“统分结合”的培训格局,初步实现了“两级建校、分级培训”的教育模式,并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目前高校党校建设仍是以高校个体发展为主,缺乏自上而下纵向的科学管理体系,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建设,因此高校党校建设仍然存在说时重要,干时次要,忙时不要的现象。加上党校管理人员和教师大多是兼职党校工作,日常管理中更倾向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和专业发展,极少思考党校的管理、教学和发展,致使人心难聚、工作难办、组织困难、教学质差等问题凸显,导致高校党校的不平衡发展。
(二)课程体系建设没有统一规划,缺少权威性的原因在于高校主管部门缺乏对党校工作的战略思考和研究。虽然党中央强调了高校党校建设的重要性,但实际上却没有形成系统的指导意见,没有组织人员科学的研究和探讨高校党校建设的方法、规律和体系,缺少对高校党校课程体系建设的系统研究,缺少对高校党校各个培训模块教学内容、选用教学方法、运用教学手段、组织教学活动等问题的研究,故而使高校党校的课程体系建设缺少了统一规划,没有权威性。因此,高校党校建设中就出现了超大班上课、学习时间缩水、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式单一、教学质量较差、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突出问题,对党的形象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由于高校主管部门重视不够,忽视了高校党校的师资培训和交流,导致高校党校建设大多是各自发展、固步自封。由于中央没有制定高校党校管理工作方面的政策和措施,高校主管部门也没有作出具体规定,致使高校党校建设发展缺少统一的协调机制,处于各自发展的探索阶段。又由于高校是优先将教学、科研放在学校发展的突出位子,而对于党校建设所需的师资培训、职称评定、课题申报和项目建设缺少足够的重视,党校教师缺少进修学习、培训提高、参加学术研讨等活动的机会和途径,影响着党校教师的上课热情和教学质量,导致大多数教师采取应付了事的态度对待党校课程,进而影响到整个党校的教学质量。
(四)缺少必要的经费投入,党校的软硬件建设投入严重滞后,缺发阵地意识的建设。虽然大多数高校都设置了党校,学校党委也在形式上非常重视,但由于在高校发展以教学、科研为重的背景下,高校党校的建设经费投入不足、没有相对独立的办公场所、缺少必要的办公设备、缺少专职教师、兼职教师流动性大等问题仍旧困扰着党校的科学发展。因为这些因素,高校党校又被称为“流动的学校”:上课计划、教师安排、教学内容、设备使用等等,都需要不断的申请调配,学员对参加党校学习的印象多存在于听听讲座、写写心得、议议实事、扫扫马路等形式上,对党校学习缺乏归属感,更缺少对党组织建设阵地意识的认同感。
三、新时期高校党校工作创新模式研究与实践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中国将进入改革深水区,面临对巨大的挑战和机遇。为此,党的十八大就深刻指出:党的建设总体布局要实现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五位一体”的新发展格局。而这也是对新时期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地要求。高校党校作为全国党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与新时期党的建设要求紧密联系在一起,积极总结经验,逐步规范管理,大胆开拓创新,才能充分发挥高校党校在党员发展、干部培训和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等方面的政治引领作用。
(一)以高校党校工作管理模式创新为突破口,形成纵向联动、横向共进的科学管理模式。主要做法就是“突出纵向管理作用,实现横向争先共进”。 “突出纵向管理作用”是指当前大多数高校党校建设仍是处于各自开展的自发阶段,缺少自上而下的科学管理体制,虽然也成立有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校党校教育研究分会”等社会组织,但仍是以民间自发形式为主。因此,要充分发挥上级党组织的主导作用和高校党组织的主体作用,进一步明确和规范中央部委、地方党委、学校党委三级党组织在高校党校工作中的管理职责,进一步明确和规划好高校党校建设的顶层设计,进一步发挥中央部委和地方党委的宏观管理作用,从上至下形成科学的管理体制,形成层层落实责任,层层关注高校党校建设的新局面。“实现横向争先共进”则是在形成中央部委、地方党委、学校党委三级党组织科学管理高校党校建设的基础上,加强各个高校间的横向联系,推动高校党校建设争先创优活动持续开展,通过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等形式,促进各个高校党校建设实现共同发展。
(二)以高校党校工作教学模式创新为切入点,通过进一步改革创新虚实两类教学模式,实现党校教学工作的多层覆盖,提高教学和培训质量。所谓“实”是指有条件的高校应尽量设置独立的党校办公室,配置必要的教学活动场地和基本设备,配备必要的党校专职人员,制定科学的管理体制,鼓励教师深入研究高校党校建设的规律、积极探究教学内容的科学安排、不断探索改革教学方法,以更好地领导、改革、创新学校党校工作,不断增强高校党校工作的生机和活力,增强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的阵地意识。所谓“虚”是指要充分利用好互联网的优势,切实建设好“网上党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缩小了人们的时空观,而且以其丰富的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观和学习观。要充分建设好这个“虚拟”教育平台,要将人们喜欢用的QQ、微信、微博、慕课的新兴网络技术运用到网上党校之中,以喜闻乐见、丰富多样、严谨幽默的形式激发大家政治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效率。近年来,山西版的“征兵小苹果”视频、动漫版的习近平总书记从政经历等,都网络上形成了极好的正能量效果,值得网上党校认真学习和推广,也有利于提高党校的教学和培训质量。
(三)以高校党校工作交流模式创新为载体,不断提高党校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进而推动党校质量的提升。高校党校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高低,是直接影响党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重要因素,关系着高校是否能培养政治信念坚定、业务素质过硬的优秀人才。在高校党校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高校党校教师的培训与交流一直是一个比较脆弱的环节。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由中央部委、地方党委、学校党委三级党组织认真落实分级领导责任,实现“纵向培训提质量,横向交流促发展”的良好局面。所谓的“纵向培训提质量”,是要通过想法设法为教师创造继续学习和深造的机会,并通过分批选送党校教师参加有关党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培训、进修和学术会议等,及时更新教师的业务知识,拓宽视野。不断提高党校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在这方面,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高校的做法值得学习和借鉴。所谓“横向交流促发展”就是需要广泛开展各个高校之间的党校建设交流活动,让各个高校及时了解党校建设的最新发展、及时反思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积极推进改革创新、不断提高党校教育教学质量,进而推动高校党校的共同发展。这些交流活动,除了各高校自发组织以外,中央部委、地方党委也应该履行职责,科学规划,积极组织,认真落实,才能有效的推动各个高校党校建设的创新发展。 (四)以高校党校工作建设模式创新为依托,巩固和强化党校的阵地建设,推动党校的科学发展。现在大多数高校党校的建设都没有独立设置党校,大多采取合署办公或合并挂靠的方式开展工作。而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这已经无法满足高校党校的发展需求。因此,高校党校建设,必须以“加强实体办学,强化阵地意识,树立党员形象”为落脚点,加快党校建设模式创新,真正发挥高校党校的只能和作用。“加强实体办学”是指逐渐改变高校党校挂靠办学的局面,尽量设置独立的党校办公室,并在人力、物力、财力和办学场地上给予一定支持,并且建立健全党校领导机构,设校长、副校长,成立党校校务委员会,设置办公室,以独立开展党校各项工作。“强化阵地意识”就是依托党校办学,进一步规范党校的日常管理,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完善各项评价体系,使广大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在学习培训中,真正能够感受到组织的重视、学习的严谨、管理的科学,真正感受到学有所得、学有所获,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树立党员形象”则是通过党校的学习和培训,坚定学员的理想信念,不断强化党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使党员能够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和理论水平,鼓励他们努力学习专业技能,积极参与学校建设,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树立党员的良好形象。
总之,中国社会的改革转型和深入发展,对高校党校建设提出了更高地要求,也使高校党校建设面临着更多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如何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进一步做好高校党校工作模式创新的研究与实践,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我们必须深入、持续、系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高校党校只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办出特色、提高质量,才能有利于推动高校党校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进,翟志席,赵丹丹.对高校党校规范化建设的思考[J].北京教育,2013,(10):28—30.
[2]瞿振元.发挥高校党校的阵地和熔炉作用[J].中国高等教育,2011,(22):8—9.
[3]王颖玉.改革开放以来上海高校党校建设的成就与思考[J].2010,(27):142—144.
[4]何毅.高校党校教学改革中四对关系的审视[J].2012,(7):147—149.
[5]章嫦华.高校党校课程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2011,(9):18—21.
[6]新形势下高校党校教学的实践与创新[J].2012,(7):57—60.